我第一次服侍陛下穿着衮冕。我是那般激动。我错过了他登基即位的时刻,贞观元年的元旦朝贺,我一定不能再次错过。
但这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事关国之礼体,不能由半点差错,衮冕穿着程序繁琐,我只会为他披上玄衣,整理黼领,在他张开的双臂下,轻系革带,其余复杂的襈、裾、黻、佩、绶都是由尚仪局的内侍官和司仪来完成的。我悄悄细看那玄衣之上的日、月、星、火,还有金饰垂珠,那般耀眼夺目。
他的确是天生的帝王,高大威武,姿态挺拔,衮冕加身之后更是庄重威仪,无可挑剔。
众宫人皆跪拜。我亦跪伏其中,他那徐徐的步伐令人生畏,在宫监和礼仪官的指引下,向显德殿高高的玉阶之上走去。
礼乐声起,众臣朝贺,这是贞观的第一次朝贺,尤为隆重。宗室皇亲、三品以上官员,藩国派驻长安的使节,悉数叩拜,山呼万岁。
他君临天下的样子,是我来到大唐之后,所见最美之事物。此刻我心中并无其它,只有折服。
今日宫中各处布置的尤为好看,千树繁灯,映着大唐的新气象。比起武德八年和九年,如今的样貌更为端庄大气,又不失热闹的氛围。长孙皇后打理下的后宫,自然比当年尹德妃的品位强上百倍。
前几日,我都忙里偷闲地四处流连,看也看不够这盛景。我最喜欢东宫的树木都用新贡的宣州贡绫来缠灯装饰。这种布料不算贵价,却透明如影,色彩端正柔和,各处装点起来,实在漂亮。
殿内四处都不用人工繁复的绢花,皆插各色新开的梅朵,那新鲜的花叶,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甚至还挂着未消融的白雪,比珍珠还要美轮美奂。
那一年我所供养的盆景,更是深受皇后和陛下的喜爱。之前便让我将做法细细教于宫人。今年特意选了御湖之中天然而成的采石,筑起大小不一的形状,围做盆景,贡在各处书房的案几,高雅之意堪比兰竹。陛下也用此物赏赐近臣,文人雅士都很喜欢,称赞不已。
皇后倒也不是不用金玉。陛下赏赐后宫嫔妃的新年礼,便是皇后亲自看了图样,又嘱咐工匠精心所作的金玉雕花首饰。三品以上嫔妃可簪梳篦,于是又按照各自喜欢的花卉绘成缠枝图案,细细镶嵌。不算太奢,却尽得了众人之心。
宫里给宫人的年赏也都按例增添。我并未得什么特殊的赏赐,与其它宫女一样,多折算出一倍的银钱。这于我却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最想要的首饰便是一枚漂亮的梳篦,但这意味着我必须先要位至婕妤。我暗自想笑,来这里一趟,日日只这有身青绿的宫装,竟然也已经过了几年。
所以贞观新年,一切虽然美好,但花销却是至为节俭。那日听内侍省官员入殿回禀账目,比武德年间任何一年的用度都少上许多。
元旦宴饮更是别出心裁。美酒珍馐自不用说,太常寺新制的燕乐才是今日的重头戏。我本来是不用侍宴的,今日却特地求了颜雷让我一同前去。
宫里的规矩亦然,就算新年,我也不能太刻意打扮自己。与往年并无太大的不同,青绿帛绸所制的夹棉襦裙,于抹胸和裙摆之处绣别致的芊草。再就是高髻之上用了一枚新式珠花,我将珠花尾部缠了细绢,加长了些,权作叶柄,看着倒像是珠簪。
午后我服侍陛下更衣,见他心情愉悦。我也很是开心,毕竟许久,都没见过他这么高兴。他倒得空打量我,“看你这打扮,似乎和平日不同了。”
“贞观的第一个新年嘛,自然应该有些不同的。”我回答得轻松,脸上的微笑满满,好像这真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哪有人会喜欢把草绣在衣服上的,从没见过。”他笑着打趣我。“春风吹又生呀,我们做下人的,当然要有这种精神。古诗上还有‘蒲草韧如丝’一说,不是也很好嘛。再说,既要有些新意,又不能错了规矩,奴婢还能怎样打扮?”我心情畅快,对答如流。
陛下看我如此,竟似笑着安慰我,“宫中人多,自是不好破例。不过,这样还真的挺好。”
“谢陛下!能得陛下的一句赞许,便是这绣样的福气。”我笑着回话,一路伴他走出。
宴饮仍然设在显德殿。东宫本就不那么宽敞,说实话,根本不够陛下大宴群臣的,只好把两旁的左春坊、右春坊殿门敞开,又加上两侧回廊,总算还能挤下。眼见这个格局,我也看到了陛下和皇后眉头一皱。
好在酒香醉人,满室生香。众臣向陛下行礼,敬酒,陛下也回敬群臣,来往几次,气氛倒是十分融洽。
此时正是燕乐上演之时。太常寺乐工早已在回廊之下坐定。骤然听得编钟、玉磐、方响、翔筝配着大小琵琶之乐声乍起,《秦王破阵乐》上演了。
那乐曲意境开阔,声如旋流。一百二十八名身披盔甲的舞伎鱼贯而入,表现来往之阵,时而羯鼓响彻,洞箫横吹呜咽;时而铙钹阵阵,琵琶轻拢慢捻,形成金戈铁马的速杀之气。
只见舞者英姿飒爽,手执剑戟,伴随音乐变换阵型,共有快慢、分合、来往、骑兵,突袭、击刺,剑舞,奏鸣等十二种阵形,阵阵扣人心弦,把陛下昔年带领将士东征西战的气韵展示得淋漓尽致。
陛下捻须乐观,满脸赞许,众臣也是屏气凝神,如入无人之境。
一曲舞毕,满堂喝彩。陛下龙颜大悦,对这精湛的乐舞赞叹不已。他举杯面向群臣,音色激昂,“朕昔日受命征讨四方,征战刘武周之时,晋阳、河东一带民间遂有此曲。朕如今治理天下,偃武修文。今观此舞,想到功业因此而成,不能不追忆往昔,不敢忘本!”
封德彝举酒敬陛下,说道,“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内,这千古功勋岂是文治可以媲美?臣等当敬陛下立国拓土,不世之功!”
陛下满饮杯中酒,又接连举杯,他情绪慷慨,侃侃而谈,“众卿,治乱用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所谓文不及武,也是不妥。所谓文治武功,励精图治,朕与众卿一体同心,共谋盛世!”陛下举杯,众臣痛饮,一片吾皇万岁之声。
《秦王破阵乐》,无疑是送给陛下的一个完美礼物。我第一次见到设计如此精妙的大唐乐舞,只可惜风格太过遒劲,不似印象中的霓裳羽衣。不过那也是后来的事了。
武舞之后,便是燕乐相和之歌,繁花似锦。唐宫教坊也沿袭了旧隋精致奢华之风,带着些南朝残留的旖旎,又有胡乐初融的感觉,在武德年间经过不断地改良,很有盛世烟云的味道。
妃嫔、皇子、公主,也先后为陛下和皇后敬酒。陛下已经有不少子女,阶下能站一排。太子承乾已是眉清目秀的少年,他长得还是很像陛下。此刻他正带领一众兄弟,向他的父皇和母后行礼。
李恪只比承乾小几个月,也很出挑,他样貌更刚毅些,紧随承乾身后,举止得体。前些天,陛下信守对杨淑妃的承诺,已经封了李恪为汉王。
武德九年以来,少有皇子、公主降生。燕妃所生的贞儿还不满两岁,行礼还不利索。哥哥们都已起身了,他还跪爬在地上,倒觉得好玩,一动不动,又抬起头来笑吟吟地望着陛下。贞儿这番懵懂天真,也把陛下逗得笑了起来。
承乾连忙上前把贞儿抱起,他疼惜幼弟的样子令陛下和皇后感到满意。燕妃也在一旁含笑。陛下自然在看到贞儿的时候想起她,两人的目光透过大殿的层层雕梁交汇起来。燕妃眼中仍然是满满的深爱,但据我所知,她已许久不曾侍寝。
承乾他们也各自坐回自己的位子。承乾如今便要做储君教养,处处恪守君臣之礼,也不能再与父亲母亲那般亲近了。这半年来,承乾的确做得很好。对他亲眼所见的玄武门之变,从未向弟妹提及一句。反而日日勤学,又不时前往太极宫探望祖父。就算太上皇有时冷落他,他也仍然谦恭纯孝,多少弥合一些陛下与太上皇之间的裂痕。
只是,我偶尔见他来御书房拜见陛下,却再不见少时欢颜。陛下的确十分关心承乾,学业、骑射都细细教导。但想到他的未来,我不禁一阵酸楚。大唐太子如同一个命运的诅咒,从那一刻开始,就萦绕着承乾。
襄城、丽质,也带领了一众公主来到陛下身边敬酒。陛下心疼丽质,毫不掩饰对女儿的娇宠。他在丽质手中喝下一满杯的酒,又把丽质揽在身边就坐,不时把案几之上难得一见的珍馐塞入丽质口中。
皇后唤了几次,丽质才嘟囔着准备起身,陛下还是一脸偏宠,“丽质就坐这儿吧,阿耶喜欢你在身边。”
皇后没办法,只好任由她去,自己倒开始招呼其它庶出的公主,别太眼见亲疏。
丽质也有六岁了,去年懵懂,如今也什么都知道了。她被册封长乐公主的一日,也曾怯怯地问皇后这是怎么回事。皇后只说,她的父亲是皇帝,她自然是尊贵的公主。她也想到她幼时的好姐姐,婉儿和亦湘,听说婉儿病了,还闹着去看。皇后正色,也不再遮掩,索性告诉她真相。她登时惊呆了,缓了片刻,只说襄城姐姐和喜瑶在宜秋宫击双陆,正在等她。从此便再未提起过。
襄城十一岁了,新年后,也许陛下就会为她在朝中择一良人。她青梅竹马的柴哲威也已长成,随父亲柴绍常年行于行伍,很少留驻于京城。襄城总在深闺之中,平时少见,对庶妹一应尽长姐之职,悉心爱护,又对弟弟们极为友善。
嫔妃们自然也都是精心妆扮,陛下登基所纳新人并不多,大多也都是旧日熟识的面孔。当然,刚入宫的下嫔御妻是没资格参加宫宴的,但也比如今在太极宫中陪伴太上皇的女子实在幸运许多。
我当然也能听说太极宫里那些近乎残忍的故事。太上皇不断召幸嫔妃,又抛弃她们。偏偏太极宫中“新人不断供”,正是陛下如今为太上皇所做的。也许无错。只可怜多少如花美眷,侍奉衰朽、脾气古怪的老皇帝,若无缘生下幼子,未来都是常伴青灯古佛的命运。
算了,这不该我胡思乱想。如此欢庆之时,我应该多想些开心的事。我再次为陛下斟满酒,闻着浓郁的酒香,竟然也萌生出一些醉意。我感到跪久的膝盖生发出一阵酸痛,趁斟酒之余我竟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身子。好在无人注意到我,当每个人的眼中只有陛下,只有欢宴,只有陛下手中能够肆意勾勒的关于每个人的前程。
我突然从心底涌上一阵厌倦,待久了,也不过如此。好在我终究不属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