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武侠 > 无上昏君系统 > 第六章 朝会

无上昏君系统 第六章 朝会

作者:咏橘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0-12-23 21:01:02 来源:转码展示1

自陈庆之以八百白袍战退敌兵之后,整座皇城内外,都在盛传此事,而在他有意无意间的透露中,令所有人得知,这场战役胜利的背后,有着恶名昭着的大皇子得功劳。xiaodiaodayacom

百姓之中自是无人愿意相信,但是文武百官乃至于后宫所有嫔妃,在见识到今日早朝大皇子的临危不惧后,或多或少都对他的感觉有所改变。

翌日。

朝会。

崇德殿内。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分工等要求站立,目前国难当头,每日朝会是必须的,重在商讨退敌之事。

大魏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如天上仙人俯视着台下皇子大臣,让身边太监宣读了今日第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昨日敌国先锋兵临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幸有陈庆之临危授命,击退敌兵,以致都城危难暂解,功不可没,着赏黄金千两,升羽林军右卫副统领兼怀化大将军之位。原大皇子近身侍卫赵云因亲斩敌将有功,升羽林右卫中郎将,跟随二人出战之士卒,皆有封赏,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陈庆之与赵云出列跪拜领旨,而这篇圣旨,其奖赏不可谓不厚重,但是他二人并没有高兴之意,因为此圣旨通篇没有讲到自己的主公大皇子分毫。

躲在一旁角落静静矗立的赵长青,幽怨的看了一眼陈庆之,自己心有不忿,眼看着到手的昏庸值,就因为他的‘胡乱指挥’而泡汤了。

待他二人领完圣旨,刚想为大皇子打抱不平说些什么的时候,有大臣迫不及待的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有疑问。”

“讲。”大魏皇帝不动声色。

出列的这人是兵部官员,隶属侍郎位,他开口道:“不知陛下,何为羽林军右卫?我大魏,并无此称呼啊!”

大魏皇帝笑道:“爱卿莫急。”话语声刚刚落地,他便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身旁太监宣读第二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自楚兴兵犯境以来,朕深感各地府兵之疾,痛心疾首之余不免心怀忧虑,着新建一军羽林右卫,掌都城安危,原守城部队,各司其职,其上羽林右卫统御全城,领万人。原羽林军,更名为羽林左卫,负责巩固皇宫安危,钦此。”

这份圣旨通读下来,整座皇宫内都是炸开了锅,热烈讨论起来,而各位皇子,眼神愈发炙热,都想将羽林右卫大将军一职收入囊中。

万人编制啊!

羽林左卫也才近五千人而已!

大魏丞相李子渊思绪再三,最终代表身后利益集团,就新建一军之事,发表了看法,“吾皇圣明!”

很显然,他很了解当今圣人,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这道圣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极大破坏了京城平衡,毕竟,统御全城事无巨细啊,到底怎么才算统御?这是个文字游戏,也就代表,即将上任的大将军,定是皇帝心腹。

如此关头,他绝不能领头坏了皇帝的雅兴,而且国难当头,一切政治因素,都必须要妥协让步,使众人意见达成统一。

随着李丞相一声高喝,文武百官都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高呼皇帝圣明。

大魏皇帝很满意眼前的局势。

大魏以士族立国,以士子统御天下,所以,这也在某种意义上,使皇帝无法独断专行,就新立一军之事,里面的油水很多、道道更多,言而总之,士族不希望皇族掌握的军事力量太大。

大魏左相公趁皇帝正喜悦时开口道:“启禀圣上,南方各路勤王大军已经快到了,是不是要赶紧筹集粮草、军饷,以备勤王大军不时之需?”

大魏皇帝略微皱了皱眉头,应允了此事。

不出意外,那些勤王大军背后站立着的士族,又开始准备要向天下人狮子大张口了。

没办法,政治就是这样,你想碰这个东西,注定就得失去另一个东西,权衡利弊以及平衡,是最佳政治方向,就连当权者也无法涉足破坏、干预等等。

否则国不将国,除非你个人有着超庞大的信仰力,比如开国君主,力镇寰宇。

大魏皇帝深深呼出一口浊气,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大战,他让太监宣读第三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大皇子赵长青少幼聪慧,深谙治兵之道,于昨日献策助陈爱卿击退敌兵有功为其一,新创练兵法以使军卒自强,此功为其二,着赏大皇子暂领羽林军右卫大将军之职,将练兵之法,传于新军,以观后效,钦此。”

这一份圣旨,让满朝文武大臣、所有皇子,包括赵长青在内,都懵逼了。

虽说是‘暂领’,但是,以观后效没有下文了啊!

新军让大皇子统领?

这不是胡闹嘛!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武大臣,出于站队或觉得赵长青不堪重任等因素,公开表示反对。

这种情形愈演愈烈。

大魏皇帝深深皱着眉头。

心想,“看来这场仗,比朕想象的难打啊。”

“肃静!”

“肃静!”

大魏皇帝身旁太监受到其暗示,扯开嗓子便开始大叫起来,殿内秩序暂时得到安宁。

作为当事人的大皇子殿下,至今都未从懵逼当中回神。

自己啥也没做,也能升官?

是不是在做梦?扭自己一下试试。

嘶,还挺疼。

这梦还挺真实。

皇子队列中,公开站出来反对的是太子阵营中的五皇子,“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大皇兄虽有从良迹象,但是这些年来,毕竟恶名昭彰,若是走马观花一般上任,恐人心不服!”

大魏皇帝开始感到头疼,他不能立刻表态,得需要人支持,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则定在史官笔下落得一个独断专业的臭毛病,

“大皇子,这件事,你如何看?”

赵长青听到问话,很是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儿臣才疏学浅,恐如五弟所言,难以上位,所以儿臣建议,由陈庆之将军统一管理新军,以观后效。”

语音落地,心中开始吐槽起来,

“当什么破将军,新军又能如何?哥现在需要兵权吗?哥需要在朝堂立足,这样才能参与政事,然后败国获取昏庸值!”

大魏皇帝闻声,心中一乐,这招不错。

而昨日在崇德殿参与议事的六部尚书左右丞相等,都开始觉得大皇子变得深不可测起来,比如这招以退为进,那是玩的出神入化。

至于其它文武大臣,只觉得,现如今的大皇子殿下较往日不一样了,好像一瞬间开窍了一般,变得能说会道,身上也没那股浓郁的纨绔子弟气息了。

不过话说回来,五皇子哪能轻易让赵长青过关,他道:“陈庆之将军虽然于国有功,但是并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更何况新军建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重决定,望父皇三思!”

陈庆之在听到大皇子的声音后,内心可是感激的一塌糊涂,然而又听到五皇子的咄咄逼人后,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但是此时此刻,他是最不好发声的,一时间,左右为难。

赵长青不胜其烦,不就一个新军统领吗?犬吠什么?

就在这时,脑子里灵光一闪,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选。

平日里经常与自己饮酒作乐、常常感叹生不逢时的官二代护国公(世袭罔替)曹参。

在他印象里,那个长得跟弥勒佛似得官二代,就是一个草包,而且还是一位**熏心的草包,若是让他坐上新军统领,不出三个月,新军必当腐朽,如此一来,这也能获取很多昏庸值啊!

想到就说了出来,“启禀父皇,既然五弟担心陈庆之将军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那么儿臣倒是有一个人选可举荐,他便是护国公曹参。”

曹参?

殿内有许多人,都忘掉这个名字,但是开国公爵的称谓,他们倒是记得挺清楚。

有人想起了曹参这个名字,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父亲,也就是上任护国公,因在十六年前参与皇储夺嫡而站错了队,被当今圣上随意找了个由头革职令其养老了。

其后代子孙,再无人入朝为官。

这个曹参,年岁不小,三十有九,十六年前,跟随他的父亲统御神武军,后来也因为站位之事,被革了职,神武军也进行了大换血,成了今日的守城部队‘龙武军’。

听大皇子的口气,和曹家很熟?

这下完喽!

大皇子该倒霉了。

想起来的人,纷纷向赵长青投以怜悯的目光。

大魏皇帝在听到曹参这个名字后,心中也是有些微怒,不过,他倒是觉得这个意见可行,而且,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大儿子蓄谋已久的事情。

私底下勾结开国勋贵之后,是想多一些争夺皇位的筹码吗?

不错。

儿子啊,父皇真的很好奇,你藏拙这么些年,究竟都结识了什么人?布下了什么底蕴后手?

这个曹参,朕再次启用又能如何?

朕,相信自己的大儿子能够驾驭住。

“好,这个曹参朕想起来了,年少成名,曾统御神武军,也算颇为有经验,这样,让曹参辅助陈庆之,二人共同暂领新军,就这样,去护国公府传旨吧!”

大魏皇帝决断下来。

赵长青开心的笑了。

至于曹参的历史,说实话,他从没关注过。

因为二人只是酒肉朋友。

但是,从曾经被革职这件事看起来,他绝对是一个行走的昏庸值!

赵长青并不知道曹参具体是因何被革职,心中还窃以为是不务正业,延误军机等大罪被革职,心中想到这,就不由得笑的更加开心了。

满朝文武大臣懵逼了。

重新启用曹家?

这是不是某种讯息?

皇帝要开始重用开国勋贵了?

由大皇子举荐…

难道…

这是他们父子二人商议好的不成?

嘶!

细思恐极!

想到这里,他们看赵长青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怜悯,而是夹杂着些许惊讶。

至于八位皇子,心中所想各有不同。

那曹参,他们曾了解过。

挂着护国公的虚位,吃着皇粮,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这样的人能教导好新军?

哼!

等新军出了问题,就让‘大哥’你吃不了兜着走,咸鱼还妄想翻天了?

不过一纨绔子弟尔,不理国事不知政要,就算曾经是故意藏拙又能如何?照样昏庸不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