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吾来此世开大道 > 二十五章【天台福地 普贤禅堂】

蹬着树梢纵跃奔逃,山林枝丫一阵摇晃,转眼已是数十步外,朝西南走了里许,钟七轻身压着一根翠绿竹梢弯曲而下,一个空翻腾挪数丈,已是落在道路中央。

朝身后看了一眼,见无人追来,钟七松了口气,拽杖沿路缓行,一边从黎杖上解下葫芦灌了两口,略微喘息的轻笑道:

“果然如老师父所讲,这世间的法术,不过奇门遁甲的幻术,俱为小道,要想真正显圣,还得凭自身武术为底子”

若只会云烟遁形,刚才那钟情形,钟七定然是走不脱的,然而加上武艺轻功,就算在来些人手,只要没有弓弩埋伏,也照样拿不下钟七。

也是钟七存了试验自家逃命本事的想法,不然凭他武艺,这十来个乌合之众,打起来也是胜负参半。

沿着绵延山道走了数里,行人渐密,大都是自梁州方向而来,钟七心下也略微安定些许,闷着头往前走。

到日暮时分,约莫又走数十里路,过了两道巡检哨卡之后,路途渐渐平坦宽阔,已经离者梁州并不多远了,正行间,前方出现一座巍峨高山,在这梁州平原极为显眼。

但见:

根如昆仑祖脉,顶摩霄汉云中,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日映晴林,叠叠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

道旁有一石牌坊,阔有三尺,约莫丈余来高,着有阴刻篆字,钟七观摩念道:“天台山…兴元府也有天台山么?怪道那驿站叫天台驿哩,缘是因此山得名”

哪些阴刻小篆,与前世字体相同,钟七前世多读古书,符册,自然能辨认个大概通透。

石碑上写着天子御笔敕封,天下第十二洞天,天台山福地,方圆三十七里,有禅院二十六间,观宇十二台,王灵官殿等等。

见日头已然偏西,钟七摩挲下巴思索片刻,索性转身沿着牌坊后的层层青石阶朝山间而去。

若论香火,这天台山至少能把将军庙甩出八条街去,那怕已是日暮时分,上山祈福的游人士子,携着家卷僮仆,依然络绎不绝。

香客走走歇歇,钟七则面不红,气不喘的往山上直行,登了百来个台阶,上了一座小岭山顶,靠着栏杆,已能撇见天台盛景。

只见那终年不散云雾氤氲中,有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

临云崖前芝草秀,五步岭上梅兰香,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

“啧啧啧…当真是好仙山,好福地呀,照这儿一比,我那午山犹如荒山野岭,怪不得香火如此鼎盛,多半是这些文人骚客贯爱此山景秀吧…”

见那山间香火袅袅冲霄,钟七抚过八角亭栏杆上,无名文人所留书的诗词墨迹,啧啧赞叹不绝。

沿着石梯登阶而上,在这天台山游逛许久,钟七大涨见识,这古代的风景区不收门票,景色也愈加自然,与前世迥然不同。

只是令钟七有些意外的是,他游走许久,只见了佛门禅院,寺庙数十座,道家的观宇却一家没有,唯有一座灵官殿,也破落不堪,蛛网粘结,神像倾倒,早无道人庙祝。

山间只见僧衣袈裟,瓦钵淄衣客,却不见半个拂尘道家人,哪些香客也尽往禅院寺庙而去。

钟七无法,也只得找个禅院挂单了,好在这个时节,佛道俱是一家,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上三教,虽则互相龌龊不绝,但也不至于连个借宿也不能,凭遭同道笑话。

正寻觅住处,又见前方香火冲霄,袅袅檀香如祥云聚顶,瑞霭纷纷。

却是山凹里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馨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钟七疾步直至门前。

正待进去,却惊见禅院中走出一位青衣短髯道人,项挂数珠(又称念珠,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串珠),口中念着佛经。

还不待钟七回话,那短髯道人就先合十一礼,开口道:“阿弥陀佛,方才见先生在院外了望,道家可是逢着难处么…”

钟七听见阿弥陀佛,就知道这人实为佛家,只是供奉普贤菩萨所以才着道装打扮,也不在惊异,也连忙稽首回礼道:

“见过长老,贫道自固城午山将军庙而来,奉观主法旨,往粱州而去,路过贵宝刹,天色已晚,欲挂单宝刹,借宿一晚,不知可行否…”

那道衣和尚颔首点头,含笑回道:“正所谓:红花白藕清莲叶,三教从来一祖风,道家仙履至此,正是禅院的福分,有何不可,还请进,请进”

随即那和尚引钟七径入院中,到了大殿,原来正值禅院晚课,满堂锦绣,一屋威严,两道腰粗立红柱,上书描金篆书,曰:静收慧剑魔头绝,般若波罗善会高。

普贤菩萨座像下,众门人齐诵《法华经》,老班首轻敲金铸磬。佛前供养,辉煌宝烛,如条条金焰射虹霓;馥郁檀香,似道道玉烟飞彩雾。

半晌之后,晚课已毕,众僧兀自跌坐蒲团祷告,那道装打扮的和尚嘱咐钟七稍待,自入殿内通禀长老。

片刻后,走出来一位褐衣老僧,披红罗袈裟,脚上白袜芒鞋,径出殿外,钟七知是高僧大德,不敢怠慢,连忙作揖到底,轻声道“小道钟泓继,见过长老”

却是道不言寿,僧不言名,钟七也不好问这老和尚名号,只是躬身拜揭。

老僧须眉雪白,面色慈祥的朝钟七抬手虚扶道:“道家多礼了,贫僧释静玄,请入客堂安坐用些素斋,稍后贫僧请知客给道家安排屋舍”

“谢贵宝刹收容,谢静玄长老…”钟七躬身一礼,有青衣小僧出来,与钟七见过礼仪,即引至客堂落座。

盏茶之后,有寮房僧人专程过来招待,摆上桌椅素席,尽是水果香花,案上安排,皆是素肴素品。

这也是挂单住宿的好处,不仅不用花钱,还能享受一顿素斋宴席,尤其是佛门,虽然戒律甚多,说是清苦修行,实则最是富丽华贵。

说是素斋,实则花样繁多,先上了白米饭,蒸饼,蒸糖糕,炒蘑菇,炒香覃,炒笋茶,炒木耳等素宴。

后来禅院高僧怕钟七吃不习惯,索性下了法旨,诸僧侣又专程为钟七奉上道家延寿餐,蔓青,芋头,萝藤,山药,黄精,茯苓等物。

相比前世浑身铜臭,满脸油腻贪弊的和尚,此世的僧侣给了钟七极大好感。

这些僧人久居山中虔诚的修行着佛法,收入全凭施主的善心和天意,不争不夺,自己开恳田地,单纯,善良,守礼,完全符合钟七心中的僧人形象。

为了招待钟七这个道士,诸僧众扫洒屋舍,把自己平素舍得的,不舍得的,俱都拿出来招待,当真满满善意。

钟七独自一人用宴之后,知客僧又引钟七在寺中游览,这普贤禅院,有大小殿余僧舍五十余间,占地数十亩,不说天台山,就是对比大梁数千寺庙,也是大刹。

钟七漫步其间,闻檀香馥郁,只觉浓浓禅意扑面而来,不愧是佛家经舍,贝阙宝宫,尽是层层殿阁,叠叠廊房。

三山堂外,几株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五福门前,两路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有见那钟鼓楼高,浮屠塔俊,安禅僧定性,啼树鸟音闲,当真是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

至暮时,禅院灯火通明,犹如白昼,诸僧侣各卧禅台颂经,而钟七也径入客房歇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