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五胡烽烟 > 第206章 打脸王谢

五胡烽烟 第206章 打脸王谢

作者:步兵长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2-26 02:17:06 来源:转码展示1

三人坐好之后,王羲之率先开口问道:“如果我没记错,请柬上写的是开元三零五三年,不知道这个开元是谁的年号?”

金如山道:“开元不是任何人的年号,而是开启新纪元之意,是从黄帝登基那一天开始计算的。”

王羲之惊讶的道:“黄帝?难道你主是黄帝后裔?”

金如山道:“王公何出此言?黄帝乃人文始祖、炎黄先祖,我们所有人都是他的后裔。”

“且三皇五帝都没有使用年号,我等后辈不过是承袭祖宗基业,又有何颜面给自己加年号?”

“故我大唐并未采用旧有的纪年方式,而是以黄帝即位之日为开元元年……今年恰好是开元三千零五十三年。”

王羲之和谢安面面相觑,他们猜了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这一个,居然真的有国家不用自己的年号。

不对,不能说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年号,而是人家显得更加的大气。

金如山又介绍了一下开元纪年的好处,最主要还是使用起来方便。

以往都是根据皇帝的年号纪年,有些皇帝一年换一个年号,太复杂了。有些人活几十年,要经历几十个年号……

别说普通百姓,读书人有几个能把这些年号记清楚的?想算算自己几岁了,都要扒着书本计算才行,太麻烦了。

开元纪年是一年一年的顺延的,中间没有中断和变动。知道哪年出生的,减一下就知道多少岁了。

记录历史也更加方便,多少年前的事情一目了然。

王羲之和谢安互相看了一眼,脑海里同时浮现出那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前他们只以为这是某个大儒的的座右铭之类的,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大儒,整个国家都是这样的想法。

不,或者说正是因为整个国家的人都是这种想法,才培养出了如此胸怀天下的大儒。

仅仅是一个纪元方式,就让他们看出了双方高度上的差别,两人心中都有些羞愧。

想要和对方大儒争高下的心思也淡了。

你的理论知识在丰富又能如何?别人已经在行为上碾压你了,还怎么争?

肯定不缺昧着良心争口舌之利的人,但他们不是这样的人。

随后又聊了一些别的小事情,王羲之开始引导话题:“这么多年为何从未听说过唐国的消息,难道你们不和外界接触吗?”

金如山为难的道:“这……我刚才说过今日只为做生意,本不想说这些事情。但两位都是我尊重的名士,就和你们说说吧。”

“其实在晋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就来过,中原毕竟是汉家正统所在。司马家结束乱世,我们也想举国内附。”

“然而,当晋国推行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王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举国上下大失所望。”

“当时就有大儒断言,晋国五十年内必失国祚,中原将重归乱世……果然,正好五十年。”

“晋国不只是乱了,连中原祖地都落入异族之手,我汉家百姓沦为奴隶,自黄帝起至今三千年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金如山本来是念剧本,但读着读着就联想起自己的凄惨经历,一股仇恨涌上心头,话语中就带着咬牙切齿的感觉。

还好他及时醒悟,讪笑道:“对不起,失态了……”

王羲之和谢安两人只觉的脸在发烧,虽然永嘉之乱和他们没关系,可和他们的祖宗有关系啊。

而且现在中原还在异族手里,这件事情就和他们有关系了。士族都在做什么?他们已经没脸去想了。

王羲之羞愧的不好意思在说话了。

谢安收拾情绪问道:“那为何你们现在又出现了呢?”

金如山沉吟了一番道:“因为一个人。”

王谢二人心中一紧,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人,但他们已经有预感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谢道韫。

“我唐国虽然不愿和晋国往来,但每年都会有人隐藏身份到晋国游历,所以我们对晋国的事情了如指掌。”

“三年前我主曾经来晋国游历,哦对了,当时恰逢王公召开兰亭文会。我主慕名而去,还和你与谢公有一面之缘。”

王羲之惊喜的道:“哦?那真是我的荣幸,只恨当时不知道他的身份,否则我一定邀请他去参加。”

金如山露出一个奇怪的笑容,道:“当时我主仰慕王公与谢公美名,也想去参加,甚至还准备了一首长诗。”

王羲之心中一咯噔,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对,但还是问道:“那为何他没有出现呢?可是有事耽搁了?”

金如山道:“非也,我主当日也到场了,只是亲眼目睹有权贵杖毙了一流民少年,诸公居然没有一人为其说情。”

“他非常失望,留下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人血酒肉不吃也罢,就离开了。”

王谢二人脸上就像是开了酱房一般,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紫。

王羲之更是用袖子遮住了自己的脸,留下一句:“实在无颜面对金掌柜,王某告辞。”

说完掩面而去,就只剩下金如山和谢安二人。

谢安也想走,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因为想要的答案还没有得到。

而且他很清楚,刚才王羲之并不是因为羞愧走的。

王羲之不是那种逃避责任的人,如果错了会坦然面对。刚才不过是借故离开,把空间留给两人。

因为接下来谈的话题很可能会涉及到谢道韫,这是机密,他这个外人不好在场。

至于他们是怎么猜到接下来的话题和谢道韫有关的,其实并不难。

唐国国主在兰亭文会那一段时间出现在了会稽郡,而谢道韫恰好是那一段时间失踪的。

又从渔夫那里得到了情报,疑似谢道韫的女子去了唐国。而唐国又因为一个人改变了国策,主动和外国打交道。

能靠一己之力影响一国国策的,身份必然不简单。

这些情报综合到一起,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猜到和真正听到答案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王羲之借机主动离开了。

也通过这个动作告诉谢安,这件事情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对于这位忘年交,谢安心中只有感激。

平复一下激动的情绪,谢安紧紧盯着金如山,问出了那句憋了许久的话:“我那侄女谢道韫是不是在你们唐国?”

金如山笑道:“然也,她正是我唐国的王后娘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