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五胡烽烟 > 第198章 巡视:重回阆湖

五胡烽烟 第198章 巡视:重回阆湖

作者:步兵长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1-12-26 02:17:06 来源:转码展示1

从晋安县出来文易又去了阆湖,这是他第一个落脚之地,将来他要真当了皇帝,一准是龙兴之地。

即便是他去东宁岛建国,这里依然是治下最重要的地方。

唯一生产钢铁的地方,生产透明玻璃需要用到的水镁石就是这里生产的,重要的陶瓷烧制地……

乘船一路逆流直上,水面上的船只比以前多了许多倍。

多是百姓的小船,偶尔有大船驶过,虽然没有悬挂旗号但看形状就知道是唐国的船。

进入蓝溪河道,就开始有阆湖的战船巡视,没有特殊通行证的人是禁止驶入的。

为了保守秘密,到现在为止阆湖依然对外封闭。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不允许随意外出。

这里的人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唐国,只知道这里的主人是文易,一年多前搬到外面去了,现在管理这里是文易手下的管事。

那块被凿掉的拦河石遗址处,后来修建有一座水寨,现在水寨比之前更加的牢固庞大。

得知主公文易回来,水寨上的人赶紧下来迎接。

文易没有急着进去,而是在水寨里转了转,接见了把守营寨的将士们。

普通士兵他基本都不认识,因为这一年多阆湖又进了不少新人。

军官大多都挺熟,都是最早随他迁徙过来的流民,每一个他都能叫出名字。

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对一个势力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这里的论资排辈是文易有意放纵的结果。

最早加入的那一批人对他更加忠心,这一点从他巡查营寨新老官兵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新人对他多是好奇,就没有别的了。而那些老人见到他则非常激动,有些甚至都落泪了,这就是区别。

文易需要的是这些老人帮他守好阆湖这个老家。

有人要问了,会不会埋没真正的人才?

不用担心,阆湖有学校,是人才就好好读书,优秀人才会被提拔去唐国。

别说有人不适合读书之类的,那没办法。读书考试是迄今为止人类能想到的最公平的选拔方式,没有之一。

有人会认为读书考试不公平,埋没了个人的天赋。

但要真取消了读书考试这个选拔标准,大多数人就会发现自己连踏上跑道的资格都没有。

唐国那边论资排辈现象就没这么严重,中低层军官基本都是后来加入者中的佼佼者,靠能力选拔上来的。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中间能力最突出的那一部分,就能迈入高级军官行列。比如那个卢壑,文易就很看好。

但这里是阆湖,文易对这里唯一的要求就是稳,自然希望用更加忠心的老人。

所以很多制度没办法直接断言好坏,就看怎么用。

过了水寨正式进入阆湖,蓝溪的两侧已经变成一块块整齐的稻田,只是因为还是冬天没有多少人劳作。

倒是有人在往稻田里放鸭子。

这自然也是文易弄出来的,前世稻鸭农法在某些地方可是很火的。

鸭子吃杂草但不吃稻苗,行走的时候会踩倒杂草却不踩稻苗,是不是很神奇?只能说老天爷造物太有想象力了。

它们还会吃水里的害虫,像是蚂蟥之类的,都吃。

问问种水稻的老人就知道了,最怕的是什么?蚂蟥。

那年代没有下水用的胶皮防水衣(方言叫皮cha三声,学名不知道o(╯□╰)o),人赤脚在稻田里插秧除草,简直就是喂蚂蟥。

有些地方蚂蟥多,一天下来脚都能咬肿。把鸭子放进去,就能有效的减少蚂蟥的数量。

鸭粪能肥田,鸭子吃了虫子和杂草能长的更好下蛋更多。

一个非常优秀的综合种田法。

只是说实话,这个方法发明的太晚了,二十一世纪初才发明出来。

那时候已经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插秧喷药收割都是机械化,人甚至都不用下到水里去。

相比起来稻鸭农法就变得落后了,只能作为特色景点存在。

这就是在机械化的时代,发明了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虽然很有特色,但没有推广价值。

就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戴森球,被戏称为有能力制造出来的文明嫌落后不会去用,想用的没能力造不出来。

前世这种发明还有很多,比如稻田养鱼。

但现在是一千七百年前,稻鸭农法简直不要太好用。

反正一经发明就受到了所有百姓的喜欢,鸭子成了家家户户的宝贝,谁家要是没有一群鸭子都不好意思出门。

唐国最不缺的就是鸭子蛋。

现在他们发展时间还是太短,鸭子总体数量不足,等过几年数量上来了,才是真正大规模收获鸭子蛋和鸭子肉的时候。

嗯,鸭子羽毛也是好东西,可以做成羽绒服。

这些副产业也要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张勇的小本本上又多了几行字。

到了镇子里,大家已经得到消息,都来码头迎接。

走在前面的自然是刘伯,赵公望和阆湖总管张鸿和他错开了半个身子。

虽然刘伯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他的身份太特殊了,说见官大半级绝对没问题。

张鸿是流民老人,今年三十多岁,能力一般胜在忠心。他真正的作用是当个工具人,平时都是刘伯和赵公望在出谋划策。

文易先是和三人打招呼,然后又和后面跟着的一帮阆湖老人打招呼。他很感慨,那些老人也同样很激动。

见此,文易干脆就拉着大家在镇子门口找片空地儿,坐下来唠起了家常。

说话的大多都是老人,这两年迁过来的百姓都坐在外围羡慕的看着,只有文易偶尔问话的时候他们才敢回答。

一直聊到中午才各自散去,文易邀请高层和自己一起吃了顿饭。

席间刘伯的婆娘也带着两个孩子过来给文易见礼,文易分别给了他们见面礼。

他原本的那个住宅自然还在,每天都有人打扫,到是一点都不荒凉。

后院水池里又多出了几千条锦鲤,文易看着也觉得很高兴,这锦鲤莫非真是气运之物不成?

不过也只是这么想了一下并没有当真。

反倒是觉得院子里也不住人了,留着一池子鱼也没什么意思。就叫人挑拣一些品相不错的带回岛上,剩下的全部分给了大家。

当然,这一池子鱼不可能全部捞完,除非抽水撒石灰,剩下的那些就任由它们繁衍吧。

随后他又出去转了一圈等天黑回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去察看各个作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