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 第三章 北伐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第三章 北伐

作者:流觞大大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2-21 16:29:29 来源:转码展示1

黄巢不想回去了。

起义这件事很辛苦,黄巢受不了了,他想被招安。

于是在兵围广州后黄巢给朝廷上书,请封自己为天平节度使。

意思是让朝廷给他发个证书,自己进了广州城后就在广东做土皇帝,不回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黄巢这个人的一个特点:野心很大,但无恒心,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这一特点在以后的起义过程中还会进一步被证实。

唐僖宗李儇接到黄巢的上书后反应很干脆:不准!

开玩笑,如果给你一个造反的盐贩子封个节度使,那不是变相鼓励百姓们造反吗,谁想当官都起来造反一把,那我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不过李儇也想息事宁人,考虑到安抚黄巢的情绪,他给了黄巢一个名叫太子率府的四品官,官职也不算低了,但是没实权,这就和玉皇大帝对付孙大圣的策略一样:你别闹,有官做的!

黄巢也是读过书的人,朝廷的这些小心思怎么瞒得过他,更让他气愤的是原来自己在朝廷的眼中一直是个跳梁小丑,根本上不得台面,自己还是被人看轻了啊。

科举考了那么多次你都不给我及格,现在我闹起义也有几年了你还是看不起我,好吧,那就用拳头说话吧。

黄巢愤怒之下急攻广州,克之。

李儇得到广州陷落的消息后还是蛮震惊的,马上调兵遣将在湖南、湖北驻防,想把黄巢封死在岭南。

唐朝时候的广东和现在比完全是两码事,那时候的全国等降水线普遍靠北,广东是烟瘴之地,气温酷热,黄巢带去的兵大都是北方人,很多水土不服,患上瘴疫死掉了。

由于非战斗减员太严重,手下众将又都“劝请北归,以图大利”,公元879年年底,黄巢最终决定北伐,他在政治上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具体措施。

翻译过来就是说当官的不能聚敛财产,如果犯赃的话要被灭族。这样的一些政策不管施行了没有(时间太短,估计是没有施行的),但肯定汇聚了民心,当然这对黄巢来说也就已经足够了。

草军编了很多木筏,从桂州沿湘江而下,进逼江陵。

在北伐的路途上,主要有三个对手在等着黄巢。

第一个出场的是王铎。

王铎是大唐的宰相,唐朝风气十分豪迈,出将入相是每个人的梦想(可以去看看边塞诗派的作品)。作为宰相的王铎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一些,所以要在沙场上积累些军功,而黄巢恰好是绝佳的踏脚石。

当然,王铎此次请缨出征还有一个自己的小盘算:他想远离家庭,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据说他家里有个母老虎,王铎受为妻压迫久矣,想要出来透透气。

僖宗皇帝李儇任命王铎为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屯兵江陵;任命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统兵十万驻守潭州(今湖南长沙)。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铎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他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加了一道保险,让自己的副手李系(王铎认为他是悍将)带着主力顶到一线去对抗黄巢,而自己坐镇后方。

这样有个好处:打赢了胜利是我主将王铎的,打输了是他李系不经打,关我鸟事。

事实证明李系确实不经打,当看到黄巢率领着白花花的草军(草军的旗帜都是白色的)铺天盖地出现在潭州城下的时候,李系被吓傻了,他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儿,根本没见识过战场的惨烈,虽然手里握有十万大军,但他选择了紧闭城门,拒战。

草军一日而下潭州,十万**血染湘江,黄巢大胜后挥军直捣江陵。

此时的草军号称五十万!

江陵的王铎傻眼了,他没想到李系会败的这么快,现在草军铺面而来,自己该怎么办?

祸不单行,对王铎来说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老婆大人离开长安,过来找你了。

我的天,晴天霹雳!

王铎马上召集手下商议对策,因此有了以下经典对白。

王铎:黄巢南来,夫人北至,如何是好?

属下:不如降巢?

显然,在属下的眼里王铎的夫人要比黄巢更有杀伤力。

但王铎是做到宰相的人,显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逃了,逃到了襄阳,或者说,去襄阳迎接老婆大人去了。

黄巢兵不血刃占据了江陵,意气风发地向襄阳进军,他要通过襄阳攻进长安!

途中他遇到了自己北伐的第二个对手——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荣。

刘巨荣的治所就在襄阳,但他觉得与其等着黄巢打过来还不如主动出击,因此他联合淄州刺史曹全晸在荆州一带抵御黄巢。

不得不说黄巢号称的五十万大军还是蛮吓人的,虽然根据农民军的惯例来分析,五十万里面能够有几万人的核心战力也就不错了,但刘巨荣和曹全晸感觉还是谨慎一点好,最好不要力敌,比如设个伏什么的就不错。

而黄巢北伐以来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前面还刚刚打掉了王铎手下的十万中央军,草军上下都志得意满,认为**不堪一击,大摇大摆向襄阳进发。

正所谓骄兵必败,草军在荆门中伏,被刘巨荣和曹全晸的联军杀得大败,逃出来的只有十之二三。

就在官军要一鼓作气全歼草军生擒黄巢的时候,刘巨荣却喊了一声:“停!”

官兵们追得正开心呢,突然接到这个指令都傻眼了,大家莫名其妙地看着刘主帅,想问问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刘巨荣,他有自己的考虑。

黄巢起义之前唐朝还出现过一次叛乱:庞勋之乱。平定庞勋之乱的头号功臣是康承训,这位功臣在叛乱平定后不久就被唐王朝卸磨杀驴给处死了。

这件事情朝廷做的很不光彩,更寒了天下武将的心,影响是十分恶劣的。

现在的刘巨荣可以很容易的剿杀黄巢,但最后他要网开一面,原因就在这里,用他自己的话说:“朝廷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朝廷经常对不起我们,有危难的时候从来不吝惜封官奖赏,但危机过去了就会忘了我们(多半还会杀了我们),不如把贼人放走吧,这样我们还能长久保持富贵。

大唐武将中和刘巨荣持相同意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奉行的政策是这样的:黄巢肯定要打,但打一打意思意思也就行了,千万不能打死。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得到朝廷的封赏,也不至于被卸磨杀驴。

然而不久之后刘巨荣就要为今日放走黄巢而懊悔不已。

黄巢在荆州败得很惨,他和手下大将尚让收拾残兵落落如丧家之犬渡过长江转战江西。

这时候还有一个人紧追不舍,那就是曹全晸,面对这么一个认死理的对手黄巢表示很着急,但朝廷好像更急,火速换了一个名叫段彦谟(和朝廷中的太监们很熟,来抢功的)的将领来接替曹全晸的位置,结果最后一支追击黄巢的兵马也停止了攻势。

黄巢退到了江西,他的兵员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现在起义的社会基础还十分雄厚:贪官和流民依然多的是。黄巢迅速恢复了元气,在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开始新的劫掠生涯。

在劫掠期间草军遇到了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的主角有两个人:董昌和钱镠。这两个人都大有来头,前面的一个在后面的时间里会成为一个枭雄;而后面的这位更不得了,他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开创者。

当时这两个人守在临安城(现在的杭州附近),黄巢的草军来攻城抢粮食,按照常理来说这座小城是守不住的,守城主将如果识趣的话会早早的弃城而逃,但这两个人显然不怎么识趣,而且还胆大包天,他们要主动出击!

董昌和钱镠在几百人的守城军队里挑选了二十名精兵组成突击小队,埋伏在草军必经的路边,等草军先头部队来了就乱箭齐发,把对方打了个晕头转向。

草军就算想破了脑袋也不会料到这种地方还会有伏兵,更不知道对方深浅,所以大惊之下跑回去向大部队汇报去了。

董昌、钱镠看到对方跑得没影儿了才带人从草窠里钻出来,他们没有急着回去,反而大摇大摆地跑到路边茶水铺子里去喝茶,茶喝完了还不忘和卖茶水的大妈交待一声:“待会儿会有一支部队路过这里,如果他们向你打听我们的去向,你也不用隐瞒,说我们屯兵八百里等他们!”

没过多久草军果然来了,听到“屯兵八百里”后吓得脸色苍白:我的乖乖,刚才那一小股敌军战斗力就这么强,前面屯兵绵延八百里我们怎么能赢得了呢?罢了,罢了,别处抢粮食去,我们走罢!(“向数骑能困我,况军八百里乎?”)

他们没想到的是“八百里”是个地名,而不是计量单位。

从这个小插曲我们可以看到董昌、钱镠两个人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兵不厌诈的手段应用的得心应手,在后面的乱世里他们的表演会很精彩。

言归正传,转眼到了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在江西境内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朝廷是不会忘了他的,横亘在黄巢北伐路上的第三个人,也是终极**oss高骈露出了他狰狞的面孔。

黄巢当年就是被高骈打到广州去的,估计是被打出了心理阴影,所以这次北伐黄巢选择了另一条进军路线,走的是西边的襄阳。但人算不如天算,去襄阳的路上有个刘巨荣,黄巢只能再退回来。这时的黄巢还不敢到荆南高骈的地盘去撒野,只在长江以南的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打转转。

但你不招惹别人不代表别人会放过你。公元880年的二月,高骈派骁将张璘跨江击黄巢,黄巢退守饶州(今江西鄱阳);五月,张璘再次进军,黄巢又退守信州(今江西上饶)。这时候到了夏天,黄巢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疫情,军队非战斗减员十之三四,根本没法儿打下去了。可这时的张璘依旧穷追不舍,大有不砍死黄巢我绝不收兵的气势。

黄巢要崩溃了。原来闹革命真的不是随便玩的,要死人的啊,死人不可怕,我黄巢这几年杀得人也海了去了,但最重要的是现在快要轮到我了啊。

怎么办,怎么办?科举出身(虽然一直落第)的黄巢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示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