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

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围

作者:流觞大大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2-21 16:29:29 来源:转码展示1

契丹的攻城器械和攻城策略准备很足,因为耶律阿保机带了一个人过来,这个人就是卢文进。

卢文进这家伙现在真是契丹的国之干城,他的存在弥补了契丹大军不善攻城、不善战阵,只知道一哄而上打顺风仗的不足。这次幽州保卫战基本上可以算是他与周德威的较量。

卢文进实地察看了幽州城的防卫工作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此城需智取。

既然要智取,在常规攻城战的基础上就需要再加点料。

第一味料就是地道战。

卢文进命令部队围着幽州城四周挖地道前进,打算从地道突破,打入城内。

周德威自然不会着了对方的道儿,你要挖地道是吧,你挖我也挖,而且要和你对着挖。

周德威挖了地道之后就开始在地道口放火,放火的同时还放烟,你只要是敢从下面进来,我不烧死你也熏死你。

地道这一招是不行了,卢文进又加另一味料。

这一味料就是堆土山以攻城。

攻城战中攻城方需要仰攻,处于劣势,土山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劣势。说白了就是在城外运土,挨着城墙堆积成山,最后形成一个通往城头的斜坡,部队踩着斜坡攻上城去。

周德威之前打仗吃足了攻城战的苦(一直打不赢),吃苦的同时把守城方的防守技能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这完全就是实战中的血泪教学啊。

现在终于可以打守城战了,他就把自己之前吃亏学来的经验全都用上了。正所谓现学现用,一报还一报。

外面卢文进以土山攻城,周德威也不拦着他,好整以暇地看对方表演,然后让人在城内围起大熔炉,烧铜、铁等金属。等到外面土山堆得差不多了,城里的铜、铁也都融化成汁了。

卢文进一声大喊:“冲啊!”契丹兵冲着土坡就上来了。

周德威也是一声大喊:“浇啊!”守军把滚烫的金属溶液呼啦啦一阵冲着土坡就浇下去了。

然后金属汁液与契丹兵交汇的地方“嗞嗞”声不断,一阵白雾升腾,攻城部队被烫死、烫残、烫伤者不计其数,契丹兵溃散而逃。

一波不成,一波又起,卢文进铁了心要把幽州给攻下来,所以不计伤亡,不惜代价,舍命相攻。

毕竟契丹有百万兵,就是用死人来堆,也要把幽州填平。

人多就是任性啊,没办法。

既然对方急了眼来狠的,周德威奉陪到底,真刀真枪来干仗,人家周将军何曾怕过谁。

攻守双方抛弃花招、诡计,开始硬碰硬。

攻城战进入白热化。

契丹损兵无数,幽州城矗立依旧。

然而幽州乃是河北重镇,不容有失,周德威派人向晋王李存勖告急。

李存勖当时刚打败刘掞,又把河北全境城池收归国有(晋国所有),正要一鼓作气打过黄河去灭梁呢,然后这封求救文书就过来了。

幽州告急,这是大事,但到底发不发援兵来救,李存勖犹豫不决。

他的犹豫不决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要救幽州,必须发大兵去救,兵少了根本不起作用。但当时晋国各地都没有多余的兵力了,兵去哪里了呢,在李存勖这里,他要用这些兵来灭梁。

所以说这就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要么救幽州,放大梁一马,但现在是灭梁的最佳时机,错失了这个机会,以后可就未必灭得了人家了。

要么不理幽州,继续灭梁,这样做幽州可能会沦陷,而大梁也可能会灭不了,到时候晋军也许会腹背受敌。

这确实是个艰难的抉择,李存勖心里已经有了成算,但他还要听一听诸位将领的意见。

有三名将领主张救援幽州,这三个人还都是将领中的头头儿,他们是李嗣源、李存审、阎宝。

李存勖大喜:“昔日唐太宗用一个李靖还把颉利可汗(突厥可汗)给抓住了,现在我有猛将三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主意已定,救援幽州!

但救援归救援,你不能拉着大军呼啦一下子就冲上去了,这叫无组织无纪律,容易打败仗。

所以说,救援可以,下一步要商量怎么来救。

在救援方案上各位将领有不同意见。

阎宝认为,契丹举倾国之兵来打幽州,辎重、后勤补给肯定供应不上,所以应该用疲兵之策,不急着与对方决战,等到契丹缺粮撤退的时候,尾随而击之,必能获全胜。

这是一个好计策,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做大的作战成果。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周德威能够撑到契丹退兵。

周德威估计撑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派人求援了。

这时候大将李嗣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周德威是社稷重臣,不能拿他来冒险,应该火速进军,解幽州燃眉之急。

这个看法无疑是正确的,社稷重臣说白了就是资历最老、战功最高、国家倚为柱石的大臣,这样的人物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这个人被打败了,或者被俘虏了、斩杀了,无疑会极大地打击晋军士气,之后的仗也就不用打,直接认输就行了。

所以说,幽州重镇,犹可失;德威老将,不可失。

李存勖是个明白人,他采用了李嗣源的建议。

下一步,火速出击!目的地,幽州!

驰援幽州的任务交由李嗣源来完成。

驰援是个技术活而,要防备着被对方围点打援,半路伏击,这项工作既要讲究快,又要讲究稳。

为此,李嗣源从山中潜行进军,直达幽州。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来可以节省路程;二来可以避实就虚,躲避敌军的截击;三来即便遇上了敌军,也可以在山中据险而守,不至于吃亏。

主意已定,那就进山吧!

李嗣源带着军队翻过大防岭东进,果然遇到契丹兵挡路,一鼓作气杀散敌军,继续进兵。

进军的速度还是有点慢,李嗣源急了,把步兵抛下在后面赶路,自己与养子李从珂带了三千骑兵为先锋,衔枚疾走,杀向幽州城。

距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又遇到契丹兵拦路。

这回拦路的人有点多,还都是骑兵,骑兵对骑兵,那就要拼战斗力了。

李嗣源以寡击众,陷入苦战,最后虽然赢了,但自己的骑兵部队只剩下了一百余骑。

一百余骑又怎样,老子是来增援的,就算剩下一人一骑也要往前冲,要不然怎么能称为李横冲?

李嗣源带着这些残兵行进到了山口,走不动了。

因为前面又有契丹兵拦路,这回的人更多,一万多骑兵。

一百对一万,怎么看都像是在找死。

找死是不行的,现在也不能跑,因为跑不掉,那就只能往前冲。

又要往前冲,又不能死,那就只能用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