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195章 乱象伊始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95章 乱象伊始

作者:贼秃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30 20:42:05 来源:转码展示1

郭威率军抵达岐州不到十日,就接到从开封送来的紧急诏命,皇帝刘承佑下旨召他火速回朝。

原凤翔军节度使焦继勋回朝任职,顺义军节度使赵晖改任凤翔军节度使,兼西南面行营都部署,全权负责防御蜀军。

不得已,郭威与赵晖完成军务交接后,与焦继勋匆匆返回开封,于七月初入宫觐见。

“臣郭威,叩见陛下!”

紫宸殿内,风尘仆仆赶回的郭威连一身戎装都未来得及卸下,就被刘承佑急召入宫。

“郭公快快请起!”

一袭簇新明黄九龙圆领袍着身的刘承佑高坐玉阶龙椅之上,春风满面笑容和蔼。

近来,他的好舅舅李业觅来一位绝色美人,肤若凝脂体态婀娜,刘承佑甚是喜爱,收入后宫封为耿夫人。

刘承佑日日与耿夫人缠绵,如胶似漆,已经一连半月不曾上朝。

这次郭威回朝入宫觐见,还是他半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在朝臣面前。

刘承佑得到美人滋润,心情自然很不错,笑吟吟地道:“郭公西征,一举荡平逆臣,平靖关中,为我朝再立不世功勋,朕三日后在庆寿殿大摆筵席,与满朝公卿一同为郭公庆功,再传旨各地州县,向天下人宣扬郭公的赫赫战功!”

郭威忙拜倒道:“臣领受君命出征,为官家分忧,本就是尽人臣职责本分。托官家洪福,将士用命,才能击溃叛军,臣岂敢贪功!请官家嘉奖三军将士,封赏有功将领,至于臣之微末功劳,有官家金口嘉许足矣,绝不敢再领封赏!”

“诶~郭公过谦了!”刘承佑佯装不悦,“郭公乃我朝柱石之臣,此次为国平叛,稳定社稷民心,郭公功不可没,如何能不赏?”

郭威还要再说什么,刘承佑摆摆手道:“朕会从内帑里拨一笔犒军款项,嘉奖三军,再让枢密院会同吏部兵部礼部,依据功劳簿封赏有功将士。至于郭公之封赏,待庆功宴后,朕召顾命四大臣商议后再行决定。”

郭威只得再拜倒:“臣叩谢皇恩!”

刘承佑随口询问一些有关西征蒲州的问题,心不在焉地听郭威讲述战事经过。

过了会,刘承佑端起茶盏啜了几口,朝殿中站立的另一人,国舅李业使眼色。

李业会意,拱手笑道:“郭公上呈的军报官家已经看过了,会集宰相苏逢吉、宣徽北院使王峻等重臣商议后,有几处问题,想请教郭公!”

“国舅但说无妨。”郭威肃然道。

李业与刘承佑相视一眼,笑道:“这一嘛,就是有关天雄军节度使人选的问题。柴荣调任永兴军节度使,坐镇长安重建永兴军,郭公让扈彦珂暂时接掌天雄军。现下天雄军已经返回邺都,是不是可以考虑重新选派一位节度使?”

郭威虎目微凝,果然不出魏仁浦预料,李业率先拿天雄军说事,就是想趁着柴荣调离长安的机会,彻底拿走天雄军兵权,将天雄军与郭威完全割裂开。

“扈彦珂老成持重,由他担任天雄军节度使,臣认为并无不妥!”

郭威沉声道,“臣奏请官家,不妨先让扈彦珂以检校之名任职一段时间,若其表现不佳,再撤换不迟!”

“这个....”刘承佑故作为难,朝李业抛去眼神。

李业急忙道:“郭公此言差矣!天雄军镇守邺都,控扼河北咽喉,乃是河北抵御契丹人的中枢要所。天雄军节度使一职事关重大,一定要选派能臣名帅出任,不可轻易变动。

扈彦珂老将军固然也是我朝名将,但以其声望资历,恐怕还不足以出掌天雄军,镇守邺都为我朝北方屏障。况且,扈老将军年届六十四,精力有限,只怕难以应付邺都纷繁复杂的事务,还是趁现在选定接任者为好。”

刘承佑也忙道:“扈彦珂老将军乃是郭公所举荐,朕自然是相信扈老将军有能力统领好天雄军,只是老将军毕竟年事已高,朕也是为他的身体着想。

扈老将军之前担任镇**节度使,远在关中,这次既然回来,也就不用走远了,朕改任他为镇宁军节度使,去澶州调养身体,也方便与家小团聚。”

郭威皱起眉头,似乎在犹豫。

刘承佑和李业有些紧张,生怕他不答应。

片刻后,郭威点点头,拱手道:“官家所言有理,是臣考虑不周。就依官家之言,调扈彦珂去澶州,另外选派能臣去邺都接掌天雄军。”

刘承佑暗暗松口气,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为难道:“可是究竟该派谁去统率天雄军为好?”

李业眼缝里流露几分异芒,像一条蛰伏于冬日的毒蛇,刚刚在初春睁开眼睛,笑道:“之前天雄军一直由郭公统领,不如还是交还郭公手里。”

刘承佑假意思索片刻,赞同道:“朕觉得可行,就由郭公以枢密使身份兼领天雄军!”

郭威心中暗暗警惕起来,官家和李业这一唱一和,似乎是有意试探。

好在回开封的路上,郭威和魏仁浦商讨过,心里早已有应对之法。

当即,郭威揖礼,一脸肃穆地道:“臣多谢官家厚爱,多谢李国舅举荐!只是,臣以枢密使身份统领大军出征,已是有违朝廷制度,此次回朝,自当交还兵权,安心履行枢密使职责。历代以来,从无枢密使兼领藩镇的先例,臣不敢再违制,请官家收回成命!”

郭威一撂披风单膝跪倒。

刘承佑感叹道:“郭公身居高位却恪守礼制,当真是贤臣之典范!可是,天雄军节帅人选事关重大,若不由郭公兼领,朕一时间也不知该选派何人出任!”

李业接话道:“官家勿忧,臣倒有一个人选,想来比较合适。”

刘承佑忙道:“是谁?”

李业笑道:“临清王,太尉,高行周!”

刘承佑想了想道:“高太尉也是我朝名帅,只是他年岁与扈彦珂相当,此次回开封养病,朕有意留他在开封长住,实在不忍心再让老太尉远赴邺都,为国事操劳。”

李业道:“昨日臣刚刚去临清王府探望过,老王爷伤势已无大碍,每顿食酒肉不输青壮,还在府里挽弓练刀,威风不减当年!老王爷还托臣向陛下进言,说是想回洛阳,继续为陛下镇守西京!”

“哈哈~!高老王爷伤势痊愈,真乃国家之大幸!”刘承佑满脸欣喜。

郭威嘴角挂笑,说道:“高太尉老当益壮,由他出任天雄军节度使,坐镇邺都最合适不过。”

刘承佑笑道:“如此说,郭公同意将天雄军交给高老王爷统率?”

郭威严肃道:“天雄军威名再甚,也不过是国家一处藩镇,更非臣之部曲,如何处置,全凭官家旨意。臣身为枢密使,只不过是辅佐官家掌握军机要务,为官家提供咨询建议而已。”

刘承佑急不可耐地宣布道:“那就如此说定,由高行周接任天雄军节度使,坐镇邺都!朕待会就命人起草诏书。”

“官家英明!”李业奉承谄笑,二人相视一眼,皆是松口气,各自都有几分得意。

在他们看来,这就算是顺利从郭威手中拿走天雄军的兵权。

此后,郭威麾下最强大的嫡系兵马大权,将会收归国有。

郭威神情平静:“敢问官家,有关军报的问题,不知官家还有何疑问?”

刘承佑朝李业使眼色,李业忙道:“这第二件事,朝廷对于如何处置焦继勋暂时没有定论,官家说想等到郭公回朝商议后再做决定。”

刘承佑道:“焦继勋镇守岐州,防备蜀军不力,朕想将他黜为忻州团练使,以示惩戒,不知郭公意下如何?”

郭威略作思索,拱手道:“焦继勋没有及时察觉王景崇与李守贞勾结,导致岐州内乱,以致蜀军想趁虚而入,兵叩散关。这些罪责都是实情,官家明察秋毫,臣并无话说。

只是,自从岐州内乱爆发以来,焦继勋始终将王景崇牢牢牵扯在岐州境内,不曾让战乱波及别处。

在蜀军叩关之际依然临危不乱,亲自出关偷袭蜀军营寨,逼退蜀军,不失官家颜面,不坠我朝威严,也算立下大功。

如此功过相抵,臣以为,不应再过多追究焦继勋之罪责。”

刘承佑不悦道:“焦继勋与王景崇同在岐州共事,王景崇瞒着他与李守贞勾结,他却毫无所知,致使岐州内乱,凤翔军实力大损,难道不应该为此负责?”

郭威恳切道:“王景崇身为凤翔巡检使,名义上是焦继勋的副职,但其经营岐州的时间比焦继勋还久,在凤翔军中威望甚高,若他有心隐瞒,焦继勋极难发现他的阴谋。

平心而论,换做臣处于焦继勋的位置上,也不会比他做的更好。”

“那郭公说应该如何处置他?”

郭威道:“官家不妨召他入宫,当面斥责,但不要发明旨降罪,可授他为检校左羽林卫将军,留在禁军中任职。如此一来,焦继勋必定对官家感恩在心,时刻牢记官家恩威。”

刘承佑暗暗点头,郭威的话让他有几分心动。

焦继勋虽然受到王景崇牵连,在这一次的关中叛乱前期,被岐州的烂摊子搞得焦头烂额,但总归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力保岐州不失,也没让蜀军越过散关一步。

焦继勋也是当朝战功赫赫的名将,若能收他归心,对于皇权巩固有莫大好处。

刘承佑朝李业看去,李业微微点头。

“郭公所言,老成谋国,朕晚些时候就下旨召焦继勋入宫。”刘承佑笑着接受了郭威的提议。

“这第三件事,就是有关泾州彰义军朱秀的封赏。郭公在军功簿上将其排在前列,提请朝廷授他为彰义军行军司马,兼泾州长史,可是据我所知,这朱秀还未到弱冠之龄,区区一介布衣少年,骤然提拔至高位,怕是不太合适....”

李业摇摇头,抛出第三件异议。

刘承佑冷下脸道:“此子阴险狡诈,奸猾无赖,朕当年在沧州就深深领教过。当时若非柴荣阻拦,朕早就砍了他的脑袋。此子躲在泾州,倚仗史匡威搅弄风雨,先是得罪定难军李彝殷,后又鼓动史匡威私自采盐贩盐,攫取国家盐利。

李彝殷和王峻多次上书,请求朝廷罢黜史匡威,捉拿朱秀,将二人问罪。朕顾虑到关中叛乱未平,不愿节外生枝。如今战事结束,正是问罪于彰义军的好机会。

郭公却在此刻上表为朱秀请功,着实令朕为难。”

郭威急忙单膝跪倒:“有关彰义军的传言,臣一路西进关中也多方打探,大多是子虚乌有。泾州的确有盐厂在运作,但所产石盐大多免费发放给彰义军民,所谓私自贩盐,不过是因为盐贩猖獗,屡禁不止所致。

至于定难军李彝殷的侄儿死在泾州一事,谜团重重,朝廷不应听信李彝殷一面之词。我朝立国以来,定难军凭借武力,又远离中原,愈发骄纵蛮横,对官家旨意和朝廷政令阳奉阴违。

若为了安抚党项李氏,就处置彰义军的话,只怕会令其他藩镇寒心,令臣民颇多微词,以为官家和朝廷拿党项人没办法,反而助涨其跋扈气焰!”

“这....”刘承佑犹豫了,郭威说的没错,如果仅凭李彝殷上表告状,就治彰义军和史匡威的罪,只怕天下臣民会说他堂堂一个大汉皇帝,却压不住桀骜不驯的党项人。

李业忙出声解围道:“暂且不说党项人和彰义军的恩怨,就拿史匡威和朱秀私自采盐制盐来说,已经触犯朝廷禁令,难道不该治罪?”

郭威虎目扫他一眼,沉声道:“实情如何,李司使远在开封,绝不能听信一家之言,还是应该派人多多调查,得出结论再说。

在此之前,彰义军和朱秀是我西征大军的有功将士,郭威身为主帅,自当为部下请功!若是赏罚不明,何以彰显君恩?何以竖立朝廷威信?何以威服三军?”

李业在郭威外出征战一年多的时间里,终于排除万难,当上梦寐以求的三司使一职,掌握全国财政大权,在朝中号称“计相”。

本以为自此有底气能跟郭威分庭抗礼,没想到被那威势浓重的目光一扫,还是有一种被猛虎窥伺的恶寒感。

李业咬咬牙,强自狡辩道:“可是朱秀不过一少年郎,郭公竟然将他排在军功簿前列,报请朝廷大加封赏,传出去,只怕难以令西征将士信服。”

郭威肃然道:“朱秀立下的功劳乃大军人所共知之事,岐州剿灭王景崇、华州平定赵思绾、打破蒲州城,桩桩件件,朱秀都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若是李司使不信的话,尽管可以召西征将领来问!以朱秀的功劳,如果连他都得不到朝廷封赏的话,那才会令三军将士寒心,质疑朝廷赏罚不明!”

刘承佑看着跪倒在殿中的郭威,眼里阴沉下来,暗暗攥紧拳头。

郭威据理力争的态度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再这般僵持下去,只怕他也不会轻易妥协。

李业还要再争辩几句,刘承佑轻咳一声制止,勉强挤出一丝笑道:“郭公向来号令严明,赏罚分明,朕相信郭公报给朝廷的军报绝无一丝弄虚作假!此事无需再争辩,就依照军报所请,对将士们论功行赏!”

郭威忙感激地拜倒:“陛下圣明!臣代三军将士谢陛下洪恩!”

刘承佑笑道:“好了,郭公一路风尘辛苦了,暂且回府歇息,与家人团聚,三日后携夫人入宫赴宴!”

“臣叩谢陛下!臣告退!”郭威再度叩首,又朝李业拱拱手,退出大殿。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刘承佑脸色渐渐沉下,颇为恼火地一拳砸在御案上。

李业提着袍服下摆登上玉阶,急问道:“官家方才为何答应郭威所请,批准封赏他上报朝廷的名单,尤其是那朱秀,官家不是对此人深恶痛绝?”

刘承佑冷哼道:“郭威刚才的态度你也看到了,如果朕在此事上不答应,只怕他不会轻易妥协。”

“不妥协又如何,这里是开封,难不成郭雀儿还敢举兵造反不成?”李业不屑冷笑。

刘承佑摇头道:“郭威战功太盛,威望太高,即便他不统兵,但开封诸多禁军将领,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决不可操之过急!”

李业谄媚道:“官家说的是。不过就算郭威是老虎,可官家乃是真龙,老虎再凶也升不了天,官家一定能将他死死压住!待到时机成熟,就将郭党一网打尽!此后,天下权柄尽归官家所有,宇内唯官家独尊!”

刘承佑大笑数声,只觉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被他的好舅舅一通马屁拍得通畅至极。

“顺利拿走天雄军兵权,郭威这头老虎便犹如失去爪牙,从此不足为虑。不过病虎闹腾起来依旧能伤人,朕也无需逼迫太紧,封赏他的部下以安其心,往后再一点点剥离他手中权力。”刘承佑冷笑连连。

李业又奉承了几句,说道:“彰义军只怕是投靠了郭威,官家不可不防。还有史弘肇、杨邠等人,自恃顾命大臣,不把官家放眼里,实在该杀!”

刘承佑哼道:“彰义军地处偏远,兵微将寡,成不了气候,朕派一个节度副使过去,盯死史匡威和朱秀一举一动,谅他们也翻不起浪花。

至于史弘肇、杨邠....”

刘承佑目瞳里流露阴狠厉色,这两个顾命大臣多次忤逆他,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

李业阴恻恻地道:“官家想晋封耿夫人为妃,原本是顺理成章之事,却被二人跑到太后那里添油加醋地告状,还惹得太后将官家好一通训斥。如此行径,眼中哪里有官家?”

刘承佑重重怒哼一声,牙齿咬得咯咯响:“朕必杀史弘肇、杨邠!”

李业脸上闪过不怀好意地阴险狞笑。

郭威不在朝中,史弘肇和杨邠便是他最大的敌人。

李业想培植党羽掌控朝政,这两位顾命大臣是绕不过去的坎。

既然绕不过去,那就将其砸碎!

郭威一时半会动不得,但史弘肇和杨邠可就没这么多顾忌。

若是能除掉史杨二人,他李国舅的威名必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李业忍不住眉飞色舞,憧憬着自己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一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