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192章 李从嘉和徐铉的泾州历险记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92章 李从嘉和徐铉的泾州历险记

作者:贼秃秃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30 20:42:05 来源:转码展示1

泾州,阳晋川盐厂。

盐厂和安定县城直通的白盐大道上,一伙风尘仆仆的旅人乘车跨马而来。

他们一路询问盐厂具体位置,混杂在拥挤的人群中,朝盐厂赶去。

今日正值盐厂每七日一次的休息日,大批轮休的盐厂工人出厂回家,又或是到县城游逛,采买生活物品。

宽阔的白盐大道,甚至出现十几辆马车并行的盛景,货郎行人如织,牛马骡子驴叫声此起彼伏,有小贩沿街搭建棚户,贩卖货物,开设茶铺、瓜果糕饼铺,卖些吃吃喝喝的小玩意,也有各色手艺人,吆喝着兜售自己做的泥人、草虫、篾筐、扫帚等杂七杂八的物件。

如今的白盐大道,早已变成安定县外,最繁忙热闹的一条商业街兼通行要道。

一辆马车上,一位相貌奇特的少年探出脑袋,好奇地四处张望。

他双目生重瞳,额头宽广,一对兔牙隐约露在嘴唇外,配上白皙懵懂的表情,倒像是个文弱的小正太。

这一行人,正是跋山涉水,从江宁来到泾州的李从嘉、徐铉。

他们一年多前从江宁出发,乘客船逆江而上,直达江州,走汉水过沔阳入境后蜀。

原本规划的路线用不着绕一大圈,可是他们出发时,正值关中李守贞叛乱爆发,唐主李璟接到李守贞来信,蠢蠢欲动,妄图出兵配合李守贞,狠狠恶心一把开封。

刘承佑为此很是恼怒,召集众臣商议后,决定不与唐国妥协。

刘承佑调慕容彦超进驻蔡州,又让宿州慕容延钊屯兵淮水以北,摆出一副你若敢来,我就敢打的架势!

唐主李璟没想到刘汉内忧外患之下仍然态度强硬,一时间骑虎难下,汉、唐两国对峙于淮水,双方各自封锁边境,暂停贸易往来。

正因为如此,徐铉和李从嘉一行,只得绕远路从后蜀入境。

不幸的是,去到汉中,又恰好碰上蜀主孟昶出兵袭扰散关,准备趁着关中战乱之时,兵出散关偷一把鸡....

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兵荒马乱不安全,徐铉不敢走,只得滞留下。

李从嘉提议既然到了汉中,前路又暂时不通,不如去成都溜达一圈,领略一番蜀地风情。

两人一拍即合,便又跑到成都玩耍数月。

等到边境局势缓和,这才启程走子午古道抵达长安,再绕个圈子来到泾州。

一路游山玩水,历时一年多,终于到了泾州。

原本他二人在江州就被李璟派人拦下,侥幸逃脱便马不停蹄赶往鄂州,直至离开唐国境内。

李璟急归急,却不敢大张旗鼓的追赶,更是将皇子李从嘉微服离境的消息死死捂住。

李璟知道,若是让汉主刘承佑或蜀主孟昶知道,唐国皇子竟然悄悄来到自家地盘,只怕他的好儿子就再也回不去了。

李璟在江宁大发一通脾气,秘密派人沿着他们行进的路线寻访。

徐铉和李从嘉乘坐的马车四周,跟着十名灰袍武士,个个目光锐利,孔武勇壮,领头之人名叫徐彪,是徐家的偏房子弟。

这些人,也都是徐家的家臣。

徐家除了是官宦世家,还是江淮之地最大的盐枭之一。

只不过求学做官的是徐家嫡脉,做私盐生意敛财的是偏支。

一个徐字,涵盖正反两面,黑白两道。

当然,偏支永远是为嫡脉服务,也只有在嫡脉的庇护下,私盐生意才能风生水起。

江南唐国,名义上盐铁财权收归国有,但实际上官盐与私盐都摆在明面上售卖,如徐家一样操作者数不胜数。

徐铉便是徐家嫡子,还有可能是下一任家主,辈分又高,徐彪这位在江南绿林道上名头响亮的大盐枭,在他面前只能算是孙辈。

徐彪骑马挎刀跟在马车旁,略显拥堵的人群让他有些烦躁。

有几个说笑打闹的青年从他身旁走过,徐彪忽地摁住一人肩头,喝问道:“喂!跟你打听个事,此路当真通往阳晋川盐厂?”

几个青年正是盐厂工人,见徐彪长相凶恶,还随身佩戴兵器,有些害怕,小心翼翼地问道:“听大哥口音,是外乡人吧?打听盐厂作何?”

“啰嗦!要你管?就说是不是?”徐彪环眼怒瞪,五指用力,被摁住肩头的青年疼得龇牙咧嘴,急忙道:“是是!这条道叫白盐大道,再往前一里多,盐厂就在东北方向....”

“哼!”徐彪松开手,摸出几枚铜钱扔在地上,双腿一夹马腹跟上。

几名青年捡起钱币,相互看看,撒腿就跑。

徐彪看着车水马龙的白盐大道,愈发觉得迷惑。

他也算是走南闯北,虽没来过泾州,但听说泾州闭塞穷困,百姓生活艰难。

可是入境泾州,一路走来,所见之处皆是一副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离开安定县城不远,那一片迁移户农垦开发区,数万亩水田连绵成片,周边一座座新建的村庄集镇热闹太平,如此盛景,更是令徐彪一行人惊叹咋舌。

这就是所谓的边地贫困州县?

要是汉王朝的州县都如泾州一般,那孟蜀和南唐也就没有延续的可能,趁早纳土归降,还能保下子孙富贵。

徐彪万分想不通,来到泾州之前,他甚至做好了饿肚子的准备,没想到这里的粮食比淮南还便宜,只要兜里有钱就行。

徐家的商铺遍布唐国,汉中和成都也有分号,他们一行人离开汉中前,才支取了不少银钱携带,所以一路走来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徐彪咯一口痰吐在地上,摸出一块粗布手帕擤鼻涕,用完后觉得有些脏了,随手一扔落在身后。

刚抓起缰绳,一个戴红布袖标的大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张开手拦在徐彪马匹前,严厉地道:“这位官人,请你下马,将刚才吐的痰和扔掉的垃圾处理干净!”

徐彪一愣,一脸迷糊,骂咧道:“哪来的老婆子?滚开!”

马车里的徐铉探出头,不悦地呵斥道:“徐彪住嘴!跟你说过多少次,不可随意辱骂人,怎地不听?”

徐彪急忙抱拳道:“三爷爷恕罪,下次不敢了!只是这悍妇突然将我拦住,真是莫名其妙!”

徐铉朝大婶看去,她胳膊上的红袖标格外显眼。

“这位大娘,不知有何事?”徐铉清清嗓,操一口别扭的开封官话,和颜悦色道。

大婶插着腰杆,听口音知道这伙人是外乡来的,语气缓和了几分,指着地面说道:“官府有规定,白盐大道不许抛洒垃圾,不许吐痰,更不许随处屙屎撒尿!外乡人初犯,不罚钱,但要清理干净!”

徐铉满脸讶异,一处小小县城,竟然还有如此规定?

他转头四处瞧瞧,大道上熙熙攘攘,地面却干干净净连片纸屑都没有。

兔牙李从嘉也探出脑袋,好奇问道:“敢问大娘,若是有灰物要扔,又或是要如厕,又该如何?”

大娘愣了愣:“啥叫灰物?”

李从嘉想想,忙解释道:“与垃圾意思相近。”

大娘没好气道:“垃圾就垃圾,文绉绉的别扭!瞧那边,那里有垃圾桶,路旁还有茅厕,扔垃圾上茅房,就往那去!”

李从嘉、徐铉、徐彪三颗脑袋齐齐朝大婶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大道几处固定位置,用泥砖砌成一个个圆柱桶,下边有带挡板的开口。

路旁,还有一间土屋,造型比较别致,分为左右两侧,两个入口。

这样的屋子,三人从未见过。

“那就是垃圾桶?”徐铉喃喃称奇。

“那是茅厕?”李从嘉微微张嘴,露出兔板牙。

大婶报以鄙夷的目光:“瞧你们也是富贵人家出行,怎地一点见识都没有?”

徐铉和李从嘉相视一眼,都感到有些脸红。

徐彪想要怒斥几句,徐铉忙喝道:“休得无礼!你马上把污秽擦干净,捡起你扔的....垃圾!”

徐彪不敢多嘴,翻身下马,捡起刚才扔的粗布手帕,将吐在地上的口痰擦干净。

大婶叉腰监督,满意地点点头,挥挥手:“行啦,走吧走吧,记住喽,在安定县城和白盐大道都是一样的规矩,下次再被抓住,可就要罚钱啦!”

徐铉急忙叫住她:“大娘留步!敢问大娘是哪里人?”

大婶白了他一眼:“当然是安定县人!我家就在城西瓦头村,第二甲第六户!”

大婶很得意,瓦头村属于县城周边一个上等村,村中子弟大多在军中当兵。

如今在泾州,军户人家最先划拨田地,而且大多集中在县城周边,清剿薛家空留出的水田旱田,也优先划分给军户。

三月前公开招募兵士,短短几日便有万余青壮踊跃报名,最终在史匡威的亲自监督下,优选出三千勇健。

落选者无不遗憾,满心期待下一次募兵。

如今在泾州,当兵吃粮可是最优等的职业。

大婶的骄傲让徐铉和李从嘉有些莫名其妙,徐铉又急忙问道:“大娘既是泾州本地人,为何会讲中原官话?”

大婶一挺胸脯,伸出胳膊,露出红袖标:“瞧见没?咱可是受过培训,也是吃官家饭的!”

两个江南贵族子弟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那红袖标上绣着几个大字:卫生管理队,底下还有一行小字:白盐大道片区。

徐铉哭笑不得,这是何意?

难不成,泾州州府衙门,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监督人不许吐痰随处大小便的队伍?

大婶不耐烦地挥挥手走了:“懒得跟你们这些外乡人说,啥都不懂....”

李从嘉眨巴眼,小声道:“徐先生,这里当真是泾州吗?为何似乎比江宁规矩都多?一个乡下农妇,也能受雇于官府?还凶巴巴地当街斥人?”

“这里的确是泾州....”徐铉勉强笑了笑,“或许是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治理有方吧!此人,应该比较讲究,爱干净....”

“会不会有扰民之嫌?”李从嘉疑惑道。

徐铉仔细想想:“应该不会,大道之上整洁如新,没有秽物和恶臭流水,也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之事。”

李从嘉点点脑袋:“徐先生说的在理。”

徐彪不屑道:“不就罚几文钱,给她就是,有何大不了的!一个老婆子,能耐我何?”

刚说完,只见一队身穿玄袍,腰间斜挎裹铁木棍的健卒迎面走来,与刚才那位戴红袖标的大婶说话,询问她道路上可有行人闹事....

得知无事后,一队健卒作别大婶,继续沿街巡视。

从马车旁路过时,几道锐利目光带着审视之意朝徐铉李从嘉等人看来,着重关注徐彪和手下护卫。

徐铉看见这些人穿的玄袍胸前和背面绣着字:治安管理队。

李从嘉惊讶地发现,这队人里,有的只剩一只胳膊,有的瞎了眼、掉了耳朵,有的瘸了腿,但他们身上充斥剽悍之气,似乎都是行伍出身。

徐彪攥紧刀柄,却不敢轻举妄动,他是跑江湖的,警觉性一向很高,一眼看出这伙人都是军中退下的老卒,而且杀过不少人。

双方擦肩而过,治安队员眼里的警告意味很明显。

“快走快走!”徐铉低声催促,拉着李从嘉坐回车厢。

“走!”徐彪低喝,赶车的护卫抽打马鞭,继续沿着白盐大道往前走。

徐彪回头看了眼,那伙老卒没有跟上,长长松口气。

“妈的,这究竟是什么鬼地方?”徐彪骂咧一声,心里却不由有些庆幸,闭上嘴不敢再乱说话。

来到阳晋川盐厂,却发现有兵丁守卫,根本无法接近。

徐彪此行除了护卫徐铉和李从嘉,还要奉家主之令,与彰义军接触,商量在盐运上的生意合作。

徐彪想亲自到盐厂内瞧瞧,看看近来在淮北声名鹊起的泾州白盐,究竟是如何产出的。

徐铉道:“想进入盐厂,看来只有先去造访彰义军史节帅。”

李从嘉小声道:“我们还是快走吧,山沟里有不少兵士露头,都在打量我们,此地应该有重兵把守....”

刚说完,一队骑士从白盐大道赶来,大概有五六十人,领头之人赫然是关铁石。

关铁石身后坐着一人,是刚才被徐彪拦住问话的青年。

那青年跳下马,指着徐彪大声道:“就是他们!他们一路打听盐厂情况,只怕是不怀好意!”

关铁石甲胄在身,一挥手,骑军兵士将徐铉一行人团团围住。

附近山岗、树林、山沟突然冒出上百名手持弓弩的兵士,上百支箭弩对准他们。

李从嘉吓得小脸发白,徐铉满脸铁青。

徐彪率领一众护卫拔刀,厉喝道:“你们想干什么?”

关铁石皱眉,听口音像是江淮一带的人,冷冷地道:“这句话应该我问你们!你们是何身份?接近盐厂有何目的?”

徐铉钻出车厢,拱拱手道:“这位将军,还请带我们去见史节帅。”

关铁石摇头道:“节帅其实你们想见就能见?我劝你们老实交代,是何身份,从何而来,有何目的,否则,全部拿下!”

一声厉喝,骑军兵士握刀在手,不远处弓弦紧绷的声音令人心惊。

徐铉忙道:“将军恕罪,我们是来跟史节帅谈生意的....”

关铁石厉声道:“让你的人放下兵器!否则格杀勿论!”

“三爷爷....”徐彪低呼一声,后背心被汗水浸透。

徐铉苦笑道:“都把兵器放下....”

徐彪咬咬牙,扔掉手中刀,其余护卫也只得照做。

形势比人强,一旦交手,他们必死无疑。

“拿下!”关铁石挥手,军士们一拥上前,将所有人捆住。

“我们要见史节帅!”徐铉挣扎着,还在做最后的抗争。

可惜关铁石没理会,冷冷喝道:“全数押往改造场!”

徐彪一急,用江淮话大声咒骂,可惜被两个粗壮军士死死摁住。

一名部下凑近道:“可要派人传信帅爷?”

关铁石摩挲下巴,笑道:“帅爷和雁娘子去临泾县,考察新建的农垦区,走之前说,让我们没事别去烦他。反正少使君快回来了,到时候再说吧。那些家伙,先扔进改造场老老实实干几天活好了,都是劳动力,不用多浪费....”

部下笑道:“自从少使君接手彰义军,帅爷的日子过得可太舒服了,啥事都不用操心!”

“那是!”关铁石大笑,一挥手:“回城!”

骑军队伍疾驰而去,阳晋川盐厂四周的守兵重新复归原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