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名扬天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二百六十二章 名扬天下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3 21:10:00 来源:转码展示1

“近来又有更过分的,说大可敦黄金家族到的血脉不纯正…”

可汗庭帐内,布置着牛羊豹狼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头骨,中间摆着香气四溢的烤全羊,察哈尔部的各重臣,正在我一嘴你一句的讨论着什么事。

林丹巴图尔正想着大明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派使臣来见自己,闻言却是冷笑道:

“内喀尔喀为了讨好女真蛮子,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显然,这不是内喀尔喀为了帮助后金对付察哈尔做的第一回背信弃义之举了。

“要不是这次南征明国,劫了不少银子牛羊回来,这次入冬,各部怕是会损失惨重!”

说话的,是林丹巴图尔的妹夫贵英恰。

贵英恰在前年娶了林丹巴图尔的妹妹兀良哈大公主,因此得到林丹巴图尔的重用,统领察哈尔本部中军,受封万户。

和后来鳌拜受封满洲第一勇士一样,现在的蒙古也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勇士,就是这个贵英恰。

单从身材看上去,这货是个跟阿敏一样膀大腰圆的壮汉。

但贵英恰和阿敏可不一样,后者是真正的莽夫,这位可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勇冠蒙古,且狡诈多智。

在蒙古诸部当中,论勇武,或许贵英恰不是第一号,但是论带兵打仗,整个草原上,他几乎没有对手。

林丹巴图尔在谋划恢复成吉思汗霸业的蓝图时,对贵英恰也深为倚重。

这位蒙古第一勇士也是明军和女真人的老对手了,好事儿干过不少,坏事儿做的更多。

往远了说,在萨尔浒之战前,林丹巴图尔为努尔哈赤回信所辱,愤而派出察哈尔本部铁骑三万援助辽军,统兵大将就是贵英恰。

当然,那次贵英恰人还没到,听见明军北路的总兵马林被努尔哈赤全歼的消息,即迅速拨马回转。

回去时,林丹巴图尔曾责备贵英恰为何不援助明军,贵英恰却说明军几路出师,必为女真各路击破,这是为察哈尔本部保存实力。

后来消息传来,明军果真在萨尔浒之战中一败涂地,就连战功赫赫的名将刘綎都血染沙场。

明军之惨败,不仅让林丹巴图尔震惊异常,更是他开始将建州女真真正视作仇敌的开始。

此后,林丹巴图尔便对贵英恰记忆深刻,直到两年前将妹妹,兀良哈大公主下嫁给他,以姻亲笼络。

往近了说,这位蒙古第一勇士,也给大明带来不少困难。

贵英恰曾率插汉部的的蒙古骑兵和大同、宣镇的边军多次交手,几次南下入关打草谷,掳掠走汉人不计其数。

他是现存蒙古将领中少有的战术天才,不仅对女真人的战术了如指掌,更是对大同、宣镇一带明军的构成十分熟悉。

这次入寇大同抢粮食过冬,贵英恰就发现,明军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明军作战,无非就是那三板斧。

先用营兵打消耗,看见差不多了再用家丁冲阵,说起来后金的战法与之也相差不多。

那些家丁个个都披着铁甲,用着最上乘的装备,战斗力极强,的确让蒙古骑兵吃尽了苦头,草原上一般的武装牧民根本打不过。

但是问题就在这,同等级的士兵战斗力上,明军营兵不如蒙古武装牧民,而精锐的家丁,却又比不上察哈尔本部的铁骑。

至于后金的八旗兵,连眼下蒙古的精锐骑兵都难在野战中取胜,别提那些明军了。

贵英恰觉得,就算是明军中的家丁,最多也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不会崩溃,想要在野战中面对建州骑兵取胜,太难了。

不过他也听到眼下新即位的天启皇帝尚武,在京师实行军改,选三大营及京军精锐,整编为勇卫营。

这支勇卫营贵英恰没接触过,但是据传,用的都是从西方购买来的火器,在西南亲征之役上,战绩也不错。

看起来,这个天启皇帝,总算知道改变他们那重文轻武的臭毛病了。

其实天启二年,不仅察哈尔这边,就连后金也对朱由校亲自组建的这个勇卫营,有些零星的讨论。

威胁还谈不上,努尔哈赤是觉得有些好奇,倒是林丹巴图尔,现在寄希望于大明能站起来。

这样他这个蒙古可汗,说话也就能硬气一些了。

毕竟西南亲征大捷这个被《京报》和厂卫宣扬得太高调了,就是不想知道的,也全知道了。

勇卫营的战绩可以用辉煌来形容,那份战后叙功的表格,记录着一批新晋武将的名字。

什么陈策、张令,这些从前压根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全都跃然于上,能因战功而昭告天下的武将,没点真本领行吗?

这些新晋武将,大部分都出身于天启皇帝的嫡系部队——勇卫营。

就算不是的,也在此战中得到极高的皇恩,封妻荫子,鼎鼎大名昭告天下,这不忠心可能吗?

每每想到此处,贵英恰就觉得背后汗毛直立,这位大明新皇帝的手段,实在是高明。

见到大明的使臣进入汗帐,贵英恰也很快闭上了嘴,无论怎么样,天启皇帝派人来察哈尔,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个时候自己在去提入寇那茬,怕不是要坏事儿。

来人一只脚迈入营帐,扫了一眼席地而坐的一众察哈尔部臣子,带着高傲的语调,道:

“奉大明皇帝的旨意,来向蒙古国的察哈尔可汗献国书!”

朱由校在离京南巡之前,让魏忠贤选个合适的人去当使臣,老魏选出来的不是别人,就是工部侍郎冯铨。

魏忠贤明白,这次出使要说什么事,天启皇帝自己心里早就有数,所以派去的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传达皇帝的这份意思。

这个人不需要有自己对蒙古人的看法,就算是有,那也得搁在肚子里,不能表露出来。

让那些东林党去,很可能这次和谈会盟,就变成互相争论的骂战了。

察哈尔诸部入寇过好多次,不知多少百姓死于其手,这笔账不能不算,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却是不能现在就算。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相比于每年入冬被迫下来打草谷的蒙古人而言,明显女真才是心腹大患、华夏公敌。

等收拾了建奴,察哈尔还算个球?

冯铨深知此理,亦知此回会盟,乃是于日后仕途上的一块垫脚之功,要是办好了。

飞黄腾达,不在话下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