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 > 第三章 越王台上说越王

我在鬼市摆地摊那几年 第三章 越王台上说越王

作者:公子宁十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1-01 21:11:42 来源:转码展示1

如心所愿,淋了一下午的雨,我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zuowenbolan

迷迷糊糊,我几次梦回,好像又回到了那条小巷,看着雨中走来的撑伞女子推门而入,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只不过,梦中有幽香浮动,是那天亲见时都没有的。

清醒过来的时候刚好是清晨,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反而觉得身体轻盈。

这......我都不记得吃过几餐,肯定也没吃药,对着镜子一照,发现自己清瘦了不少,胡须没剃,头发乱糟糟的,更是一身酸臭。

我洗漱了一番,并将床被也丢进洗衣机清洗。

不知道流了多少汗的床被,是我确实大病过的证据。

做完这一切,我两眼发昏,站都不稳。

呃,这才是大病一场应该有的状态。

几乎是摸着墙,下去早餐店喝了个粥,这才缓过神来。

在这里住了几年,老板已经相熟,他是一个北方汉子,不过瘦得像根麻杆。

双掌很大,是副揉馒头的好手。

我刚才进来时,他瞪着一双藏在无框眼镜后面的小眼睛,突然冒出一句:“你还活着!”

我:......

“口误,口误!”他尴尬地摆摆手,解释说,“你的朋友这几天来了好几趟,说找你不见,电话关机,敲门也不应,以为你去哪里了,还来问我有没见到。”

知道我住的地方的人没几个,我基本猜到是谁。暂时脑袋转不过弯,不想理会这些事情,就说:“他们再来你就说我回老家了。”

“你的事情我听说了,节哀顺变。”他一脸同情地看着我。

我:......

不就失业嘛,哦,还有失恋,怎么搞的好像死了亲人一样?

“那这碗粥我就不付钱了。”我碗一撂,抹干净嘴就起身离开。

顺便抓了个结实的白面馒头。

啃着馒头,我走出小区,沿着树荫下的小路,朝着不是很远的越王山公园走去。

越王山得名于秦汉时的南越王朝,传说活了一百多岁的南越王赵佗就葬在这里。

关于此山的传说很多,恕我现在没心情讲述。

越王山下有一座道观,也很厉害,是道门四大天师之一、丹鼎祖师、火门老祖葛洪的道侣——古代四大女神医之一的鲍姑曾经的修行悬壶之地。

时间尚早,我路过时,山门紧闭,唯有钟声经声袅袅。

山门下已有信徒在等候。一个高大的老人跨着步子来到我面前,竖着大拇指对我说:“小伙子,好面相!”

说着就拉起我的手,翻过手掌要看。一边继续说:“一看你就是官运亨通,大富大贵!”

“我只是路过?”我连忙收手,看了眼山门,尴尬地说,“还有,你看我样子像是富贵亨通吗?”

“那是你的时运未到。”他又拉我的手,“我看看你的手相。”

“不好意思,我没钱。”说完我就绕过他,头也不回就走。

“只要二十块......”他还在后面喊。

“十块都没有。”我留下这句话,拐过前面的路角。

我倒没有骗他,口袋里就三个一元硬币,还有一张五块钱,手机都没带。

沿着石阶,我一步步往上走,很久没有爬山,没多久就气喘吁吁。

一群早练的阿姨大叔龙精虎猛地在我身边穿过,看我的眼神有些怪异。

终于,一个阿姨忍不住说:“小伙子,你很虚啊。看你面色铁青,身体不好不要运动。”

“呃......谢谢阿姨。”这阿姨,眼神显然比刚才道观山门前的那个大叔犀利不少。

作为一个曾经孤身转过雪区四大神山的独驴来说,小小越王山,就是个土疙瘩。

我用意志就登顶了。

当然,我只能在心里歪歪。

坐在半山的平台上,呼吸着泥土气息浓重的山野之气,朝阳还没有穿透树林,已有鸟雀飞渡,啁啾婉转。

又有脚步声响起,我转眼一看,这人却是下山。

一身道袍,道髻黑钗,面目隽秀,气质出尘,居然是个年轻道士。

年轻道士朝我看来,我微笑点头。

他脚下一顿,转而来到我面前,拱手说:“福生无量天尊。这位信士,你气色不好,可是生了场病?”

我起身回礼,呵呵笑着:“刚发烧好了,有劳道长挂怀。”

他眉头微皱,我见了不免心里一跳。

见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折成八卦形的纸符,我更是尴尬,连忙推阻说:“道长,实在不好意思,我身上就带了几块钱。”

无论他是真是假,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无妨。”怎知他还是将符纸塞给我,说,“遇见是缘,如果小道没看错,信士与道门本就有不浅的缘分,这道符,你贴身带着,可以早日康复。另外,感染风寒多是阴邪入体,可以多晒太阳。”

“至于香油钱,信士以后可以到附近的三元宫随心添供即可。”

说完,年轻道士就转身离去。

“我叫关俞,还不知道长尊号!”

得人馈赠,当然要问清名号。

“山野小道,俗姓弓长。”

人已离去,但声音清晰传到我的耳边。

弓长为张,原来是张道长。

我将符仔细收好,深深吸了口气,然后登上山岗,晒着太阳,吸纳阳气。

这时朝阳已升,照在高企的纪念碑上,金光折目。

相传此地原是赵佗所筑的越王台所在,唐代崔子向曾题诗《登越王台》于此,让当地官员感念重修,使其子崔炜后来得到了赵佗赠下至宝“燧阳珠”,换了十万缗。

都是传说,此时的我,是不太相信的。

反倒是另外一种说法比较符合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观,那就是:崔炜其实是个盗墓贼,什么派别就不可考了,盗了至今都不知踪迹的赵佗墓,偷出镇墓之宝“阳燧珠”,从此变土豪。

当然,这只限于回忆到此时的我,后来啊,我在鬼市摆地摊的时候,不仅转手过所谓的“燧阳珠”,还遇到了“玉京子”前辈,甚至机缘巧合之下,揭开了其中早已沉湮历史中的辛秘。

当然,真真假假,我就不便多言了。只要此书不一如既往地“太监”,相信各位还是有机会见到一些不曾记载的故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