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李老大就牵了牛回来,又去衙门那边办契报备一条龙服务,这下老李家也算是有牛的人家了。
这下就只剩下等李掌柜回来了。
倒是没让他们多等,第二天李掌柜就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也没有回去洗漱休息一番,便找到了李河光这里。
只是听了他的建议,李河光都有点不可思议,这不是说是去看茶吗?怎么最后到了买个茶庄的地步了?
倒不是李河光担心李掌柜与人做局害他,主要就是太惊奇了些,要知道李掌柜过来这也就是1十天不到啊,这就摸到一户茶庄了?
不过听了李掌柜的详细解说,李河光倒也有点心动。这茶庄还挺大的,大概有个四十多亩,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这茶庄是个老茶庄了,里面很多茶都是上了年份的,算得上已经养好的茶庄了,产的茶品质都还不错,在这地卖的上价钱。
李老太也接话,“这茶园是不是徽山茶庄啊?”
李掌柜虽然没有见过李老太,但是不妨碍他多年察言观色的习惯,他早就看出李河光对李老太态度很是亲和随意,当下恭敬道:“老太太知道?”
“听说他们那的明前茶不错,最好的几株卖到了五十两银一两茶。”
李掌柜倒是不知道,“我倒是没太注意,我就见了那茶都上了年头,那茶庄主人要卖,因着急出手要价不高,这才回来与东家提一提。”
李河光问道:“多少银子?”
“茶庄加上前后两进的青砖大瓦房,那边要价九百两。”
不光是李河光了,就连李老太都觉得便宜。
李老太狐疑的问,“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这么大一个茶庄,我听说光明前这一茬价值就不低了,往前都是送去县尊那里的。”
李掌柜在这里也不是白混的,最近在牙行那边混得熟了,有些消息也不那么紧要了,当下道,“如果老太太说是是专采明前龙井那十二颗估计我倒是知道,这十二棵树茶庄主人早些天就卖了,其他的都不算出彩,或许好一些,却不到那几棵的品质。”
“怪不得,最值钱的东西都不在了,那也就不稀奇了。”
李河光倒是好奇的多问两句,“这茶树移栽,这会不会影响品质啊?”
李掌柜道,“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什么称西子龙井为最,一是气候二再来水三……种种条件下,各方面都有一些因素的。”
“那移栽茶树的目的?”
这是谁也猜不着的了。
所以,这茶庄是要买还是不买呢?
最后决定再去看看。
李河光已经去学堂销假去了,只能是李老太和李掌柜两人去,好在都是上了年纪,倒也不怕人说什么。
回来后,李老太倒是觉得可以买,就茶庄的收益而言,的确是比种地来得多。而且那山上还有一眼泉水,哪怕就是这两年,泉水也没有干涸,就是出水量不算大。
“如果要种,还得买人,还是熟悉种茶的人,要不然乱搞一通,这不是白干?”
谁知道李老太这个已经打算好了,“之前那庄里也有雇了一户人,那户人会种也会伺候,本来是发卖的了的,我跟李掌柜连脚去买了下来,契约都办好了。”
得,看来他奶这性子比他来得果断。
“所以,奶,你身上还有钱吗?”
“还有十两不到,那茶庄办契过户收了四十五两,买人那里是一家五楼,一个老头两夫妻一对儿儿女,也就是夫妻俩贵些。”
李河光又抽了两百两给她,不等她拒绝就道,“来来回回的估计还要请人办事,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本来我的意思是让你在茶楼养老顺便看着一点。回头你又买了茶庄,这两头跑的,估计也安心不下来。这干脆茶庄也给你看着得了,回头我闲下来再教你认字,简单一些的让青青教你。”
李青青别的不说,基础的认字都是认得的,比如今天的契约都是李老太给李青青瞧过了再定的。不过李河光到底要读书,起码这两年都在县城读书,少有顾及她的时候,她也不曾荒废,倒是时常温习,见李河光有空就会拿了她不认识的字来请教他。比起前头两个姐姐和最小的堂妹,李河光在李青青身上的心思倒是费的更多些。
“回头让她跟着李掌柜学学管账,到时候你的小帮手就来了。”
对比,李老太倒也没说什么。
以前做丫头的时候,她认字有限,现在有机会了,还不得抓紧时间学?这会儿她也不说她年纪大了,孙子现在这是越来越有出息了,她不得给他看着点?
一切进入正轨,时间就过得很快,一晃就是端午。
端午自古就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惯。
榆柳县外头那条河水位下降得厉害,不过因着地里的庄稼长势不错的原因,倒也有人有兴致早早的准备起了赛龙舟的适宜。
李老太也是早早的准备好了粽子,她会的种类不多,要么是加了红豆绿豆的,要么就是纯糯米的,包得长长尖尖的一个,吃的的时候,去了外壳,上面撒点红糖,这就是农家极为奢侈的一顿了。
今年也不在乎如此,提前两天李老太就泡了两杠糯米,足足二十多斤,她带着李青青两人包了一下午,然后又守着灶头煮了一晚上,又做了两板绿豆糕。第二天清早就叫嚷着李河光给胡夫人送去,又送去学堂的先生那里,茶楼那边也送了一些。最后的一收拾,打包送回了清河村。
人还没出城,刚要去雇个牛车,就还碰到了来接人的李老大。
“老大,你这急匆匆的去哪里?这是碰到啥事儿了?”
李老太还挺意外的,她到县城都有二十来天了,啥事儿都没有,俩儿子也没有一个来找她的,她自己茶楼茶庄两头跑,日子那叫过得一个充实。如果不是端午她根本就想不起要回去看看一家老小,所以这会儿看到而已来找她,也没往别的地方想,还以为出了啥事儿呢!
李老大也没有往别的地方想,道,“没事儿啊,这不端午了,家里大家都挺想您老的,这不接您回家过节去。”
“哦,那好啊,我正要去雇个牛车呢,这下牛车都不用了,你快把粽子搬上车去,在城门楼那里去等着小四,我让他给茶楼送粽子去了,让他回来顺便去买只卤鹅,约好在门楼那里见的。”
对于老娘的话,李老大一贯是不会反驳,当下就把箩筐搬上车,嘴里还问道:“娘,茶楼今天给你放假了啊?”
对于瞒着儿子自己从茶楼的糕点婆子升级成为了老板,李老太这是一点都不带心虚的,镇定自若的点头,“啊,今天端午,估计茶楼客人该是不多,是以掌柜的放了我一天假,待中午了吃了饭我还是要回来的。”
“这么赶啊,就不能多给放两天?娘,也是儿子没用,您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在家享福的,怎么还为了我们这些不孝子在外奔波。”
“知道你娘幸苦就行啊,娘这苦心也没白费,家里怎么样?小七小八怎么样?闹人不闹人?我可给你说,这俩孩子可不能惯着了,现在咱们家条件好了,小心给惯出俩败家子出来。”
“好好好,娘您是不知道,小八都会叫人了!回头您回去,一准的会叫奶了。”
李青青就听着她奶不动声色的忽悠她大伯,顺便把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说真的,她有点佩服的。不过也亏得是大伯,要是她娘来,肯定没这么好忽悠。特别是她奶这神色,不说日夜操劳的幸苦了,光着奋发的精神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这是捡到了多少钱似的。
李河光好容易从人群中抢到一只卤鹅,都不让老板帮忙切,只草草用油纸包了,然后放装点心的篮子里,快速的往城楼方向去。这县城离家可不近,不搞快点,他都担心能不能赶上中饭。
看见他爹那会儿,他都有点惊讶,“爹,你怎么上县城来了?”
“来接你们回去过端午啊,那啥,可快点上来,我出来你娘和婶儿都在煮肉了,咱们可不兴在路上耽搁了。”
李老太的精神就像是用不完似的,在县城就是茶庄茶楼两头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往地里跑,谁说都不好使。
今年的天气与去年也没啥不同,同样的高温同样的缺水,地里的作物倒是还不错,碧绿碧绿的,看着应该是能丰收的样子。
看完了庄稼,她又去看种的药材,一看就知道是李老大他们精心伺候的,这药材居然还活着,长势还行,该是不会打水漂了。
看完了药材,李老太又去看新作物,就是李河光给的那几样,伺候得同样不错,就是那什么番茄的居然开花了,那味儿闻着虽然有点不好闻,那花却是密集,不知道将来是个啥味儿,别像那花味儿似的,那可怎么吃哟!
李老太心里的想法别人不知道,没一会儿李老大就来叫祖孙俩回去吃饭了。
吃了饭,李老太又把两媳妇叫进屋,开始做儿媳妇俩的思想工作。她一直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家里和睦她才有空帮忙孙子看着外头的产业。
“你们在家真是辛苦了,这地啊我看了你们没偷懒,肯定有时常担水去浇。对了咱们井里水还够吃不?不够我叫人来再打深些。”
“还有水,咱这水可是黄大师看过的水眼子,是口来水的好井,咱们这用了水都往茅坑倒,回头就担去浇粮食,一点不带浪费的。”
李老太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干活我放心,这次掌柜也没给我放几天假,我这来的匆匆回去也匆忙,也帮不上什么忙,你们妯娌俩做得很好,家里也没啥矛盾,以后就要互相帮忙互相扶持,这我给你带了两匹布,你们一人做两件新衣,等回头娘挣了钱啊,就给你们打新镯子戴啊!”
就是精明如李白氏,这会儿都难得的不好意思起来,“娘,咱们一把年纪了还戴什么银镯子啊,没得羞人!’
陈荷花就干脆多了,直接道,“谢谢娘,哎,咱这辈子还能带上老婆婆的银镯子,这说出去全村人都得羡慕咱!”
李老太嘴角抽抽,不过这个儿媳妇肠子直,爱炫耀,她也不说啥了。
“这我还带了两包茶叶回来,不是啥贵重的茶,就是小四种了那荷花,我把叶子剪了给茶楼师傅学做的荷叶茶,你们没事冲水喝,听说清热解火的,用来煮粥水吃,效果也不差。这天啊,也是一天比一天热,你们大中午也别乱出去,特别是俩孩子还小,可不能放他们出去玩闹,仔细中暑。”
对于老婆婆的细心叮嘱,俩媳妇自然没有不应的,纷纷点头。
陈荷花正经不到两息,见老婆婆叮嘱得差不多了,好奇心开始爬起来了,“娘,您在那茶楼干活,累不累啊?那茶楼咋样的?气派不气派?”
李白氏也看着李老太,显然也是好奇的。
“气派气派,两层楼呢,生意最开始不行,特别是那掌柜冲冷茶后,又出了新茶点,这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你们吃过冷茶不?这次娘没带东西回来,下次回来,娘给你们做哈!”李老太想到这冷茶和新茶点还是她乖孙出的主意呢,不免有了炫耀的心思。
“娘,冷茶是什么茶?”
“啥味儿的啊?”
“好不好喝啊?”
“娘,您真厉害,掌柜连这个都还教您了?”
“回头我说出去,她们那群老娘们不得羡慕死我有这么本事的婆婆!”
……
瞧着眼前这自豪又得意的儿媳妇,李老太有瞬间想要抽自己一巴掌,让你嘚瑟,让你炫耀,这是碰到会炫耀的祖宗了吧!
忽悠完儿媳妇,又去逗了逗俩乖孙。虽然觉得小孙子很乖很可人疼,李老太丝毫留下来的太突然心都没有。
再可人疼有她家小四儿可人疼吗?没有。
前脚到了县城,后脚李河光就收到了京里的来信了。
是胡先生的来信。
不出李河光的期盼,胡先生顺利的过了会试与殿试,然后还得了个好名次——一甲榜眼。
看到这消息,李河光简直都比自己考好都还好高兴,这可真是好消息,这说明啥?说明他以后也是有靠山的人了。
李河光继续往后头看,并没有什么内容了。他拿着信纸有点疑惑,随即也就是想明白了。这殿试早就定例在了四月十五,多少年都不曾有过变动了。如今这已经是端午,中间隔了二十天,两地相距颇远,信件来往一般都是半月才能有消息,想来老师的分派还没有下来。
不过也不急,就是官派下来,朝廷也是给两月的假期让其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到时候一切就都知道了。
李河光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李老太,让她先别声张,然后又准备了贺仪去找了师娘。虽然他觉得以亲近程度来看,师娘作为老师的妻子,想来老师会先告诉他才是,不过他作为弟子,先去恭喜一番倒也应当。
谁知道李河光去了才知道,师娘居然没有收到消息。李河光挠头,“估计是驿员的关系,许是明天的到了,是弟子草率了,收到消息就迫不及待来给师娘贺喜。”
董氏是个十分温婉的女人,从这一年多近两年打交道的时候就能知道,她倒是没生气。反倒是看到李河光又提了篮子来才没好气的骂道,“这一天送两回礼,哪里有这样子的。你的心意我与你老师都知道的,不必这么见外。”
其实李河光也没有准备什么特别值钱的礼物,就是一些常用的贺喜的东西,比如说是用的吃的,再有就是喝的,与当下并无不同。
见李河光的确没有带什么值钱的东西,董氏这才收下,又去家里提了一篮子当下的枇杷送与他。
到底李河光也是半大少年,董氏也不是白发老妪,是需要避嫌的年纪,是以并不曾多留。
也是看见这一篮子枇杷李河光才想起,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卖水果了。上次赊欠系统的钱早就还清了,然后空间直接在种植,不是粮食就是水果,后头还种了不是佐料。这么久了,积累下来已经不是一笔小数量了。
是得想个办法把这些粮食给处理了才是。
他大体上是有一点想法的,水果可以经过系统的加工成水果罐头,然后粮食更好解决一些。这两年闹灾荒的地区很多,全国上下怕是有五分之一的地区怕都有灾荒,这些地区的百姓怕是早就没有粮食可吃了,这些粮食如果运过去估计能解决不少问题。只是怎么运过去还是个问题。
总之一句话,还是缺人闹的。
到底不是专业搞这个的,他之前只是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大学老师而已,对于人员的统筹安排,不说一窍不通,那也只是半知半解。想到了就再思考,根本就没有统计规划过,这会儿突然想要人,又要信得过,这会儿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
主要是他现在这个身份太低了,手底下也就一家茶楼,一个李掌柜能用用,都只能是帮忙管管事儿,打听一些明面上的消息。更重的任务他是不敢交托也是不能交托。
他是不是得弄个隐藏的身份?
明明他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猪脚手底下总是有一大票能力出众的小弟,怎么同样穿越者,他手底下有只有一个小掌柜呢!
果然,他不是当猪脚的命。
李河光正摇头晃脑的叹息着,李老太就带着李青青回来了,“这怎么这副样子?遇到有啥不顺心的事情了?昨两天不还说胡先生考中了吗?兴奋劲儿还没过怎么就忧愁上了?”
“奶,你们回来了?今天去哪里了?”
“茶庄去了,这不是又采茶吗?我去看着点,以前不会,现在还不得多学些点,回头还不得给人蒙骗了!”
“您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要是将来再新开个啥铺子,您还不得再学两门手艺?”
李老太一点都不在意,反而跟着他的话接了下去,“咋的?你还要再整俩铺子?”
李河光心里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没影子,也就没说,“我就这么一说,这不茶楼还没有回本呢,没影儿的事情。”
李老太心里想法有点多,怎么说呢,家里现在看着不错,不说别的,就是田地产出就够一家子嚼用的了。又有通草的生意,她养点鸡一年到头卖鸡蛋也是一笔收益,回头家里还在种着药材,虽然没有见成效吧,起码影子是有了。
这些都算是家里的固定资产。
至于茶庄茶楼,这些都是大孙子弄来的,在不分家的情况来看,这就是家中资产。可是家里不分家,大孙子要往外考的,不能永远守着,到时候她年纪大了,老大老二也不是经营那块儿料,孙辈目前看来大孙子有读书天分,剩下的老小两太小还看不出来,唯有李青青一个孙女有些经营天分。可惜是个女娃,等她年纪大了总要嫁出去的,到时候谁又知道这是个什么光景?还是趁着她还能动,多挣一些产业才好。
她这么打算的,回头就跟着大孙子这么商量的,“我的意思是,以后这茶庄茶楼出产的,咱们就不乱花用,回头都买了铺子和田产,一个家想要兴旺下去,这家中的恒产是缺不了的。”
李河光没意见,“奶,你做主就好。”
“好好,那你好好念书,家里的杂事儿就交给我就好。回头你好了,咱们家才好得起来。”别以为她知道妇道人家不懂,家里想要走得长远,那还是要上头站着人才是。若是家里没点基石,那是纯粹给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