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第19章 做戏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19章 做戏

作者:小静子swag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13 20:58:46 来源:文学城

“我供你们吃喝尚且困难,如何供得起地里的秧苗用水?没有足够的水,怎么种地?我养长工是用来为我干活的,不是龟缩一地,养一窝祖宗的!”

众人换位一想,要是自己自己也是不干的,天下大旱,招了帮长工,肯定要带去能种地干活的地方种地啊,待在着没水没粮的地方,要供长工吃喝不说,长工还不能干活,地都干这样了,种啥死啥,做那无用功干啥,不如直接找个有山有水的地,岂不更好。

想通后便纷纷去找林娘子和四娘子登记,要说这林娘子和四娘子也是不凡,虽为女子之身,却能写能读,两村的男儿加在一起都比不上。好不容易挤至桌前,所问不过名字,年龄,家中几口人,家人年纪名字,会做啥等,问完,便可回家收拾行李了,明日记得准时便可。

许是连日没吃饱饭的作用,回去路上觉得脑袋发蒙,竟就想回家蒙头睡觉,有准备的人家早就将行李收拾好,只等顾月照答应便可上路,从吴村长家回后,躺在床上,不多会便沉沉睡去,

那行李还没收拾的人家,只能忍着困倦,打着哈欠收拾行李。

……

天边才泛起一丝亮光,小孟村就活了过来。

“孩子他爹,大锅带上没。”

“带上了带上了,别磨蹭了。快些走吧,再晚些,东家该生气了!”

“嗳!”

“孩子他爹,不知是不是昨日东家给的药的作用,我今日起来嗓子不痛,也不咳嗽了,身子松快许多,便是咱娘,那咳嗽多年的老毛病,昨夜好似也好了许多,只在早晨时咳了几声。”

“你不说我都没注意,我的风寒好似也好了!!“

“真真是神药,这么小小一颗,竟就治好了风寒。

这样的情景还发生在小孟村的各个角落,到集合上路时,众人都还在感叹药的神奇。

顾月照此时也正在和吴村长话别。

“这些个孩子,都是可怜人,从今往后,便多劳娘子费心,若有错处,尽管打骂,只求让几人能长大成人,老夫便无愧他们爹娘了。”

吴村长身旁站了一群孤儿寡母,都是命丧三江山之人遗孀,他们个个神情萎靡悲伤,身上泛着股和吴村长一般的死气。

“村长您真的不愿与我们同去?”

“小孟村得留个人,清明中元也给乡亲们烧点纸钱,活着的时候受够了穷,在底下便活得松泛些,南边太远,我怕他们找不到路啊。”

小孟村不愿走的不止吴村长夫妻二人,还有不少失了儿女的老人不肯离去。旱情以来,村中饿死的人不少,年纪轻的尚且勉励自己往前看,老人们却大多过不了心中那关。

劝不了也劝不动,他们不愿意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他们希望死后埋骨的是故乡土而非他乡地。

顾月照走的时候不知道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形容,村口送别的老人渐渐远去,风沙彻底模糊了他们的身影,嗓子有些哽住,顾月照给他们留了粮食和水,只希望能够多坚持些时候。

每一次的分别都不会是开心的,更何况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生死别离。悲伤最是会渲染情绪,抹眼泪的不少,队伍又仿佛回到了刚刚离开宋家庄的那个早晨,迷茫、悲伤、希望还是绝望,村民们惶恐前路的未知,但当看见牛车上的少女时,心又安定了下来,四海流浪,漂泊又怎样,只要有活着的机会,他们便可以重新在一处新地方,开田建房,祖祖辈辈生活下去,不让子孙再受这等流离之苦。

……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下阳村这块曾有个大集,每月逢一逢七,十里八乡的街坊都会来这赶集,前年,我带官桂来此处出诊,还在街口刘家面馆吃过阳春面。只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了,老夫有生之年还不知有没有命再见这些街坊一面。”

这话,顾月照听过。

他们去林阳县时,宋二叔也是这般感叹的,从前如何繁荣热闹,便衬得如今越加凄凉孤寂,再想往日,不过徒增伤感罢了。

出了小孟村过了桐江,渡了座底下泥土干裂的木桥,再绕过一座矮山,众人就到了官道上。

管道比之之前的山路便宽敞了许多,路有三尺宽,地面不甚平整,小土坑,凸起的石块随处可见,但着实比七弯八拐上上下下的羊肠小道好走了许多。

官道上逃难的人明显多了许多,成群结队的,形单影只的,赶着车的,徒步的。不管是怎样的,俱都是一副愁闷模样。

顾月照他们两百多人的队伍,极为引人注目,顾月照身子还没恢复,便带着福妮坐在打头的牛车上,车上放的是无法收进空间的馒头,被用衣裳行李盖住,让人无法窥视。

来逃难的,都是走投无路之人,自然不会有多余的粮食,有难民看到牛车上堆得满满当当的东西,便过来求。

“善人!求求你赏口吃的赏口喝的吧!奴家阿娘三天没吃饭了,她快饿死了,求求你,救救她,我给你们磕头了!”一个瘦弱矮小的女人搀扶着一个老妪跪在队伍前。

宋山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有些无措的回头看顾月照。

四周的难民看似漠不关心,实则都在暗暗注意他们,顾月照知道,就算有吃的喝的也不能给,他们人数算多的,但多不过这满路的难民,一但开了口子,场面不是区区两百人能控制住的。

她闭上眼睛,不忍看那女人的惨状,这世道,大家都很苦,只狠心道,“继续走,不许停!胆敢上手的,打上去!”

“是!”

队伍中无人敢发善心,也发不了善心,粮食和水都在顾月照一人手里,便是再看不过眼,也没有能力去帮别人,他们尚且靠东家赏口饭吃,哪里有能力可怜人。

女人和孩子走在队伍中间,男人们拿着长刀镰刀锄头护在外侧,村人们在一声声哀求中往前走去。

宋家庄和小孟村皆位置隐蔽,群山环绕,鲜少出门,却不知,外头世道已经如此凄凉了,便是顾月照也没想到,才十日,路上就有了这么多逃难人,十日前她去林阳县时,事态远不如现在这般紧急。

午时,顾月照等停在一处山坳处歇息,就在他们歇息的不远处,还停着一看就是富户人家队伍,那家人不仅有牛有马,护在周围的小厮打手也不少。

阮绾绾裹着狐裘斜躺在马车上,马车内燃着香,小丫鬟跪坐在旁给她捏腿揉肩,她对面还坐了上了年纪的老嬷嬷。

“嬷嬷,帘子放下了,莫让这些腌臜人污了本夫人眼睛。”女人说话拿腔作势,自带一股高高在上的语气。

马嬷嬷放下帘子,脸上是股恭敬的样,心下却骂,不过是个古来稀商户老头的外室,青楼瓦肆出来的贱皮子,倒会猪鼻子插大葱装相,架子摆的比官家夫人还要大。

心下还未骂完便听那边又问。

“水可烧好?”

下作的浪蹄子,外面多少人连水都喝不起,她竟还惦记着洗澡?

马嬷嬷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周少爷不让我等靠近装水的马车。”

也不知这周老爷脑子是不是被用粪水灌过,竟做出让大儿子接小老婆这等荒唐事。

“蠢货!这点小事都干不好!滚出去!”空茶碗从马嬷嬷耳边擦过,她诚惶诚恐躬身下了马车。

……

“哎!你干嘛的!快走开!”

顾月照才靠近周家队伍,便被守在外围的小厮指着刀不让靠近。

“嘘!小声些,大人,我看那嬷嬷面善,特别像我远房一个亲戚,可否劳烦您通融通融,请她过来见见,若不是,我立马就走。”顾月照一把拉住小厮的胳膊,她绕了些路过来的,周围不少难民想让周家发善心跪下求粮求水或者是自卖自身的,混在人群中,她并不显眼。

小厮捂紧了袖中之物,用手一捏,软和绵软,“我看你和马嬷嬷是长得有些像,你等着,我给你叫。”

主家苛刻,他又不过一外头买进府,给阮夫人看门的,待遇自然好不到那去,平日的饭食吃进肚里,不过吊着命,饿不死罢了,白面馒头,他大半年没见过了。

“亲戚?我家亲戚都在荣安,梅县有哪门子亲戚。”

马嬷嬷过来一看,是个头脸被布包着的高个丫头,她家祖宗八背往上,男丁都没有长这么高的,更遑论是个丫头。

“丫头,你叫老身过来作何。”马嬷嬷警惕的问。

“与嬷嬷做门生意。”

“老身不过一奴才,能有什么生意可做。”

马嬷嬷不想摊事,转身就要就要走。

“嬷嬷何不先听我说说是何生意再做决定?”顾月照不经意间露出半截衣袖,恰到好处的露出了手中的东西。

马嬷嬷的眼睛粘在那饰物上下不下来,那应该是一对儿发饰,珍珠圈成蝴蝶的样子,中间嵌了红粉二色说不出名的宝石,单看那圈珍珠,这宝石便贵重异常。

“小娘子想让老身做什么。”

顾月照笑,“演出戏罢了。”

……

“没娘教的小贱种,竟偷到你姑奶奶身上了!”只见一个蓝衣嬷嬷,皱着眉,瞪着眼,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一个小娘子破口大骂。

那小娘子以手捂面,怯懦哭道,“嬷嬷,大大的冤枉啊,奴家只是饿得狠了,想讨口饭吃,没有偷嬷嬷之物啊!”

“还在狡辩!刚刚还在,怎和你说了几句话就没了!”

“来几个人,给我搜!”

原本站着看热闹的小厮们兴奋的跳了出来,在外面走了好些天,现在城中别说是瓦斯青楼,便是人都没几个,他们哥几个好些日子没开荤了,就算吃不着,摸摸解解瘾也好啊。

顾月照透过指缝警告的看了一眼马嬷嬷。

“去去去,你们这等粗人,别搜坏了老身的东西,那几个丫头,瞎了啊!还不赶紧过来帮忙,把这杀千刀的贼人绑过去。”

“唉唉唉!”那几个看热闹的小丫头赶紧跑过来,拉拽着顾月照走向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