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5章 安排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5章 安排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4-12 12:55:47 来源:转码展示1

中秋夜宴已经过去两天,朱允熥蜗居东宫却是半点不急。

谋划在人,成事在天!

以未出府的皇孙之身,做到这一步已是极致,再做下去不是过不过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以亲情靠拢淮西勋贵集团,以琼洲建国永世不得继承皇位给名教做遮羞布,基本上已经将明初朝堂上的两大政治势力打发。

接下来就是等!

等各方发力,等朱元璋召见。

不过想来也不需要等太久,历史上朱标是五月死的,朱允炆封为皇太子是在九月。

老朱如此着急的定下储位,就是因为朱标死后人心变了,从一开始的迷茫无法接受,到如今不该升起的念头频现。

哪怕老朱也清楚仓促之间定朱允炆为皇太孙或许不是最佳的选择,可总比没决断来的好。

可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前,必须先将朱允熥安排好,不然法理上不好解释。

这就像是日后的朱棣,为了登上皇位,篡改宫闱记录,将自己的出生列在马皇后之下,得了一个所谓的“嫡出”。

嫡之一字,宗族之基,名教之根,法理之源。

破了嫡传宗法制,就是在掘了封建宗族的根。

“人,技术,生产资料!”

别人急不急朱允熥不在乎,其反倒是斯条慢理在宣纸上写了七个字。

相对片面的历史认知观,地域观,朱允熥有理由相信,自己提出就藩琼洲,是目前朝野对自身问题上最佳的解决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还往死里逼,脸面上过不去,老朱也不会放过他们。

归根到底,老朱除皇帝之外还是一位封建大家长,其对子嗣的一系列安排上就足以看出,在不影响大明传承下,老朱是希望自己后人可以过好的,若非如此到了明朝中晚期,皇室宗族也不会庞大到百万。

后代都考虑的如此妥帖,自家嫡孙焉能不考虑?

台阶朱允熥给了,后面就不是他的事。

“琼洲最不缺就是原始生产资料,而是缺人!”

对于琼洲,朱允熥了解不多,不过基本情况还是知道的。

首先是土地资源,3.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江苏,可开发耕种面积不少于江南,一年三熟的气候,只需开发一小部分,那就是一个小江南,借此养活一两百万人不难。

“技术不缺,就算没有匠人,我自己培养也就几个月的功夫,可若是没人,一切都是空谈,所以目前要考虑就是人从哪里来?”

人,人口红利!

后世但凡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本国的人口红利上。

琼洲想要发展起来,也必须建立在人口上。

可问题是,人类的繁衍是有规律,没有四五代人上百年的岁月,根本不可能出现大增长!

以琼洲的基础,想要支持他的谋划,怎么说也要数十万乃是数百万人口。

坐等生养,等到朱允熥自然死亡的哪一天都等不到!

掠夺!

唯有以掠夺中原人口为方向,才能在短时间获得足够的人口。

“掠夺人口想法是好,我也能保证他们未来的日子,可老朱不是一般的皇帝,我敢掠夺,他就敢杀!”

元代中原浩劫,民生凋敝,人口凋零。

老朱本身就是苦出身,受尽了苦难,对于民生盯得非常紧,早早的开始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纵然洪武年间天灾不断,但老朱还是通过移民戍边的方式救活了不少人,想要在老朱手中抢人,做梦!

“等等,移民戍边?”

想到移民戍边这一政策,朱允熥猛地一愣,快速在纸上写下一十四个字。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初大移民,三朝五十一年,十八次移民!”

“我怎么把事给忘了?”

明初,因天灾黄河泛滥,蝗虫肆虐,战斗而造成的饥荒,波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诸省,为此明朝初年先后从山西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移民十八次,中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办理“凭照川资”,向全国各地移民,移民范围包囊后世十八个省份。

期间有记录就有百万之多,无记录者不知几何?

仅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就安置山西民兵十万,钞各30贯,令其养牛屯田。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也就是眼下,这一波我没机会的,但如果没我记错的,这一波只是开始,此后两三年间山西水灾,旱灾不断,真正平定要等到洪武二十八年!”

“其中有一次,宋国公冯生,颖国公傅友德,与山西编卫不知是六卫还是八卫,每卫五千六百人,因去处不定,在山西耽误数月之久才做出安排!”

朱允熥皱眉。

他不是主学历史的,也不研究明史的,他只是夹带着读了一点,自然不可能记得所有。

但有这些记忆就够了。

“两年多的时间,是有可能完成操作的,明朝初期的军户卫所可不是明中后期,冯胜,傅友德都是老将,他们挑选的绝对是青年精壮,若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吸收一卫人口至少得到一两万人口,不要多来个两卫,就是三四万人!”

“而在此之前,我要做就是发展,做好接受中原人口的准备!”

三四万人看似很少!

但实际上这对于调整琼洲的人口结构却非常有利的。

加上就藩身边不可能没人,如此一来人口结构上也就稳了。

两三年!

稳住!

“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技术!”

从洪武二十五年到建文四年,朱允熥有十年。

二年时间打下根基,这已经很快了,人多有人多的用处,人少也有人少的方法。

核心还是在技术!

士农工商,自古到今优待都是士族,但一个民族未来还是掌握在工上。

太高科技朱允熥知道,但搞不出来,但基础还是懂得。

三酸,炼铁,复刻出这四样东西,十年时间不说将科技上攀升到蒸汽时代,跨越到十六世纪还是可能的!

“核心三要素都可以慢慢解决,接下来就是回归眼前!”

理清思路,看着落满线条和文字的纸张,朱允熥一脸微笑的将宣纸卷成一团丢进烛火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