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在边关搞建设 >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作者:炼意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22:35:52 来源:文学城

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雪了,天气也渐渐开始回暖。赏赐下来的土地在经过官府小吏的测量勘定登记之后,就可以进行开垦耕种。

那一片土地位置特别好,连接着之前陶倚君买的几块地,现在成了一大片,看上去很有点规模了。

同样的,说是山林地,其实也就一座小丘陵,灌木丛居多,还有很大一片竹林。一条河蜿蜒而过,把土地和山林分割开来,只有一条石墩子桥连接两岸。

“这桥墩好像不高啊,要是涨水恐怕会淹过桥面。”陶倚君带着人走了一遍,男人还好一些,身高腿长,大跨步能过去,女人就需要跳一跳了。

“不能想办法弄个栈桥或者吊桥吗?”比量了一下,现在桥墩离水面的距离不到五寸,这要是夏天涨点水,妥妥完蛋,“这一截水流湍急,想个办法重新弄一座桥吧。”

有公输家的人在这里,技术上大概没有问题,但材料和建成之后如何使用就需要动动脑筋了。

陶倚君的土地大部分在河北岸,南岸就只有二十几亩地,主要连接着山林。土质算一般,问了附近的老农,夏日偶尔会被淹一部分。

“这几年的水势并没有时常失控,河堤加高过,加上这边地势还算好,下游那边才是每年都会有涝灾。”霍桐庄子的庄头陪着走了一遭,他对周围情况如数家珍,“大娘子若是种药材的话,这边不太合适,土地太贫。”

陶倚君点点头,拍掉手上碾碎的土坷垃,这一块已经有了碱化的征兆,想要改变目前来看很有难度。

陶倚君也没想要怎么去改,她的计划中这一片可以做鱼塘。

想一想,在河西走廊养鱼,忒带感了。

她想在这里弄鱼塘也不是临时想起的,之前就看过了,这边水质很好,黄河大鲤鱼也时常能见。虽然说河里打渔很方便,可塘养鱼有个好处,能挖淤泥做基肥,还能种藕。藕这东西既可以当菜,淀粉也足够多,能饱腹,还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沿着鱼塘还能种植桑树,养蚕,山林下端那块地可以利用河水引流来建造蚕房,旁边可以利用来抽丝纺织,再往下可以规划为染坊。

在陶倚君的眼中,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有着重大的用处,她几乎已经能看到数年后这里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

不过现在么还是想太多了,重要的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呢。

掏挖深塘还有个好处,可以利用鱼塘的储水来修建灌溉渠,在洪涝来时又能做开闸放水之用。河岸北面有小溪流可以汇聚到河道中,所以北岸的农业比较发达,土地质量也比较好。南岸因为是丘陵居多,前来开垦的人少,大部分都是以前留下的平田,还有一部分因为常年河水泛滥而被弃之不用了。

关外这边人少地多,此处不堪用还能到别处去垦地,倒不如关内对田地伺弄得那么精心细致,所以整体的土地质量都不算好。

陶倚君阿耶是主管水利的小吏,她幺叔却是掌管农桑的小吏,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们都喜欢跟着幺叔去地里玩,抓鳅鱼捡麦粒什么的,再大一点,家里女性长辈们也会带着她们这些女郎去族里的蚕房做事,虽然只是帮忙捡蚕茧,可到底整个流程她们都知道得大不离。

确定了土地的使用目的之后,具体的事务就由阿甲他们去负责,陶倚君只看结果就成。

转头她又带着公输韧去了公输家那边。现在公输韧的爹娘跟他兄弟姊妹都搬到这里来了。陶倚君给他们在城外建了几间房,还修了个工坊,旁边就是阿甲他们的住所,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前一次守城战上,公输韧阿耶改良的重弩大放异彩,这一次他也受到了嘉奖,不过是县令这边的,跟军队暂时扯不上关系。但陶倚君听霍桐说了,大将军想要将公输韧的爹娘带到酒泉那边去,让他们负责兵器改良事宜。

陶倚君有点不同意,如果去了,这就是入了工籍,以后地位就下降了一等,还不如守着个农人的名号私下里做这些呢。

霍桐听了她的嘀咕,转头就去找了公输韧的阿耶,问他自己的意愿。若是想要保持现在的户籍也行,但就得算户主私匠了。公输也是大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同意他入工籍的。一旦入了工籍,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涉及到一整族人的命运。

在汉初虽然士庶分明,但是庶民阶层里工农商的分层却不那么严格了。而且这时候又没有科举制,就算是工籍,也涉及不到科考入仕这一块儿。相反,如果得了大世家的青眼,说不定还能有个出头的日子。

反正这个问题两方面都有影响,究竟要怎么去考虑,陶倚君也没办法替公输老爹做主。只是在他可能要离开之前,陶倚君想要拜托公输老爹帮忙把桥梁和蚕茧房织造坊等工坊先建造起来。

这些房子其他人也不是不能建,但是陶倚君想一次性规划完,不用以后想到什么发现没有又得去找地方修建。还有就是室内的供水供热等问题,也需要专业的人士先行考虑。

民间的织造很简陋的,只有大世家和显贵家里才有财力人力修建整改再建。陶倚君计算了自己的小金库,觉得还是一次性到位比较好,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可收益绝对超过投入,而且之前考虑得越周到,以后改建重建的可能也就越小。

她选择的这块地方位置很好,就算是蛮人军队来了,通常情况下也波及不到这里。而从北岸回城,一刻钟就足够了。之前的药田也在这个方向,更靠近城门一些。倒是河滩地现在看起来远了一点,还得分出人手过去每日巡视。

回到家,陶倚君叫来家里管事的几人,坐下说了几句,主要是给每个人分派了任务。

老孟对石场那边熟悉,跟本地的匠人也有联系,就让他去跟公输家协作圈地建房。阿甲和一班兄弟当年都种过地,所以新土地的耕种就交给他们了。阿甲现在基本上相当于庄头,只是陶倚君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农庄。

另外磐蛮还是负责羊毛织物这一块,另外跟大营和副营的联络也归他,专门拨了两个小童给他,教熟了他也就不用这么忙碌,每天都不见人影。

等到陶倚君分配完工作,天都快黑了。卫老不知道啥时候回来的,坐在偏厢的廊下,拿了一根竹竿儿钓金鱼。

陶倚君收拾了书案,握着羊皮卷来到卫老身边坐下。

“卫老,你说我现在能买一个小庄子了吗?”

今晚要去聚餐,存稿箱发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