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我与校草组队打暴兽 > 第34章 第34章

我与校草组队打暴兽 第34章 第34章

作者:墨觉棂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6-17 19:57:49 来源:文学城

当几千名志愿者在忙碌着装货和搬货的时候,负责后勤任务的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为志愿者们的吃喝做准备。

有人开着小货车去周边最近的一个桶装水销售店,来回了五、六趟,拉回来四十多桶18升装的桶装水。

全都摆放在美食广场临时搭建的帐篷下,还配备了许多一次性的纸杯,方便志愿者们随时都有水喝。

有人负责去批发的菜市场进行采购食材。

有位菜摊的老板见购买量这么大,好奇问了一句,得知是为志愿者提供饭菜后,不仅说不收钱,还愿意把货帮忙送到指定的地方。

最后,社区的工作人员好说歹说才劝服老板按成本价卖给他们,还感谢老板帮忙把货送到美食广场附近。

有人负责找些会做饭的帮手。

原本是打算从志愿者里面选六十个人帮忙,但有位志愿者说,她是一间中式烹饪学校的老师,可以让停学在家的学生过来做大锅饭,就当做是毕业前的一次大考核。

社区的工作人员拿不定主意,便跟宋方圆提了一下,得到同意后,就赶紧让烹饪老师去联系学生。

当那些停学在家的学生,在班群里收到了老师的消息后,就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

宋方圆趁着烹饪学生还没来之前,找了几名士兵,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十几个帐篷。

选的是那种四面通风的款式,让学生们在做饭的时候,热气可以朝四周散开,不会聚在一起。

没过多久,上百位烹饪学校的学生们便背着各自的大铁锅,左手提着锅铲,右手提着装满各种刀具的箱子,整齐地排好队伍,满脸激动地走向美食广场。

帐篷下,烹饪学校的老师快速地给学生们安排好洗菜切菜和做菜的分工。学生们的态度都很积极,手脚麻利地行动起来。

从收到通知,到带着厨具抵达美食广场,再到做出第一盘大菜,学生们仅仅花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说,行动力是真的强。

另一边,美食街上的志愿者们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

美食街的食物种类虽然繁多,但总的数量不多。这是因为商家担心囤积的原材料过多,但销售跟不上,导致食材过期无法使用,造成了亏损。

结束上午的搬运工作后,社区人员便安排志愿者们分批去美食广场打饭。

志愿者们很是自觉地排成一列,先是领取一次性的饭盒和筷子,然后是装大白饭,能吃多少就装多少,之后就是打菜。

菜式都是家常菜,有辣的,有不辣的,有荤有素,想吃几个菜就吃几个,只要不造成浪费就行。

美食街这边的志愿者吃完饭之后,休息了半个小时,组长就带着他们往商店街那边走去,让负责那边的志愿者过来美食广场吃饭。

商店街的店铺较多,种类繁杂,库存的货物也比较多。

尤其是里面有一个五层高的家具大卖场,一个三层楼高专门卖进口货的百货市场,一个两层高的大药房以及一个占地面积两千平方米,专门卖户外运动用品的大商场。

原本负责商店街的志愿者们,已经入驻了家具大卖场和百货市场,就剩下大药房以及户外运动用品的大商场还没开始打包装箱。

于是,美食街这边调派过来的志愿者便负责大药房以及户外运动用品的大商场。

货架上的退烧药、消炎药、感冒药等等,根据药盒上的药名进行分类存放,特别是管控比较严格的消炎药。

士兵们在核查的时候会更加仔细,再三确认数量没少,盒子没被开封过才封箱。

除了这些西药和合成药之外,大药房里面还储存了许多中药药材,这些装满了各种中药材的小抽屉组成了三面的大架子墙壁。

考虑到中药材的保存条件比药盒严格,宋方圆等人经过商量,决定把整面架子都拆卸下来,用胶带黏住每个小抽屉,防止搬运中途掉了出来。

再用厚厚的遮光防水帆布裹住实木架子,用绳子扎紧之后,众人合力把架子搬上大货车,由大货车拉到机场,用“大胖”运输机带走。

大药房这边的志愿者们忙得火热朝天,附近的户外运动用品大商场也不妨多让。

防风防水的冲锋外套、速干衣服裤子、雨衣雨裤、滑雪服;

登山鞋、高山靴、登山包、旅行包;

帽子、手套、野营帐篷、压缩睡袋、防潮垫、充气垫、折叠椅、野餐包;

头灯、手电、指南针、潜水服、攀山用的滑轮、绳子、锁具;

急救用品、保温杯、打火机、户外知识书籍;

快艇、橡皮艇、充气船、气泵等等。

商品琳琅满目,一些不怎么了解户外用品的志愿者,瞬间就被打开新世界了,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大商场里摆放出来的商品不多,每个种类大约给出3到4个样板,其余都完好无损地存放在仓库里面。

因此,志愿者组长只安排了十来个人打包装,其他人就去仓库里面搬货。

到了晚上,宋方圆翻看着物资运送的进度,发现任务超额完成了,预计两天时间才能清空附近的几条街道,如今却仅仅一天就能完成了。

他心情有些激动地把情况汇报上去,并表示明天可以离开青山市,去周边城市展开物资运送的任务。

不仅宋方圆这个连队,其他连队也一样,有了志愿者的加入后,转移物资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目前,机场、火车站和高铁站里都挤满了急需转移的物资,肉眼可见“志愿者”的这股助力有多强大。

留守在会议室里的徐振南,看完基层传上来的反馈后,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忙让负责征召志愿者的官员,要增多一些志愿者。

与此同时,首都那边的钦承华连续召开了几次秘密会议,商讨该如何安置几千万的西森省居民。

一部分人认为把所有居民打散,安置到其他的省份,另一部分人则持反对意见,一是会拉高其他省份的房价和物价,二是天灾并不只发生在西森省。

其中,持反对意见的人之一,便是首都研究院的院长胡志广。

他以推测的口吻说道:“按照地球意识水蓝星的说法,发生在西森省的大地震,只是降临的天灾之一,之后还会发生其他的天灾。”

“如今即便是把西森省打散了安置到其他省份,那之后呢?等到其他省份也发生天灾的时候,群众又要转移去哪里?”

“频繁地转移群众,劳民伤财,所以,我认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是群体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

坐在主位的钦承华,闻言侧目看向胡志广,“胡院长,你认为把群众转移到哪里比较合适呢?”

胡志广闭眼深吸一口气,吐出两个字,“北上。”

此话一出,会议的气氛都安静下来,有些官员低头思考,有些官员则是皱眉摇头,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钦承华抬头看向对面墙壁上挂着的地绕全国地图,在西森省的北面,是世界著名的珈蓝大戈壁滩,尘土飞扬,没有水源、土壤沙化严重,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胡院长,我想听听你说‘北上’的观点。”

胡志广拿出一份报告,“这是我重复看了几百遍水蓝星的两段录像后,通过推测得出来的分析报告。”

钦承华接过报告书,仔细地翻阅一遍后,合上报告,果断地做出决定,“安排西森省的居民北上。”

其他没有看到报告内容的官员,心里不免有些好奇那上面写了什么,但面上,谁都没有开口询问。

既然钦承华做出决定了,那他们照办就是。

当天晚上,徐振南就收到了“关于转移安置西森省群众”的方案书。

当他得知不是把群众打散加入其它省份时,心里不免松了一口气,但当他看见要“北上”的时候,下意识皱起眉心。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首都那边会作出“北上”的决定,但他仔细考虑了一番,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

地绕国土的面积虽然是世界最大,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居住。

凡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已经开发成城市、小镇、乡村了。

剩下的那些地方,要么是海拔特别高的冰原;要么是气候闷热,蛇虫鼠蚁特别多的热带雨林;要么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等等。

比起冰原、热带雨林、沼泽地和大沙漠,戈壁滩倒是成了唯一没得选的选择了。

徐振南紧急召开会议,把“北上”的决定告知了机构里的所有官员和工作人员。

女副省长杨惠蓁得知要“北上”后,语气沉重地说道:“不接受和反对的群众可能会带来舆论上的压力。”

徐振南点头,表示他也考虑到这点,所以才在看完方案书后,第一反应就是皱眉,因为并不是所有群众都能接受“北上”的这个安排。

他指出:“方案书里给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让愿意‘北上’的群众,安排‘北上’,一个是让不愿意‘北上’的群众,安排去其他的省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34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