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是王爷能签到 > 第281章 稳定和发展(终章)

我是王爷能签到 第281章 稳定和发展(终章)

作者:缺席了过去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12 13:46:23 来源:转码展示1

等到农历七月份的到来,杨远已经完成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肃清京城官场,虽然不能够把所有的贪官污吏都给抓起来砍了,但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杨远铲除一部分官员,然后提拔出了填补的官员,都间接或者直接成为他的追随者,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第二件事就是龙鹰卫在全国全部改革完毕,其中有数十个地方阳奉阴违,全部被查出来砍了脑袋,龙鹰卫完成了组织架构的变革。

第三件事就是龙鹰卫完成了对全国所有官员的资料收集。

下一步,杨远将会对全国的官场进行一场肃清运动。

虽然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但先刹住一定的风气,才能给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变革。

七月份结束,两广传来消息,黑甲军已经攻入了玄火教的老巢,但并没有发现玄火教教主的踪迹。

玄火教大部分人都被消灭,只有数十个人逃入了大海,生死不明。

玄火教教主没抓到,这算是一个隐患。不过,杨远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毕竟指望他一个人掀起什么风浪,也不大可能,最多采用什么刺杀一类的方式,以后小心防范就是了。

八月份的时候,杨远开始对各地官场开刀了。

第一刀没有砍向京城周边,而是直接砍向了西北。

西北是对抗北边草原异族的关键地方,不能使用年迈或者昏庸的官员,文官最好要能知兵,武官最好要年富力强。

所以,甘、陕、山三省巡抚全部换了一茬,换上的都是龙鹰卫查探出来的资料上能够胜任的,至于实际上如何,还需要看后续的情况。

三省巡抚和边镇总兵换了数十个,虽然一时半会改变不了边关松弛的毛病,但等杨远腾出手来就开始针对士兵这方面进行大力改变。

西北三省的文武官员换了一茬之后,第二刀砍向南方,连砍苏、浙、赣、两广等六省巡抚,同时各地总兵、还有巡抚下面各级官员,贪污受贿的、荼毒老百姓的、昏官、庸官等等,短短一个月时间拿下了三百多人。

这就跟翻了天似的。

老百姓倒是没有太多的关注,读书人和官场中人都被新皇的雷厉风行惊呆了。

刚开始听说新皇要整顿官场的时候的,大家虽然有所小心,但并没有人真的当回事。毕竟你皇上再怎么做,你得需要有人当官吧,你把当官的都砍了撸了,谁来替你管理老百姓?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新皇魄力就是这么大。

这一下很多人慌了,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所以态度积极了很多。

一下子空出来这么多官员,都直接从下面提拔也不太可能。

杨远直接提拔重用一些没有功名的知名大儒进入官场,让他们发挥所有,看看他们到底是真的有能力,还是一天到晚玩嘴炮。

拿捏到了手中的人事权、财权和军权之后,杨远的腰杆子更加硬了。

上次双李叛乱在甘陕两地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开始全国推广。

杨远派出京城龙鹰卫前往各地,督促各地龙鹰卫监督当地官府推行减租减息政策。

为了让这一个政策全力执行,杨远直接给了蔡国锋特权,品级低于五品的官员,可直接斩杀,地方上豪强、地主、乡绅胆敢阻拦,直接杀无赦。

这种政策的执行,绝对不能开什么特殊情况,否则想要全面贯彻下去,那难度会变得很大。

减租减息政策执行的同时,杨远又把刀砍向了各地的藩王和勋贵。

杨远针对龙鹰卫报上来的资料,对各地藩王所保留的土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以后不允许继续扩大封地面积。

添丁进口那就分家,朝廷给予一定的爵位封赏和俸禄,保证能过得下去。

同时明令天下,藩王只是在地位上享受高资格待遇,但没有地方治理权,没有统兵权,也就是说没有插手任何地地方事务的权力。

你在当地花天酒地、呼朋唤友、游山玩水的都随便你,爱咋地咋地,但就是不可插手俗俗务,否则宗人府的大牢就等着你呢。

当然,杨远还给了他们一个甜枣。

各地藩王或者勋贵家中如果有读书的苗子,可以培养,可以参加科考。同时,如果他们读书方面不行,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通过举荐,朝廷考察,可以录用做一些专业的官员。

减租减息政策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对杨远的这一政策拥护万分,不要人鼓动,自动加入到监督官员和地主的行列中,这也让这项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当然了,有听话的,自然也就有不听话的,龙鹰卫在各地都有出手的记录,大概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冥顽不化的老顽固。

龙鹰卫有皇帝赋予的特权,自然也就不客气的直接拿刀砍。

减租减息的政策一直持续到了年底这才慢慢的收尾。

为了防止各地出现倒退的苗头,杨远在新年过后,更改了年号为庆平,发布了第一个朝廷法令,那就是土地法。

土地不可买卖,可租种,但必须严格执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有功名的人可以接受投献土地,但必须是直系亲属,三代以外的亲属皆不可投献,查到直接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第二个法令便是官员条令。

龙鹰卫作为全国监察机关,不但监察老百姓,更重要的是要监察官员是否有违反官员条令的地方。如有违反,直接拿人。

七品以上官员由省城巡抚一审,二审京城刑部是,三审内阁。内阁才可以定罪。

龙鹰卫对官员只有抓捕的权力,可参与审讯,但不可直接审讯,可参与调查,但没有直接处置的权力。

第三个法令便是兵役法。

年满十六周岁的大乾国男子,只要不是家中独子,都必须服兵役,满一定年限可退役,退役后可免除家中土地的赋税,还享有一定的粮食补贴。

这个法令自然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欢迎,但是却遭到了官员、地主、勋贵等上层人士的反对。

和反对土地法和官员条令不同的是,反对兵役法的奏折相当的多。

土地法虽然让官员、地主、勋贵也都很不爽,但杨远毕竟没有直接剥夺他们的土地。他们认为不管朝廷如何规定,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办法的,只是暂时避一下新皇的锋芒,以后想办法就是了。

可兵役法这个东西就有点不对劲了。

因为规定了不管什么人,只要满十八岁都必须服兵役,那些官员、大户人家或者皇亲国戚的人家,哪里舍得让自己儿子上战场啊。

万一一个不小心战死了呢?

不过,反对的声音很多,却也并不强烈。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任何政策都有对策的,先反对,新皇能取消最好。取消不了,以后想办法躲掉就是了。

兵役法实施之后,杨远开始整顿各地军队,淘汰老弱,严肃各种训练和战场纪律。

当然,为了获得普通士兵的支持,杨远还直接提高了饷银的发放标准,同时提高了有功之人的赏赐标准。

杨远在稳步地推动自己的改革,力图把大乾从疲弱的状态给拉回来。

当然了,作为封建王朝,他也知道即便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衰落灭亡的结局,但人必须要做点什么不是?否则枉为穿越一趟了。

庆平三年,改革见成果,国库充盈,朝廷手里有钱了。

每天查阅龙鹰卫记录各地的情况,能够得出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即便发生了水、旱、蝗等灾害,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人或者难民、流民的情况。

各地官员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官位,虽然不是都能够主动去执行朝廷各项法令,但却没有人敢违反

无孔不入的龙鹰卫没有成为祸害老百姓的势力,反而成为悬在官员头上的一把刀。

为了保证龙鹰卫不至于快速腐化,杨远不断的淘汰那些不合格的人员,大力招收各种农家子弟,保证龙鹰卫的立场不出问题。

感觉到时间到了,杨远开始后对商业开刀,征收商业税。

这一下阻力很大,几乎遭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官员反对。但杨远不为所动,利用龙鹰卫收集的各种资料,对官员进行分化瓦解。

那些当官的家里开有大量商铺的,如果不同意,那就直接公开他们的一些违法行为,然后抄家流放。

家里生意做得正当的,那就给予一定的免税年限。

商税的实施前后拉锯了一个月,杨远获得胜利。然后直接成立一支税务部门,由黑鸟统领,负责全国各地的税收事情。

庆平五年,通过长达五年的改革,杨远终于把大乾给拉回了正轨,海清河晏,兵强马壮。

这些年一直骚扰北边的异族再也无法嚣张,被杨远带人用了一年时间扫平,大量人口迁往内地,分散居住,进行同化。

对于大面积草原,杨远采用承包的方式扔给了国内的商人,让他们去经营养殖业,彻底断绝草原上异族再次崛起的道路。

扫清北方,杨远向无数穿越前辈一样,把目光放到了东北那边的半岛和本子四岛,还有南边富饶的农业耕种地。

军事进攻、人员渗透、文化侵袭,杨远用各种手段一步步的把东北那边的半岛和东南连接在一起的陆地慢慢地纳入了版图,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当地人,杨远从来没有菩萨心肠,大部分不愿意合作的人都被扔进了大海里喂鱼。然后从国内移民过去填充。

以大乾国老百姓生孩子的能力,要不了多久,这些地方都会是大乾国的天下。

搞定了周边以后,杨远把目光放向了西面。

结果,不等他先发动,倒是等来了西方人的船队。

刚开始,双方都小心翼翼的试探,可当杨远得知西方也才刚开始航海之后,信心爆棚。

已经升职为大乾国水军大都督的柴白凤挺着大肚子率队出征,在后世印度海域打败西方四国联合舰队,把他们伸出来的爪牙给打了回去。

杨远并没有继续向西进发,而是开始推行科技法令。

随着科技法令的推行,大乾国在杨远的带领下继续飞速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