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是王富贵 > 第598章 三位皇帝的战争

我是王富贵 第598章 三位皇帝的战争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2 14:04:56 来源:转码展示1

王岳踩着细腻的沙粒,面前是一座幽深的海湾,两边的海岸线向北延伸,好似一只母鸡张开双翅,呵护着港口里的鸡仔。jiuzuowen

毫无疑问,这是一处优良的港口,只要身后的苏伊士运河修通,这里就会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一颗明珠,光华万丈,耀眼夺目。

河里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真金白银。

王岳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千帆竞过的壮观场景……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按照国内传来的消息,自己的外孙多半已经出世了,当然也可能是外孙女,不过王岳是不在意的。他不光有了妻儿,还有了孙辈。

一粒漂泊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他不是飘萍,而是实实在在,扎进了土里,骨子里……

和这个时代越是紧密,王岳就越是自豪。

毫无疑问,大明朝已经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甚至说整个世界都开始变了……

徒弟兼女婿的朱载基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与运河平行,连结南北二京的铁路全线通车在即。

有了这条铁路,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从北京赶到南京,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万五千兵力的部署。

这些全都是过去不敢想的事情。

不过身为王岳的学生,显然不会轻易满足,朱载基甚至规划着,要修一条复线,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畅想,那就是再次迁都应天。

没错!

就是迁都!

当年朱棣把都城从应天迁到了北京,其中的筹算当然是多种多样,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这一次朱载基迁都,却是希望平衡南北。

长久以来,王岳的经营都在北方,天津市舶司、蓟镇铁厂、西山书院……这些最新的东西,最好的人才,都集中在北方。

结果就是北方重工业高度发达,钢铁煤炭的产量都占到了九成以上,冠绝大明……当然了,这样的后果也很明显。

重工业云集,京城人口压力巨大,污染严重,到了冬天,浓烟弥漫,京城的天都是黑的。

朱载基觉得迁都之后,能把大部分的衙门和官员迁到南方,缓解北方压力。

而且朱载基也有独到的见解……其实整个大明,最适合发展经济的,还是南方。

仅仅从气候来看,长江以南,几乎常年能够户外劳作,到了北方却不行,也就是说,同样投入一笔钱干工程,南方只需要北方一半的时间,就能回本,效率相差之大,十分惊人。

光是从铁路修建,就看得出来,淮河以南的区域,分段修建的效率就比北方快了三分之一。

经济学告诉我们,时间就是金钱啊,资金占用也是成本啊!

迁都南京,加大投资南方,毫无疑问是效率更高的选择。而且从国力上讲,大明北方的威胁早就不存在了。

真正可怕的是内部,是南方!

迁都之后,就能加强对南方控制,更好掌握江南人心……

面对这封洋洋洒洒,理由充分的书信,王岳只是哼了一声。

这小兔崽子,也会耍心眼了。

他说的这些都对,迁都应天也不是不行……但毫无疑问,要是让朱厚熜知道,保证又要暴跳如雷。

因为北京是朱厚熜挫败旧臣,独掌朝权的地方。也是他投入最多,最为用心的所在。

相比之下,朱厚熜对江南,更多的则是提防戒备,当然也有人很熟悉江南,那就是朱载基!

他少年时候,以储君身份南下,不但得到了张璁和王阳明的指点,还铲除了江南的世家,确立起强大的威信,他甚至还跑到海南教书,就连岭南也传颂着太子的仁慈。

而且杨慎去了天竺之后,就有一大批理学儒士聚集在朱载基的麾下……其实这么说有点不妥,心学不断发展改变,理学却也不是一成不变。

事实上现在的理学已经吸取了不少心学的东西,甚至也开始提倡技术发明,推崇商业进步,但同时理学也认为过犹不及,对待工商发展要有约束。

从某种角度来讲,朱载基甚至更喜欢理学的主张……当然前提是能表里如一。

迁都应天,摆脱朱厚熜的阴影,朱载基是真的要大干一场了!

“这小子是有点魄力!”

王岳抱着胳膊,微微含笑。

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只要不出大问题,走向强盛富裕,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盛极而衰的教训,不胜枚举。

任何一个大帝国都有这个毛病,但外部压力消失之后,内部的利益集团就会迅速崛起,侵吞一切利益,魏晋的世家,关陇门阀,无不如是,他们会抢走百姓手里的最后一颗白菜……

毕竟没有外敌的威胁,他们才不需要向穷人妥协。

能暂缓这个趋势的办法不多,通常的经验就是对外用兵,拿海外的利益,来喂养国内贪婪的资本。

朱载基这小子要更聪明一点,他针锋相对,采取了两手策略。

第一呢,朱载基大量向海外派遣官员……这里面有欧阳必进这种被弹劾的,也有很多得到鼓励,自己出海的。不光是官员,还有许许多多学者,凡是大明觉得多余的,全都往外面送。

赶走这些人,就像是给系统定期清理垃圾一般,也免得他们互相勾结,形成顽固的利益集团。

说来也讽刺,这些“垃圾”在别人的眼睛里,可是十足的宝贝,比如……俺答!

没错,就是称雄印度的俺答汗。

同波斯讲和之后,俺答指挥多达二十万骑兵,杀回了印度,很快他清除了莫卧儿帝国的痕迹,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秩序。

这个统治秩序也非常简单,就是拿南边的印度人去统治北边的印度人,拿东边的印度人去牵制西边的印度人。

当然了,不管怎么折腾,这些印度人的上层,都是一批来自东方的文官,而这批文官又服务于俺答。

这样一来,印度就变成了一个养殖场,厂长就是俺答,东方的文官就成了员工,至于下面的牲畜,按照牛马猪羊来区分,只要没法联合起来,俺答就能高枕无忧。

当然作为一个颇有志向的人物,俺答也清楚光靠着文官控制印度,还是会有风险,他需要一支能够战斗的军队。

为此俺答从自己的部下当中,精挑细选,组织了一支多达十万人的亲军。

可不幸的是,这一支人马在镇压孟加拉的起义中,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酷热的气候,加上肆虐的瘟疫,直接带走了两万多人的生命。

俺答遭受了空前重创,弄得他几乎以为自己要滚出印度了。

千钧一发的关头,杨慎再度挺身而出,给俺答出了个主意。

蒙古骑兵已经衰落了不少,加上不熟悉印度的情况,完全依赖他们是不可靠的。

建立军校,从蒙古人当中,挑选少量精英,作为军官,然后招募印度当地人作为战士,比如锡克人,比如廓尔喀人……

这一招立竿见影,俺答迅速组建起五万人的军队,轻松平定了叛乱,坐稳了印度皇帝的宝座。

“先生,如果长此下去,没有什么战乱,我担心这些士兵又会荒废掉,不知道先生有什么高见吗?”

杨慎呵呵一笑,“高见谈不上,陛下,如果想给他们找点事情,却是不难。现在嘉靖皇帝还有太师王岳都在埃及,陛下大可以提供兵马人员,换取贸易支持,稳固汗王的根基。”

俺答吸了口气,“杨先生,真没有想到,你还是忠于大明啊!”

杨慎并不否认,微微一笑,“说到底我还是大明的人,不过陛下不妨考虑一下,嘉靖皇帝远赴海外,非洲大陆可是数倍于印度,他们只手遮天,怕是也控制不住。从大明移民,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陛下能够给他们提供士兵,提供人员,甚至提供财力物力……帮着他们掌控这些地方,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这个……”俺答陷入了沉思。

杨慎继续道:“陛下用大明士人管理天竺,那嘉靖皇帝会不会用印度官员,去管理非洲?”

话说到这里,俺答突然浑身一震,茅塞顿开啊!

对啊,拿天竺的人力和物力去给大明提供帮助,虽然他很讨厌王岳,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但现在他可是天竺之主啊,该站在皇帝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大明把自己不要的垃圾送到了天竺,他为什么不能把天竺里面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送出去呢?

这里面的好处至少有三点,其一,当然是消除隐患,让他更好掌控印度。

其二,能把人马派出去,在外面练兵,保持战斗力,以备不时之需。

其三,他帮了大明,双方纠缠在一起,也就不用担心大明出尔反尔,会扶持别人,掀翻他这个天竺皇帝了。

毕竟只要我给的够多,填满了王岳的胃口,他就没有理由抛弃我了。

量天竺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杨先生,你这是让我给大明当狗啊!”

杨慎呵呵道:“是管家,明军到哪里,陛下的力量就可以深入到哪里,明军吃肉,陛下也能喝一点汤。”

“哼!说来说去,不还是走狗鹰犬吗!”俺答狠狠一拍桌子,怒吼道:“我同意了,杨先生,这件事情我还交给你处理,我想杨先生不会让我吃亏的!”

杨慎颔首……一切都不出预料。

大势所趋,俺答还有什么选择呢?

至于他向俺答许诺的这些事情,我说的,又不是大明讲的,能作数吗!

……

目光再次回到红海,一船又一船的天竺士兵,一船又一船的奴隶,被送到了红海岸边的集体木屋。

欧阳必进负责登记,然后开具公文,拿着这份公文,就可以到相应的工地标段,进行施工了。

以大明的户部尚书之尊,负责一个运河的建造,已经不能算是杀鸡用牛刀了,分明用的是屠龙宝刀。

欧阳必进不但分配了工程,还分派出去不少人,开荒种田,提供红薯土豆。

另外欧阳必进也从这些印度人当中,挑选几个出色的,任命为管事。

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得到重视的印度人感激涕零,跪下磕头。

他们更加卖力管理当地人,疾言厉色,比起大明的官吏还要凶残百倍,恨不得让当地人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眠不休。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给家里写信,说自己出人头地,不同寻常了,甚至想着把家里人弄来,同族,同村,都跟着他鸡犬升天。

面对这些印度人,欧阳必进已经无话可说了。

“太师,我看往后就算打到了欧洲,这些天竺人也离不开了。他们是要跟着大明打天下了。”

王岳颔首,“只要不到大明朝,去哪都行!”

两个人相视大笑,笑过之后,欧阳必进才道:“太师,我估算了,这条运河最快也要五年以上的时间,下官唯恐会耽搁用兵啊?”

王岳不以为意,“你该怎么修就这么修,剩下的事,我会想办法的。对了,我刚刚勘察了地中海的港口,你是这一次的总工,我打算用你的名字,命名这个港口,如何?”

“别!”

欧阳必进吓得连忙摆手,“太师厚爱,大可不必,下官觉得叫太师港,或许更好。”

王岳两手一摊,“我又没干什么……要不,叫天子港?朱家港?”

欧阳必进摇头苦笑,“太师,您爱取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吧,反正我是不管了。”

欧阳必进溜了。

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这块儿,这种大工程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谁说得准!所以啊,还是当无名英雄比较好。

王岳甩了甩头,欧阳必进不要,自己也别多事了,还是给朱厚熜吧,他喜欢这个!

只不过当王岳见到朱厚熜的时候,发现这位皇帝陛下手里多了两份国书。

“这是苏莱曼的,他说要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巡视边疆,协助盟友。”

王岳忍不住轻笑,“是监视才对吧?”

朱厚熜点头,“还有这个,是那个什么查理五世的,他就直接告诫咱们,必须立刻退走,不然后就要承受整个欧洲的怒火!真是好大的威风!”

朱厚熜忍不住冷笑,“他们两个,算上朕,当世三大皇帝较量。王岳,你说谁才是真龙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