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是王富贵 > 第336章 恶心人不偿命的朱厚熜

我是王富贵 第336章 恶心人不偿命的朱厚熜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9-03 14:11:40 来源:转码展示1

王岳的府邸,热闹非常,这一次他的几个学生都来了,尤其是徐阶,也把天津的政务放下,匆匆赶来。zuowenbolan

“恩师,此番兴学,能不能将天津定为试点?”

王岳呵呵一笑,“为什么?”

“这个……自然是天津刚刚开海,需要的人才太多,四处招揽终归不够用,还是自己培养来得好。”

王岳摇头,“我问的是试点?你怎么知道要试点的?为什么不是全国铺开?”

徐阶顿了顿,沉吟道:“弟子觉得有两条理由,其一,兴学花费太大,这不光是花钱的问题,还要有老师,还要有学生,想靠一纸公文,根本不可能。其二,师父推行了清丈,也推行了整军,清丈田亩是从顺天府开始的,整军是从蓟镇的开始的,师父都没有全面推开。故此弟子斗胆猜测,这一次兴学,还是要试点。”

徐阶十年片刻,又道:“师父,弟子觉得,真的没有比天津更好的地方了,弟子一定全力以赴,光大师父的学问……”

“我的?”

王岳打断了徐阶,困惑道:“我有什么学问?”

徐阶笑道:“师父过谦了,您的主张可是不少,不过弟子觉得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

“哪两个字?”

“经济!”

王岳愣了,这小子也懂经济学?

徐阶笑吟吟的,“弟子以为,师父的学问,是富国裕民,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经实济用之学……相比起阳明公的心学,朱子的理学,更加适合大明。弟子有幸拜在师父门下,自然要替师父弘扬学问,传扬天下,有朝一日,弟子要让世人承认,孔孟之后,唯有经济之学,才是真正的王道,吾师乃是当世圣贤,无人能及……”

“停!”王岳赶忙打断了徐阶,他起身绕着徐阶走了几圈,突然低声质问,“谁给你的胆子?你不怕让人笑话?”

徐阶坦然道:“师父,当年阳明公刚开始讲学,也是应者寥寥,您现在的条件比阳明公好多了,弟子对师父是信心十足啊!”

“我是十足没信心!”王岳毫不客气道:“咱们还是说点实际的吧,你觉得兴学这事,会很容易吗?”

徐阶想了想,微微摇头,能容易就怪了。

大范围兴学,最触动的就是现有读书人的利益,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一个地方的士绅乡贤,能阻挠平民子弟上学,满朝的大臣,又怎么会坐视学校铺开?

他们或许明面上不敢反对,但一定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反正不能让学校满天下都是,不然他们还怎么高台教化,高高在上啊?

“师父,弟子以为,纵然有人反对,但是教化大兴,那是圣朝气象,古之圣贤,无不广收门徒,因此弟子觉得,就算反对,却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王岳淡然一笑,“不说出来才更可怕,不死不活拖着,若真是如此,我希望你能站出来,主动上书,请求在天津试点。”

徐阶立刻点头,“弟子责无旁贷!”

王岳跟徐阶聊了一会儿,随后又见了王艮、王畿、钱德洪、季本等人……这几位心学大佬都处于亢奋状态。

大肆兴学,受益最多的自然是心学一脉。

他们现在积蓄的力量已经很可怕了。

光是在京城,就有五万名心学门人,只要过几年,他们参加科举,十年之后,陆续考中会试,进入官场,心学的力量就会彻底压倒理学,变成天下第一大显学,再也无人撼动。

大家热情洋溢,唯独提起唐寅,他们还有些遗憾。

这位大才子,状元公,以一腔热血,谏言天子,促成兴学大业,往后哪个读书人,不要感激唐寅?

说来最让人惋惜的便是他没法看到教化大兴的时候了。

“人生匆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若是能死得其所,当含笑九泉!”王畿发出由衷赞叹。

钱德洪也跟着道:“有此圣德,唐寅的名号,当列入文庙,与历代圣贤,同享香火才是……”

这几位侃侃而谈,满怀感慨。

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兴学可真不是一句说说就可以的事情……朱厚熜如期召开了廷议。

内阁诸公,六部九卿,包括王岳,也跟着过来听听。

朱厚熜一身龙衮,器宇轩昂。

日渐成熟的天子越发威严,不得不感叹,朱厚熜这家伙长得还真是不错,身材修长,眉目清秀,面皮白皙,连个豆豆都没有,更别说麻子之类的东西了。

他的丹凤眼很狭长,平时微微眯起,颇有种藐视苍生,乾坤在手的感觉。

论起卖相,也就略微比王岳差点而已,毕竟王岳那是真的帅气,年少多金,位高权重,无可挑剔啊!

如果大明也有国民老公的竞选,王岳当仁不让,绝对是第一,其他人全都后边待着,插队可是会遭到社会毒打的。

只不过今天的猪脚,并不是他们两个靓仔,而是这些朝堂重臣。

杨一清也从蓟镇赶回来了,老头带着一身杀气,端然稳坐首辅之位,他扫视全场,气象威严。

“今天的御前会议,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唐寅唐参议的尚书,他主张大力兴学,推行教化……老夫身为首揆,在这里先表态,我以为让更多人读书,为国效力,那是天大的好事,我大明立国一百五十年,圣德巍巍,三代之下,论起得国之正,治国之良善,虽汉唐不能及也。若是能大兴教化,让天下人人读书,只怕就要超过三代之治了……诸公以为然否?”

贾咏立刻道:“元辅所言极是,正因为如此,仆以为大力兴学,乃是当务之急,我以为应该按照唐寅提议,在各州县,广设蒙学,鼓励学童入学读书,朝廷也该拿出一笔银子,支持办学。”

这两位阁老的表态几乎给今天的廷议定了调子,似乎接下来就该商讨怎么落实了……就在这时候,大学士费宏突然站了出来。

“仆乃是读书人出身,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一直到进入内阁……仆自然是同意兴学,不但要大肆兴学,还要让更多人入学,谁敢阻挠,就要严惩不贷!”

费宏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可我还有些糊涂之处……若是大举兴学,必然要有教导的内容,若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是不是学成之后,都要参加科举考试?以目前科举录取的人数,怕是远远不够吧?莫非也要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增加?”

“仆想请教诸位大人,若真是如此,官场大乱,后果不堪设想啊!”

贾咏气哼哼道:“怎么?费阁老这是反对兴学了?”

费宏忙道:“非也,仆没有这个意思,仆的意思是不是先广邀鸿儒名家,编写教材,总要让老师知道教学生什么?诸位以为然否?”

他说完之后,还真引来了不少赞同。

这时候石珤竟然也道:“诸公,仆以为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地域辽阔,人口百兆,学堂该设在哪里,万万马虎不得,一定要广泛,公平,要把钱都花在刀刃上。故此我以为,可以分遣御史,巡视天下,然后拿出一份兴学方略,最后权衡利弊,然后再颁行天下,才不至于有疏漏之处,也免得破坏了圣上的美意。”

这话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所以啊,想兴学,先编写资料,想探访民情……杨一清面色威严,沉吟良久,“费阁老和石阁老的提议,颇有见地,就这样请陛下裁决吧!”

……

廷议之后,朱厚熜把王岳留了下来,面对结果,呵呵冷笑,“瞧见没有,这又是把朕当小孩子哄!而且还是两伙人合起来哄骗朕!你门下的那条狗,也不是好东西!”

王岳脸上发红,“陛下,臣,臣这就去教训他!”

“去干什么?”朱厚熜冷哼道:“他们想玩,朕就陪他们玩,你去替朕传旨,请原首辅大学士刘健和谢迁入京,朕要好好跟这两位国老谈谈!”

刘健!

谢迁!

纸糊三阁老!

简直是传说中的人物了,他们还活着吗?

没错!

的确活着,只是一个八十多了,一个都年过九十了,哪怕放在后世,都是老领导了。

他们还能进京吗?别在半路上挂了!

朱厚熜呵呵冷笑,“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倚老卖老,那朕就拿更老的恶心他们!”在这一刻,朱厚熜凶相毕露,狐狸附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