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是王富贵 > 第290章 朕的命,交给你了

我是王富贵 第290章 朕的命,交给你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8-20 16:26:16 来源:转码展示1

“陛下,臣老朽之人,残躯贱命,若是能为国戍边,臣死而无憾!”杨旦又答应了,其他人气得肚子疼。maixi9

这个猪队友,实在是带不动了,该答应的时候不答应,不该答应的时候,非要充大瓣蒜,让你领兵打仗?你配钥匙吗?你配吗?

朱厚熜不管这些,他喜欢的臣子首先是听话,其次才是能力,更何况杨旦的本事不差。而朱厚熜心心念念的,正是九边的防务,京城的安危,有人不避险阻,奋勇当先,天子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诸位爱卿,你们随朕到偏殿,共同议事。”

大会不及小会,人多是说不清楚事情的。

朱厚熜,王岳,还有杨旦、赵鉴等二十多人,到了偏殿。等他们来了之后,另外还有三位大臣等在这里。

首辅杨一清,兵部尚书王琼,还有顺天巡抚郑谷。

三位大臣之中,王琼的身体状况最差,甚至要人抬着,可他还是不能不来。

因为今天要讨论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

“王兵部,有什么话,您就说吧!”

王琼点头,他颤抖着手,从怀里取出了一封长信,让人递给了朱厚熜。

“陛下,这是王守仁前些时候,给我送来的一封信。我们数次讨论边防,这也是他的心血所在。”

阳明公的见解!

朱厚熜忙取出信件,一边看着,一边听王琼讲解、

身为一个老兵,对于大明王朝糟糕的边防情况,有着深刻的认识。

“有四地关乎大明生死,失去一处,则天下动荡,朝廷不安……这四处分别是宣府、大同、蓟镇和辽东!而这四镇当中,又以蓟镇的情况最为特殊,最不能有闪失……”

王琼说着,王岳则是让人抬来了一个沙盘,好吧,每个穿越者大约都会弄的东西,他也不能放过啊!

沙盘放在面前,说话就容易多了。

大明朝天子守国门,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京城距离居庸关,不过百里,古北口也不过二百里,若是鞑子进犯,骑兵撒欢,一天就能冲到城下。

直接威胁大明王朝的心脏。

朱厚熜刚刚登基,鞑子就来了一次。

从此之后,小猪就有了毛病,几乎是夜不能寐,一听到边患,脑袋就大。哪怕这两年折腾了不少事情,天子权柄大增,国家财力也不是那么困窘。

但糟糕的边防形式,却还是半点没有改变。

这就是朱厚熜最大的心病所在。

到了今天,该给小皇帝治病了。

王琼分析了九边的严峻形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丢失了大宁卫。

曾经的大宁卫在京师以北,辽东镇以西,既是屏障,也是两镇的衔接。有了大宁卫在,京城就多了上千里的纵深防线,京城事实上处在二线的位置,根本不用担忧。

可失去了大宁卫的庇护,京城以北的关隘,全都变成了一线,一处突破,京城就危在旦夕。

而且蓟镇和辽东之间,还失去了呼应,没法协同作战。各自为战的结果,就是处处受制于人,整条战线,宛如一潭死水,只能被动挨打。

稍微看一下明代的地图,就会发现,大明的鸡头和鸡身,只有山海关一处连结,薄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住在这样糟糕的环境,朱厚熜能安心就怪了。

而且自从成化之后,蒙古的势力不断南下,将原来的无人区,缓冲带都给填满了,偏偏大明又无力北上,不能驱逐鞑子,造成了弘治,正德以来,边防形式一天比一天严峻,最后倒霉事都落到了朱厚熜的头上。

该怎么办吧?

王岳接过了王琼的话,让老尚书休息一下。

“诸公,其实早在几年前,陛下就布局此事了……首先说,为什么要清丈顺天的田亩,平均赋税,打击豪强……道理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顺天当地的粮食产量,能够征用到更多的民夫,尤其是遇到了战事,这一点尤为关键。所谓远水不解近渴,想要保护京师安全,就必须动用京城周围的民力财力。”

王岳又道:“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天津开海!在天津开海之后,物资云集,船队万千,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海路,调用山东和辽东的兵力和物资,形成一个拳头!若是鞑子入寇,可以快速从天津港口出兵,支援长城一线,协防京师。”

“还有第三步,那就是编练新军。原有的军户体系已经不堪用了,恢复军户,增加士兵数量,这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在重新核定田亩的基础上,征用年轻良家子弟。以严格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加之保卫桑梓家乡为号召,激发大家的军心士气,提升战斗力。有了这一支强兵作为基础,才有了对抗鞑子的本钱!”

……

王岳的这一番讲解,将朱厚熜登基以来的一条主要施政路线,梳理得明明白白。

这个倒霉的小猪,接的真是一个烂摊子。

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朱厚熜就开始了艰难的求存之路。

对内,要铲除杨廷和集团,对外,则是不断为了强军戍边做准备,防止鞑子南下,保护京师安全,这是王岳和朱厚熜早就商量妥当的事情。

他们一步,一步,小心布局。

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杨旦等人听到,都吓得不轻,我的老天爷啊,这个年轻的小皇帝,和同样年轻的王岳,居然有这么深沉的用心?

这俩小子也太可怕了吧!

感叹之后,杨旦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的确让人五体投地。只是臣还不明白,接下来让文臣移住九边,又是什么用意呢?”

朱厚熜没说话,而是继续让王岳揭秘。

“新军不属于军户,也不算是完全的募兵,而是一种对所有百姓的义务兵役……凡是经过清丈之后,得到土地的百姓,都是新军的来源。兵源广泛,服役的年限就会降低。我们要时刻保证有一支年轻能战的强兵。”

王岳说到这里,淡然一笑,“诸公,你们说要是这样,还需要军户的存在吗?”

老军头杨一清感叹道:“军户世袭,生生世世,固然在国初是很不错的安排,可百多年下来,军中老卒太多,补充的军户子弟,又良莠不齐,缺额严重,连自保都困难,更遑论主动出击……若是能废除军户,从所有民户征兵,未尝不是一个妙策!”

有了首辅大人的赞许,整个局势也就明朗了。

杨旦赵鉴等人,也都明白了他们接下来的任务。

说明白点,就是把那些卫所变成普通的州县……说是普通,也不普通,因为这些州县担负着边防任务,必须均田,均赋,把这些地区,变成一座座军营,为包围京城的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这就好比是一出戏,唱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前面的都是铺垫,能不能改变整个九边,能不能提升战力,保护京师安全,这才是一切的核心。

朱厚熜道:“之所以选择从蓟镇开始,是因为蓟镇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京师,蓟镇安稳,则京师安稳,蓟镇不安,朕也睡不着觉啊!”

说到这里,朱厚熜竟然用恳求的语气道:“诸位爱卿,朕的安危托付给你们了,你们可愿意替朕效命?”

扑通!

有人比杨旦跪的还快,赵鉴痛哭流涕,拍着胸膛,“陛下,臣等为官几十年,国势衰败,臣等难辞其咎。陛下不究臣等罪责,反而以重任托付,臣等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厚熜满意点头,上演了一出标准的君臣相得。

只是把这些人打发走之后,朱厚熜才拉着王岳的手,“整顿蓟镇的事情,只有你去做了,朕的命——交给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