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是王富贵 > 第195章 疯狂老农张三

我是王富贵 第195章 疯狂老农张三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8 15:03:50 来源:转码展示1

“小富贵,你瞧见没有,咱们抛出这个方案,杨一清的脸都变色了!”朱厚熜不无得意,能让老狐狸一脸懵,这个成就太值得自豪了。jiujiuzuowen

敢对武定侯府下手,这叫魄力,能处理好郭家的产业,则是智慧的体现,这俩样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这也是王岳和朱厚熜酝酿很久的事情,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商讨。身为天子,必须要领先常人,早在杨廷和倒台之前,他们已经酝酿好了下一步的行动,只等时机合适,就立刻推行。

可以说武定侯郭勋只是撞到了枪口上,活该他倒霉。

拿下了郭家的田产,直接分给流民,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里,而是有人在耕种。

他们或是郭家的奴仆,或是佃农,或是单纯投献郭家……如果单纯交给流民,可能解决五万流民的生计,但同时又制造了五万流民,岂不是成了背着抱着一样沉了。

如果这么改革下去,估计出不来顺天府,朱厚熜和王岳就会垮台。搞不好还会有邮递员领着人,杀进皇宫大内,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所以处理这些田产,必须足够智慧。

王岳和朱厚熜,仔细分析过,老百姓为什么要向大户投献土地呢?很简答,就是苛捐杂税沉重,不得不避税。

那有人要问了,明代田赋很高吗?如果查阅史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国初规定,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产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数字,一亩地产粮一石,计算下来,大明的田赋税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当然了,在田赋之外,还有丁税,还有徭役……不过再怎么计算,国初大明百姓的负担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说是轻徭薄赋,十分轻松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有税赋沉重的问题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征税!

某历史写手就说过,如果不考虑落实问题,任何法律都是完美无缺的。

那考虑落实,又是什么一番光景呢?

当年朱元璋为了征税,曾经花费大力气,清查人丁田亩,得到了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征收丁税的标准,鱼鳞册是征收田赋的标准。

而且有据此给各个布政使,府、州、县制定了收税标准。

其中以县为例,三万石以下,是下等县,三万石到六万石,是中等县,六万石到十万石,则是上等县。

每个县都有固定的征税额度。

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明白了,假如黄册和鱼鳞册不变,征税额度不变,二者完美配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可是偏偏有一群士绅集团,他们可以减免赋税徭役,这帮人利用手中特权,大肆吞并田亩……结果就是应该缴纳田赋的土地少了,而且还是大大减少。

但是朝廷又无力重新清点人口,编写新的黄册和鱼鳞册,那么税额就不会变。

税额总数不变,纳税的田亩减少,结果就是每一亩田的田赋暴增!

而且是翻倍增加!

就拿河南布政使司来说,国初140万顷耕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税额不变,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增加了三四倍,还不要计算同等增加的徭役。

原来殷实的人家,就要饿肚子,原本饿肚子的,直接就成了流民。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就只有把田亩记到那些能免税的贵人名下。

以顺天等地为例,田租大约在三成到五成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把一半左右交给贵人士绅。

换句话说,田赋,加上苛捐杂税,是要超过田地产出一半以上……毕竟谁也不会干亏本的生意。

王岳和朱厚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动用锦衣卫,东厂的人,查阅各种资料,卷宗,还询问了阳明公,问了杨一清,为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才把这个账算清楚。

而弄懂了这些,如何处置郭家的田产,也就变得轻松无比了。

第一步,就是拿出十万亩,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励。

要想改革变法,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支持,是半点胜算都没有的。

尤其是朱厚照的死,王恭厂的爆炸,刺激着朱厚熜,文官可是会翻脸掀桌子的,皇帝又怎么能没有掀桌子的本钱!

这次奖励的人员,以平定宁王之乱和北上抗击鞑子为主。

从去岁开始,阳明公整顿禁军,提拔一批新人,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官职上去了,俸禄增加了,再加上土地赏赐,这帮人已经成了朱厚熜的铁杆拥趸,绝对忠诚可靠的力量。

整个神机营,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五军营,在朱厚熜的直接控制下,大约有两万人,看起来数量不多,但是别忘了,之前校阅京营的时候,整个京营也不过是三万多人,不到四万而已。虽然现在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实打实的两万精兵,还是给了朱厚熜极大地底气。

这也是他敢掀翻杨廷和,敢对勋贵下手的底气所在。

可话又说回来,直接拿走十万亩田产,原来的那些佃农怎么办?他们失去了土地,不会闹事吗?

对不起,真的不会,因为田赋降了!

拿老农张三为例,他原来租了三十亩地,累死累活,收获六十石粮食,可这六十石粮食里面,有四十石要交给郭家,自己只能剩下二十石。勉强够一家五口人吃喝。

现在呢,拿走了十亩,只剩下二十亩田,产量也变成了四十石,但是税率改了,改成了洪武年的税制,一亩田交三升三,全部田地加起来,还交不上一石税粮,一家能剩下三十九石多,这回不光能吃饱,还能在年节的时候,买点肉,吃顿好的。如果再勒紧裤腰带,甚至可以送孩子读书。

“陛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您想想,原来耕种三十亩,张三需要一年到头,在家里忙活,没日没夜地干活。可现在少了十亩地,他就有了空闲时间,陛下以为他会干什么?”

“歇着呗!总不会修仙问道吧?”

王岳翻了翻眼皮,心说老百姓可和你不是一个活法,他们还没有奢侈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陛下,我判断他们会出来工作……甚至会买下一头耕牛。假如张三有了耕牛,他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耕种收获,其他的农活,都会交给张三的媳妇来负担。然后张三就能抽出半年以上的时间,去打工赚钱,只要能挣到钱,多辛苦的活儿,都会愿意的。”

朱厚熜一脸的怀疑,“我说小富贵,你把张三想成牛了?他就不想过点轻松的日子?还没日没夜地干活?”

“陛下,人家张三可是负重前行啊!他还要为了自己的家人搏命呢!朝廷把税赋降下来,种田就有了赚头,张三一定会想尽办法多挣钱,多买地,然后也成为地主,靠着收田租赚钱!”

朱厚熜脑袋顿时大了一圈,“小富贵,要是张三这么干了,多年以后,朕岂不是又要除掉张三了?”

“所以就要限定最高持有土地的数量……而且陛下放心,只要不再免除田赋,没了免役免赋的优待,张三就没法无限度膨胀田产,实在不行,陛下还可以征收累进的田赋,土地越多,纳税越多啊!”

朱厚熜转了转眼珠,“也有道理……可是要想让官绅都缴纳田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太祖当年都给他们免除了税赋。还有那些勋贵,他们的田产也都是太祖爷当年赐下的,祖制如山啊!”

朱厚熜发出了哀叹,老祖宗啊,你怎么净给我找麻烦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