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我们终将死于太阳 > 第19章 风锁玉都 (七)

我们终将死于太阳 第19章 风锁玉都 (七)

作者:今昔逢云有雨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23 12:11:00 来源:文学城

无论是大堰还是七国,总是尊卑分明的。有尊有卑,无形之间形成了不同人群之间的铜墙铁壁,是居高者的登高长阶,是压在底层者胸前的巨石。

即便是在大堰官场,亦有自己一套尊卑秩序。

闻霄从一个早朝会都极少有资格听的无名小卒,一日飞升成在君侯侧听政务的右御史,无疑是一种阶级跨越。

阶级跨越的闻霄本人倒是忙碌于自己的本职,心无旁骛,听不太进去那些闲言碎语。升迁有一段时日,闻霄日日伴在君侯身侧,只能品出一件事——君侯是真的将这些有才干的官员当作自己的家人。

年幼些他看作子女,和他年纪相仿他看作兄弟姊妹,虽偶有斥责,但总归对诸位都是亲厚的,无一苛待。

在这其中,厚待闻霄最甚。

每日早朝会前,他总传召闻霄,说些体己话有之,教她如何处事亦有之,如兄如父,亲同骨肉。

只是这也难免引起其余官员的不满。

一日早朝会前,闻霄照例跟兰和豫宋袖一同入殿,宋袖先去吩咐自己铸铜司的事务,就剩下她和兰和豫两个闲人。

两个人闲人没事情做,干脆说些闲话。

兰和豫问道:“听说你那本书要重新编撰,写得怎么样了?”

说的是闻霄著的那本神史,主要记载了对遥远的先民时期的一系列猜想,闻霄卸任东史后,仍旧在撰写。自从经历了寒山天裁,闻霄对整个先民时期的认知都改变了,以前她在神史中写的内容,无非是人们所知故事的收录和自己的考证,而现在,她见到了寒山奇景,仿佛推翻了过去的一切。

闻霄严谨道:“我想我应该写最真实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

“可旧本我也读过,不就是最真实的吗?”

“你还记得我同你讲过寒山的事情吧?”

兰和豫有些错愕,“你竟相信那些幻象?”

闻霄声音压低了些,“我也告诉自己过这是幻象,但总觉得这才是合情合理的。譬如,倘若当真是东君拯救了我们,又为何要我们用生命去祭奠?倘若过去诸神都是邪祟,凭什么只有东君一人是至善之神?再譬如,先民时期有日升与日落,我们也要睡觉,显然日落后入睡才是最合理的,为什么太阳永远不落,我们还要睡觉?神明难道不能赐予我们永远不会困倦的力量吗?”

兰和豫揉揉太阳系,道:“你说的这些我也说不出个结论,但你得记得是东君解放了我们,且如果没有东君,天地会重归混沌,我们也都在各路神明的压迫之下。你现在说的话很危险,如果被旁人听去……”

她后面的话隐下不说,闻霄也只得是暗指自己的父亲。

渎神之罪,是最痛彻心扉的一道枷锁。

闻霄却道:“并没有证据证明我们被各路神明压迫过呀。”

闻霄还沉浸在自己的论述中无法自拔,一旁反而飘出几声讥讽,话语中提到自己的名字。这使得闻霄和兰和豫齐齐朝声音方向看去。

原来是几位不知名的大人在交谈,也并非是在与闻霄和兰和豫搭话,只是八卦之中提到了她们。

几位大人皆穿绯红袍子,头上有简单的小花点缀,想来官职并不算高。看衣服上的纹路,应当是祈华堂的人。他们完全没注意闻霄和兰和豫的存在,自顾自大声议论着。

其中一位身材矮小的男人道:“你说我什么时候能升迁?”

旁边和他一般高的女人说:“能做到咱们这个位置,得知足,不是每个人都有闻大人的福气的。”

男人亢奋起来,咧嘴笑着道:“说起闻霄,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事。我发现她每天早上都会去君侯那里听政,据侍奉的人说,他们聊得非常暧昧。闻霄每天早上都会对君侯说……说……你们看我做什么?”

其余几个人看他的目光充满了龃龉,男人如鲠在喉,愣是说不出一个字,直到那女人好心指了指旁侧面带微笑的闻霄和兰和豫。

男人张了张嘴,“啊!对不起,对不起,闻大人,我不该妄议您,我掌嘴。”

“慢着。”

闻霄呵止了他扇自己耳光的行为,慢条斯理道:“你继续说,闻霄每天早上都对君侯说些什么?”

男人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没有,右御史大人什么都没说。”

“别啊,有好笑的事情,咱们一起笑啊。”

周遭诸官的目光炯炯,等男人开口。

男人如芒刺在背,艰难咳嗽了声,“闻大人早上跟君侯说:‘早上好!君侯!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我们也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一起缔造美好大堰,健康大堰,文明大堰!’”

“然后呢?”

“没有了……”

“真的没有了吗?”

闻霄语调重几分,是诚心为难他。

男人只好继续道:“君侯也对闻霄说:‘好!让我们一起为大堰子民带来美好新生活吧!真的是有干劲的一天呢!’”

旁边的女人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嗤笑。随后大家都没忍住,捂嘴掩面笑起来。只留下那男人,面带尴尬而又亢奋的僵笑,谄媚地望着闻霄。

闻霄挑眉,点点头没多说,绕过男人离去了。

兰和豫跟在她身后,却驻足在男人身边,“你觉得我和你,谁更能知道右御史大人早上说过的话?”

男人心惊胆战,若说闻霄是高他许多级的大官,兰和豫便是他的顶头上司,忙尬笑道:“当然是兰大人您。”

“既然你这么好奇,我告诉你闻大人早上都说些什么吧。闻大人早上跟君侯说:‘近日人祭数目凑不齐,嚼舌根的人,一并要送去充数啦!’”

男人面如土色,连战栗都忘了,兰和豫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实则闻霄本人并非真的介意那个男人说了什么,只是纯粹地为自己出一口气。她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是无暇顾及这些闲言碎语。

这段日子忙的是各国最重要的事——祭日大典。

每隔十二年,是祭祀东君的日子,要在东君诞辰前,各国祭祀万人,才算虔诚。如果没有足数,据说东君会降下神罚,远在一方的乌珠国就曾遭难。

神罚降下的时候,疾病横生,人人饱受折磨,像是得了失心疯。有的人在绝望地哀嚎,有的人在祈祷,有的人选择先一步自尽,有的人安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直到乌珠国君侯以身殉炉,这才平息神怒。即便如此,一方大国,还是这样静静地亡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就像是天意。

乌珠国的祸端来自于他们逐渐壮大,子民均享受着富裕的极乐生活,谁都不愿意投身于献祭之中。

与其说他们舍不得人世间的繁华,闻霄更愿意认为,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拥有的一切是东君的馈赠,乌珠国的子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乃是自己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

如今的大堰,也面临和乌珠国一样的困境。

以往的祭祀,都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决定,即抽签。人人头上都悬着这把刀,反而让大家失去了辛勤劳动的动力。于是乎,到了现任君侯这里,做了件开天辟地般的事情。

他将人们划分成了不同的阶级,贵族掌政要,平民事手工劳作,而奴隶去做最低等的苦力活计。

闻霄研究此次人祭如何凑够人数的时候,问过这样阶级制度的创始人。

君侯听了以后,倒是不生气,十分耐心地道:“倘若一定要献祭,抽签未免不公。你想想,你辛苦一生,是否原意以身献祭?”

闻霄手里的笔顿了顿,在纸上留下块墨团,她困惑道:“难道那些苦力不是辛苦一生吗?”

“闻霄,你知道吗,并非人人都是等价的。你我,乃至你每天早朝会看到的济济百官,都要比那些只会听命于人的奴隶要有价值。倘若你把献祭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你就没办法让这个国家运行下去,你会丧失太多宝贵的人才。我们只能留下最珍贵的,不是吗?”

闻霄眨眨眼,“难道一定要人祭才能阻止神罚吗?”

君侯笑道:“人祭不是为了阻止神罚,而是为了感谢东君赐福于我们。”

话音刚落,风吹开了帘子,日光洋洋洒洒流泻进来,落在君侯和闻霄身上。

君侯说得似乎在理,但闻霄总忍不住想,是不是有别的解法。

人祭本身的意义,是为了感念东君临世,只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像君侯那般想明白这一环的。

宋袖就是最想不明白的那个。

铸铜司的工人几乎全是奴隶,而全大堰,分散在各个州,有数不清的铸铜司。这意味着铸铜工人至少要丧失三分之一。

人祭的人数迟迟敲定不下来,闻霄只得亲自上门去要人。她只有小时候,被父亲抱去过铸铜司,而今再次踏入,周遭热气蒸人,敲击声在耳畔回荡,眼前俱是火热的景象。工人们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头带白巾,卖力敲打着。

闻霄深吸一口气,穿过锻炉,来到宋袖面前,阐明了来意。

宋袖是个公事公办的人,不论闻霄与他平日里多么要好,在人祭这件事上,他都不会留情面。起初只是打个马虎眼糊弄闻霄,到后来次数多了,就变成现在的模样。

宋袖是个没什么丰富表情的人,即便他生气,也是冷着脸生气。

他对闻霄道:“我这些工人都是几十年技艺功夫的老人,说献祭就献祭,岂不是要断了我们铸铜司的血脉传承?”

至此,铸铜司和大风宫因人祭而起的拉扯,正式拉开帷幕。

直到一天朝会,宋袖立在百官面前,君侯阶下,昂首挺立,阔袖随风摇曳。他面如冠玉,说起话来却不近人情。

“君侯,我们铸铜司有了一些新的成果。”

君侯端坐在高堂之上,没有因为铸铜司的进步感到愉悦,反而思虑更深,紧盯着宋袖道:“呈上来看看。”

宋袖拍了拍巴掌,百官让开条道,露出大殿前鲜红的红毯。

二十几个苦工奋力推着,硬是迈过层层台阶,将一尊色泽黝黑的云车抬了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