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65章 建奴头颅的关内之旅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65章 建奴头颅的关内之旅

作者:道觉亦糯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6 01:45:54 来源:转码展示1

也唯有如此,才能他的父汗最后对他所说的那番话,化作现实:大明实在太大了,若有一天可以破关而入,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而是先需剪其羽翼。

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暗斗之后,后金八王终于将之转化成了明夺。

后金,也终于陷入了一段动荡时期。

而无论是之前的暗斗,还是现在的明夺,对于在关外岌岌可危,在关内也越发捉襟见肘了的大明而言,都是有利的。

袁崇焕也终于赢来了一段加固关宁防线的宝贵时期,他以血战余生后的宁远军为核心,继续招抚辽东流民,修建堡寨。

并正式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思想。

大明朝廷基于宁远大捷与觉华惨胜的辉煌战绩,对其进行了大力支持。

便连在京师只手遮天的魏忠贤,也不敢尽数地贪墨这些艰苦拼杀出来的功劳,老老实实地将袁崇焕的折子呈至天启面前。

并提点着这个热衷于木工的皇帝,由其亲自对赵率教、金士麟、黄重真等一干有功将士的任命,进行御笔批红。

至于周吉提哨官衔,为黄重真副将,掌关宁军炮营之类的荐请,小事尔,无足挂齿,九千岁便意气风发地大笔一挥,当仁不让地帮助天启分忧了。

朝中群臣也都不甘示弱地纷纷上书,也好蹭一波明金开战以来,首次取得之大捷热度。

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王永光更是慷慨进言:“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

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

于是,大明朝堂重新设置了停罢一载的辽东巡抚,并委袁崇焕取代之前的辽东经略高第而任之,后又加封其为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宁远军,也正式更名成为——关宁军。

宁远城下的丰硕战果,甚至于披甲奴农奴兵的尸体,都被奴酋想法设法地带走了。

除非是那些残破不堪被冻在泥土里的,只能留着以待开春,混着冰雪一同腐烂在泥土里,成为大地回暖之后的第一批养分。

其余的,他都下令部下则尽可能就地销毁。

因为,奴酋可不想让袁崇焕拿着这些奴才不值钱的人头,充作八旗精锐值钱的头颅,去向他的同僚炫耀,去问他的皇帝换钱。

而关宁军也默认了这种行径,竟没有趁机用大炮轰击。后金也没有以此为遮掩,以精湛的箭术对宁远城头有着防备的守军,进行点杀。

只不过,觉华岛上的建奴人头,即便是被冻在海水里的,也都尽数被打捞了上来,然后割下脑袋后用盐腌制,并且用蜡封存。

这将近七千颗面容狰狞的头颅,先是被装船运往宁远,于城下筑成京观,以震慑后金,同时也是给正在扩编的关宁军打气。

接着,又被送入山海关,运往京师。

大明历来便是以敌人的人头来计算军功的,起先是蒙古人的人头最值钱,到了天启时期,建奴的人头早就后来居上了。

将近七千颗丑陋狰狞的金钱鼠尾辫人头,以无数个小京观的形式,被牛车载着不加掩饰地进入了汉地,当即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时隔数百年,女真人再次进入汉地。

即便是死的,却仍有无数之人,因其狰狞可怖而感到震颤,无数孩童见之而嚎哭,即便是朝堂之上风华璀璨的兖兖诸公,也有许多被吓得哆嗦不已。

因之而热血沸腾,从而振奋不已的大明人士,竟是极少极少。

直至过了许久许久,在那些振奋之士声嘶力竭的呐喊勉力之下,人们的恐惧这才逐渐散去,深埋在骨子里的汉家热血,终于被彻底地激发出来。

尤其,是当天启准奏袁崇焕的请求,任由这些人头一路南下之后。

所过之处,所见之人,无不狼奔豕突。

便连最为凶恶的寇贼,都要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直至过扬州,抵秦淮,在扬州的瘦西湖畔,在金陵的十里秦淮河上游街示众。还去了杭州西湖,感受了一番“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诗情画意。

总之,是在繁华璀璨的江南大地转了一圈,最终在江南士族的反对和声讨声中,以及无数御史言官飓风般的弹劾之下,才被运回了京师。

这是袁崇焕作为辽东巡抚第一次被弹劾,并且因其振奋人心或者说惊吓人心之举,激烈程度远超大明立国以来,任何一次针对同一人的集体弹劾。

不过,他非但满不在乎,反而还乐在其中,似乎很享受这种一边被人崇拜称赞,一边又被人诋毁咒骂的无耻感觉。

皇帝整天忙于钻研木工,对于都察院御史,以及六科给事中施加给自己的压力,更是充耳不闻。

他还传唤来一颗特别丑陋狰狞的建奴首级,亲自把玩欣赏了一番之后,便下旨将这些快要腐烂了的金钱鼠尾辫人头,传首九边。

这个历来被魏忠贤当作木头一般侍奉的木工皇帝,蓦然之间所展现出来的近乎狰狞般的不容置疑,令之无比胆寒。

甚至,一度生出了“此非昏聩之君,而是圣明之皇”的念头。

因此,便生平首次将天启皇帝的旨意,执行得一丝不苟。

七千余散发着浓浓腐臭气息的金钱鼠尾辫人头,使得镇守大明九边的将士们受到了极大震动。

其震撼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昔日熊廷弼的人头被传首之时。

见者要么悚然动容,要么不潸然泪下,既为大明,也为冤死的老熊。

大明腹地星星之火般的盗匪,也因此而偃旗息鼓。

近些年来烽烟越来越多的大明,终于迎来了极为珍贵的一段平静时期。

巨龙,终于有空隙舔舐伤口,替伤痕累累的百战之躯疗伤。

黄重真的苦心没有白费,这个沧桑的国家和民族,终于因此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令他感到非常欣慰,便是再苦再累,也觉值得。

哪怕这些变化在现阶段看来,是那么的浅显微博。

然而重真相信,一旦大明汉儿进入大涅盘时期,这些源自心态与自信上的变化,便会犹如春风化雨,融入人们不甘屈居奴位的善良雄心。

袁崇焕也不负众望,待朝廷的帑金钱粮拨付下来之后,他便干劲十足地继续挑选强壮的辽人以扩充关宁军,加紧训练,加大屯田力度。

在他的率领之下,关宁军不但迅速稳固关宁防线,还继续步步为营地往前渗透,直抵锦州,并着手修复这座进行过锦州阻击战的老城。

同时,他还充分吸取宁远和觉华之战的经验,在赵率教、满桂、祖大寿、黄重真等人的建议之下,对骑兵进行了着重扩编,并正式以“关宁铁骑”而命名之。

吴三桂率领着数百家丁骑兵,也加入了其中,凭借其深厚的家底,过人的骑射之术,大胆而略显诡诈的作战风格,很快便成了其中的一员骁将。

至此,在明末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的关宁军,终于进入了蓬勃壮大的时期。

此乃后话。

却说在觉华岛上养伤的这段时间,黄重真一直都用最古老的通讯方式,与宁远保持着联系——写信。

建奴头颅的关内之旅,就是这胆子泼天的小子,通过书信所提的惊天建议。

挺稳重的袁崇焕,居然答应了——反正又不是自己的主意,朝堂大佬怪罪下来,甩锅给那小子就是,反正堂堂朝堂大佬,与一介小兵计较的可能,微乎其微。

袁崇焕和祖大寿也是亲自写信,给觉华岛寄了好多好多回,每一回都催促重真赶紧回去,可这家伙总是以伤重不能下床为由,婉言拒绝。

两人对此行为恨得牙痒痒的,认为他绝对是在报复挖坑让他跳的一箭之仇。

然而没办法,有他没他的宁远军,区别似乎确实挺大的。

至少,袁崇焕很多时候遇事不能决的时候,下意识地想找那小子过来给他下个套,然而却“拔剑四顾心茫然”。

那一刻,心志坚定如他者,也不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祖大寿为此,更是经常拍着桌子大骂:“这小没良心的臭小子,绝对是被赵率教忽悠了,要改庭换面投入他的麾下去了!等再见面,看老子不扒了他的皮!”

说话最狠的是他,要吴三桂代笔一天三封信,叫重真回来的也是他。

重真无奈,月余之后,伤势基本恢复,便只好在觉华岛血战余生之军民的不舍送别之中。

在三艘铁皮大海船的护送之下,与周吉袁七等人,先行返回宁远。

赵率教则依然停留岛上,主持重建大局。

回到宁远的黄重真,率先迎来的便是祖大寿堪称熊抱般的拥抱,那使尽全身力气的架势,让其不得不怀疑,这家伙就是因为吃醋而报复。

袁崇焕也不出其所料的,立刻便将新的重任分配了下来,只放了他当天的假。

于是这一晚,便成了黄重真抵达宁远之后,睡的第一个踏实的整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