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193章 藏智于民 藏粮于技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193章 藏智于民 藏粮于技

作者:道觉亦糯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6 01:45:54 来源:转码展示1

不过,此乃关内。

前有关宁军力御,侧有毛文龙牵制,又有登莱水师在后虎视眈眈。

黄台吉就算是有心绕道入关,也不敢尽起八旗之兵,前来攻打登州,进行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

至于跨海来攻——后金是没有水师,更没有海军的。

组建水师,非有强大的技艺支撑而不可。

况且前有皮岛,中有觉华,以骑射为傲的后金即便是东拼西凑勉强下海了。

在这辽东、渤海海湾之内,也完全就是大明水师的天下。

天启派遣袁可立巡抚登莱,也是意在使山东半岛安定下来,不至于被从辽东败退过来的乱军,以及趁势而起的贼寇,给搅乱了紧挨着京畿的山东之地。

同时,又可以与关宁军共同发力,就像一把钳子那样,外钳建奴,内拱京师,三保地方平安,一举数得。

袁可立不愧明末屈指可数的爱国栋梁,抗金英雄,短短五年,便将乱哄哄的登莱弹压下来,并且无论军兵政事还是民事生产,都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重真眼中,这一座城池唯一的威胁,大概便是袁可立辞官之后,继任的技术型人才孙元化因为不善从政,从而被有心之人利用,引发吴桥兵变。

“既然老子来了,就绝不允许这样的历史得到重演!”重真默默地下着决心。

“只要袁公不辞官,只要东江镇的毛文龙依然健在,吴桥兵变便绝不可能发生!孔有德、耿仲明之辈,也万万没有携我华夏铸炮之术,投降后金的机会!”

重真随着袁可立及登州城的文武班子,对于登州城防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寻常,一趟下来,一应的城防布置,便已了然于胸。

感慨于袁可立大才的同时,他便由衷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登州文武的勠力同心,十分钦佩,也欣然将“此城牢不可破”的想法,公之于众。

虽说这家伙只是来自辽东关宁的一个小小守备,但毕竟经历和能力都摆在那儿呢,又擅长治顽疾,不服不行啊。

于是,忐忑的随行文武们得了重真的赞赏,便也都放下心来,喜形于色。

重真其实不太喜欢一群官员在国事之上其乐融融,因为那很有可能预示着这群家伙尸位素餐,屁事儿不干。

然而,登莱的官僚体系在袁可立的带领之下,显然属于干实事的那一类,因此便也笑得十分坦诚。

他还煞有介事地朝他们行了一个军礼,由衷感谢他们为关宁军牵制住了大量后金军力的行为。

尤其是在孙承宗刚刚接替王在晋,经略辽东的那断空窗期。

那时候的关宁军成军未久,诸多堡寨和宁远也都还在赶进度,山海关外无比残破,百废待兴,几乎没有抵御后金铁骑的能力。

若非袁可立与毛文龙并在一处拼了命地在侧牵制,巩固海疆,进攻辽南。

并反复争夺辽宁半岛以及沿海土地,极大地消耗了奴酋的兵力与精力,关宁防线能不能建设起来,还真难说。

登州文武们见重真如此言行,当即感动无比。

有些感性的甚至潸然落泪,将这小子引为了知己。

——没有军饷,没有功劳,一天天地就这么瞎混,宝宝们的心里,着实苦啊。

现在好了,终于有人能够理解宝宝们了,虽然只有十个人,但好歹还有一只吐着舌头散热的大黄狗啊。

毕竟,在遏制后金攻势这方面,登莱水师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军队种类上而言,都只能屈居第二。

此时的世界东方,终究是以陆军为主的。

尤其是关宁军在袁崇焕的率领之下,豪取宁远大捷,勇闯觉华惨胜,并且抢占辽西走廊全段,并以军城锦州,牢牢地楔定住之后。

这支后来的军队,便已一跃而上,稳居大明现存军队之榜首。

士为知己者死,重真一行至此,才算真正融入了对于后来居上的关宁军,多少有些抵触的登莱体系。

至于被孔有德与耿仲明之辈从内部攻陷,终是袁可立辞官辞世,并且毛文龙被杀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

而且那三个无耻的家伙,此时此刻尚在皮岛毛文龙麾下,紧紧盯着后金动向,随时准备戳他小菊呢。

若是冒然说出,只会徒使关宁军,皮岛军,登莱军,这三方友军相互猜忌,有百害而无一利。毕竟此时的袁崇焕,已对皮岛毛文龙的言行举止非常不满了。

纵观明末历史,重真觉得只有这三方友军同心协力守望相助,海疆陆疆并重,才能一正一辅一游,有效遏制后金对于蓟辽防线的威胁,弄不好让本属于崇祯皇帝疲于奔命的宿命,发生在黄台吉的身上都不一定。

因此,对于这些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不好的事件,重真连半点儿口风都不会透漏,只会默默地去努力改变。

有时候想想,穿越者也挺难的。虽然知道历史走向,然而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是要经过仔细衡量的。

唯一让重真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身为山东大汉的登莱守军,大多都是高高瘦瘦的,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甚至面有菜色,面黄肌瘦者都不在少数。

人一旦读过书之后,有些会变得更加迂腐,有些则会变得更加无耻,再有一些只会变得更加正直。

重真觉得,很会搞事并且搞钱的袁崇焕,无限接近于第二类,而袁可立则完全属于第三类。

登莱官场甚至暗中流传着一句话——军饷不够,俸禄来凑。

朝廷总不可能连巡抚的俸禄都要克扣拖欠,然而大明官员明面上的俸禄真的不够,袁公又是个正直到迂腐的人,那点儿俸禄能顶得上什么事儿哦。

便连最近的这批军饷,都是在京师游走无果的张盘,得了重真的帮助,无所畏惧地走了魏忠贤的门路,才得以下发的。

否则,也就袁可立还在任上,但凡换一个人,便极有可能发生哗变。

深谙心理学的重真看得出来,袁公面上虽默认了此事,内心深处却极为痛苦。

重真甚至有所猜测,大概也正是因此,袁公才会最终下了辞官归隐的决心吧。

但是重真真是没有办法,有些燃眉之急,该解还得解。

将士若连肚子都填不饱,若连家中的老人老婆孩子都安顿不好,还怎么安心保家卫国?还怎么奋不顾身地与凶悍的建奴去拼命?

此时此刻,重真心念电转,无比渴望春日早些到来,好对妥善保存的番薯种科学育苗,精心栽种,尽可能地提高产量,也可多喂饱几张嘴巴,几个肚子。

虽是粗粝之食,吃多了还容易反酸和放屁。

然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们被贫穷限制了想象,但求果腹,哪里还敢有更高的物质追求哦。

若差不多也该抵达江南,并且安顿下来的顾同应等人,能够如约想方设法地运送一批番薯玉米,乃至土豆种过来。

那么,这些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江南,只能体现出一半价值的高产作物,一旦抵达中原,扎根北方,便能体现出十分的价值来。

至于徐光启试图通过北直隶的官僚地主,来推行这些新作物在京畿地区试种的方法,据重真暗中考察,简直举步维艰。

徐大人六十多了,精力多少有些不济,又迟迟找不到新作物的种植窍门,无法形成高产,位高权重盘根错节的京畿豪强也不怎么鸟他,因此几乎已是放弃了。

况且,重真觉得这位大明目前最为前卫的文人儒生,对于新作物的见解,虽潜心研究了十来年,却还不见得会比自己高呢。

毕竟许多难以攻克的理论,经过时间的实践检验,便都会成为被百姓所熟知的常识。

至少,徐大人并不知晓仅仅一个番薯,一个土豆,便可培育出好多好多碧绿可爱的藤秧来,仅仅一颗玉米粒,便可栽培出一株茁壮的玉米苗来。

这在22世纪,除了大城市里面那些认为牛就是用来杀了吃肉,西瓜就是在水果店里卖的混球,农村里即便是半大的孩子,都是因为耳濡目染而知之甚详的。

藏智于民,藏粮于技,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越来越频繁的天灾兵灾,越来越高的佃租,越来越激烈的土地兼并,以及越来越不顾百姓死活的勋贵豪情们。

已将勤劳善良的大明基石——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百姓,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儿来了。

毕竟,对于那些习惯了吸食百姓鲜血的豪强勋贵们而言,宁可看着装满了百姓血汗的血库溢出,宁可为养家猪而便宜硕鼠。

也不肯将这些即将溢出来的利,让与供养着他们的百姓,更不肯让库存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空缺。

重真的想法很简单,便是与其腆着脸,巴巴地恳求那些锦衣玉食脑满肠肥不思进取的家伙,帮忙种植新作物,还不如花力气在最需要食物的地方进行推广。

到了那时,为史书所津津乐道的“番薯盛世”,便会被勤劳善良的大明百姓所喜滋滋地迎接。

而不是被一群木讷的百姓低低地匍匐着,又高高的举着双手,卑贱地献给从来都不事生产的后金贵族,去成就所谓的“康乾盛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