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 > 第8章 马迁祖先

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 第8章 马迁祖先

作者:见千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30 16:31:50 来源:文学城

连续几日的朝议,经百官相商后,嬴政最后决定在咸阳修建官学馆。

规定十岁以下、家中父辈有爵位的稚子经过选拔后,即可进入官学馆学习,学成后通过考核,并根据表现赐爵封官。

在秦国做官讲究的是耕战,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如今平白多了一个能够上升的渠道,他们又岂会唱反调?

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官都同意的原因,也同样是沈渺和嬴政预想到的结果。

沈渺深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凡事都得循序渐进。有了开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做了。

那日沈渺提出官吏管理的问题后,当天晚上,嬴政一人静坐章台宫,望着远方想了一整宿。

他并非见识短浅,也不是好高骛远之人,这些年来他将大部分重心放在如何一统六国上,未曾细思过统一后的问题。毕竟在许多人想来,统一六国就已经说得上天方夜谭。

建立官学的确是一个好手段,不仅能够安抚百官,并且能为秦国提供新鲜的血液。而且他日六国统一,四海安定,普通人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世家一代传一代,上下昏聩你欺我瞒,绝不是他想象中的秦朝。

当年秦国凭借商鞅变法逐渐崛起的原因就在于此:让百姓有追求的目标,就算这目标必须要用无数的血泪来浇灌,他们也甘愿一试。而其他国家的能人异士,发现在秦国不看家族势力,凭本事能够出人头地,才愿意千里奔赴入秦。

孝公至今,六世秦相都是他国人。

如今秦国朝堂上官吏众多,既有他国前来投奔的客卿,也有本国功勋卓著的将领,还有宗族耆老们。人人都对他阿谀奉承、言听计从,更有甚者一见嬴政就满头大汗、心惊胆颤。

至于这些人内心所思所想,背地里是不是在骂他,嬴政毫不在乎,他需要只是趁手好用的能臣罢了。

但这不代表嬴政,不希望手底下的人能明白他的政治目标。

隗状、王绾、昌文君都不行,偌大的咸阳城里似乎只有这二人懂他,李斯和沈渺。

但二者又所不同,李斯有大才,但对权利极其渴望。嬴政并不反感反而很欣赏,有**但又知道服从的,才是好臣子。

而沈渺呢,他眼里的赞同是货真价实的吗?还是说也像李斯一样另有所图。

-

金匮石室里,无数的竹简安放在木架上,空气里的尘埃都仿佛带着历史沉重的味道。

沈渺正在翻看秦国史书《秦记》,越看他眉头皱的越紧,简直能夹死苍蝇。

最后望着这满屋子的竹简,深深的叹了口气,怪不得太史公吐槽《秦记》“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①,没有详细的日期记载也就算了,就连许多历史事件也是报喜不报忧,甚至还夹杂着不少神话传说。

这一切只因秦国地处西陲,北有匈奴侵扰,西有犬戎窥视,东边诸侯国嘲笑轻视,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谁还顾得上管史书这种小事。

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②

而商鞅变法后,秦国富裕强大起来,可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大家都奔着首级和爵位去了。

自然而然地,史官这种于耕战无用的官吏地位一跌再跌,成了最微末的那等。更何况在秦国史官本来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但凡稍微有点进取心的人,都不会选择当史官。长此以往,秦国史书《秦记》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今天沈渺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打算将秦史放进官学馆的教材里。

官学馆的创立并非一蹴而就,单是学子们书籍的选用采纳,就足够伤脑筋。

也是因为这件事,一帮子知识渊博的大夫、博士吵了许久,最后都没定下个结果来。嬴政被吵得没有办法,下令由丞相隗状、王绾领头讨论商议,将最后的结果呈上,不许在朝堂上争论。

随后嬴政还将沈渺拉了过来,让他跟着隗状、王绾一起讨论。临危受命的沈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史书。

历史于本国人是很重要的事情,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沈渺看了一下午,脑袋嗡嗡得疼,他简直要被《秦记》给折磨疯了,不行必须得先找个人修史编纂史书。

一说到史书,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司马迁和《史记》。太史公自序就曾说过,他的四世祖司马昌担任过秦朝的主铁官。

司马迁一族在周朝就已经发迹,族人不仅擅长史事,其祖先在秦国更是以武出名:司马错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妥妥的三朝元老大将,还是秦国伐蜀的大功臣。

其孙司马靳,也是战功赫赫的将领,曾担任长平之战秦军副将,跟随武安君白起大破赵军,实现古代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但因为白起的缘故被昭襄王一道赐死,至此后司马一家一蹶不振,也再少有族人担任武将。

沈渺回头望了一眼发须全白,靠门打瞌睡流口水的史官,看来修史这件事非司马家族莫属。

-

一天后,司马昌被找到了。

司马昌本来正在家中和父母妻子一起吃朝食,忽然就来了人说沈正卿要召见他。

一个右庶长居然指名道姓要见一个微不足道的铁官小吏,司马昌和包括他的家人都下意识认为这不是好事。但是他又不敢不从,安抚好家人后,心怀忐忑跟着来人走了。

比他年轻不少的沈典卿先是热情的邀他坐下,随后又问了许多深涩难懂的历史典故。司马昌家学深厚,一面应答如流,一面惴惴不安的揣摩对方的意图,这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只见面前比他还要年轻不少的典卿,微笑着问道:“司马昌,你可愿意做史官,修秦史?”

司马昌听到“史官”两个字时,彻底愣住了,他以为自己在做梦,要不然怎么会有天上忽然掉馅饼这种好事。

天知道,他司马昌这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当太史令修秦史,可是他知道父亲是绝不会同意的。

他明白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自当年祖父司马靳被赐死后,司马家逐渐式微没落,早已不复当年堪比王、蒙的辉煌。重振家族荣光,是司马子孙的责任。

“莫非你不愿意?”沈渺见对方许久不曾回答,以为司马昌不愿意,于是徐徐善诱道:“如果你能修好秦史,我会奏请大王为你加官进爵。而且日后,秦国人人阅读传颂的史籍将会属上你的名字......”他开始画大饼。

当听到能让他修史书时,司马昌的心里已经心动了七八分;等再听到史籍上能属自己的名字,司马昌被这块大饼给砸晕了,也不管是真是假,立即回答道:“沈典卿,昌愿意!”

回家的一路上,司马昌脸上的笑容压根止不住,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绕着他走。

等快到家门口时,他赶紧将笑容收了,露出一个十分惆怅的表情。等了半日的父母妻子,见他终于回来了,拉着他急切的询问是否出了什么事情。

司马昌语气低沉,将事情说了出来。妻子和母亲见没有大事,只是让司马昌去修秦史,松了口气。

其父沉默了一瞬,随后仰天长叹道:“哎,事已至此你就好好干,或许这是我们司马一族的报应......”

这些年来,父亲一直将祖父司马靳的死亡,和家族的衰落,当成是祖父和武安君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人的报应。

司马昌很想反驳父亲,但最后还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下了,应道:“是,父亲。”

他的心里暗暗发誓,势必要复兴司马家族,重振当年门庭若市的辉煌。

①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司马迁《史记》

②《管子·牧民》

3.最近有点儿事,比较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马迁祖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