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就是要做皇帝 > 第187章 升迁路堵死 王琛之藏拙

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187章 升迁路堵死 王琛之藏拙

作者:空山一先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10 18:04:40 来源:转码展示1

青州东海郡郯县。

作为东海郡的郡治,琅琊王氏的支系,王琛之是郯县的实际统治者。

汤国对于地方的掌控,基本上处于全面失控的状态。

地方上,世家、寒门、豪族之间相互争斗,底下,运用家仆、坞堡、庄园等各种形式形成割据。

这就是形成了未来近千年的中国地方格局。

皇权不下乡。

县官甚至不出城的原因。

西方人来中国一看,就会说一句:“中国皇帝为万王之王。”

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之中,一个村乃至一座城,就是一个城邦,哪怕这个城市听从于皇帝,但皇帝的意志并不一定能真正贯彻在地方。

当然,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

应昭苦心孤诣,也只能伸手关中,然后剩下的力量全部放在关外和沿海,对于汉文化的核心区域他基本没有办法伸手。

尤其是在他旗帜并不算明显的时候。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应昭的外派出来的手下,都带着他的意志,并且开始逐步对本地的政治格局进行削弱。

朐县和郁洲岛被攻破的消息,很快由王之和送到了王琛之面前。

王之和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家主!是我无能啊!这个项猛奴……不是太子应昭,他居然下令进攻沿海,并且还扬言要把琅琊人赶出东海,东海还是徐州的东海,而不是青州的……”

王琛之皱眉。

郁洲岛的丢失,并未让他生气。

甚至他其实很早就做好了丢失的准备。

因为,海上的力量,应昭在关东沿海诸多的家族看来,他是有能力控制岛屿的。

郁洲岛虽然给他带来了很多收益,但远远比不上整个东海郡的收益大。

对方现在攻打朐县,若是让他们站稳脚跟,进而发动对东海郡的清扫,那么对于未来自己这一脉的收益……

世家,虽然没有像宗周一样实名分封,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暗戳戳的安排势力范围。

在朝廷对于地方控制权丧失的情况之下,世家和世家之间,要么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要么就是相互对立,然后拉拢一群亲戚手下,不断跟对方血拼试探对方底线。

大体可以理解成黑帮。

世家就是黑帮大佬,一个个都不亲自下场,而是培养一群小弟去冲锋陷阵。

毕竟朝廷还活着,你这里失控了,但不代表别的势力不垂涎你这里的土地。

每个帮派火拼都会被大佬们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因为你要是流出去,被别的势力发现并且觊觎上了,那要双线作战可是很麻烦的。

而且你还不一定知道对手到底有多少底牌。

简而言之,王琛之现在放在郁洲岛的势力被项猛奴连窝端了。

对方不仅不见好就收,还扬言要拿下整个东海郡。

那么,王琛之这个大佬就不能不出面对线了。

不然威望受损,敌人和派系内的摇摆派,一定会想办法拉进来应昭的势力。

这是一定的。

九品中正制的汤国和历史上相等时间的朝代可不一样。

历史上的朝代还有征辟、察举、纳言等等办法给民间贤人提等级。

可是汤国的九品中正制将察举和纳言变成世家的玩物,他们给自己的晚辈和想要提拔的人,使用了察举跟纳言的政策,并且取消了察举连坐的影响。

是的,你没有看错。

地方官员推举出来的官员,一旦这个官员犯罪,是需要进行连坐的。

这项制度始于秦汉,在汉代尤为盛行。

比如汉文帝刘恒的宠臣邓通,他推举了两人,第一个出事,按律邓通应该要连坐,但是汉文帝卖脸保下来了。

第二个后来也出事了,刚开始汉文帝要保,可惜邓通自己做大死,弄得汉文帝最终选择放弃,于是邓通遭到连坐受罚。

而察举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对贵族阶层以外的地方人才提供的升迁通道。

并且察举之后入朝也不是马上为官,而是要进行一场考试,也就所谓的问策,策论。

算是最早的科举雏形之一。

科举的发展也只是补充人才的多种方案之一,但应昭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因为除了科举,他没有办法进行思想上的凌驾和部分改造。

当然科举肯定不止策论一项,还有许多诸如明经、明法、明算等科目,其中进士也是一科。

一直发展到了宋朝,确定了进士为主科,彻底将其余科目变成副科或者干脆取消,渐渐就变成了后世常看到的科目。

好处自然是能尽可能的选拔出一批有智商的读书人,让他们内卷,困死在科举之中,不至于他们胡乱想歪,然后在民间造反。

虽然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读书人在王朝末世的时候,你总能看到一群读书人辅佐君王争夺正统的剧集。

君王需要统治的地方,也需要这样的读书人。

虽然有些丝毫没有德行,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本事。

因为能考中的,基本上都没有傻子。

明清两朝暂且不论,但唐宋两朝的科举举子,还是给王朝初期带来了很高的社会活力。

而征辟制度。

这个在汤国玩的更坑。

为了保证世家们的世卿世禄,文宗初年,征辟制度被改成了需要连坐的制度。

他们以“名与器不可假人”为引,以防止地方官员胡乱鬻官卖爵为借口,对征辟的幕府进行改革。

没错,幕府一词,就是出自中国的,指将帅办公之所。

日本的幕府,也是征夷大将军的幕府。

一样都是属于将军办公的地方。

而征辟制度,确实多在地方主官和将帅之间运转。

通常找一群自己用的惯的人,或者到一个地方治理的时候,你征辟一些本地德高望重的家伙帮你治理地方,梳理本地关系网。

但文宗初年,征辟制度的幕府,各级制度全部完善。

比如车骑将军幕府,正二品家族武将担任,名下幕府配备长史、典章、参赞、郎中四个佐官,这四个佐官全部由朝廷指派。

然后下边的辅佐者,则由文书、判书、文员、差役配合。

并且这些人没有品级,也就是所谓的吏员。

吏员用度由佐官们出钱,车骑将军并无资格调整吏员。

等于,车骑将军这个职位算是废掉了,而且就算你在军中威势很大,能压着朝廷世家给你安排的四个佐官,但你安排的人是吏员,等于合同工,随时可以被开除的那种。

一旦你的开府建牙资格被剥夺,那么他们等于失业。

同时征辟制虽然还在,但运营起来一旦出了问题,那么征辟这个的人是需要被连坐的。

世家恶心就恶心在这里。

将军一般是出门征讨才有开府建牙的资格。

那么世家提前将佐官全部给你占了,这些佐官在身份上都是官,并且过来就是跟你分润利益的。

但又有几个肯干事?

还不是得下边的吏员处理。

那么吏员从哪里来?

你找的人要是不靠谱害我被连坐怎么办?佐官一定会和将军斗法,而世家也考虑到了这个,通常家族子弟出门干活,都会给他送上一支家生子培养出来的吏员团队。

看明白了吧。

在汤国,平民甚至连当吏员的资格都没有。

你不是世家的狗,想往上爬,休想!

而且这么做也在无形之中,将吏员这个名词的档次拉低。

你如果跟一个自耕农家庭出身,读过书的年青人说:“少年,我看你挺有才,不如来我这里当吏员。”

对方一定跟你翻脸绝交。

“什么意思?老子把你当朋友,你心里只把我当家奴?去你丫的!割袍断义!”

总之,应昭自己也不能免俗。

他在朝廷内的最低级吏员都有品级和官身,就是为了照顾如今的社会风俗。

现在的汤国社会,死气沉沉,就是所有的途径都被堵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而豪强属于鄙视链中段,他们靠依附世家跟寒门对着干,虽然被世家瞧不起,但只要世家漏点东西,豪族就会变成寒门或者世家的一员。

说白了,整个社会的流动取决于拥有大量走狗的门阀意志。

而汤国最大的两个门阀,一个姓李,一个姓崔。

但门阀远远不止他们。

山东世家的门阀还有范阳卢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河东裴氏。

总之,如今的王琛之看了一眼不停磕头,哪怕磕出了血依旧不停的王之和,平静的挥了挥手:“丢了就认罚。不过看你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份上,死罪可免,回去养伤,养好了去账房听用。”

“是……是!谢家主!”

王之和狂喜。

命,保住了!

而且还让自己去账房,看来是看在自己受伤的份上。

虽然项猛奴不怎么当人,但他确实说得对。

这一个伤口,关键的时候能保命。

“对了。”王琛之看王之和小心趋步后退,喊住了他,“项猛奴就这么轻易将你放回来?”

“项……项猛奴说,他接下来要打海曲和琅琊,同时要发兵六万拿下整个青州。他让我回来给你通报一下,让家主您知晓,他要干什么。还说……应太子已经准备了数万九镇精锐,准备跨海而来,两面夹击东莱,那么东海就必须拿下。”

王之和小心翼翼的说。

说完他看王琛之的表情。

王琛之冷哼了起来。

“哼!激将法?应昭若是有心东出,岂是小打小闹?不过就是想要诱骗我分兵守城,或者出朐县,好围点打援罢了。应昭的手下,倒是将兵不厌诈贯彻到底的无耻之徒。不过也是,太子是个彻头彻尾的兵形势家,不过近来选择入蜀,倒是让我惊异他开始贯通兵权谋的技法。嗯,有点意思。”

王琛之挥了挥手让王之和滚蛋,一个人喝了一杯清泡的茶,长舒一口气:“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回味无穷呀!好茶!”

放下茶杯,王琛之站在亭子边,看着点缀树木繁花的园林,思绪一闪数个小时,没人敢打扰,只能不断的帮他添水烧煮。

明明就没喝,但木炭还是不停的消耗。

突出一个浪费和奢华。

炭,可是很贵的!

“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应昭……项猛奴……应晟还有出现在徐州的下邳军……沛王……以及彭城刘氏。”

王琛之喃喃,不断的在脑海里拼图。

古人常说,诸葛亮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那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信息网络。

而且他是当时荆州世家的庞氏的小舅子。

就冲着一点,他能接触到的信息就很多。

当然,他还有几个好友,崔琰,清河崔氏在三国时代的家主。

所以他能知道很多信息。

而作为东海郡的实际统治者,王琛之的手里明暗线人传达的消息,可比一般人了解的更多。

大致拼完所有的格局之后,王琛之判断道:“看来他们的目标是琅琊和东莱(就是后世潍坊、安丘、诸城以东的半岛部分)。嗯,确实是个好计策,若是拿下整个东莱,再配合几千条的大船,确实能将九镇的兵马直接从大海运来。”

“来人,传我命令,勒令各地家族征招乡勇自守,应昭兵马过来,若是被攻破,免不了被屠灭全族。他可是要灭了全部世家的人!”

王琛之下达了第一个命令,让各地世家豪族自己征召乡勇自守,自然是要加强地方的兵力,用来镇压一切可能出现的造反。

“然后第二个命令,勒令所有在东海各县的族中子弟,悉数回归郯县,再安排兵马前往沭水以及沂水两岸驻扎,下拦江铁索,防止任何下邳的船只经过。”

“第三条命令,让王绎龙、王绎虎、王绎狼三兄弟,各领精兵三千,分别前往劈山、厚丘、利城三地修筑城防,无论如何堵住项猛奴海军西进。”

命令下达,文书记录,然后由文员传递给地方官员去忙碌。

要说王琛之这三条命令够狠!

沭水位于郯县东面,沂水位于郯县西面,郯县之所以成为东海郡的核心,就是依靠这两条河。

而王琛之的产业,也都是依靠这两条河进行运转的。

同时沂水上游就是下邳城,但沭水上游也算是在下邳境内,因此为了防止下邳的独立师从这里顺流而下发动奇袭,王琛之觉得有必要严防死守。

王琛之根据情报来算,对方的主要重点不是东海,而是沿海。现阶段自己如果傻乎乎的带兵去打朐县,那才是上当。

一旦下邳的独立师朝着北面插上来,那自己没有兵力放在郯县,整个东海郡都得丢。

因此,朐县与他利益而言不算重要,那就不用去理会,守住利城、劈山、厚丘以西就行。

在他看来,水师并不可能成为主力战士,失去了陆地的支点,他们就是无根浮萍。

而自己的力量暂时有限,自然先守住更重要的郯县,接下来安排人去跟琅琊等地方联系,如果不想被干趴下,就得想办法堵死应昭水师上岸的点。

那么琅琊、胶东国、东莱等地的世家,就得通力合作。

而琅琊乃至胶东,都是王氏说的算,虽然胶东国的国王姓应,但王妃姓王、世子是王家的血脉、同时胶东国的国相也姓王。

琅琊王氏这些年一直起致力恢复声望,王与马共天下的传奇,不应该断绝才是!

因此不管是为了稳妥还是为了让应昭麾下将军狼子野心受挫。

他都不能动。

“以不变应万变。兵权谋之策,应昭手下可没几个学会的。”

王琛之不屑一笑。

应昭自己本人都是兵形势的拥趸,虽然最后思量之后,选择了入蜀,逐渐转向兵权谋的怀抱,但他手下可没几个学会的。

除了刘裕。

“刘德舆……可惜了。但凡彭城刘氏放下矜持,又岂能让如此英杰大器晚成?”

王琛之摇了摇头,转身就继续休息了。

现在,就等时间发酵了。

下邳、郯县、朐县、开阳、莒县、海曲、琅琊,即将沦为未来几个月乃是几年的争夺重点。

但一切的计划都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王琛之的动作并不可能瞒过别人,甚至可以说大张旗鼓。

潜伏在城市内的商贾,以及本地提拔的下线,也都很快发送到了东海军民府内。

安抚使石长安,翻看文字之后皱眉说道:“倒是让我诧异的决断。”

其他文书都看向面前金发碧眼的胡人。

石长安,犹太人,虽然他自称粟特人,但实际上他信仰基督教,来自拜占庭帝国,是个图谋犹太复国失败的逃难者。

作为一个在逃亡路上,因为误打误撞遇上了遭遇沙尘暴,损失了大量供奉奴隶的滑族朝贡,进而被滑族抓走充数,然后一路送进了长安。

对,就是这样一个身份离奇的成年人,要不是应昭正好需要一批西方人来了解西边的真是情况,差点被送进净事房光荣成为汤国内的一个太监。

后来应昭发现了眼前这个家伙是个信仰基督的家伙,就问了一下基督的情况,渐渐就留在身边当翻译。

现在应昭安排东宫老臣们出来谋划的时候,需要的人身份千奇百怪,而胡人就是一个个很好的遮掩。

别看他金发碧眼,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混血罢了。

安排来东海,自然是了契合这边的商路,也为了不引起瞩目。

汤国的胡人不少。

来自更西边的比比皆是,只需要花点钱跟本地的世家仆从搞好关系,就能换到各种情报,并且胡人来汤国赖着不走又不是没有?

长安赶人,可不代表其他地方会赶人。

世家也不会驱逐这些胡人,因为他们需要这些胡人来彰显自己的统治力。

总之,胡人有些时候比汉人更不容易引起瞩目,应昭基本上每个州都有几个胡人,要么是安抚使,要么是间谍,要么就是招讨使。

职位千奇百怪,但用处很大。

看完这些内容,石长安下令道:“让人去通知项将军,他的计划可能要修改一下,如果不能攻破劈山等地,郯县这边只怕不会出兵,王琛之没有表面上宣传的那么无脑和蠢笨。我们还需要对这个人进行评估和探索。”

“是!”

人送走了消息后,

石长安皱眉看了又看:“藏拙吗?王琛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唔……汉人之间的争斗,可比元老院那群家伙斗法可怕多了。稍有不慎,屠族灭门,还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惜,拜占庭的元老们还在跟奥古斯都战斗,对于地方的掌控,远远不如汉人的皇帝这般强烈和渴望。不知道伟大的陛下能不能赢……若是赢了,未来陛下开始分封,我若是能招到几千人,应该有办法复国。中国的藩国……似乎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