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我给秦皇汉武直播养儿秘籍 > 第20章 第二十章

我给秦皇汉武直播养儿秘籍 第20章 第二十章

作者:岩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6 22:08:02 来源:文学城

【康熙着急立太子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由此引起的争夺大位的事件,使政权面临崩溃的风险。

皇权与旗权矛盾尖锐。清廷入关之后,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原本居于东北一隅的后金政权一下子变成了全国性政权,皇权与旗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康熙继位前,清廷一直采用以前的八和硕贝勒共议朝政制度,旗权对皇权形成的制约还非常严重。正好可以通过册立胤礽为皇储,借助辅政大臣索尼家族的力量,达到废除八旗旗主推举继嗣的目的。

胤礽不幸地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和家庭,他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悲剧命运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康熙学习并且接受儒家经典,研究中国历朝统治经验,他认为提前定好储君有利于政权的连续性和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当时发生叛乱,敌人假托“朱三太子”之名蛊惑人心,使康熙看到了“太子”的威力。于是康熙也立下太子,以稳定局势,巩固皇权。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缅怀胤礽难产而死的母亲,十二岁就嫁给康熙的赫舍里氏。】

(没有天赋:原来这背后还有这么多目的)

(小白船:出生在这个时候,确实挺倒霉的)

蒋遥竟然将他立太子的考虑揭露得这么清楚,康熙有一种被人看穿的不适感。

还有,仙人竟然说保成当他的儿子不幸,怎么会不幸,他对保成还不够好吗?这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出生在穷苦之家,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被父母卖为奴隶。保成身为大清太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着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这日子还不够舒坦吗?

仙人这话实在是有失偏颇。

小太子听到自己被称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脸色煞白,他虽然才五岁,却很早就开始跟着康熙耳濡目染,对政治斗争有所了解。看来长大之后的他,过得一点儿也不开心。

【因为对胤礽早逝的生母怀着深刻的思念之情,康熙坚持亲自抚养胤礽,并且对胤礽十分溺爱。

康熙十七年,虚岁五岁的胤礽出痘,痘疮又名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康熙心急如焚,下旨各部院衙门奏章俱送内阁,自己全心全意地陪在儿子身边,陪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康熙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这段时间康熙就像一个寻常的父亲一样,甚至比一般的父亲对待孩子还要上心。故事的开始总是美好的,扶苏、刘据、李承乾开始也是备受宠爱,可惜后来……

康熙十八年,康熙又特命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皇太子东宫,以示恩宠。

康熙以孝道治国、齐家,他对胤礽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做一个孝子。

康熙曾经多次让胤礽祭拜他早逝的母亲,胤礽一开始做得很好,为了完成孝庄太后游览五台山的愿望,陪着康熙和孝庄一同前往;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重时,十三岁的胤礽衣不解带,跟康熙一同照料病重的孝庄。尽心尽力的程度,连康熙都不忍心。

康熙自身十分刻苦,学识渊博,对待胤礽有很高的期待,他为教导胤礽付出了很多心血。

胤礽六岁正式开始学□□为他选择了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后来又特召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

康熙教育胤礽十分严格,无论寒暑从不间断。

还好胤礽不仅天资聪慧,而且勤奋刻苦,从不懈怠,学业进步很快,让康熙很满意。他能熟练运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正在孝陵祭拜的康熙得到克复云南的捷报后,召集众臣,亲自宣读汉文捷报,又命年仅八岁的太子宣读满文,胤礽小小年纪,毫不畏惧,其声清朗,令人叹服。

胤礽的记忆力很好,读书的时候读几遍就能很好地背出来,但他还是按照康熙的要求每一篇都背够一百二十遍。说起来这个一百二十遍我好想吐槽啊,真的不是浪费时间吗?大家看,对于胤礽这种天才来说,可能背个两三遍就记住了,有这时间干点儿啥不好。

当然了,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能确实背的遍数多了,理解会更透彻吧。不仅如此,胤礽在讲解书义时要言不烦,精妙绝伦,可见他的确是学问渊通;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厚,而在读书时太子的“谦冲温和”更令师父们受益:

按礼制,为太子讲课的官员必须要跪着授课,胤礽不忍看着年迈的师父们下跪,于是特许他们就座,并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赐予膳食。

有一次,老病的耿介由于中暑倒在了无逸斋内,太子见状,亲自把他扶起,并且让他回家养病,并嘱托他以后可坐下讲课。

才华横溢的皇太子让博学大儒们惭愧不已,所以汤斌几次三番以学问浅陋为由辞请,不敢担任太子辅导的重任。因此在为太子择定老师的问题上群臣一再推辞,深怕博学的太子考倒了自己,最后弄到康熙帝不得不动用特权,改推举为直接指定太子辅导老师的地步了。

大家看看,啧啧,胤礽真是个超级大天才,简直是文曲星下凡。

还有,胤礽还擅长骑射,在皇子之中很出众。“射法熟娴,连发连中,且式样至精,洵非易”,他马上功夫出众,能左右开弓。这样的出众本事早在他幼年时便形成:

胤礽五岁时随父往景山射猎,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八岁时,在射猎时遇到野兽扰驾,他勇敢地同伯父福全一同射死野兽,康熙龙颜大悦。

上天到底给胤礽关上了那扇窗户啊,他不仅是文曲星下凡,还是武曲星下凡,跟这样的人做兄弟,压力一定很大。

总而言之,胤礽几乎称得上是个完美的太子。所以我就好奇了,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小时候性格也温和,怎么就变成后来那个鬼样子了呢?该不会真的人格分裂了吧。】

(扶苏:才华盖世,扶苏甘拜下风)

(刘据:风流蕴藉,刘据甘拜下风)

(李承乾:一岁就做太子,还做得这么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李承乾甘拜下风)

(苏轼:这样的风采,在下不能一见,实在是太遗憾了,所以他后来怎么了)

(海底:天啊,这还是人吗,真的不是六边形战士吗)

天幕用如此多的语言来夸赞他的太子,康熙高兴地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毕竟儿子优秀也是他这个老子教育得好。他拍拍胤礽的肩膀,“保成,仙人在夸你呢,还有之前的那几个太子都说你比他们厉害呢。”

小太子哼了一声,小鼻子一皱,他可还没有原谅皇阿玛呢,才不理你。再说了,这么厉害有什么用,还不是被你两立两废。

【胤礽年纪渐长,康熙开始向他传授治国之道。太子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对他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因此皇帝外出时,一般都会把太子带在身边,“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以便作为日后治邦安民的参考。

康熙三十五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之际,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此时期也是玄烨与胤礽父子之间感情最深厚、融洽的时期。

由于皇太子不负众望,克尽厥职,“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康熙帝也很满意。

这时的胤礽贤明、敦厚,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完美皇太子,因此他深得朝臣赞许,更是皇父的骄傲。

康熙屡次外出,都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有时胤礽可能对于给皇父写信的事不太重视,康熙便十分焦急,在他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有一次,他甚至给太子的书信中说:“此间尔请安文书隔绝,朕内心不安。”

当康熙帝亲征准噶尔之时因“对尔不胜思念”,故谕京中皇太子将其“所穿棉、纱、棉葛布袍四件、褂子四件寄来,务送旧物”,以“为父思念尔时穿之”。

看看这个时候康熙对胤礽的腻歪劲儿,说明他对胤礽的父子亲情还是很深厚的,也难怪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悲痛欲绝,此后一连六天,康熙都涕泣不已,寝食难安。

胤礽身体健硕,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颇具令名,甚至连当时在清宫供职的法国神父白晋,他在给其国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也对胤礽大加称赞:“可以说,此刻已二十三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