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我的祖国我的生活 > 第84章 第八十五章 另外一个世界 (下)

2023年1月8日。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太阳很好,这样的天气总让人有岁月静好的错觉。

今天我没有出门,但从门口的叫卖声能感觉到,路上的人不少。

一切好像都恢复了。

但群里的消息告诉我并没有。

不止一个姑娘说,已经十多天了二十多天了,还在受后遗症的折磨,萧二发来一个消息让人破防。

大家还记得那个情商很高的小男孩吗?

大概就是三岁的时候,就知道牵着漂亮姐姐的手去滑滑梯,电梯里遇到一个阿姨,会主动去打招呼。

一个天生社牛的小孩子,这一次新冠被引发重症脑炎,脑死亡了……

大概两个月前,一个小孩的死,引发全网热议,很多人借着这事攻击封控,很多人没有去看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一味的骂。

而这个社牛小朋友的事情,甚至都没有上热搜。

这里面有没有引导的因素,也有……因为并不是一个的原因。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孕妇早产的消息,因为新冠,虽然孕妇只烧了一天,但孩子也提前了两个月出生,而且一出生就被送到了NICU。下面很多人都恭喜他祝福他,告诉他早产也没有事,而在这些声音中,还有一个声音是说羡慕。

是的,羡慕,因为这个妹子,她的孩子没有了。

四个多月的孩子,因为她感染新冠,没能保住,而在这条留言下面,还有好几条相似的,大家互相安慰着,说这是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等ta做好准备了,就会回来的。

更早一点,我看到过一条求助信息,大概是陕西那边某个县中的,家里老人感染新冠,很危险,现在就在下面的医院里,想到大医院去。一个大V转了,所以有那么一点点热度——大概有几百条评论的样子。

下面的留言大多是,现在有医院住就不错了,你到大医院也没有床位啊。

没有床位、没有医生、没有呼吸机……

现在网上这样的段子实在是太多了。

骨科医生拿起了内科的书,耳鼻喉医生开始收呼吸科的病人,儿科开始收百岁老人,妇产科开始收男病人……

封控的时候,那些攻击的说,除了新冠是病,别的不是病,而现在,真的是这样了。

而新冠重症患者的全部报销好像是持续到3月31日,再之后……就不知道了。

昨天说到了死亡。

中国的词真的很有意境。

生离死别。

死亡,更多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别离,而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别离。

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是在我四岁多大概,我的姥爷去世,关于这位老先生我已经没什么记忆了,太后说他经常夸我——在长辈那里,我很少受到这样的夸奖。大多数长辈对我是嫌弃的,因为我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女孩子。但这位老先生不在乎这个,他觉得我聪明。

太后经常说——“你姥爷天天说,俺这个妞啊,给个小都不换!”

这是开封的俗语,翻译过来就是,我家这姑娘聪明,给个男孩都不换。

但很遗憾,这些都是太后的转述,在我的记忆里,是没有的。

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死亡。

他躺在那里,穿着寿衣,面色死灰而又因为化妆,有一层不正常的白。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死亡。

第二个离我而去的,是我的姥姥,那时候我大概八岁。

对这个老太太,我也没太多的记忆,因为她大部分时间,是跟着我二姨的,而且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些痴呆了,所以,我们之间并没有多少故事。

再之后,是我的一位表姐以及我二姨,我在前面说过。

离我最近的死亡是我的父亲以及公公。

一次又一次,我接受着死亡,也只能接受,这实在是,人力无法扭转的事情。

但这些死亡,大多都有一个过程,这个人生病了,越来越严重,TA开始身体虚弱,开始意识不清,开始生命体征不稳定……然后,他离开了。

当然,也有那种突兀的,比如我表姐。

可是,生病也好,意外也好,都是个体。

虽然每天都有人出意外,都有人生病,但,都是有数的。

我去过很多次开封的殡仪馆,这些很多次中,大多都是冬天。

——冬天对老年人真的很不友好。

但在我的印象里,那里需要火化的并不多,印象里最多的一次也不过十个左右。

开封的殡仪馆大多只在上午工作,不到十二点的时候就会全部结束,然后闭馆。

而在这个时候,却是连夜在工作。

小灰灰的朋友发过来一张照片——厚厚的,厚厚的,一叠死亡证明。

小灰灰把照片和那个女公务员的事情都同我婆婆说了,老太太吓的同我们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变了。

真的哭了。

早先她虽然也有意识,却没有太明确的意识,我们虽然告诉她不要出来,缺什么东西我们会送,她还是偷偷的出来了两次,这一次之后再没有。

万幸……她到现在还没有阳。

但我们还是大意了,我前面说了,虽然我意识到这个病毒厉害,却没有真的经历过。

我有一个在保定的朋友,比我们更早经受疫情的冲击,她给我描述了那边的情况。

住在高层,能听到楼下落叶被风吹起的声音。

在我们没受冲击之前,她一直对我说买买买,买买买……

我有点不知道买什么,她对我说各种,因为很多东西,可能到不了。

我没有太大的感觉,所以,虽然我们严格防护,没有聚集,连外卖都不点了,我们还是大意了。

我们,开窗通风了……

是的,专家都说要开窗通风,但我们是一楼,更糟糕的是,我们家对面是一个净水机,就是那种小区里公用的大型净水机器,更糟糕的是小孩很喜欢在窗台那里玩……

于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小孩就这么被感染了,再之后,我们夫妻俩哪个都没有逃脱。

我早先说我大概是有机会的,最重要的也在这里。

如果我们当时错峰通风,或者不让小孩趴到窗户台那儿,也许,就没有这些事了。

当然,只是也许。

小灰灰还要上班,他在大厅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人,虽然他坚持戴N95口罩,总有不戴的,还有对着他们故意咳嗽的。

在这里,我真心的希望国家能像香港一样出一道口罩令——在外面,必须戴口罩,也许不能完全防范,总是会好一点。

而就在我说这个消息的时候,群里的妹子们也开始说差不多的消息。

一开始是自己的邻居、自己老家的某人,自己的某个亲戚,然后……是自己的亲人。

那亲人也许年龄很大了,八十多、九十多……

他们的死亡好像是正常的。

开封这里有个称呼——喜丧。

大概就是八十多以上的老人去世,已经不能算悲痛了。

的确,就是现代,人民寿命普遍增长,平均寿命也不过七十多,活到八十,已经是平均数以上了。

死亡,好像也是正常的了。

但,如果没有疫情,他们本可以再活几年。

没放开之前,很多人叫嚣,顾忌老年人,不管年轻人。

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你没有父母吗?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他们的命不是命吗?还是你和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看到他们就不舒服?或者傻白甜的以为,只有别人家的老人会贪上这事,你们家的不会?

而,就不说老人,你们自己呢?

今天我们可以为了经济放弃老人,明天呢?

今天放弃九十、八十的,明天要放弃七十六十的吗?再之后四十五十的?

我们都会老的!

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他们,明天,被放弃的就是我们自己。

但现在,就是放开了。

在我的感觉里,就是外面是漫天黄沙,我们本来是在堡垒之中,偶尔有一粒沙子过来,也很快被集体的力量给扑灭,但现在,门被打开了,于是沙尘暴席卷,我们只能独自面对。

封控三年,我们为疫情花的钱就是那三次核酸。

而这放开不到两个月,我已经不知道买了多少药,就在刚才,我又下单了鲜竹沥、喉糖。

这一次,我们一家三口挺了过来,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

小孩的线下补习课已经都开课了,我坚持不让小孩上,但这种课外班我可以做主,过了年之后上学呢?

我不知道,沙尘暴不是这一次,我们不知道后面要面对多少次。

朋友说我想太多了,还想年后呢,春运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她说她现在就过一天是一天。

我无力反驳,是的,虽然过去我们经常说,未来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个先来,但那个时候,总是未来会先到的面大一些。而现在,是那意外会随时到来。

那个社牛小孩的爸爸怎么也不会想到,孩子就这么没了。

过去我对Q7的期许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将来能有个一技之长养活自己,现在当然还没有变,只是过去我不用太担心他的身体——大概也就是叮嘱他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带他去做危险的事情,那他就会顺理成章的健康平安。而现在,我不知道了。

虽然孩子有重症的很少,虽然我宁肯自己承受一百倍一千倍的痛苦也绝不想他有什么不妥,但是,我不知道了……

在这漫天黄沙之下,我就算再努力的伸开双臂,站在他面前,也不能保证他一定没事。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

希望我们都能平安。

作者有话要说: 提前给大家拜年了!没意外的话,这一篇不会再更了,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扬眉吐气红红火火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