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八章 出征

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八章 出征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0-07 21:39:02 来源:转码展示1

与明朝时期的出征相比,如今的宋朝出征,更像是草头班子。zuowenbolan

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哪怕是灭国之战,也都是局域战争。

赵德昭在明朝随朱棣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从应天府和北平,一共抽调了六十多座卫所的军士,骑兵都超过二十万,正规兵力在张北集结的时候,超过了五十万,还有民夫五十万。

光是为了协调大军在路上的衣食住行,就需要有数十将领与沿途地方官员协调超过半年。

每一支军队每天行军多少里,需要多少粮食,多少大锅,需要多少民夫运送补给,全都算的清清楚楚。

可是宋朝出征呢?不算潘美他们在潭州集结的兵力,赵匡胤各方协调,才抽调了六千骑兵,两万七千步兵。

赵德昭这里有一万八千新军,全部加起来才五万。

即便加上潘美在潭州的所有兵力,勉强超过了十万。

兵力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如今的军队缺少后勤将领。

从他跟赵匡胤商议先南后北的政策,决定出兵南汉,然后,所有的问题都出现了。

因为迈腿就是出国了,所以这个时代的战争,除了基本的补给,后期的补给竟然全部靠抢。

大宋最先平南平,也就是襄阳以南的江汉平原地带,每个士兵从襄阳出发,只携带一周的干粮,根本没有后勤,全部靠抢。

潘美进军湖南,这一路上也是打下一个区域,就抢一个区域,百姓不给粮就杀。

如今的湖南已经算是大宋的地盘,最南一直打到了郴州,可是有效的管理区域依旧在潭州(长沙)周边。

郴州和永州一带,土匪横行,根本收不到粮食。

决定了要攻打南汉,可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过南岭,征南汉,后勤从哪里来!

每个人的想法都很单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了,就退回来,反正我们是主动进攻。

听到这些决议,赵德昭很失望。

宋朝朝廷的将领,大部分都还是一帮土匪,他们根本没有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这里的人是我们的臣民的认识。

大宋不是没有粮食,特别是湖南湘江一带,粮食很多,但是缺少统筹帷幄的手段,缺少运送补给的经验。

确定南征之后,这半年来,除了训练新军,赵德昭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后勤统筹方面。

新军神机营,火器营一共成立了两千五百人的辎重营,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沿途征收粮食,民夫,然后护送粮草前行。

在这个时代建立后勤体系,难的不是安排任务,而是让人们接受这个理念。

虽然现在有了转运司,可是如今的转运体系,粗糙的可怕。

赵德昭这边培训辎重营,沈义伦立即就安排了一大批转运司官员来培训,救过就是在军校里面又开办了一个后勤专业。

除了粮草补给,如今军队的其他后勤配给,更不值一提。

军队中随军的武器修补的铁匠,皮匠之外,连基本的医生配备都不足。

此番南下,更没有人考虑过如何应对山间的瘴气。

后世的人对瘴气的了解不多,因为人口增多,许多山林都经过了多番开发,瘴气几乎没有生存的土壤。

或许有人还听过血吸虫病,可是瘴气却早已消失在人们的世界里。

但是在这个时代,瘴气一直是制约人们发展的最危险自然存在。

西班牙大航海的时候,几乎占领了整个美洲,为什么要把巴西留给葡萄牙?就因为巴西的森林是人类的禁地。

非洲被欧洲各国占领了几百年,中部非洲的森林,已经到了20世纪初才被他们征服。

在人类没有踏足的区域,千百年来,那些落叶,腐烂的动物尸体,没有天敌的毒虫一代又一代地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瘴气地带。

除了已经习惯了当地气候特征,有一些简单防治的本地人,外人走进这片区域,就会中招。

赵德昭这里有明朝中和子对瘴气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利用中药,可以有效防治七八种常见瘴气。

这半年来,从各地大量购进中药,给每个士兵的医药包里面,都配备了好几种药剂。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月十六,宜出行。

这一晚,赵德昭一夜没有休息。

上半夜安抚了两个妻子,下半夜的时候,两个还不满一岁的儿子都闹了起来。

这一离开就是一两年,临行之前,赵德昭也尽了一次当父亲的责任。

临天亮时,平日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裴格安今天起的格外早,与赵德昭告别。

赵德昭出征,心里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他原本想带裴格安一起去,但是裴格安手头上研究的事情太多,许多实验进行到一半,根本离不开人。

为了保护他,他特意挑选了五百锦衣卫留守汉京,并且留下了袁不让。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她。

目前的裴格安对大宋利大于弊,赵匡胤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对她下手,袁不让暂时还是可信的。

赵德昭主要防范的是王溥。

裴格安在留守府是一个特例存在,她比两个夫人更要手重视,受到的保护也是最高等的,甚至超过了赵德昭。

在汉京府,因为裴格安的发明惠及了无数百姓和商人,特别是那些商人,已经将裴格安的大名传遍了大半个大宋。

如今的民间,只要遇到新事物,说是裴娘娘造出来的,价格就要高三成。

她的发明不仅促进了军队的发展,更为大宋带来了无数的财富。

哪怕许多发明是赵德昭发明的,但他也都安在了裴格安的头上。

他这个皇子不需要这些名望,而这些名望对裴格安却很有用。

如今赵匡胤绝对不会对她下手,她一个人为大宋带来的收益,就要超过一道。

但是不能不防王溥,这个能臣如今已经吧所有的资源都投在了赵德昭的身上,期待着自己的女儿当皇后,自己的外孙成为大宋的继承人。

裴格安如今虽然没有直接威胁王氏的地位,但是也不能不防他将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除了五百锦衣卫,徐永昌也训练了十个内侍,担任裴格安的助手,他们是保护裴格安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将一切危险消除,原本不准带侍女的赵德昭将谨言,慎行两女待在了身边服侍。

没有这两女,王氏即便想对裴格安动手,也缺少直接的关联。

当然,一切都是防患于未然,他们不一定会如此短视,只是赵德昭想的更多一点。

卯时,才是早上五点,可是夏天的天已经亮了。

王室和陈氏也几乎是一夜没睡,两人亲自到厨房,为赵德昭下了一碗远行面。

这碗面的讲究很多,面条只有一根,一根就是一大碗,吃的时候不能咬断,要一直含着面,全部吃完。

赵德昭将一碗面吃完,两女抱着孩子跪在了赵德昭的面前,两人都双目含泪道:“官人此去为家国天下,妾身两人不敢相阻,唯望官人此去心挂家中尚有两子,他们还等着官人回来教导,保重身体。”

赵德昭上前将她们扶了起来,温言宽慰:“两位贤妻在家安心教导哥儿,待来日我将那刘鋹的珍珠翡翠取回与哥儿把玩。”

王氏含泪笑道:“正哥儿不要珍珠翡翠,只要官人传授他刀法,今后也当个大将军。”

裴格安觉得无聊,撇了撇嘴,拍了拍比她高一个头的的谨言慎行的屁股。“你们两个这一路服侍二哥,要注意别怀上了,生了孩子,就不好玩了。”

谨言,慎行不敢反抗,害羞道:“一切都看官人和夫人的意思,妾身不敢自专。”

“好了,该出发了。”

赵德昭今日没有坐车,而是骑上了一匹高头大马,仪仗全部展开,在锦衣卫和城西百姓的欢送下,前往江边码头。

江边码头处,出征的神机营列着整齐的军阵,候在河堤上。

在他们的身边,就是送行的亲人。

神机营如今有六千士兵来自汉京本地,今日出征,对本地民众也放开了管制,每人可携带亲眷到码头。

身高马大的杨小宝就站在一列的最后一个,他的身后就是送他出征的杨老汉与褚大姐。

“殿下快到了,诸位乡老请退出军阵……”

杨老汉拍着杨小宝的臂膀说道:“打仗不同儿戏,你要多长几个心眼,老汉还等着你养老送终,可不要死在外面了。”

“爹,你说点好听的。”杨小宝拍了拍怀里的火枪说道:“我们神机营有如此利器,天下谁人能敌?大姐,你在丝绸厂要好好做事,多认识一些字,等我到了南方,就给你写信。”

褚大姐点了点头,扭头望向了那旌旗飞扬的皇子仪仗。“宝哥你安心,我会照顾好家中,不用挂念。”

他们退出了军阵,在队伍的后方等待着皇子的抵达。

仪仗到处,无数百姓纷纷跪下行礼。

天下还没有平定,可是汉京府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的汉京府百姓,无不对赵德昭忠诚拥戴。

一声高呼响起:“全体都有……立定,敬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