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我成了康熙?! > 第15章 第十五章

我成了康熙?! 第15章 第十五章

作者:amount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7 22:43:46 来源:文学城

回想起那天,玄烨依旧觉得很混乱,不过这会外面有人通传,他也没时间在想那些了,准备好好看太皇太后是如何恩威并施。

按照顺治遗诏颁布的,四大辅臣中,玄烨最熟悉的就是瓜尔佳.鳌拜,不似他幼时看过的电视剧,鳌拜虽被称作是“满洲第一勇士”,但本事却不是没有脑子的人,早在顺治帝在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议政大臣,这就能看出他的不一般,更不用说他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了。

说起来,要不是多尔衮死的早,恐怕鳌拜会提前被他弄死,顺治七年时,多尔衮生病,就曾经暗示贝子锡翰,想请顺治帝亲临探视自己,锡翰遂秉承其意“请驾临幸”,多尔衮却又以“违令渎请”罪之,并追究鳌拜包庇之罪,论死,后改免死罚赎、降爵。要不是,多尔衮在十一月时病死,还真说不准,鳌拜能活多久。

这也是玄烨在查阅鳌拜的资料时发现的,鳌拜在皇太极死后一直被多尔衮打压着,起因就是鳌拜原是豪格的坚定拥护者,这在多尔衮眼里就是眼中钉的存在。

说起来也奇怪,豪格是顺治的竞争对手,若不是有多尔衮簇拥,顺治这一脉能不能坐上皇位都是未知的事,但顺治亲政后却又为豪格平反,恢复了爵位。而一直拥护他的多尔衮却被夺封号,并掘坟,不得不说这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过这其中其实也有顺治任性的结果,也是造成两母子日后不和的因素之一。

鳌拜就是趁着顺治亲政后,靠着和索尼等人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这话又复起了,甚至一举成为了顺治的心腹重臣,相比较之下,苏克萨哈此人要略微平凡一些,全靠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之事,进入了顺治眼里。

可以说,苏克萨哈、索尼。鳌拜三人都是曾经被多尔滚迫害过的人,而顺治作为多尔滚曾经的联盟,后来反目成仇的眼中钉,成功的把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贯彻到底。只有遏必隆则是因为随军入关后,屡立战功,才进入到权力的忠心。

而四人中,索尼年迈,早就管不了多少事了。遏必隆则是想要明哲保身,默许了鳌拜的专权。至于苏克萨哈可谓是四人中最惨的,应与鳌拜不合,又在四人中威望是最浅的,被鳌拜一直打压着,就算是有心效忠皇帝,也被鳌拜压制不能。

康熙六年时,就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最后处以绞刑。

只有苏克萨哈落得个身死,尽管康熙在铲除鳌拜之后,给与了应有的复官及世爵,但他人早没了,只能算是勉强福泽子孙,可这没有了家族主干的纳喇氏也慢慢衰败了下去,不似当年风光。

通过资料,玄烨也能看出,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的争执点,其实并不是意气之争又或是私人恩怨,两人之间其实还有姻亲关系,之所以争起来,全是因为八旗造成的。四大辅臣中,只有苏克萨哈是正白旗,而鳌拜等人都属于正黄旗和镶黄旗,打压了苏克萨哈,就代表打击正白旗,抬高两黄旗的地位,这才是两人之所以争斗不休的原因,只可惜苏克萨哈一人势单力薄。

这八旗也是满族能立国的根本,只可惜后来八旗子弟荒废了,留的全是骂名,看到这的时候,玄烨不由得叹了一口,看来他的得找机会把这八旗摸清楚。

此时,四大辅臣已经联袂进来了,玄烨与布木布泰坐在帘后,看着这几人恭敬的请安,但心里都清楚,到底有几分真心就不一定了。

“起来吧。”布木布泰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态度颇为懒散地继续说道:“你们几个人也是老臣了,朕也不说什么虚话,抬起头来,此次来就是让皇帝认识认识你们几个,毕竟你们以后需要好好辅助他,让大清继续昌盛下去。”

“是。”几人连忙答应了,低头转向玄烨,这意思是打算让玄烨好好认人,玄烨坐在一旁,看着这四个面容不一的臣子,尤其是鳌拜,他身形高大,笑起来时颇为和蔼,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个人,日后在朝堂上搅弄风云,让这朝廷成为他的一言堂,要不是康熙机敏,换做差点的都说不准会不会沦为傀儡皇帝。

看着玄烨的样子,布木布泰柔和了神情,许是因为和顺治的一番话让她解开了心结,对玄烨的教育,她也不在那么眼里,而是细心了许多,“皇帝,都认识了吗?”

“回皇玛嬷的话,孙儿都认识了。”玄烨点头应是,别说他板着脸的样子,还真有几分气势,惹得弹幕也停止了刷屏,只有偶尔零星的几个词,紧张、感觉要不能呼吸了类似的话。

“好。”布木布泰见他都认识了这才接着开口道:“朕记得鳌拜你们几个曾经发过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是吗?”

几人也忙点头应是,其实今日入宫,他们就做好了被敲打的准备,毕竟新帝年幼,少不更事,虽跟在顺治帝身边学习过政务,但短短几月还真不足为据,真正能够压制住他们的只有慈宁宫的太皇太后。

“当年你们一心为主,这些事朕和先皇都看在眼里,只可惜先皇早早的就去了。”说到这布木布泰还用手帕擦了擦眼角,因为帘后,其他人也不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真哭了。

最后索尼上前一步劝道:“请太皇太后节哀,保重凤体啊。”

“无碍。”布木布泰摆了摆手,似乎稳定了情绪,这才继续说道:“他徒留我们这些老弱妇孺苟活着,临了离开时才和朕嘱托,让你们几位忠心耿耿地大臣继续辅佐新帝,朕和先皇都信你们。”

“如今你们都在这,朕也把话说清楚,希望你们依旧能够忠心耿耿地辅佐新帝,不要辜负朕和先皇的厚望。”

这一番话出来,几人对视了一眼,纷纷跪地答道:“奴才定不负太皇太后、先皇厚望,一定忠心耿耿、竭尽全能辅佐新帝。”

【哇,不愧是孝庄,这一番话。】

【(鼓掌)从此以后我就是大玉儿的忠实粉丝了!】

【 1】

【啊啊啊,主播你快学着啊,这都是要点、考点,需要划重点反复观看。】

【举手赞成!】

说罢,索尼似乎更清楚太皇太后此番的目的,他又没有任何不臣的野心,思虑片刻后,便沉声发誓道:“先帝不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视为无能之人,遗诏之中托付大事给我们,要我们辅佐幼主。索尼等誓死忠于幼主,四人共生死,辅佐幼主处理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以忠心报答先帝的大恩。如果以后为一己之私,有违背这个誓言,上天定会降下灾祸,将我们诸除。”

听到他说这话,其他人都迟疑了一下,但又不得不跪地道:“臣等亦然,誓死忠于新帝。”

鳌拜更是在心中暗骂道索尼这个老狐狸,这番警告不就是把他们架在火上,要是不答应估计就会被落得个有异心的罪名,不说官职了,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好在他其实也没什么想法,早年被多尔衮压制多了,他心态都佛系了一些,不像以往那般鲁莽。

看着他们纠结后下定决心的样子,玄烨觉得他们一开始的确是忠心耿耿的,只是这权力握久了,人心就变了。

【没错,历史上记载,其实在辅政的最初二三年里,他们遵循誓言,颇能和衷共济,对清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的,还是干了不少事实的,就是最后没把握住。】

【哎,说起来还蛮可惜的。】

【有什么可惜的,人有野心是必然的,他们能坚持个两三年就不错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

弹幕一瞬间又吵了起来,起码比刚刚那种安静要让人舒服多了。

布木布泰闻言也笑了起来,极为和蔼地说道:“既然如此朕就放心,先皇离世时还曾不放心交给朕一道密旨,看来是用不着了,几位快快起来,苏墨尔给他们上茶。”

一听到密旨二字,几人咯噔了一下,心中也不免警惕了起来,看来他们的确要好好辅佐新帝,不得有二心了。

鉴于他们的配合,布木布泰也不是吝啬的人,给了每人不小的赏赐后,才将他们送出宫去。

此事也算是告了一段落,布木布泰在打发了几人后,看向一旁的玄烨问道:“可曾看明白?”

“孙儿看明白了!”玄烨自然是点头应道,就算他刚刚还有些懵懵懂懂,但在弹幕的分析下他也算是搞清楚,也是这次布木布泰没有弄那些虚的,稍微简单粗暴了一些,但只要能解决这事就是好办法。

想到这,玄烨不免有几分不懂,扭头问道:“皇玛嬷,您要是不放心他们,为什么当初还要选他们?选择更稳妥的人不好吗?”

没错,当时顺治没死成,后来还和布木布泰商量过遗诏的内容,因为对顺治还有些气,所以顺治那分罪己诏,布木布泰也没拦着,她主要将目标放在了四大辅臣身上。

“因为这几人与八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到这,布木布泰不免叹息了一声,“自努尔哈赤太祖死后,这八旗的旗制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你皇考登基之后,他将自己领的两白旗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黄旗对换,亲领两黄旗,这样一来就埋下了祸端。”

“而你汗阿玛他亲政后又收缴正白旗,连同两黄旗构成了八旗的核心,构成了现在的局面,就是所谓的上三旗、下五旗的规模,尤其是这下五旗在耽误下去恐怕会成为诸王、贝勒的宗藩封地,这点日后玄烨你亲政后是最需要解决的麻烦。”

听到这,玄烨点了点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不过他也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眼光居然看的这么长远,直接将八旗中的危机点名了。

“如今这上三旗是朝廷的中间力量,你身边的辅政大臣自然也得出自这三旗中,索尼为正黄旗,苏克萨哈系正白旗,遏必隆、鳌拜皆镶黄旗,并且,他们又都是典掌侍卫亲军的内大臣,所以选中他们四人是必然的,只希望他们是真的没有异心,能好好辅佐你。”

玄烨看着她的面容,升起了敬仰的情绪,如今太皇太后已有四十八岁了,虽保养得当,但本身其实已经是历经三朝,算上玄烨,就是四朝了,这四朝里,她送走了努尔哈赤太祖、丈夫皇太极、儿子顺治,却依旧坚定地屹立在这后宫中,重点是她并未因为被拘束在后宫中就无所事事,反而有着极其强的政治眼光,就连顺治以为都曾说过,他不如他母亲。

“孙儿知道了,多谢皇玛嬷解惑。”玄烨在心里感叹了一声,还是忍不住叮嘱道:“皇玛嬷也当注意身体,一切有孙儿呢。”

布木布泰看着他眼中的孺慕,笑着点了点头应道:“好,以后就全靠我们玄烨了。”

有宝子不清楚孝庄为什么自称朕,所以解释一下,清朝时期皇太后的自称一般是“我”,书面语上以“予”来自称,偶尔也称为“朕”。据说慈禧太后喜欢日常口中称自己为“咱家(za jia)”至于“哀家”这个词只是在戏曲上出现过,但在清代的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因为是在压四大辅臣的场景,我就用“朕”显得庄重、严肃一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