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不做妾 > 第13章 第13章

我不做妾 第13章 第13章

作者:不语忍冬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21 23:31:53 来源:文学城

第二日一大早,沈澜没去寻赵娘子。她心知赵娘子出府频率极低,下一次出府是为了更换时令蔬果,恐怕要一两个月后了,届时已经入秋了。

沈澜不急,只日日与院子里的各个丫鬟婆子闲聊套话,等着赵娘子第二次出府。谁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沈澜到底坐不住去问了赵娘子。

“何时出府?”赵娘子道,“我上一回出府便与菜贩子说好了,有什么菜蔬果子尽管送来便是,只要是新鲜的,我这边都收。”

沈澜略略思忖便想明白了。这是因为裴慎不在,赵娘子自然懒得精心,菜农上门送什么她就做什么,再也不必出府采买了。

沈澜着实无奈,她又不能说赵娘子不对。领导走了,员工想摸个鱼,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过是觉得白日漫长,无事可做,便想着出府去看看罢了。还望赵娘子若出去了,带我一个。”沈澜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赵娘子就笑笑,不说话了。

沈澜无奈转身,又被赵娘子塞了片桂花糯米藕片,只说叫她甜甜嘴。

接过糯米藕片,沈澜不肯放弃。既然不能与赵娘子一同出府,那便干脆自己去。

这样虽出挑显眼了些,尤其是她有个从刘宅逃跑的前科在,可裴慎难得离开,此时若不多做绸缪,将来机会恐怕更少。

如今已是三秋桂子飘香时,再过上一两个月便要入冬了。沈澜打定主意,只说要去上一次来过盐漕察院的陈氏绣庄,给自己买件入冬的棉衣。

无需与赵娘子同行,赵娘子也不好说什么,只叫她小心些。

沈澜给了膀大腰圆的粗使婆子孙嬷嬷几文钱,对方便高高兴兴地领着她去了陈氏绣庄。

上回给沈澜量尺寸的陈绣娘是这家绣庄的掌事娘子,见了沈澜,自然认得这是盐漕察院的丫鬟,便笑盈盈迎上来:“姑娘,快坐。”又吩咐人看茶。

沈澜抿了口茶水,温热的茶汤带起热气,让沈澜微微舒缓,她轻声道:“我想做件棉衣,可有棉衣卖?”

陈绣娘笑得眉眼盈盈,即刻吩咐人取出了一叠叠棉布:“姑娘且看,这些棉布俱出自于松江,都是时新货。”

沈澜搭话道:“松江棉布,你店里也卖吗?”

陈绣娘哪里知道她在套话,只笑脸迎人,亲亲热热道:“姑娘说笑了,陈氏绣庄在扬州城内也是排的上号的,潞绸、杭缎、蜀锦、松江棉布,南京雕花天鹅绒,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那再好不过了。沈澜很满意,便微微侧身望她,轻轻笑了笑。她像是走在沙漠里遇到了水源,笑得真心实意,那是很纯粹的喜悦,清透地如素月清辉,似雨后初霁,表里俱澄澈。

陈绣娘痴痴梦梦愣了会儿,回过神来,咋舌不已。心道若不是跟了个膀大腰圆的婆子,这样的姑娘家里人哪敢叫她出来走动。

“陈娘子,先看看这松江棉布吧。”沈澜道,“这些都是什么花色?”

陈绣娘本就是个生意人,兼之知道她是盐漕察院的人,虽是个丫鬟,可这般美貌,焉知没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呢?

存了点烧冷灶,将来好搭上贵人的投机心理,陈绣娘便一一介绍起来:“姑娘且看,这是松江的三梭布、织花绒布、官布、棋花布、尤墩布。”

“尤其是这两匹斜纹布,最时新的水浪胜子样式,姑娘摸一摸,似绒非绒的,手感也好,一匹只要一两银就好。”

沈澜心知对方主动推销昂贵布匹是想卖货,可她今日之所以来绣庄,也不单纯是为了买棉衣的。

“说来也怪,这松江棉布为何如此有名?”沈澜佯装蹙眉道:“陈娘子可去过松江?”

陈绣娘便不好意思的笑笑:“姑娘,这外地跑商的事俱是我家那口子在折腾。我等闲不出扬州的。”

沈澜便笑笑:“那陈娘子说的什么杭缎潞绸,可曾去过这些地方?”

陈娘子越发歉然:“不曾去过。”

沈澜微微失望,古代原本就交通闭塞,许多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十里地。以至于沈澜获得的几乎都是各式各样毫无用处的琐碎讯息。

“陈娘子,你们店里一间普通棉衣要多少银钱?”

最后,沈澜买了两件棉袄,花了一两银子,足足一个月的月钱。

出了绣庄,沈澜原想照着陈松墨临行前给的地址去寻琼华,可偏偏问遍了府中丫鬟婆子,没一个知道这盒子巷在哪儿的。

既然众人都不知道,这地方恐怕颇为偏远,沈澜没有代步工具,靠走是决计走不到的。加之扬州城内因为人口繁多导致到处都是羊肠小巷,精房密舍遍布,沈澜不认识路,根本找不到盒子巷,只能暂时歇了心思。

一连两次出府,都没有收获太多东西。沈澜只能平心静气,等待下一个机会。出府不宜太过频繁,她本打算等一个月后就去书铺,问问可有游记等书籍。

春去秋来,又过了一个月。这一日,沈澜正借着给裴慎打扫书房的机会,翻阅书架上的《经行记》。

此时已是十一月份,隆冬腊月,虽是天高云淡,难免寒气森森。冬日里难得出太阳,沈澜只是站着,背靠楠木架,借着堂前满室日光,全神贯注读书。

她还没读两页,远远传来坠儿啪嗒啪嗒的脚步声。

“沁芳姐姐,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

这才过去四个月便回来了?不是说要半年吗?

沈澜一时心惊,二话不说先将书复位,打量了一番室内,与裴慎走之前并无变动。又细细复盘了这些日子自己的行为可有疏漏之处。

四个月来,沈澜总共只出去过两次。次数少,也从未有过单独行动,甚至都没来及见过琼华,平日里便是闲话也只提及些扬州风物。

沈澜反复思索,只觉自己并未流露出什么破绽,裴慎应当不会起疑,可心里到底凛然起来。

她不复闲散,绷起身体,打开门,安抚了报信的坠儿两句,便急急向外走去。

裴慎归来,她做丫鬟的,必定要去大门迎接。谁知沈澜刚走到月洞门前,便听闻有人斥道:“跑什么!当心摔了。”

沈澜抬头一看,正是裴慎。

四个月不见,裴慎依旧未变。着杂花青袍,鹤氅,素银带,乌皂靴。大步行来之际,可见其英武,只是一双眼睛,如山巅霜雪,夜间寒雾,越发冷冽了。

她在打量裴慎,裴慎也在看她。见她穿着照旧素净,柳青棉袄,葱白素裙,别的就没有了。只是荆钗布裙也衬得她云鬓鸦鸦,唇色朱红,香腮如细雪,看着越发美了。

朔朔寒风里,沈澜上前两步,行礼:“爷回来了。”

扬州瘦马之所以名唤瘦马,就是因为身姿纤细可怜,这样的美是要靠节食换来的。在刘宅,沈澜一旦吃多些即刻就要挨打,以至于在盐漕察院养了五个月,到了秋冬季依然手脚冰凉。

裴慎只觉她这脸似有些虚白,便蹙眉道:“穿成这样立在寒风里做甚!还不快回去。”

沈澜头一回觉得裴慎说话如此动听,即刻点头称是,待她进了正房,温暖的热气扑面而来,眉眼都舒缓下来。

“爷可要沐浴?”沈澜自觉道。一路风尘仆仆,裴慎喜洁,必定是要沐浴的。

裴慎点头,只舒展肢体,任由沈澜为他更衣。

沈澜正专心解他鹤氅,裴慎忽然道:“你这身衣裳不错,陈氏绣庄的绣娘用心了。”

沈澜脸色煞白,指尖一顿,心脏如同擂鼓般狂跳起来。这衣服很素净,也没个标记,他怎么刚回来就知道她去了陈氏绣庄?是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告诉他的,还是……

“爷怎么知道这是我前些日子去陈氏绣庄买的?可是孙嬷嬷说的?”沈澜低着头,强作镇定。

裴慎只懒散笑问:“孙嬷嬷是谁?”

果然,裴慎连院子里丫鬟婆子叫什么都懒得记,这些人也不会无聊的去告诉裴慎,沈澜出了两次府。可裴慎偏偏刚回来就知道她去了陈氏绣庄,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裴慎派人监视她。

沈澜浑身紧绷,只兀自低头去解裴慎腰上竹叶青潞绸荷包。一面解,一面绞尽脑汁想着裴慎监视她做什么?她一个做丫鬟的,有什么值得裴慎监视的?

沈澜秀眉微蹙,脑中百转千回。倏忽之间便已想到了答案。

裴慎年纪轻轻便能登临高位,必定心思缜密,凭什么相信她一个深陷贼窝七年,出身不清白,第一次见面就试图蒙骗他的瘦马呢?

监视她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别提他们的相遇如此巧合,刚查到账本在刘宅,便遇到貌美瘦马出逃,被林秉忠掳来自己面前,还恰恰是第二天便要送给他的瘦马。

裴慎必是起了疑心,怀疑她是别人故意送来的。于是顺水推舟,将她留在身边。

只怕裴慎这四个月的外出公干不仅仅是为了公事,也是为了试探她。

若她背后有人指使,异动频频,足够裴慎顺藤摸瓜,一网打尽。若她虽无人指使,却再度出逃,那便是不忠,抓回来照着逃奴处置便是。

沈澜思及至此,一时间额间隐有细汗,竟略有几分惊惧。一个月来朝夕相处,此人甚至手把手教她读书习字,原来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底下竟是冷血无情的算计。

只是惊惧之外,又油然而生几分庆幸。万幸,她没有莽撞逃亡,行事谨慎未曾留下破绽。

更幸运的是,她终于找到了裴慎将她留在身边的理由。

监视、试探……只要不是见色起意就好。

沈澜心中大定,一时间鼻子竟有些酸涩。趟过千难万险,好歹不用给人做妾了。

她思绪百转千回,只垂下头去,修长的五指绕在他腰间攒心梅花络子上,仿佛随口道:“爷,说来已快半年了,不知刘妈妈如何了?”

闻言,裴慎只淡淡道:“绞刑。”

沈澜微怔。只觉胸中一口郁气吐出。害死了那么多姑娘,以命抵命,属实应当。

“那刘葛也判了吗?”

“亦是死刑。”语毕,裴慎补充道:“沁芳,盐所贪污受贿案案犯该死的死,该流的流,秋后判刑俱已结束。”

沈澜指尖一顿,将素银腰带取下,放置在楠木清漆小几上。她心中已是隐隐有数。果然,裴慎对她的监视停止了。因为受贿案已彻底了结。沈澜不涉其中,的确清白,自然不必再被监视。

无论如何,她通过了裴慎的试探。想来自此以后,裴慎便能安心了。

沈澜也很安心。既然裴慎对她无意,照着林秉忠的说法,只要熬到十八,国公府就会将丫鬟脱籍。届时靠攒下的银钱做些小生意,日子就能过起来了。

沈澜心情大好。

沐过浴,裴慎正慢条斯理吃一碗鸡丝汤面。清淡的香气扑面而来,在寒冷的冬日,吃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令他眉眼都舒缓下来。

待他吃完,沈澜奉上温热的棉帕。裴慎净手后又接过她奉来的小四岘春,呷了一口道:“沁芳,近来不必添置东西,陆陆续续将行李收拾起来,再过几个月便有新任巡盐御史前来与我交接,届时便要回京述职,再行外放。”

沈澜心中霎时明透了然,恐怕这便是裴慎暗示监视一事的目的了,提点她通过了试探,暗示扬州事务全部了结,自此以后,北上南下,俱要跟着他走,安心伺候,莫起些歪心思。

至于沈澜是否听懂,听懂了更好,听不懂也无妨,左右裴慎只夸了她一句衣衫好看罢了。

“是。”沈澜垂首,停顿片刻又道:“爷,离了扬州故土,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可否去见一见故人?”虽说如今沈澜只需静待脱籍,可脱籍后的生计还没着落呢。若琼华能把绣庄经营起来,沈澜将来投奔她,也算条出路。

谁知裴慎蹙眉道:“可是那个叫琼华的?”

见沈澜点头,他剑眉拧起来,目光锋锐,直直看向沈澜:“照着刘妈妈的口供,你与她素来不睦,赠她百两也就罢了,全当你做善事了。可你非见她做甚?莫不是要与她叙一叙离别之情?”

沈澜咋舌,心道此人果真看过刘妈妈口供。恐怕对她与琼华等人的关系心知肚明。

“爷,我与琼华虽不睦,却也无深仇大恨,不过是刘妈妈居中挑拨,不肯叫姑娘们报团罢了。如今我要离开扬州,临行前若不去见一面,心里总也难受。”

闻她言,裴慎已略有不耐烦:“你是我丫鬟,瘦马不过是个玩意儿,你总与她们纠缠做什么?”

沈澜微怔,一时齿冷。瘦马是个玩意儿,丫鬟难道就不是吗?生死俱操于他人之手,同病相怜罢了。

见她脸色微微发白,裴慎轻叹息道:“你既当了我丫鬟,日后天南海北的与我去,必有一份好前程与你。往事故人的,又不甚光彩,俱断了去罢。”

沈澜心中发寒,奴籍加瘦马加涉案,听起来的确不光彩。可她与琼华俱是受害者,有什么好丢人的?

沈澜本想反驳,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过三年便好了。她兀自安慰自己,便垂首道:“爷教训的是。”

这一应承,她竟再也没能寻机见一面琼华。

日子倏忽而过,盐政改革虽开了个好头,只是裴慎照旧不得闲。临卸任前,他风餐露宿,快马疾行,再次花费了大半个月的功夫巡视都转运盐使司三个分司,两座批验所,六十二个盐场,盐课司,以查验盐政改革起效如何。

沈澜不由得咋舌,勤政至此,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能大权在握。然而或许是时势造英雄,裴慎官途比沈澜想象的还要顺遂。

裴慎十七岁中进士,在翰林院当侍读三年,调任两淮巡盐御史。因盐政有功,一年后被调任至京都担任户部清吏司郎中。

己巳年四月,裴慎刚至京都,蒙古孛儿只斤氏俺答义子脱脱率领三千余兵马入侵京都,裴慎开强弓射杀一名千户,脱脱为其所摄,故退去,裴慎转为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

同月,草原白灾,牲畜、人员尽数冻亡。俺答亲率军一万,劫掠京都周围十四所州县、焚毁房屋数万、蹂踏良田万顷,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涌入京都。

裴慎募流民中敢死之士,夜入敌营,营啸后俺答被迫退走。裴慎因此被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任山西参政。

庚午年,裴慎因镇压山西白莲教叛乱有功,擢山西巡抚。

同年,裴慎出孝,归家成婚。

这个时光**是我早早设定好的,我在文案里写了有两次时光**,这就是第一次。

前十三章都是第一卷,两个人的初次相识,相互试探,再交代一些背景铺垫。之后就开始第二卷,裴慎出孝,归家成婚。沈澜觉得时间差不多了,适合销去奴籍,辞职跑路。

1. “三梭布、织花绒布、官布、棋花布、尤墩布”等等布料均出自《明代社会生活史》

2. 关于斜纹布的描写也出自《明代社会生活史》,原句为:“苏州府属嘉定县所产的斜纹布,有时织成“水浪胜子”的式样,匀细坚洁,看上去似绒,其中的精品每匹值银一两”

3.“俺答亲率军一万,劫掠……涌入京都”改编自百度百科的俺答词条——,原文为“仅两个月,就“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掳男女三十余万、牛羊豕畜二百万,衣袱金钱称是,焚公私庐舍八万区,蹂田禾数十万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13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