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 >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 第637章

我绑架了一个外星文明 第637章

作者:向南向东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1-11-28 16:38:30 来源:转码展示1

墨星表面,陈淑娴和海哥相对而立,高空中那颗拳头大小的太阳,已经开始缓缓落下。

“考虑到来袭飞船很可能已经被祖人控制,我准备立刻启动炸弹,就在这危急关头,通话器内传来了李默局长的声音。”海哥继续讲道。

“听到李默局长的声音,我顿时放下心来,因为地球上所有人都可能被祖人俘虏,唯独李默局长不可能。”

“我立刻命令火星基地打开飞船降落仓库,亲自带队迎接李默局长的到来。李默局长下了飞船后,谢绝了我们召开欢迎会的请求,而是立刻命令我们火星基地组织一个专业队伍对墨星进行全方位考察。”

“并且李默局长还特意把这项考察计划列为机密,严禁向外界泄露。虽然心怀疑虑,但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执行了。我从火星基地中挑选出了十名太空经验丰富的科研队员,组成了一支科考队伍。”

“科考队的队长孙君雅,她是燕大物理学和生物学双料博士,也是墨星计划成员,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为了探索宇宙太空,曾经拒绝过无数年轻才俊的追求。在孙君雅加入火星基地后,一直负责火星地表勘探工作,有数次正在火星地表工作的科考队受到火星沙尘暴的突然袭击,都是在孙君雅的指挥下,幸存下来的。所以,当李默局长提出要勘探墨星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君雅。”

“当然,科考队的其他队员也都是火星基地太空勘探的专家,其中有星球地质学家伍元祚,宇宙生物学家温昌嗣,太空化学家庄福泰,太空生理学家仲永欢,机械专家焦庆惠,电气工程师童应鹏还有3位护卫员,辛宜之,席利中和楼宗着。”

陈淑娴发现海哥在说这些队员名字的时候,语气十分凝重,立刻意识到这些人已经全部牺牲了。

她心中不由对这些在探索宇宙中献出生命的优秀专家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么多优秀专家竟然会在墨星上全部遇难这件事更加疑惑了。

虽然太空由于和地球的环境截然不同,缺少人类可以维持生命的条件,尤其是太空近乎真空,没有大气压力,人体暴露在太空中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因为内外压力失衡而爆体而亡,就像深海的鱼儿一样,它们已经适应了海底的高压环境,一旦被带到地面上,内脏就会在巨大的压力下,破裂。

“可以说,这支科研队伍汇聚了火星基地最优秀的人才。所以,虽然明知道墨星是一个古怪的星球,我也没有太在意,只是叮嘱他们要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李默局长的任务。”海哥声音低沉,语速缓慢。

“其中太空生理学家仲永欢下一周就要同未婚妻结婚了,他的未婚妻是火星基地的一位植物学家,他们将成为火星基地地325对在火星上举办婚礼的夫妻。仲永欢本来已经获得了一个月婚假,可是听到要组建科考队登陆墨星时,他亲自向我递交了血书,要求参加科考队。”

“我永远铭记那一天,十位火星基地最优秀人才组成的科考队登上领航者号,领航者号尾部喷射出一道蓝色光焰消失在漆黑的宇宙中。按照预定计划,科考队将花两周的时间抵达墨星,然后领航者号将会离开墨星返回地球执行任务,科考队将获得长达一个月研究墨星的时间。”

“当然,为了科考队能够在墨星上安全渡过这一个月时间,我们也做足了完全的准备,领航者号在飞抵墨星上空时,会放下一个小型登陆器。这个登陆器上不但具备研究墨星所需要的一切科研器械,同时它还是一个临时营地。”

“小型登录器内置一个核聚变发电机,拥有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氧气和水分都可以百分百循环使用,并且携带了大量的高能食物,足够10名科考队员在里面生活半年之久。”

“整个登陆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小型登陆器在墨星表面展开,领航者号在收到科考队孙君雅队长发来一切顺利的信号号,再次启动返回地球。”

“由于墨星和火星相隔几十万公里,所以信号存在严重延迟,当我收到科考队孙君雅队长发来的信息时,按照时间推算,他们已经展开了科学考察活动。考虑到深空信号传播每一次都要消耗巨量能源,所以我们约定每隔一个小时,科考队需要向火星基地发送一次信息,汇报任务执行情况。”

“第一个小时后,科考队在发回的信息中表示他们已经正式展开科学考察活动,小型登录器的运转情况正常。第二个小时后,科考队在发回的信息中表示墨星上并不存在万有引力,组成它的材料也不是地球科学家曾经推测的碳,石墨等元素,而是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元素。这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备完全吸收光线的特性。”

“完全吸收光线就意味着它拥有无限吸收能量的能力,几乎相当于一个个微型黑洞,科研队试过用氧割、炸药、等离子体、高能电子束、高能脉冲激光、高能激微波等手段对付它,但是无论多大的能量,都被它吸收了,这似乎已经违反宇宙规律,所以科考队暂时把这种元素命名为异常因子。”

“当时的时间已经接近墨星的黑夜,为了尽快完成科研任务,并且墨星上似乎并不存在危险,所以科研队员们决定趁着黑夜继续在墨星表面收集异常因子。”

“看完这条信息,在距离墨星几十万公里外的火星基地里,我一直端坐在基地指挥室内等待下一个小时的信息。因为不知为何,我心中总是隐约有些不安,这是一种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感觉。为了避免错过信息,我早已命令火星上二十六根深空天线全部开启,可是看着时钟的时针已经跳到下一个小时,信息还没有传回来。”

“考虑到距离过远,信号可能在太空中遇到强磁辐射有所衰减,深空天线检测不到,所以我只能按捺下内心的焦虑,继续等待下一波信号的到来。”

“可是,一个小时后,期盼的信号仍然没有出现。我意识到墨星科考队出问题了,因为虽然墨星距离火星足足几十万公里,信号会大大衰减,但是连续两次接不到信号,也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立刻向李默局长请求让领航者号中断前往地球,转而飞来火星基地。然后,我让通讯部门不停呼叫墨星科考队。”

“可惜这种呼叫是徒劳的,信号射向漆黑宇宙,再无回应。”

“我的心逐渐冷下去,为了不影响火星基地的正常生活秩序,我在瞒住所有人的情况下,悄悄组织了一个调查团。调查团的成员都是跟随我几十年的老兵。他们有着绝对忠诚的信念。当年,正是依靠着这些老兵,我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住火星基地的局势。”

“一周后,领航者号再次飞抵火星,我亲自率领调查团登上领航者号,前往墨星。在旅途中,我还时不时和火星基地联系,期待能得到好消息。可惜,火星基地一直没有和墨星科考团取得联系。”

“一周后,领航者号抵达墨星,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颗古怪星球。实话说,第一眼看到它,我竟然有种不寒而颤的感觉,这颗星球给我一种极度恐怖的感觉,好像踏上它,我立刻就会死亡。和我同行的老兵皆有这种感觉,他们也是神情惶恐。但是领航者号的飞行员却是面色如常,就像在进行一次普通的太空旅行。”

“事后我分析,我和老兵们全都经历过腥风血雨,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能够很敏感的觉察到死亡的气息。而领航者号飞行员虽然经过苛刻训练,却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过死亡。”

“我好不容易压抑住内心恐惧的情绪,命令领航者号在墨星表面寻找科考队员的踪迹。很快,超微波雷达就搜索到科考队员,他们位于距离小型登陆器二十多米的地方。”

“领航者号在飞行员的操纵下,准确的降落到预先设定的地方。我和调查团穿戴好宇航服,迫不及待的走下飞船。”

“只是看了一眼,我就惊呆了。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十名身穿宇航服的科考队员横七竖八的漂浮在空中,他们有的正手持钻探设备,有的拿着通话器,还有的好像正在和同伴聊天,他们仍然保持着临死时的动作。”

“虽然没有进行解剖,我已经可以确定这些科考队员是在一瞬间死亡的。墨星上一定是发生了一场大灾难,让这些科考队员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瞬间死亡。”

“这个想法,让我不得不强忍住悲痛,命令调查团把科考队员们的尸体都带回领航者号。然后命令领航者号飞到数千公里外,这才开始调查科考队员的死因。”

“死因的调查相当简单,解开他们的宇航服,不使用任何仪器,凭借双眼我就能看出这些科考队员全部死于寒冷。因为他们浑身冰冷僵硬,面露古怪的微笑,就像在做一个美梦般。”

讲到这里,海哥突然停顿下来,长叹一口气:“他们虽然死亡了,但是并没有遭受折磨,这也算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你知道吗,被冻死是所有死亡方式中,让人最感不到痛苦的一种。”

“冻死是说人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超过体温调节的限度,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死亡。为什么会是最感不到痛苦的呢?”陈淑娴从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疑惑的问道。

海哥解释道:“人是一种恒温动物,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热量。当人体的热量流失速度大于热量供给时,人就会出现失温现象,即体温下降。

人体的温度开始下降时,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打寒颤,也就是全身冷得发抖。这是人体为了抵抗体温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此期间,心跳也会加快,这是为了加速血液循环;呼吸变得急促,血压升高。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保温反应,是一种身体本能产生的保护性行为。”

“当保护性行为也不能缓解温度的下降时,人体就会本能地做出了一定的取舍,对血流进行了重新分配,将热量优先分配给内脏和大脑等重要部位。人体此时因为低温会剧烈抖动,四肢冰凉、失去知觉,手脚变得僵硬、不听使唤,面色苍白,整个人变得疲劳、呆滞。”

“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人体的呼吸和心跳的频率都会减缓;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一些感官都消失了,意识开始变得迟钝、模糊,并出现幻觉。”

“这时,低温会破坏人体的感温器官和中枢神经,让他在死前最后感觉到虚幻的温暖,所以冻死前面部表情很安详,有些看起来甚至面带微笑。”

陈淑娴这才明白过来:“那么,他们不是身穿宇航服,宇航服内有温控设备,怎么会冻死呢?”

“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经过解剖,我们确定了十名科考队员全部是被冻死的,并且他们体内细胞膜上的冰冻痕迹说明他们死于一瞬间。上一刻,他们还在进行各自的工作,下一刻,就突然被冻死了。”

“经过多次分析,我们仍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不得不把墨星上发生的事和科考队员的尸检报告发给了李默教授。”

“两个小时候,我们收到了李默教授发回的信息,他要求我们在太空中观察墨星表面的温度变化。”

“虽然不明白李默局长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但我们还是从领航者号上放出了几百枚温度传感器,然后在太空中静静观察。在白天,墨星表面的温度一直恒定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这种温度虽然远超常人想象,但是并不足以对宇航员造成伤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