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温氏杂货铺 > 第12章 第十二章 安置流民

温氏杂货铺 第12章 第十二章 安置流民

作者:芒秋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3:08 来源:文学城

跑出一截后,温秉文放开温琳的手,手在布袋里掏了掏,掏出几块麻糖放在温琳手里。

“你出门前,手一直放在包里,就是方便拿麻糖给小满吗?你那么关心她呀?”温琳打趣道。

温秉文急眼了,道:“才不是呢,我是看她昨晚难过才给她的。”

“那怎么昨晚不给?”

“阿姐,你不是说,晚上吃糖会坏牙吗?”温秉文睁着眼睛回。

温琳在那双葡萄大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有一点点心虚,不敢说晚上不给他吃糖是怕他吃不下饭,只能点头应下。

温琳到店里还早,今天人也少,没事之后坐着缝制温秉文的外衫,小孩子的衣服样式简单方便,不出一个时辰,便大功告成。

温琳拿起衣服看了看,这料子不错,这手工更不错。

祁明和霍衙差说了一声,来杂货铺买东西,抬头望见温琳脸上满足又自得的笑,一时迷了他的眼。

“温小掌柜在笑什么?”

温琳看见祁衙差,放下衣服,问道:“祁衙差,您有什么事吗?”

祁明顿了顿,道:“你可以不用这么客气。”每次见面都用您,听得多了会以为他是她的长辈。

温琳微微一笑,用敬称还用错了?

祁明自去架子上拿了两块巾帕,去放鞋子处比了比大小,拿走三双鞋子。

等祁明回到柜台时,温琳看了一眼,脱口而出道:“祁衙差,一共八十五文钱。”

祁明边掏钱,边问价:“温小掌柜算账算得这般快,都是些什么价钱呀?”

“巾帕五文一块,布鞋二十五文一双。”

祁明数钱的动作不停,随口一问:“你们家的布鞋怎么是这个价钱?”

温琳以为祁明嫌贵,解释道:“我们家的是五层棉布鞋底、两层麻布鞋面制成的千底鞋,棉布耐磨吸水,麻布透气干爽,适合夏天穿。”

祁明数了一遍,袋中的铜钱只有四十多文,掏出了一钱的碎银递给温琳。同时,温琳双手做捧状伸出去。

温琳看着祁明手心的一钱银子,祁明也看着温琳的手,手指细瘦,手掌较为粗糙,腕上只挂着一根五彩绳。

祁明抬头一看,她的脖子在衣领里,看不见有没有戴东西,双耳的耳洞孤零零,头发包裹在青色的布巾里,没有佩戴任何首饰。

祁明回想起,每天早上碰见她送人去上学时,头上系着素色发带,从未见她簪过簪子,猜想她可能还没及笄。

随着祁明的视线,温琳从手心到脸,越来越不自在。见祁明还有看下去的可能,她轻咳一声,用拇指和食指小心地拿起那一钱碎银来,快速丢进钱箱,数着钱找给他。

祁明回过神来,便见温琳低着头,双手在数着钱,正想说些什么,巷子口传来另一位衙差的声音:“祁明,快,紧急集合。

祁明一听,事态紧急,拔腿便跑了出去。

温琳捏着手中的几枚铜钱,跟着跑到巷子口,看见祁明和霍衙差等人汇合,一同向衙门跑去。

李嫂和严婶也来到巷子口,看着远处跑动的背影,七嘴八舌议论。

“这是出什么大事了?”

“不知道啊,之前也没听到什么风声。”严婶转头道:“我还是头一次见衙差这么急。”

“也不是头一次,这几年不是每年都要见一遭的吗?”许娘子看着温琳,插话道。

“嗐,什么时候会每年~~”见一遭的。严婶的话消在了空气中,与李嫂对视了一眼,稍后揽着温琳回店铺去了。

温琳在许娘子话落的时候便忆起来了。

去年差不多的这个时候,温秉文还没上学,她带着温秉文来店里陪阿娘,阿娘在衙差紧急集合后不久,便出去了,差不多天黑才回来。回来时,失魂落魄,鞋子跑丢了一只,有几缕头发混着汗水粘在脸上。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新一批百姓来益州谋生了。那段时间,阿娘把她们姐弟俩放在沈满家,央沈阿婆顾着,她和小舅白天去城门口守着,晚上赶人了才回来,一连去了十天,却始终盼不回大舅。

也不知这次是不是一样的情形。

温琳回到店里,心不在焉地对严婶和李嫂道了声谢,如坐针毡了好久,决定把店门关了。

严婶看着温琳坐在台阶处等着,拒绝了好几个来买东西的人,走过来问道:“琳丫头,你这是做什么?”

温琳带着颤音回道:“阿婶,我在等着,万一有报信的来,我才能快点去接人。”

严婶语重心长道:“琳丫头,你家秉文今年有八岁了吧,听说益城学院的束攸不便宜,加上每个月的饭钱,他一个人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成年壮丁的月钱了。你们家在城里,吃穿都要钱,你把店关了,没了收入,你们平常怎么生活呢?”

温琳一时没了主意,她一个人分身乏术,万一看店的时候,要去接人,店就没人管了,要是去晚了,大舅要多受一分苦楚。

“阿婶,我乱得很,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

严婶望着不知所措、到底年轻的温琳,劝道:“琳丫头,人呐,要先顾着当下,当下没有了,还谈什么未来呢?你先把店开着,要是真有人来喊了,你再去不迟,左右也不急你关门的时间呀,你说是不是?”

温琳沉思了一会,道:“阿婶,你说得对。我不应该这样等着,越等着越会胡思乱想。”说罢,便起身打开中间的几扇门,供人进出。

严婶帮着卸了几块门板,便回去店里守着了。

有人来了,温琳好好招待,没人的时候,温琳便去街面上看着,看着霍衙差带着人来来回回搬了好几车帐篷、锅、米、被褥等,有认识的衙差,也有不认识的。

温琳心中的猜想得到了证实,更是魂不守舍。

未时不到,便有两个衙差拿着铜锣,从南门而来,边敲锣边喊:“新民到南门啦~新民到南门啦~”

消息传到五转巷时,李哥、严叔、严婶来帮温琳装门板,人多力量大,几息就装好了门板。温琳向他们道谢。李嫂和许娘子站在巷口,齐声说:“琳丫头,祝你得偿所愿~”温琳笑着挥手道别,向城门口跑去。

*

祁明跑回衙门,衙门前的小广场已经聚了很多位衙差。等了半刻钟,章知县带着县丞、主簿到了,二十多位衙役排列站好。

章知县见人到齐了,开始分配任务:“各位,时间紧急,我就长话短说,我们益城接纳流民已经是第六次了,每年一次,想必很多流程大家已经不清楚了。衙门制定了一份接纳书,各位衙头留好一两个衙差日常巡街维护治安,就带头按照接纳书上的,各自行动;衙门里由我、县丞和主簿轮流坐堂,今天从主簿开始。”

祁明是他们这班衙役里识字最多的,衙头把接纳书递给祁明,让他看了解释下分工。祁明快速浏览了一遍,户房的两位书吏留着登记粮食和粮种,其余五房的十位书吏到城门口听候差遣,帮忙登记人口数量、来处和去处。属于他们衙役的差事比较简单,在人来之前,运送相应的物资到城门口,必要的时候熬粥分粥;愿意留在益城及辖下九个乡的,清点人数和户数,做好登记,交给相应的乡长,每两位衙役负责一个乡;事后,还要及时跟进,看乡长是否妥善安排吃穿住和春种事宜;其余的就随机应变,哪里有需要哪里补。

虽然祁明要跟随府衙的人帮忙,但他和吴衙差负责益城西北边的小河乡。他找到吴衙差,说了这个事情,让吴衙差有事叫他。

章知县带着人到城门口时,南门外已经辟出一大片空地来安置人,乡长们在路边凉棚里等着,益南州其余几个县的知县带着人也陆陆续续来了,纷纷同章知县打听消息。

祁明、余涛和另外两位衙役到了府衙的队伍里,跟衙头打了声招呼。衙头安排另两人帮忙搭建帐篷,祁明和余涛识字,安排他们登记。

午时初,衙门饭堂送了饭菜来,所有人分批吃,县衙的衙差在最后。祁明和余涛在城门口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吃着饭菜,看着兵卒和衙役一同搭建帐篷,府衙的衙役搭锅,小火煮粥,各县带来的人打下手,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午时二刻,知州带着人到了,让各县知县到旁边,再复述下对流民的安排举措。

祁明和余涛吃过饭便被府衙的书吏叫去,教授他们登记的技巧和要点。

当人们的影子往东边偏到一定长度时,驰道尽头开始有黑点在移动,慢慢的,黑点越来越多,走近了才看见领头的是一位穿着青色圆领袍、胸前绣着鹭鸶的人。正是领头的赵主事。

章知县打发了两个衙差进城报信,便随着知州迎上前。

赵主事从马上下来,与知州、各知县相互见礼,便到一旁的棚子里歇息。京城的衙役把花名册交给知州,知州安排人按照花名册点人。

此时,先到的是军营里的随军家属,这些人登记在册的有六十九户二百六十八人,路上因老死亡四人。四位衙差数完,人也喝完粥了,确保人数相符,请兵卒带着人到城墙下阴凉处稍等。

余涛和几位书吏坐在桌子前,由相应兵卒带着登记一户人口数、年龄多少、祖籍何处、随的哪位兵,落地何处。无误后按押。

其次到的是年纪大的或者残疾了从前方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卒,这些人登记在册有九十五人,路上因病死亡一人。等大夫一一把脉,确认无传染病后,才去领粥。

祁明和三位书吏负责这些人的登记造册。

最后到的,有因战乱成为流民的益南籍人口二百三十一人;有从北方、东方来垦荒的贫民一千二百二十二人;也有从各州来寻亲寻人的七十六人。路上因病因老因幼死亡二十一人。

这些人到了后,排队拿碗喝粥,安静坐在空地上,等待命运的安排。

太阳挂在山头时,所有人数才清点完毕。知州看了呈上来的文书,上面写明了时间地点、接纳的人口类别和数量,确认无误便交由赵主事阅览。两人对内容无异议后,誊抄了一份,在文书上各自写上名字,盖上印信,一人留一份。

文书交接完毕,知州安排人送赵主事等一干人到驿站休息。到随军家属的地方看了眼,这边有明显的去处和担保人,晚上可跟着兵卒回十里屯安家;有些贫民自带帐篷,一家人挤在帐篷里;有些流民就睡在草地上,好在夏日天热,拿旧衣裳盖着也不容易生病;官府支的帐篷里坐着老人、女人和孩子,青壮年在帐篷旁边睡下。

天色渐暗,南门外支起了火把,飘起了粥香。

吃饱喝足,一群人的未来有了着落和盼头。

*

温琳怀揣着满腔希望,一口气跑到了城门口,到的时候,人里三层外三层,有看戏的,有来寻人的。她挤在人群中,伸长脖子看着城门外。

城门外有一批人从远处道路而来,乌泱泱的人头,到城门口变得躁动不安。

门内,有新来的人小声道:“待会儿我大声喊两嗓子,看有没有人应答?”

守门衙役听见了,横眉怒目道:“不想死你就喊,你一喊,城里躁动,城外暴动,要是出人命了,拿你们一家来抵命。”看到还有人不服气,他大声道:“各位,我知道大家寻人心切,但你们寻人的心不能以其他人的性命为代价。今天谁要是惹出乱子来,幽州还缺人修长城,交州还缺人开荒。安稳日子来之不易,还请各位珍惜当下。”

守门衙役说完,点了先开口的那两个人:“我记住你们了,要是人群里有谁高声喊叫,不管是不是你们撺掇的,我都会把账记在你们头上。”

被点的两人来不及寻人,便往后面去,一字一句告诉新来的,不能高声喊叫,不然要被流放。

守门衙役看到他们尽心尽力,扬唇一笑,别怪他杀鸡儆猴,衙门人手安抚流民都不够,哪里还腾得出手来安抚城里的百姓。

温琳耳听着衙役的话,挤着空隙一眼不眨地盯着领粥的人,前面一批是些女人和孩子,没有青壮年;中间一批领粥的有穿着好的,也有衣衫褴褛的,有一家人,也有独身的。

温琳一个一个看过去,万一大舅在远处安家了,和他现在的妻儿回来了也是好的。

旁边的老妇也同温琳一般,盯着领粥的人,奈何人老眼花,看不清人。她便同温琳搭话:“小娘子,你能否帮我找找我家老头子和大郎二郎?他们爷仨长得人高马大,很好认的。”

温琳看了一圈,没有老妇形容的爷三,眼睛还是盯着城外,张口道:“阿婆,我没有看见你说的人,兴许他们还没来呢?”

有一批穿着单衣的男人来领粥了,温琳看了下,有些人头发花白,双眼浑浊,有些人灰头土脸,缺胳膊断腿,这些人面容还算可辨,还有些人脸上有大片的烧伤,有横穿脸颊的疤痕,面目辨别不清楚。

她怕遗漏了大舅,转身沿着城墙根跑回家,丝毫没听见身后传来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