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温柔在前,拔刀在后 > 第3章 第三章

温柔在前,拔刀在后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大茶娓娓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1 20:49:56 来源:文学城

元禄那厢刚刚例行完每日事务,便交代了内侍传唤卫太医的事,顺便让阿枣入云汲殿候着。

未有半个时辰,太子御辇回东宫,姜玘未曾作丝毫停留,径直入云汲殿。那内侍听到风声,忙拿元禄的牌子出了东宫,抄小路去太医院秘密请了卫陵来。

未有多久,卫陵报内侍求见太子,彼时姜玘已换了声衣裳,正慵懒地卧在软塌上,右手挑着膏脂,慢慢添入小金炉中,再以银匙拨弄须臾,听了内侍通报,也不起身,只对身边人清淡道:“你几时动作这样慢了?”

元禄讪讪,干咳了一声,朝一边的宫人道:“快把卫大人叫过来。”

那宫女是新来的,第一次侍奉太子,本就紧张地很,听见此话如蒙大赦,忙起身往外奔去。

卫陵步入殿内,低头道:“臣见过殿下。”

姜玘随意抬了抬手。

卫陵默不作声,上前放好药匣,取出一包银针来,再借烛火拈弄片刻,才示意一边的阿枣帮忙。

阿枣才刚刚从见到长夷的震惊中缓过神来,见状看了看总管,迟疑地上前拿出小姑娘掩在被褥中的手,卷出一片光滑的手腕,再用丝帕盖住,卫陵伸出手去把脉,片刻后,他又拿出几根银针,轻轻捻拿,刺入长夷的几处穴位,长夷一声低吟,唇角溢出鲜红的血,开始挣扎。

眼睛却迟迟不睁开,好像还沉溺在睡梦之中。

阿枣见了血,眼前眩晕不止。

可她不禁又去看长夷,虽然她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姑娘真好看,这才是配得上太子殿下的模样。

卫陵收回针,恭敬地对姜玘说道:“姑娘脑内有淤血,额角有肿胀,故而神智不清,若是调理得当,也无甚大碍,至于何时清醒,便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宫人侍奉时,切忌让她受凉,也不可刺激她。”

姜玘听罢,沉吟须臾,却问他道:“她是真疯?”

卫陵一愣,不知太子是何出此言,只得恭谨道:“臣万不敢欺君,恕臣斗胆一言,她此刻非但是疯了,这疯病是否还会好,也不是臣所能预料的。为今之计,唯有转疯为傻,防止她误伤殿下玉体,再徐徐图之。”

姜玘摆了摆手,卫陵俯身告退。

殿内沉寂昏暗,窗外有寒雪零落,冬风的呼啸声在沉默中越发清晰,待卫陵走后,姜玘方才对阿枣道:“刚才的话,可曾听清楚?”

阿枣忙道:“奴、奴婢记得。”

姜玘慢悠悠坐起,衣袖随着动作滑下,可以清楚地看见衣袂上精致的纹路如水波般地游动,传递着金貔貅吞吐的淡淡冷香。

他随手握了一柄玉扇在章间把玩,语气越发的慵懒,“你知道她是谁吗?”

阿枣咬紧下唇。

她其实只是一个半大的姑娘家,如今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自入宫起便被分在了浣衣局,未曾跟在某个贵人身边,不懂得揣测那些贵人的心思,如果眼前的太子单单只是一个俊秀的少年郎,那她也许会毫不犹豫地表露心迹。

但姜玘不是。

她明白自己处于多危险的境地,明白自己多么微不足道,却仅仅只是因为他把目光转过来,便心中一跳。

阿枣低头答道:“奴婢知道,她是殿下要紧的人。”

元禄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他有些明白了殿下想干什么,又觉得有点不厚道。

姜玘道:“孤当年在青州之时,重伤不治,得蒙她相救,方才活到今日。孤不是不知恩图报之人,如今她身患重病,孤也当还她恩情。偏偏宫中人心叵测,孤担心有人对她不利,暗地里耍些阴私手段,要了她的命。”

“是以孤考虑再三,你是新派来的宫人,此前背景简单,孤与你也算有几分交情,不知这件事,你可愿不愿意做?”

姜玘转眸朝她漫不经心地笑了笑,可人一旦生得好看,怎样地笑都能让人失神。

阿枣心底一颤,问道:“殿下可是要奴婢贴身侍奉姑娘?”

“非也。”他竖起扇柄,支着自己的下巴,慢悠悠道:“孤即刻为你登籍照册,赐名‘琴荷’,封你为昭训。”

阿枣惊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姜玘继续道: “孤不会召你侍寝,你只需用你昭训的身份,好好地照顾长夷,每隔一日来跟孤禀报一声便可。从今后你便可锦衣玉食,待时机成熟,孤送你出宫也未尝不可。”

元禄:“……”

他不明白,以他家主君用完人就扔的毛病,怎么突然就这么好说话了。

阿枣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当日元禄便去遣人收拾了水榭附近的琉光阁,预备明日便安排‘琴荷’姑娘入住。

长夷那夜醒了一次,虽然没有咬人,却在榻上扭来扭去,扯得锁链哗啦啦响,姜玘正坐在一边看书,仿佛聋了一般,元禄看不下去了,道:“她看起来好像很难受。”

姜玘“哦”了一声,懒洋洋道:“她睡了一天,精力足得很,等她玩累了自然就消停了。”

元禄道:“殿下就不能怜香惜玉一点?”

“孤后宫哪个女人不比她惹人怜爱得多?孤惜得过来?”

元禄却说:“殿下既然如此,何必带她回宫?”

“放她在宫外不放心。”

“您刚刚还说……”

姜玘不耐烦地打断他道:“孤不放心她哪日病好了,又在宫外瞎蹦跶,想着法子和孤算账。”

元禄:“……”

好,很好。

夜里太子入睡,整个东宫的灯渐次熄了,巍峨的皇城再次陷入死寂。

翌日清晨,元禄走入云汲殿,嘴角抽了抽。

天光借着窗流泻而入,却仍照不亮深处软塌上的美儿郎,他微微敛着流水光滑的玄色衣袖,所需金衮礼服、太子印绶、宝玉如意等,已悉数准备完毕。

他正撑着手臂低头看长夷,脸挨她挨得极近,近到睫毛相触,露出极为好看的侧脸。

元禄咳了咳,“殿下!时辰到了!”

姜玘冷淡道:“急什么?”

他慢慢直起身子,敛袖起身,似是要走的样子,又回头看了下长夷,道:“叫卫太医再来一趟。”

元禄:“卫大人昨天不是来过吗?”

姜玘扫了他一眼。

这双桃花眼好看得盈满光华,眯起来也杀气腾腾。

姜玘:“你没学过武功,不会查探内息,就闭嘴。”

天下武功,细数江湖庙堂,流派混杂,高手如云,其中内力真气的讲究,就十分复杂。

元禄连多走几步都要喘几下。

元禄立即闭嘴。

心底却腹诽一句,不是说不在意的吗。

时辰一到,太子御驾入宫朝会,文武百官已然静候多时,当玄袍冠冕的太子自殿外走来,诸官俯身下拜,皇太子高立御座之侧,眉目清寒,阔袖低垂,自带储君威仪。

自数月之前削藩一战后,古将玉党羽一夕倾颓,十五万雪苍骑惨遭当权者贬斥,皇帝重疾加深,一番赏罚过后,谕令太子监国,内阁首辅赵中庭为辅。再闭殿不见任何人,只留专宠数十年的薛贵妃在身侧,庙堂局势,瞬时大变,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每日朝会,皇帝不在,只有这位弱冠不满三年的皇太子亲自主持朝会。

姜玘乃本朝皇后所出,母族乃昭陵文氏,而盛宠不衰的贵妃薛氏却有与之匹敌的家族,其兄手下二十万骁北军,大涉军政二权,内阁首辅赵大人正是薛党重臣,与薛贵妃来往甚密,一力支持贵妃之子宁王,没有皇帝的朝堂,恰如没有狮子的山林,恰恰风起云涌,成了太子和薛党步步杀机的战场。

待散了朝会,姜玘径直下阶,到永安门,欲上辇回宫,却见远远走过两个着单窠紫袍,胸前绣着金蟒,腰悬玉带之人。二人并肩而行,举止亲密,年长的约莫而立之年,稍稍年少的也有三十来岁,二人亲王服饰,正是大皇子康王和二皇子晋王。

这二人倒不是一母所出,关系却亲密地很。

姜玘远远看着他们,唇边一抹冷笑,夙羽卫总舵副使宁遇见状,问道:“殿下可是要绕过他们?”

“绕什么?”姜玘冷淡道:“轮嫡庶尊卑,该低头行礼的是他们,走。”

太子御辇渐渐走近,二人很快就看到高高端坐神色清冷的青年,康王晋王行过礼,姜玘淡淡一笑道:“二位哥哥走的不是东华门方向,这是要去哪?”

康王笑道:“我们两个长久住在宫外,老二又恰好归京,许久不曾拜会中宫,正好我们一道,特地来给皇后娘娘请安了。”

晋王闻言也笑:“殿下可也要一道?”

三人端得是兄友弟恭的模样,姜玘却婉拒道:“这几日边关事务冗杂,孤还有要事处理,改日再去。哥哥可否顺便帮我给母亲说一声,省得她嘴里念叨,说我镇日心思在别处。”

晋王忙笑道:“殿下日理万机,这等忙臣自当是要帮的。”

三人说笑了一阵,姜玘便离去了。晋王站在原地,纳闷道:“他今日倒是转了性,往日高高在上,哪里肯与我们周旋?”

康王甩袖冷哼道:“他如今可不同了。原本还有个古氏在朝中与他处处作对,如今古氏死了,父皇也病了,他监国大权在手,朝中若非还有个薛氏,他此刻只怕是登基了罢。你看他表面有了好声色,指不定想着怎么算计。”

晋王闻言大惊道:“大哥慎言!隔墙有耳,此话万万不可在宫里说了。”

康王却冷笑,“怎么?你怕了?你也可以不等老八回京,直接去投靠太子,岂不是更好过些?”

八皇子宁王,正是薛贵妃之子,如今得蒙圣宠。

天下皆知,当今皇帝冷落皇后多年,独宠薛氏一人。

可庶出王爷能与太子争锋,也着实是个蹊跷事。

当年皇帝尚且还是肃亲王之时,序齿为三。大皇子沉着稳重,历经沙场,暗地交通外臣,早有夺嫡之心;二皇子心思深沉,外表谦和仁厚,被称为‘贤王’。相比于二王,恭亲王却以风流著称,沉迷于烟花柳巷,走马章台,成了帝京闺中女子人人钦慕的对象,在朝中势力却略显单薄了些。

后来恭王之所以为帝,无外乎有公孙一族支持,当时皇后为公孙族人,膝下儿女早夭,亦选了他为扶持对象。之后又迎娶文族贵女为王妃,世子姜玘得帝王喜爱,封为皇太孙,隔年又封恭王为太子,二位皇子自然不敌。

其实恭王元妃并非如今皇后,而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嫡出子也非只有老六姜玘,还有四皇子姜尧。而当年恭王明显更加喜欢四皇子,而非太子,却因四皇子母亲出身卑微而打消了立为世子的想法,之后太子为帝王所不喜,十四岁便被陷害“发配”至青州监军,朝中四皇子渐渐斩头露角,势力渐大。

后来姜玘十七岁回京,原本孤立无援的少年忽然便改了性子,一朝锋芒毕露,将朝中搅得腥风血雨。

明康二十一年,四皇子发起宫便,太子率军抵御,四皇子在乱军中被误杀,之后帝王下旨,死后以庶人礼葬之。

自此之后,皇太子姜玘入内阁辅政,满朝文武避其锋芒,短短两年,反对势力渐渐被拔出,朝中文武百官,将近一半投入太子麾下。

这种人,就算种种证据表明,太子与四皇子之死毫无瓜葛,也没人肯信。

这么多年,皇帝对皇后视而不见,只留薛贵妃常年伴驾,久而久之,薛贵妃势力之大不可小觑。

如今只有宁王惹皇帝疼爱,说是小儿子性情活泼讨喜也好,宁王自幼被宠着长大,因母妃教导,心性也并非单纯无害,如今可与太子一争。

人人皆知,皇帝不喜太子。

废立改任太子,也不是不可。

可如今,哪边又是好惹的主?

晋王想起姜玘五年来种种可怕之处,表情冷了一瞬。

“大哥分明清楚,从当年我们同老四一起欺辱他时起,这条路便不能回头。”晋王一字一句道:“非我长他人志气,大哥年长太子将近一轮,城府却远不及太子。”

言罢,拂袖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