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魏宫纪 > 第82章 入局

魏宫纪 第82章 入局

作者:於茶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31 06:41:02 来源:文学城

封蘅猛地站起身来,脸色瞬间煞白,西河忙拉住她的胳膊,“眼下急也急不得,还是只当作不知此事,姑母那里的情形,令尊的情形,都不得而知呢。”

“公主……阿爹……”她心里头乱急了,“公主怎么会做出这等事,还是在佛寺,阿爹……阿爹怎么可能和赵默扯上关系……”

“初古拔说,赵默身世复杂,似乎还有宋国皇室的血统,至于令尊,当年国史之狱,皇嫂一定听过吧。”

又是国史之狱。

封蘅想起来崔灵染死前的话,心下愈发沉重,她当然不会相信拓跋弘会同太武帝一般因言毁人,可此刻的预感太不好了,崔灵染死得不明不白,她还在禁宫看见过冯昭仪,本来死去的人没死,千方百计想要活着的人却都难逃一死。

“我要去见陛下。”封蘅下定了决心,拓跋弘从没有对她仔细解释过来龙去脉,太平无事时,猜谜是打发日子的游戏,而今她觉得自己笼罩在拨不开的迷雾之中。

“皇兄急召初古拔,还有李忻等一众大臣,定有要事商议,皇嫂还是莫要……”西河劝阻,“不如你我先去看看姑母。”

封蘅随即说,“这就去!”

公主府大门紧闭。

角门通传的奴才拒不开门,恭谨地说冯大人下令不许任何人出入,西河恼了,斥骂道:“连本公主你们都敢拦着!”随即一挥手,随从而来的侍卫围了门口,博陵公主府门的卫兵鱼贯而出,双方对峙。

管家息淄焦急地走出来,见了这阵仗,忙哀求封蘅和西河公主回去,西河自然愈发气恼,不肯让步分毫,息淄满脸难色,对封蘅说,“昭仪就算不看在老奴面上,也该替公主想想,如此不是火上浇油,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

“公主还好吗?”封蘅急忙问。

淄焦欲言又止,沉沉叹气,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从角门走出来的却是善玉姑姑。

封蘅与西河面露诧异,善玉行了礼,两人未及开口,就听她说,“太后驾临,昭仪与公主还要抗命闯进去吗?”

听见太后在,西河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情瞬间变得胆怯,封蘅急于知晓博陵公主现状,反问善玉,“公主可还好?”

“昭仪放心,有太后在,出不了乱子。”善玉神色倨傲,回答得倒干脆。

贸然出宫,既见不到博陵公主,回宫后太和宫也没有消息,无奈之下,封蘅请西河帮忙联系崔琬与封茂,希求有人在宫外帮忙。

她灼灼如热锅上的蚂蚁,菱渡安慰她眼下什么也做不了,不如静观其变,车到山前必有路。

夜里,拓跋弘终于来了。

她听到通传慌忙出去行礼,拓跋弘见她神思忧虑魂不守舍,不由得皱了眉。

刚坐下来,就听着她迫不及待地问,“我阿爹他……”

拓跋弘向她招手,示意她过来,耐心地握住她的手,“放心。”

只这两个字,让她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公主……公主的事,陛下可听说了?”封蘅迫不及待地问他。

他瞧她急得眼睛都红了,无奈地感慨,“怎么这么沉不住气?”

菱渡见状连忙领着服侍的宫人退下。

“很奇怪。”拓跋弘才幽幽说。

“究竟什么了?”封蘅愈发焦虑,“倘若是真的,公主若是肯和离,她……”

“眼下可不是姑母想或不想。”拓跋弘提醒她,“依你对姑母的了解,她可会当众做出此等事,还是在佛寺大殿之中?”

封蘅心中一沉,被裹挟的不安逐渐散开,无端无由的思绪逐渐收拢,思索片刻,她抬起头来,“是啊,我怎么就轻信了,公主那样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就算是知晓了那等事,这么多年都是背地里使手段,怎么可能当众杀人呢?”

“你想这种琐事怎么会这么快传到朕耳朵里?倘若姑母当真当众杀人,谁会被牵连,谁又会获利?”拓跋弘又继续说。

“你是说冯熙?”封蘅觉得不可思议,“就算诸多争执,难道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就丝毫不顾及吗?”

博陵公主若是出事,最先波及的必然是冯家,封家常年得公主庇佑,阿爹又在这种时候……

“难不成阿爹?我阿爹被人弹劾之事,与公主的事有无关系?”她突然觉得有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都网住了。

“你阿爹,甚至赵默之事,都颇为蹊跷。”拓跋弘沉声说,“雍州之事朕曾猜忌赵默,如今说他身世不明,恐是宋国皇室庶子,倒让朕有些明白了,他们借着把赵默拉下水,要把皇叔子推也拉下水,甚至是你父亲,今日才明白朕这舅父当日为何极力举荐封辙劝降沈文秀,却原来为今日做打算呢。”

“陛下想怎么办?”封蘅红了眼,“若说我家与南国勾结,渤海封家虽为汉人,世代居于景县,是大魏的子民,我母亲是独孤家的女儿,我家受皇族重恩,我们为何要与宋国勾结?”

她积愤之下,语气也变得悲愤。

拓跋弘拍拍她的手,“把心放在肚子里,既然他们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倾轧良臣,朕自然会反击。”

这句反击,直直戳在封蘅心里。

帝王权柄以不再调和妥协的姿态向以冯熙为首的群臣宣战,扯开了君臣和合的遮羞布。

第二日一早,三条旨意由太和宫发出。

帝王训斥中都大官冯熙治家无方,妻婢争风吃醋酿成祸事,乃至隐婢出家玷污神佛,居高位而不思报国,行不轨以负君恩,即日闭门思过,以期自省。

又有旨意给尚书李忻,命其代冯熙任中都大官,查明赵默及其牵扯的一众官员。

此外,并着东郡王陆定国与贺六浑彻查拓跋目辰谋反一事。

“听闻弹劾赵默者就是李忻,为何要让他查?陛下不是已经查明赵默清白……纵然他曾为母后……”封蘅不解拓跋弘的意图,她看着他盯着案桌上的桃李春宴图。

“阿蘅觉得,这李子树哪里最珍贵?”拓跋弘的目光落在浑圆欲滴的李子上。

“果实。”封蘅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究竟怎么想?”

拓跋弘笑了笑,转过身来,“最珍贵的是这果子上的白霜,只有谨慎细致地采摘才会保留,可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有几人可以如此温柔小心?”

“我不懂。”封蘅困惑地看着他。

拓跋弘环抱住她,“朕是说人心,还有比让李忻查更能说服人的吗?阿蘅对姑母也是,过于小心翼翼,就会失去谨慎细致。”

“陛下就不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你知道只有饿狼角逐,白鹿才得以在缝隙中生存。朕要保留白霜,自然要抬举李忻,旁人要保住赵默不容易,可朕那舅父可以。”他的眼里袒露出自信,“即便他有意放任,或是要力挽狂澜,这次,朕都会成全他。”

“为何?”

拓跋弘圈住她的腰,“今日是怎么了,真被吓傻了?”

封蘅这才明白他这一箭三雕,拓跋目辰谋反必然与冯熙牵连,有穆泰惨死在前,又有李忻这一炙手可热的权臣在后,李忻越是有意构陷赵默,牵扯封辙等修史文臣,冯家必不会坐视不管。

把封辙与沈文秀联系起来,不过是冯家给文臣上的保险,即便她不是皇后,只要她是拓跋弘的宠妃,只要有公主在,在文臣眼里,封家永远与冯家共荣共辱。

一来,国史之狱若再发生一次,宗室势力卷土重来,大魏的变革就此终止,冯家必须维持在宦官和文臣之中的领袖地位。

二来,拓跋目辰谋反之事已经牵涉了冯家,谁都不会想让事态继续扯出更多人来,无论是帝王,还是太后与冯家,甚至是拓跋皇族。

可帝王的笃定就一定能成?

冯家可不是受人摆布的傀儡,何况事态多变,倘若事情不如预想的那样,出现了难以应对的差错,又该怎么办?

“我信你。”她缓缓说,“无论如何,只要他们安然无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