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魏宫纪 > 第62章 祭天

魏宫纪 第62章 祭天

作者:於茶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3-18 05:42:39 来源:文学城

走在平城的大街上,拓跋澄抓紧了纯陀的手,问她,“想吃什么?”

“兄长想吃什么?”纯陀抬起头来,灯火映衬下,她那双眼睛流着光。

拓跋澄晃了晃神,指着那馄饨摊说,“天冷,就吃碗馄饨吧。”

“好。”纯陀乖巧地跟着拓跋澄走进馄饨摊,烧着热水的大锅冒着滚滚热气,拓跋澄与纯陀对坐。

说起来,这竟是他们兄妹见面以来,头一次一桌吃饭。

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来,雾气扑到纯陀脸上,她冰凉的指尖握着碗,也逐渐有了暖意。

拓跋澄默不作声地低头吃完了馄饨,纯陀吃的慢,一个要咬好几口,他也不催她,盯着腻乎乎的桌子愣神。

纯陀的眼泪掉进馄饨汤里。

在营州的时候,有段时间,母亲每天都会带她去刺史府不远的巷角吃馄饨,因为这是父王回家的必经之路。那时候,母亲和她连住在刺史府的资格都没有,除了父王前来别院,大约只有父王经过的时候,她才能陪着母亲远远看着父王。

母亲说,她一定要三媒六聘,从平城王府的正门进去,这样纯陀才是名正言顺的王女。

拓跋澄察觉她情绪异常,低声说,“听闻父亲过些日子就要往冀州任刺史,你想留在平城,还是同父亲去?”

纯陀把眼泪憋回去,拿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兄长呢?”

“我自然要在平城王府。”

“我能不能陪在兄长身边?”纯陀试探着问。

拓跋澄没回答,望了眼她碗里剩了一半的馄饨,“快些吃完,宵禁前要回到府里。”

案桌上堆积了一排五颜六色的奏折,拓跋弘随意打开了几个,同样摞到相同的位置,这些奏折的话语各不相同,内容却大同小异,无非是请拓跋弘另择手铸金人的天命之女。

拓跋弘没由来越看越气,连带着看周围人也不顺眼,就连络迦也被连累训斥多回,后来奏折越堆越多,拓跋弘恼恨地推倒在地上,刚要下旨训斥这些官员宗室,又因法不责众而作罢。

冷静下来,他确实没理由再敷衍了事,因正月战事,祭天一事一再推迟,端阳在即,祭天典礼该由谁出席也是个问题。

早朝时冯煕提起来时幸灾乐祸的神情犹历历在目,更叫拓跋弘生厌。

冬儿也算事事周全,这样一来,手铸金人就势在必行,拓跋弘负手在屋子里踱步,冬儿背后是驻守雍州的韩氏和冀州的路氏两族,两氏与徐州的吐谷浑氏又息息相关,虽说不上尊贵,但鲜卑武士绝不能再亲上加亲,这也是当初迎冬儿入宫,将达奚家长女赐婚吐谷浑氏的原因之一。

高椒房不争不抢,倒是个好选择,她有北凉血统,只是出身上低了些。至于茂眷斛珠、侯骨纪悦、孟椒房,都没在他考虑之列,当然更不在诸大臣进谏之内。

如此众多的奏折,无非是礼法攸关,但帝王多疑,雍州有李惠主政,拓跋弘自然一百个放心,于是立刻就将心思对准了远在冀州的路氏,让拓跋云任冀州刺史,就是为了敲打牙膏信都独霸一方的没路真氏。

冀州,信都,拓跋弘盯着案桌上的地图,这些年,冯家的势力盘根错节,明暗交织,他的目光落在下了一半的棋盘上,黑白分明,胜负未知。

后半夜,拓跋弘依旧烦闷得睡不着,

起身到了昭宁宫,宫里静悄悄的,守夜的宫人见了拓跋弘大吃一惊,拓跋弘不让人通传,掀了帘子进了内殿,绕过屏风,就看到昭仪睡得香甜。

看上去无忧无虑。

他伸出手来贴在她红扑扑的脸上,冰凉的触感让床榻上的人儿打了个激灵,睁开眼,“啊”了一声。

拓跋弘兀自笑了。

封蘅掀开帐子梗着脖子看着窗外黑漆漆的,气鼓鼓地翻了个身,又迷迷糊糊躺下去,“陛下知不知道天还没亮把人叫醒很残忍啊!”

“朕睡不着。”拓跋弘凑过去,“找你说说话。”

封蘅往床榻里头靠了靠,给拓跋弘让了些地方。

拓跋弘褪了外衫,手冲着她的脖子伸过来,“冷,要你给朕捂捂。”

她还没反应过来,那双冰凉的手就贴在她脖子上,一瞬间睡意全无。

“怎么了?”她贴住他的额头。

拓跋弘摇摇头,“想你了。”

封蘅笑了笑,“这话听着敷衍,我只当你认真了。”

“如何就敷衍了?”

“又不是隔三差五不见,久处生厌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哪儿来的那么多道理。”拓跋弘将有了热乎气的手伸出来,环住她的腰,“五月端阳,陪朕祭天。”

“深更半夜,就为了说这个?”封蘅脸上没了笑意,她突然不想装傻,更不想装不在意,“陛下把韩姐姐置于何种境地?”

“你不想?”

“要我祭天,可是对天不敬。”封蘅笑了笑,语气平静,“你不怕报应,我还怕闲言碎语呢,人言可畏的道理,陛下不会不明白。何况若是我想,当初就不会失败。”

拓跋弘被这话堵住了嘴,他闭上眼,觉得自己承受不住她坦诚的目光。

“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封蘅凑近他,恳请道,“至少别让韩姐姐难堪,陛下不该给了人希望,最后又叫人失望。”

说出这些话的一瞬间,封蘅觉得自己愈发勇敢,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甚至是拓跋弘的心,如果说她最大的追求和希望是什么,那就是维持眼下所有人的体面,因她经历过人言可畏的折磨,心被荆棘缠住解不开拆不掉的滋味,绝对不好受。

天亮以后,封蘅睁开眼,拓跋弘已经离开了,她有些不安,又觉得拓跋弘一定听进去了。

刚到了仁寿宫门口,就听见里头热闹的笑声,小宫人说韩夫人、高椒房、茂眷椒房都在,禧儿松开封蘅的手跑进去,岚风笑着追进去,菱渡笑道,“昭仪看,小皇子喜欢来皇祖母这里呢。”

封蘅走进去,就看到一屋子人,禧儿倒是见了谁都亲,奶声奶气地给每个人行礼,就拉着太子的手问太后,“皇祖母,我能不能和太子哥哥一起去玩儿?”

太后笑了,抬眼看见封蘅进来,摆了摆手,“去吧。”

俩小人儿欢喜地出门,太子见了封蘅,喊了声“封娘娘”,封蘅拍了拍禧儿,嘱咐道,“凡事听兄长的话,别走的远了。”

太后示意乳母奴婢们跟着,又对一旁的侍卫使了眼色,侍卫当即跟着走了出去。

太后说,“禧儿这性子好,见了谁都不认生,既不像蘅儿,也不像陛下。”

封蘅笑着行礼,“这孩子成日里没个安静,还是太子殿下沉稳,想必同陛下小时候一模一样。”

太后笑着喝了口茶,环顾四周妃嫔,“方才陛下还说起来,端阳将至,陛下有意行祭天大典,蘅儿可听说了?”

封蘅点头,猜不出太后的意图。

“祭礼繁重,还要恭喜封大人得礼官殊荣。”茂眷椒房笑着说。

封蘅愣了一愣,才知晓拓跋弘已然安排妥当,她第一反应是望向韩冬儿,韩冬儿低头逗着乳母怀里的嗣音公主,脸上带着淡淡的笑。

封蘅喃喃开口,“是陛下宽待我父亲了。”

太后没再提别的安排,众人散了,封蘅第一反应就是向高椒房问个明白,高椒房这才告诉她,太后要亲自参加祭祀,魏宫诸事全权交由韩夫人。

封蘅不解拓跋弘心思,说太后今年都未曾去云中郡金陵,何以要参加祭天大典。

“听闻,是陛下请太后祭天。”高椒房附耳说,“我来的早,陛下一进来就说起此事,太后几多推辞,我便走出来往偏殿等候,陛下出来的时候,特意交代我告诉妹妹,太后已然应了。”

众人散去,太后盯着宫人们进进出出收拾寝宫,想起一早就在善玉招呼宫人的位置,拓跋弘屏退众人,神色平静地请求她参与祭天。

为了不手铸金人,他宁肯后位空悬,她这儿子,倒比他父亲更加情深义重。

“陛下考虑清楚了?”檀色的蔻丹泛着柔和的光。

“还请母后成全。”

她摩挲着茶盏,笑了笑,“太子年幼,恐怕离不了我。”

“有封昭仪照顾,母后也该放心了。”

“罢了。”太后放下茶杯,“陛下考虑清楚了就好。”

“多谢母后。”拓跋弘松了口气,躬身行礼。

正要离开,太后站起身来,脸却被日光的阴影所笼罩,拓跋弘觉得眼眶酸疼,恍惚地望着她。

从前,他仰望这个美丽的年轻的女人,十四岁之后,他就长大了,比她要高了,再也不用抬着头看她。可很长一段时间,他仍旧如小时候一样伏身,恭敬,望向她时满怀一个孩子对母亲仰慕的心情。

“陛下还记得七岁时候的事吗?”太后突然问。

拓跋弘脸色凝滞,灵魂一下子四分五裂,不成形状。

半晌,他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

“七岁那年畋猎,我在山中迷路了。”

“当时阖宫慌乱,拓拔子推要率禁军去寻,可你父皇却并不许人寻你,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养出来的孩子,这点儿考验算不了什么,你一定会平安回来。”

太后走过来,眉眼间像白玉菩萨一样慈悲温和,“你果然,没让我们失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