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晚明霸业 > 第1017章 岳丈

晚明霸业 第1017章 岳丈

作者:渤海郡公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4 18:15:09 来源:转码展示1

火车的鸣笛声,像是古老的巨龙,在沉睡中苏醒,向全世界发出了属于他的怒吼。

他们的皇帝陛下,徐梁坐在牛皮软垫上,终于用一声的拼搏,感受到了绿皮车的气息。

治国十年,关于铁路的铺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最终的结果肯定是选择北京到天津这条线。

这大明各方势力的通力协作下,京津线很快便完成了。

在经过十数次的试验后,皇帝陛下坚持要自己亲自搭火车,这才有了这次远行。

而见证这一次火车出行的,还有各国的使者。

他们感慨着距离这座古老的大国的距离越老越遥远了。

为了让孩子们一起感受工业的力量,徐梁带上了五个儿子,包括尚未开口说话的老五。

太子说是“知道”了,其实未必就是真的知道。相反,在被父亲教育过后,他更多的是迷茫。

千百年来,恐怕所有的孩子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

或许徐梁自己忘了,但他小时候也肯定有过这个疑问。

关于答案,宋人说得最清楚: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宋真宗还有一首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诗绝不是鼓励青少年去读意淫小说,而是劝学。

若追究根本,就连孔夫子都指出:耕地还有饿肚子的可能,学习则必然有禄位在其中。可见学而优则仕是从古至今的通行价值观,区别只是仕然后为自己谋私利,还是为生民立命,这就取决于学者的境界了。

太子的身份注定他不需要“仕”,那么他求学的意义何在呢?

父皇曾经教育他,学习能够充实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书籍是人升华的阶梯,知识使人走向文明脱离蒙昧,这些话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不够完善,所以要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境界,成为先贤至圣那样的人物。

本着对父皇的崇拜,太子很小就奠定了对圣人的向往。读书之后,凡是修身养性的学问,他都十分用心,那些先生们也很无私地将圣人言行告诉他,将如何成为君子。乃至于圣人的路径指给他。

然而走着走着,他发现父亲反而不认可他了。

这是因为自己走偏了么?还是因为父皇应了那个“叶公好龙”的典故?

太子在后来的行程中都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看着窗外闪过的林木和田野。他已经从蒸汽时代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不再像几个弟弟那样仍旧充满了兴致。他发现父皇也拿出了一本《化学》的杂志读了起来,仍旧是孜孜不倦地完善着自己的不足。

——莫非的确是我格物不足的缘故?

太子想起了王阳明的故事。在阳明先生幼年时候,曾坐在庭院中格一片竹叶长达七昼夜。乃至于最后昏死过去。虽然阳明先生并未因此得道,但是这种追求智慧的坚决仍旧让太子十分向往,他也曾偷偷模仿,但只是两餐未食,母后就已经哭红了眼。

再看看《化学》,里面都是天地万物构成根本,以及变化原理的内容,几乎每出一期就会成为新的化学课本。太子对于这些变化既是新奇又是排斥,总觉得这些东西与性命之学根本没有丝毫关系。

的确。你知道铁和氧能发生氧化反应,但这能解决你心中的困惑么?

能知道天地人之间的感应么?

能秉持中道而不做任何错事么?

能圆融地在社会中游走,让所有人见到你都如沐春风么?

既然什么都不行,学他还有什么用?

国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个万民皆尧舜的大同世界,而非蝇营狗苟的小人世道。

太子猛然间感觉到一股剧痛,原来是自己的手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肉中。

这么想实在太危险了。

如果自己是对的,那么父皇就是错的,他可承担不起偶像倒塌的痛楚。

太子心头满是纠结。偷偷看了一眼父皇,生怕自己的小心思被明察秋毫的父皇发现。

火车稳稳地停进了北京站。新修的车站还飘散着一股白垩和岩石的气味。皇帝陛下带着几个儿子从车厢里下来就登上了皇家马车,径直回宫中去了。

太子与父皇同车,其他弟弟只能坐后面的马车,这让他有了些宽慰,似乎回到了小时候独享父爱的那段日子。在上车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了黑色的车轮。用了新的橡胶材料,乌黑发亮,上面还有弯折的花纹。

“这就是橡胶吧,难怪最近坐车觉得舒服多了。”太子喃喃道。

“你说当年夫子周游列国,要是有橡胶轮胎。会用么?”徐梁随口问道。

“应该会吧。”太子道:“到底要比木轮舒服许多,车也不容易坏了。”

“而且如果夫子排斥橡胶轮胎,也就没理由用周朝时候的高车了。多半得回到圣王时代,恐怕还得走路。”徐梁略有所指道。

太子敏感地意识到了父亲的用意,道:“父皇,儿臣绝没有排斥新学的意思。”

“我相信你没有,因为你就是新学的受益人。”徐梁笑着将儿子拉上车。

太子在皇帝身边坐下,幽幽道:“只是没有必要将心思和精力放在这上面,由他去便是了。”

徐梁顿时有种气结的感觉,正要开口驳斥,突然舌头打结,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甚至,徐梁忍不住想骂一句,当初老子怎么没将你……

徐梁觉得颇为头痛,转而想到了一个足堪为先生的人物。

程贤,程老阁老。

徐梁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这些高人。

程贤与自己君臣一场,女儿嫁给了自己,然后大家一起为国事奔走,也曾辅佐自己治理过国家,然而天下大定之后,正当是他取得回报的时候,他却留下了子孙在外奔走,自己以冬烘老道的姿态在白云观隐姓埋名。

白云观众道人根本不知道这位老道爷与当今皇帝相交甚密,还委派了菜头的职位给他,他也乐呵呵地每日在园中种菜。

徐梁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换了便装,只带了十余侍卫前往白云观。

到观中时已经日近正午,却见有个白发白须的老道人挑着一筐白菜往镇上走,却正是程贤程阁老。

“岳丈这是哪里去?”徐梁停下马车,对让道一旁的程贤喊道。

“观里菜收多了,拿去给几位老香客吃用。”程贤朝徐梁一笑,顿时暖意大起。

“岳丈且上得车来,我送你去。”徐梁心中积蓄的心事顿时烟消云散,豁然开朗。

程贤也不客套,将担子上的菜交给了副车的随从,自己就要脱鞋上车。徐梁伸手托住老道人,扶他上来。

程贤道:“老夫鞋脏,踩坏了可惜。”

徐梁当然不会介意,虽然车厢里铺着纯羊毛地毯,但在皇帝眼中正是用来踩脚的。

“观里就没年轻道人了么?要岳丈您如此奔波。”徐梁问道。

程贤笑了笑,道:“该做的,该做的。如今乘着走得动就多走走,等日后走不动了有的是时候躺着。”

程贤笑着摇了摇手,又道:“陛下日理万机,今日如何得闲?”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啊。”徐梁不知觉中已经放开了许多,说是闹心,心中却没有什么块垒堵着。

程贤只是一笑,眯着眼睛等徐梁自己说下去。

徐梁也不客气,当即就将心中积尘纷纷倾诉出来,就如面对一个绝佳的心理医生。

程贤始终静静听着,等皇帝说完,方才笑道:“陛下智慧通达……”

“岳丈别俗套了。”徐梁打断程贤,道:“该说什么便说,这般俗套我何必千里迢迢跑来见岳丈呢。”

“呵呵,”程贤一笑,“陛下智慧通达,学究天人,这是实话,可惜一个‘我’字未破。”

“我?”徐梁不解道:“老师说的是我执么?”

“不懂那些,就说‘我’吧。”程贤道:“陛下心怀四海,可终究还是划了个圈子,将这圈子里认作是‘我’。旁人不踏进这个圈子,自然无事,一旦踏进这个圈子,陛下就难免要视作魔道,除魔卫‘我’了。”

徐梁皱了皱眉头。

“皇太子醉心儒学,是因为他自认能从中得以解惑,明悟大道。多少父母希望生个颜回一样的贤者,陛下有幸得之却又烦恼了,不正是如此么?”程贤笑道。

徐梁的眉头皱得更深了,道:“颜回三十六岁就饿死了,皇太子终究是要当皇帝的。他自己三十六岁饿死我不介意,但他要带着举国百姓饿死怎么办?”

程贤听出皇帝冷笑话中的不悦,笑道:“看吧,陛下的逆鳞便是这个国家了。但凡有人要想让大明走上别路,陛下便忍不住了。这不是‘我’见么?”

徐梁有些头痛,道:“老师说笑了。大明奉天承运三百年,朕如何能眼见嗣君带着大明走上不归路?”

“谁知道这路归不归呢。”程贤当然知道皇帝是不可能跟他出家修行的,笑着又扯回主旨道:

“其实皇太子只是年幼,见识少罢了。”

“岳丈的意思是,让他多出去走走看看?”徐梁道:“我不是没有安排过,可他似乎已经养成了成见,非认为孔门性命之学才是要旨。”

“儒家也有经世之学,脱离了这世道,哪里来的性命?”程贤笑道:“陛下无须担心,且让他走走看看,自然能寻得到路径。陛下春秋鼎盛,何必亟不可待?”

徐梁虽然得到了答案,但仍旧有些将信将疑。

就在徐梁以为高人该说的都说完了的时候,程贤又开口道:“陛下可有编录自己平生所思所想,留予子弟?”

徐梁吓了一跳。他写日记的事可是连跟在身边的皇后都不知道,这老岳丈真有神通?

“似陛下这等英明神武,做儿子的只有敬仰崇拜,哪里肯违逆?多半还是陛下平日里过庭之训与帝王之术有相悖之处吧。”程贤看在眼里,仍旧是一副浑浑噩噩模样,苍老的声音近乎呢喃。

帝王之术以韩非为祖师,又有人以鬼谷为鼻祖,不管怎么说。这门学问从来都隐匿不能示人。只有到了真正的乱世,才有人学得些皮毛,出来招摇撞骗。

就譬如说徐阶,徐梁一直觉得他是个精通帝王之术的人,简直可以说是将嘉靖帝那样的精明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还主持了嘉靖帝的遗诏。将皇权硬生生割裂了一块握在内阁手中。然而这样的人,明面上却是心学嫡传,真正的儒生,谁都抓不住他的把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