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万里须长剑 > 第1章 风起见云涌

万里须长剑 第1章 风起见云涌

作者:宋辞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7-01 16:18:52 来源:文学城

“听说,近日咱们这里来了一个姑娘,见过的都说是世家名门的大小姐。”

“真不知道跑到咱们这种小地方来干嘛!”说完男人往嘴里扔了一颗花生。

“你说的可是真的?”

听他说话的人轻啜了一口茶,缓缓地将目光投向窗外那并不喧嚣的街道。

男人听他如此不在意的敷衍,往他身前凑了凑。

“你可别不信,都说那姑娘容貌可是上上等!”

听男人说这话,他也只是兴致缺缺地看着窗外,淡定地调笑着:

“色胚子!人家姑娘长得好看又如何,不过........... ”

他不经意间转头,忽然愣住了,窗下一抹清冷的碧蓝色闯入了他的眼眸。

男人搔了搔头,凑到他身前,看他神色有些不太对。

“不过?不过什么话别说一半呢?”男人被好奇心折磨得十分难受。

他猛地站起身,掀翻了身后的长凳,快步贴近窗檐外。

那抹碧蓝拐入转角,空留一缕清冷的残影。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略微复杂的神色,拍了拍男人的肩。

“你说得对,绝对是千金大小姐。”

说罢便转身离去。

男人一脸不解。

看着他的衣角飘然离去,这人前言不搭后语。

这都是什么事嘛,真是糟心朋友。

男人性格爽朗也不纠结,拍了拍衣裳欣然坐下。

对楼下喊道:小二再来一壶茶。

“好嘞,您稍等。”

小二高声回道。

小小的梧岚城内,一抹清冷的碧蓝色是一道绝佳的风景。

那人轻盈穿梭在城内的各大街道中,也不是买卖也不停足。

只是闲闲地打量这里,引得人们目光停滞。

梧岚城是一个南方小城,并不富裕。

百十年来鲜少有外人来访,只因这里三面环水,山高林茂,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不算寒酸,可因三面环水出行不便,也只能自给自足。

梧岚城内有很多人,几乎一辈子都没有出去过,也很少见到外人。

突然来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灵秀的女子,就成了这些人们的口头谈资。

那碧蓝色衣裳的女子正是聂无尘,前两日她通过水路来到梧岚城。

休息了两日才出来闲逛,说来倒也奇怪,这座城内有茶楼有客栈,青石板路,两旁临街的铺子也不少。

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什么人做生意,几条长街显得十分清冷。

倒是这几条长街的西南两面,有一条小街道是热闹得很,买卖东西的人大多数在那里。

聂无尘拐进这小街内,碧色衣摆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踏入这条长街,人们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外来的人。

来人双眸清亮,眉目清逸,鼻子山根挺拔。

朱唇轻点,春风林线分明,未施粉黛却有自然清秀的面庞。

头上只装饰了两根玉簪,一身素白色衣裙,袖口衣领裙摆处用蓝色绣竹叶纹,外罩一件薄透的白纱。

虽是女子却身形挺拔,一身英气也让人感觉到如沐春风一般。

她的气质被这一身衬得清洌出尘,周身的气质不可方物,让人不敢直视。

小街内熙熙攘攘的人,时不时听到一些小声议论的乡音。

她并不在意,耳边回荡着络绎不绝的叫卖声。

这里虽然热闹,可实在算不上繁华。

比起京都的喧嚣繁华,这里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风情。

在这深衣短褐的人群中,聂无尘是特别的,人们不免另眼看待。

她偶尔看一看这里特色的手工,用河中大鱼的鱼骨制成,倒别有几分意思。

四处打量,这街上的铺子不多,铺面又极小,都是些平常的东西。不足为奇。

殊不知,在她出现在这条街的时候,有一双清亮的眼睛早已盯上了聂无尘。

“哎呀!”

伴随着一声微哑的童声。

她感觉到身后有人扑倒在地,自己的裙摆被人抓了一下。

她连忙转身,看到一个男童绊倒在自己身后。

看这孩子年纪不大,她微微的皱眉,似有不悦之感。

那孩子头发糟乱不已,一身短衣有许多破口,破烂不堪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光着脚站在自己面前,又瘦又黄。

这分明是一个小乞丐!

她瞧着这小乞丐眼睛倒是清澈,带着些许灵动,有那么一丝特别。

不作他想,她迅速扶起小乞丐,顺手把他头发上的枯叶杂草摘掉。

“家中可还有父母,亲人?”

她试探性的发问。

小乞丐低头望地,用力地攥紧拳头,呼吸中都带着几分局促和不安。

“你没事吧?”

聂无尘和这个小乞丐说话,许久也不见小乞丐回答,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想转身离开。

在她转身的一瞬间,感觉到衣服被小乞丐扯了一下,低头看去,才发现自己的荷包消失了。

“你!”

小乞丐虽然没有穿鞋,但是逃走的速度极快,而且专往小巷子里钻,显然是个惯犯。

她微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神色异常复杂,更多的也是无奈。

行走江湖这多年,竟然着了一个孩子的道?

提气纵身,聂无尘瞬间跟了上去,打算先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如果真是个惯犯,她定是要好好教教他做人的道理,拐过几个街角,她在人群中快速地搜索着那个小乞丐。

寻了两条街,终于在一处僻静的角落找到了小乞丐,

她离小乞丐有些许距离,不过却看见了小乞丐手里攥着自己的荷包。

小乞丐站在一家医馆门前,她看到这幅情形,没有贸然的上前。

其实荷包里面没有放多少银两,行走江湖多年,没有那么傻到能被一个孩子抢钱。

她看着小乞丐在医馆门口站了一会,还是坚定地走进了医馆。

只是脸上好像一颗泪珠滚落,难道是为了抢了钱而忏悔吗?

万一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她没有上前质问,而是打算静观其变。

小乞丐进去片刻之后,就提着几包配好的药出了医馆的门,一路狂奔,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看着他。

她看着这个小乞丐一路狂奔而去的背影,直到完全看不见身影了才迈开脚步。

她走到医馆门前,抬头望去,门匾上书:“春仁堂”门匾上的金漆已经斑驳。

边上的对联也爬了些许蛛丝,这医馆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她跨过门槛,走了进去,里面不大,东西也不多,屋内只有一个年纪稍大的白胡子医者坐在诊案前。

医者见聂无尘进来,便站了起来,双手揣袖微微一揖行了个礼,招手示意她坐下。

医者客气的循声问道:

“姑娘可有不适?”

她并未出声,只是抱拳还礼,便坐在脉案前,朝医者伸出手,让医者诊脉。

她此行并不是为了看病,而是看刚才那个小乞丐行为怪异,想了解一二。

她见这位医者眼神清明,身姿硬朗,倒是有几分悬壶济世的风范。

才出声问道:

“尊老馆内刚有一男童离开,衣衫褴褛。”

她用另一只手比画了一下:

“约莫这么高”

医者看着她周身贵气环绕,气质出尘,又想到刚才的事情,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也是无奈叹了口气:

“你说小疯子,刚刚出去那个,他是不是拿你东西了?”

“小疯子?”

哪家父母会给孩子取这种名字?

医者看出了她的惊讶,随即耐心的出言解释。

“姑娘不是本地人自然不知,小疯子一家住在城郊,是三年前搬来的。

“据说是老家遭了天灾,逃难到此处,听说他家的男人,也就是小疯子的父亲病死在半路,孤儿寡母的好不容易走到这里,大家帮衬着盖了间草屋。

“可没想到,那妇人又病倒了,一病到现在都没有一丝好转,起初邻里多还帮衬,可是日子久了也没有人能一直帮啊。

“那孩子就和一群乞丐一起长大,也没有名字,整日在城里要饭,大家都一直叫他小疯子”

医者细碎地讲述着那个小乞丐的事情,想必平日里照顾不少,不然不会如此清楚一个孩子的近况。

“他刚才可是为他母亲捡药?”

她虽然心中有了答案,但是出于谨慎还是多问了一句,

“没错,他平日的所有银钱都是拿来买药了,一般都是半价给他,也算一份心意”

医者摇了摇头,也是无可奈何,想帮,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也没有能力救济长贫。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是亲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无亲无故的了。

医者讲完就自顾自的走到里间,拿出一些银钱放在了自己面前,她数了数,数量刚好和自己荷包里的一样。

她见这位医者行事光明磊磊落,思虑片刻之后,并未收回那些银钱,只是问他:

“那孩子多大了?”

医者见她没有恶意,也不像是要计较的样子,就如实地回答了聂无尘的问题。

“约莫五六岁吧,老朽只记得那年他们母子来的时候,小疯子被抱在怀里,算起来应该有四五个春秋了,”

她心下了然,不知为何想起小乞丐在医馆门口落泪的那一幕。

嘴比心快,想说的话就已经问出口:

“尊老知道那孩子家在何处吗?”

说完这句话,她心中就泛起了后悔之意。

毕竟萍水相逢,自己这么关心一个陌生人,实在是有些突兀。

医者见她不收这些银子,心里也十分明了,眼前这个女子并没有恶意,只得如实相告。

“城西郊外,往西走五里路,转个弯,边上树林里面有个草屋就是,”

“多谢尊老,晚辈告辞!”

她微微一揖,行完礼转身离开。

“姑娘!”走到门口医者喊住了她。

她侧身回首:“尊老有事?”

医者见她疑惑便出言解释:

“姑娘习武之人身体康健,但是人生一世,恩怨情仇皆是身外之物,姑娘忧思竭虑过甚,恐伤肺腑。”

突然被这么关心,她不自在地垂下眼眸,轻点了下头示意明白,便直接转身离去。

医者见她的身影消失,施施然的坐下抚了抚胡须,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是何造化也不是他能掌控的。

医者目光一抬,目光所视之处。

正是堂内匾上所书“悬壶济世”

他神色微动,想起当初是如何拜在老师门下,是如何立下誓言,又是如何放弃心中所愿。

过堂的风吹动诊方,掀开的一页并不是药方。

而是写着两句:

曾言一朝悬壶济世

虚度一生命里无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