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屠钱 > 第19章 第 19 章

屠钱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座一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01:08:30 来源:文学城

这一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一夜,金杏酒楼与小院所在的城西几乎全数毁于火患。

损失之大,连益州志上都免不了记下一笔,史称咸德大火。

不出笑歌所料,灾后木料价格大涨。这倒并非是她有多么冷静机智,而是全靠在现代做交易时培养出来的本能。市场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必须第一时间做出联动反应。以她穿过来之前发生的一个小小的短线交易为例:有位著名的公知发布了一个关于雾霾危害的纪录片,当日微博转发数十万,影响者众。于是她当即买入了相关的环保股,结果第二日果然几乎全线涨停。

而大火那日阿诚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与刘二爷不仅收购了大量木材,而且举一反三,连带布帛、药物等一应灾后急需的物资也都横扫一空。

出了这样的大事,金杏楼的铜铁钱生意自然停摆了,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救灾重建之上。这些事笑歌都帮不上什么忙,她也并不担心。反正凭她当时对大老板说的那几句话就价值千金了。金杏不会有什么损失,而且会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这钱在世人眼里到底是赚得有些不道德。

不说那些来不及逃出烧死的人,就是逃出来的人家又好得到哪里去?多少人受伤失亲,多少人流离失所。这又是冬天,天寒地冻的,虽不是滴水成冰的隆冬,但北风呼啸,夜半露宿街头的感觉实在是令人从内到外都冷了个透。而之后等待他们的还有各种暴涨的物资,若要重建家园,怕是要付出比之前多数倍的金钱。原来的一个小康之家,也许就这样一夜之间沦为贫民。

笑歌不是没有怜悯之心的冷血之人,眼见耳闻这种种心里也不好受。

但她并不后悔那日向大老板献计,因为这种钱即使大老板不赚,亦会有旁人赚。

木料紧缺就会暴涨,这是市场常识,在笑歌看来就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般阻止不了。除了顺应,别无它法。事实上,在灾后重建初期勉强压低各类物资的价格不仅于救灾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加重灾情。

因为价格是最好的分配调度工具。

当益州各项重建物资价格因紧缺高涨之时,外围的各种行商一定会嗅到厚利的机会,因而设法运送贩卖过来牟利。前期越是高价,蜂拥而来的行商与物资就越多,物价也就越容易平抑。

相反,如果一味人为压低物价,外地商贾无利可图,自然不会费力往益州运送,那灾后的一时短缺,就会变作真正的短缺。

若是笑歌连这样的觉悟都没有的话,也白在交易场上打滚那么多年了。

当然,冷酷的市场行为之外,尚有人情。

笑歌自己力所能及地捐输以外,之后亦准备向大老板提议为灾民捐助一二。

许家因着在城东,没有受灾,但家里的那两位倒是很有爱心。阿姐许月知自不用说了,一贯是刀子嘴豆腐心,心肠最是软的,若非如此,当初也绝不会收留笑歌。她不仅捐助出许多私几钱出来,还亲身去大慈寺帮手布粥施饭;小弟许龙亦是个热血青年,又年轻力壮,那些搬搬抬抬,搭建临时窝棚容留灾民之事,不用报酬,就自动自发的去贡献劳力了。

留一个笑歌,烧火做饭一概不会,体力活也完全指望不上,也就很自觉的不去添乱了。

可她一向是个闲不住的,一个人留在家中也无甚意思,索性去茶房坐着听人闲聊。

她信步走去离家不远的“上善茶房”。

这家茶房算是东门上较大的茶房了,穿越回古代在许家暂时安稳下来之后,她就惯常去。当然不是为喝茶,而是贪图茶房热闹,各色人等都有,听他们闲话是最快了解这时代的方法之一。

笑歌到得茶房,店里的茶博士亦是相熟的,笑着招呼她,“哟,许三娘子,好久不见您来了,还以为您照顾别家生意去了。”

“哪里的话,别家哪有你家的茶煎得漂亮。几日不吃,都想得紧。”笑歌亦客套道。

“还是沙坪茶么?老规矩再配四样茶点?”

“嗯。”笑歌点点头,往常坐的丙字号包厢走去。

因着茶房毕竟是人流聚集、龙蛇混杂之地,她一个年轻未嫁的女儿家一个人来吃茶,到底是有些引人注目。不过亏得她发现“上善”有一个下等的便宜包厢。本来是老板在墙角隔出来想着多收几个包厢钱的,但因为与大厅不过只薄薄一层木板相隔,另两面又都是墙,连个窗都没有,既不透气又不隔音,所以极少有人愿意去坐。可倒是正好合了笑歌的意,令她既不露脸,又能大大方方的偷听世人闲话。

但今日那茶博士却抱歉地对笑歌说,“三娘子,今日真不凑巧了,有位公子坐了您那包厢了,要不您看给您换一个?”

笑歌来茶房又不为喝茶,自然不愿换一个,于是只得尽量捡了大厅角落里不甚起眼的一个小桌坐了。

刚刚坐定,就听见隔壁桌几人在讨论大火。

这不稀奇,城西的这场大火正是连日来益州城里最大的事。

“你是没看见啊,西门烧得多惨,陈老汉儿的媳妇儿带着才满月的孙子被压在柱子下,没逃出来,愣是被活活烧死了。昨日我听说挖出来的时候,烧成黑炭一般,都没个人形了,可还死死抱着孩子,分都分不开,哎……惨,真是惨。”

“谁说不是呢,咱哥俩也是运气好,那日老陆头吆喝咱们去看关八妹的相扑,亏得我家里那个罗刹婆收到风拦住了,要不现在咱们也不能坐到这里好好的吃茶了。听说那女子相扑馆里人踩人,乱作一团,就没跑出来几个。”

“要说这火也烧得离奇,怎地青天白日的就烧得这般快呢?”

这话一出,却听另一桌一个书生嗤笑一声,插了一句,“有什么离奇的,总不过**耳。”

众人目光自是都转向这书生。

那书生问道,“你们可知这火是从什么地方烧起来的?”

人群中有人回答,“我听闻是从何家碾玉坊那边走的水,说是碾玉坊的当家虽则当时不在坊里,现如今都已被官府抓了。”

“什么何家铺子,一派胡言!一个碾玉的哪里来的火源?是它对面的灯油坊惹的祸!”书生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搁在桌上,声线提高,“那灯油坊是王主簿小舅子家的产业,是以现在四处散播谣言,想要将这摊烂事嫁祸于旁人。”

众人听了皆议论纷纷,有人说怪不得火烧得这样快,灯油坊里全是油,一点就着;有人骂当官的心太黑;亦有少数几个人说这书生一派胡言,直问他又不在现场,如何得知内里详情……

那书生继续说道,“我家有个老仆,他侄儿就在灯油坊里做工。那日烧得半死捡了一条命回来,他说灯油坊本来就应禁火,谁知那小舅子不知听了什么道士和尚的话,非要说什么流年不顺要在坊里做法,烧得纸钱来,一个不注意燃起了大火。真是作孽!”

另一桌质问书生的一人说道,“你这空口白话的谁知是不是妖言惑众。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若真如你说,知州必定会明察秋毫,还碾玉坊一个清白。这个时候正是众志成城,安抚灾民的时候,你不去帮手,却在这里胡乱说些扰乱人心的话,不知是何居心。”

书生大笑三声,“朝廷,呵,朝廷的法度不过是当官的法度。知州自己尚自顾不暇呢,还会明察秋毫?我说根本是蛇鼠一窝!你也不看看现如今死了多少人,可官府才宣称死了多少人?这不是怕官家责罚,忙着掩盖灾情是什么?”

这一番话说得群情激奋,多人附和,“就是,火烧成那样,怎么可能才死二三十人?分明是知州有意瞒报,怕事情大了丢了乌纱帽。”

还有人更加大胆,“要我说,刘知州就该被革职,上任几年什么事也没见他做,就知道讨好官家,敛财。现如今灾民都这样惨了,还任由那些豪商哄抬物价,木料、药材哪样不比平日都涨了几倍?”

书生说:“官府怎么可能平抑物价,那几家豪富,哪家朝中无人?正是趁灾大赚特赚之时,还管你百姓死活?”

“哎,这些人总有一天要遭报应的。官家难道就不能放开天眼收了这些狗官么?”

“报应?呵呵,杀人放火金腰带,铺桥修路无人埋。你可晓得刘知州身后是谁吗?当朝伍相公的儿女亲家正是刘知州的姑表兄弟,伍相公可是太|宗留给今上的辅政大臣,这么硬的后台,谁敢动?”

“那也未必,我看官家正春秋鼎盛,正是大有作为的年纪,朝廷内外说不定就快焕然一新。”

“是啊,年中提拔了好一批新人,谌老相公的小公子我看就是个人才。”

“那种贵公子怎么可能懂得人间疾苦,我看这火也就只能烧到穷老百姓,你看着吧,刘知州,王主簿,一准毫发无伤。伍相公还是谌老相公的学生呢,哪有自己人咬自己人的。”

这时茶博士过来掺茶倒水,见这些人客越说越远,已经论起了朝廷中事,急忙劝慰两句,“几位大爷还是莫要多论国是了,小心惹祸上身。”

谁知那书生却毫不承情,猛的一拍桌子,“小爷我读孔孟书,学先贤事,来年就要进京求考,报效国家,还怕那几个贪官吗?国朝从太|祖起就没有因言获罪这一说。就是官家在我面前,我也是这样说话!”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人群中爆出一阵叫好声,少数几个不以为然的嘲弄之声亦被压了下去。

笑歌默默听着这些人的话,心中突然生出一点不安,一时之间她也未能理清楚这不安源自何处。但当下,她却无意再听这些人闲扯,留了钱与那茶博士就出门而去,她需要安静的思考一下,找出那不安与危险的根源。

同一时刻,在这茶房里心生不安的除了笑歌,还有一位,却是占了她常坐包厢的那位公子。

而若是细细打量一番这位公子,也许会发现,他正是数月前金杏酒楼里出手阔绰、看着笑歌预言开价的外地公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