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芝豹的神情变化可以看出,郑家并没有做好跟朝廷翻脸的准备。zuowenbolan
至于那点小委屈,更像是没有分到糖果的小朋友。
朱慈烺只要能稳住了郑家,那么开海就完全没有问题。
朱慈烺看着郑芝豹:“郑家对于大明开海怎么看?”
郑芝豹犹豫了一下:“开海自然是利国利民之举,但是海上风险大,风高浪急、海寇肆虐。轻则损失惨重,重则人财两失。
若是贸然开海,百姓不懂远航,不懂操作大船,没有海图水手,对百姓来说有害而无利。”
朱慈烺嗯了一声:“你说的这些正是皇上担心的,所以皇上经过深思熟虑,打算参考九边规则,制定准入制度。”
郑芝豹疑惑:“何为准入制度?”
朱慈烺把手底下的标准递给一边的李若琏,李若琏送给郑芝豹。
朱慈烺继续说道:“所谓准入制度,也就是海商必须有十条八百吨以上海船,或者几家海商组成商会拥有二十条八百吨以上海船。
为所有船员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如果船员出现意外,朝廷将用这笔钱来给船员家属发放抚恤。
第一批准入证只有二十张,下一批多少,什么时候发放则视情况而定。
为了提高海商对抗海寇的能力,朝廷将允许有准入证的海商购买六寸一下口径火炮、床弩、弩炮、崇祯八年式、短铳等武器装备商船或者建造购买护卫船只。
海商可以凭借准入证在大明沿海寻求庇护,若是在大明藩国遇到问题可以到理藩院寻求帮助。
大明四大舰队将确保自己辖区内商船的安全,并且为二十艘以上的船队提供护航。”
这些优惠不要说海商,就是郑芝豹听着都心动了,不过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二十张准入证是套路,感觉太子有其它想法。
果然,朱慈烺继续说道:“这些准入证将会登报纸介绍,三个月之后开始拍卖,拍卖所得资金用于港口的修缮,海军新战舰的建造。”
郑芝豹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这事臣一个粗人也不懂好坏,既然皇上有意开海,臣等自然支持。”
送走了郑芝豹,朱慈烺想了想目前郑芝龙对郑家海盗的掌控明显变差,原因有三个,一个是郑芝龙参与建奴之战,主力北移,导致南方一些头目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大明沿海太大,南北相距万里,所谓山高皇帝远,这些人也是当海盗的出身,自然不会忠心不二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郑芝龙本人对于回乡光宗耀祖的执念,年龄越大,这个执念越深,失去了进取心。
他想养老,但是手下一大帮兄弟可不准备养老,这些人跟着他无非是为了钱和权,结果郑芝龙安于现状,整天研究着怎么讨好朝廷。
这无疑让有野心的人对他越来越不满,导致内部矛盾尖锐。
第三个原因就是朝廷的介入,朱慈烺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白用人,福建水师虽然没有参与作战,但是货运护航等事可是没少做。
朱慈烺要么给予钱,要么概予武器,要么纳入海军军饷体系。
例如福建水师海军陆战队,就是一支拿着朝廷军饷的部队。除了这个之外,郑芝龙海军还有几十条船的人都被朝廷封赏了百户千户的官职或者纳入了军饷体系。
这些人处于挑拨目的也好,收拢人心也罢,反正只要拿了朝廷的钱,就打上了朝廷的烙印。
结果就是跟郑家越来越疏离,而这些人因为有朝廷下发的武器反而是战力最强的一批,郑家又不得不倚重他们。
所以朱慈烺对郑家采取的就是拖的策略,郑家之所以看着还是铁板一块,并不是因为郑芝龙有多么枭雄。
相反正是因为他不思进取,只想着依靠郑家的势力给自己谋个安身立命的高官厚禄,所以他能忍得住,处理更圆滑,问题被他压制。
这就给了朱慈烺温水煮青蛙的机会。
相信许诺了两个伯爵爵位,两只舰队的总兵官,加上今年开始的改编和给予新的炮舰,这些足以满足郑家的胃口。
朱慈烺转头问李若琏:“时刻关注郑家状况,特别是那些反对开海的人的动作。”
李若琏抱拳:“是,臣这就去安排。”
要说郑家答应开海,朱慈烺是不信的,郑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财富都是靠着收海运保护费得来的。
大明开海等于是从郑家嘴里夺食,这可是近千万两的大生意,没有人反对才是怪事。
从锦衣卫归纳的情报来看,去掉大琉球垦荒的十万人,在船上各地货站、港口为郑家做事的人还有近十五万。
郑家掌握的海船数量超过三百条。若算上那些中小型船只,这个数量超过两千条。
当然这些人为郑家做事并不是说他们都会上战场。
郑家能真正上战场的人有七八万人,海船三五百条。
即使减少到一半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巨大的威胁。
要知道大明沿海防御,还不如九边,也就是说一旦郑家闹事,对大明的危害可比建奴还要大。
想想倭寇就知道,大明付出了多大代价才剿灭。
朱慈烺喜欢润物细无声的解决对手,就像祖家一样,当他想起反抗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资本。
朱慈烺相信只要在给自己三五年的时间,相信郑家一定会跟祖家一样轻易屈服。
所以崇祯现在走开海这一步有些冒险,打乱了朱慈烺的计划,以现在天津水师的实力,保护渤海应该够了,但是想要出去跟郑芝龙作战,那还差的远呢。
在朱慈烺的计划里,明年胶州和金州造船厂投入使用,从去年秋天开始两地就开始储备木材。
两个新船厂都将具备建造战列舰的能力。
除了两个大厂之外,渤海湾还有登州、威海卫和秦皇岛三个小厂也将会在明年投入使用。
到时候大明一年可以建造崇祯八年式六十条,九年式三十条,战列舰六条。
而舰队的规模八年式炮舰要超过两百,崇祯九年式要超过五十,战列舰超过十艘才是稳赢郑芝龙的局面。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九条船,六艘八年,三条九年,还有两条是今天刚下水的。
胜利只能期待郑家因为意见不同分裂,或者郑芝龙屈服于大明强大的大势选择妥协。
把选择权交给敌人,这正是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