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统计大明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征之国

统计大明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征之国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9:59:49 来源:转码展示1

看着崇祯疑惑的眼神,朱慈烺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毕竟是自己推上去的,朱慈烺还指望他抓高迎祥呢!

朱慈烺拱手道:“父皇,想必杨嗣昌是新上任,还没有梳理清楚情况,兵力调派需要时间,加上建奴忽至才使得计划没有顺利实施。gsgjipo

好在现在流寇大部已经击溃,剩下的只是追缴,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果传来。”

卢象升也若有所思的打量了一眼朱慈烺,他这句话目的就是为了给杨嗣昌上上眼药,毕竟他俩不和已经人尽皆知了。

没想到他这边一说话,太子就跳出来替杨嗣昌辩护,看来传言杨嗣昌是太子的人的事情应该是真的了。

崇祯想想也有道理,杨嗣昌上任没有多久,又碰到建奴入寇,具体有没有能力,还要再等等看。

显然崇祯对于这种上书并不是很关心,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人云亦云,啥都不懂的菜鸟皇帝。

这一年他学到了很多,例如国家战略,例如把握节奏,例如掌握大势等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手里有兵,对于各种魑魅魍魉他也能淡然应对。

而且现在相对于流寇,崇祯更希望听听他对建奴的策略:“这些朕已经知晓,卢卿家还有什么要上奏的么?”

卢象升连忙又说:“臣还觉得,台谏大臣不懂军事,又喜欢瞎指挥,不管事情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说长道短,求全责备。

更有甚者,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只为了个人名誉,不顾及军情的具体情况,督臣做一样他们就反对一样,处处掣肘。别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出来?”

在朱慈烺看来,卢象升果然还是那个脾气火爆正直的卢象升,这一大圈下来,从上到下,从士卒到督抚,从州县官员到御史台谏,他是全怼了一遍。

不过他也不是盲目的怼人,说的这些问题都切中了要害,这样得罪人,怪不得后来混的那么惨。

见卢象升还在那喋喋不休的说着剿灭流寇的事情,崇祯真的忍不住了,干脆直接问:“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了,那么你对建奴这一战怎么看?”

卢象升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收拾了一下心情:“臣这些日子一直在讲武堂的参谋部观看他们推演,臣以为讲武堂参谋部的建议非常正确,而孙督师之策太过保守。

保守就意味着风险,臣觉得,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而且臣觉得新军根本不需要大规模调动。

喜峰口建奴既然最多两万,而且真奴可能不到一万,那么臣觉得以永平新军和勇士营大部足够歼灭来敌。

虽然两部因为骑兵不足,不适合追击,臣建议不妨把建奴引到喜峰口以内,然后截断建奴后路在聚而歼之。这样一来敌骑兵就难以发挥优势。

而且调曹文诏部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曹文诏部大多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战场不肯出力,面对的敌人又是建奴感染瘟疫的部队,所以很可能就是调过来也不敢追击。

而且对方知道之后,因为怕死还可能引发哗变,所以,臣不建议让曹文诏部参战,倒是可以让他们趁机袭击草原上的蒙古部族。

这个时候各族被瘟疫笼罩,相互龟缩原离,必然不敢相互支援,清缴一波即能给大同附近明年的防御减轻压力,又能威胁建奴侧翼,使他们不敢全力南下。”

听到这家伙终于肯跟着参谋部的计划走,崇祯和朱慈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家伙好像比朱慈烺和参谋部的计划激进的多了。

朱慈烺一点也不奇怪,这家伙不仅好战,还勇猛到无脑,提出这种冒险的建议很符合他的风格。

现在朱慈烺也是没有办法了,孙承宗的保守,使得新军错失了调集的时间,等卢象升赶到想调曹文诏部也不肯能及时赶到了。

宣府的新军要留下来防御多尔衮的主力,所以即使卢象升不冒险,朱慈烺也不得不冒险一把,好在四万对两万,加上边军配合,不说全歼,最起码击退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松了了一口气说道:“听说你要连夜去往喜峰口?”

卢象升抱拳道:“正是,臣觉得,孙督师战法保守,新军被平分在各个关口导致力量不能集中,所以臣打算尽快到前线,把新军集结起来,以备来敌。”

崇祯点点头:“你来的时候,朕刚刚得到消息,建奴已经到达答鲁城。”

卢象升心中一紧:“陛下,建奴到此地修整之后必然分兵,分兵之后就应该会直接入关,军情紧急,请准许臣立刻辞行!”

崇祯扶着桌子站起来:“你不要这么着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既然急着要走,那承恩你去御马监给卢督师挑一匹好马!”

王承恩点点头领命,卢象升也是一个爱马之人,听皇上的意思要送一匹御马给自己,立刻高兴的谢恩。

两人去选马了,朱慈烺也起身:“父皇,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孩儿也告辞了!”

崇祯点点头:“嗯,你回去吧,高丽之事,你便宜行事吧,不过切莫坏了组训!”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草了《皇明祖训》,针对大明藩属国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高丽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对明初的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贯穿整个明朝的外交基石。

朱元璋深信传统外交思想恪守的“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原则。他指出:通过战争征讨蛮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

《皇明祖训》明确提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大明富强,贪一时自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

崇祯提醒这个就是告诫朱慈烺要尊崇祖训,但是朱慈烺读皇明祖训的时候确发现了几个漏洞,利用这几个漏洞完全可以绕过不征之国的限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