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四章 傅奕灭佛论

天下安康 第四章 傅奕灭佛论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14:45 来源:转码展示1

四月芳菲尽,人间仲春时。mengyuanshucheng

黄明远眼看蓝天白云,和风煦暖,便想趁着春光明媚之时,于郊外踏青,寻觅湖光山色一番。此时裴淑宁和陈婤因为各有身孕,不能受得颠簸,不能成行。黄明远乃带着陈远父子、长子黄维扬、斛律敏儿并十余命侍卫,一路向东,前往骊山。

陈远长子陈克敌,开皇二十年人,比黄维扬大一岁。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到了长安,更是亲近。陈克敌小小年纪,聪明敏达,黄明远颇为喜爱。

一行十余人,纵马驰奔,很快便到达骊山。

骊山虽然有名,但黄明远并未真的游览过此地。黄明远对于骊山的记忆,也就只是到了后世也不敢挖掘的秦始皇的墓和杨贵妃洗澡的华清池,以及张养浩那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实际上骊山的风景并不弱于骊山的历史。

骊者,马深黑色。骊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黄明远带着众人,爬奇峰,访幽泉,还在山中来了一场大隋版的野餐烧烤,其一番游玩,好不畅快。

黄维扬小小年纪,也跟着大人遍爬群山,哪怕是极端疲累,也绝不叫苦。黄明远本来想看看儿子的韧性,却没想到一路跟着,小家伙格外的坚强,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单凭这一点,不论儿子是贤是愚,都未来可期。

后来黄明远怕儿子累到了,便背着他爬山。雄阔海要接过小维扬,但被黄明远拒绝了。别人背得永远也无法代替父亲背的,因此小家伙趴在父亲的背上,异常兴奋,不停地指东指西。

无论哪个时代的孩童,都渴望父爱。

到了下午,黄维扬因为玩的太疯,早伏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

黄明远背着儿子,一路从山上往下返。下山的路远比上山更要难走,雄阔海想接过小主人,但被黄明远拒绝了。

此时骊山之上后世的建筑大多都没有出现,不过这仍无损于骊山的美好。鸡上架、牡丹沟、秤锤石、舍身崖······都少了那些后世的雕琢景色,尽显原始之美。

山中之雨,最是无端。

快到傍晚的时候,一阵急雨挡住了黄明远一行人的脚步。这个时候,春雨贵如油,这山中雨,来到突兀也来的急,黄明远等人还有孩子,忙找地方避雨。

这时雄阔海看到山崖一侧有个小亭子,忙领着众人前去避雨。

亭中此时早有几人正危坐,黄明远等人一来,这亭子倒显得拥挤。雄阔海立刻带人在亭子四周布防,只留黄明远等几人于内。

亭中为首的是一中年人,而三个年轻人与之相陪,不知双方是何关系。不过看对方的衣着,俱是绫罗绸缎,又正襟危坐,相貌俨然,不像是寻常人。

黄明远上前施礼,自言姓黄,也未说明身份,只言来此游玩避雨。而那个中年人也通了名号,此人竟然是反佛斗士傅奕。而三个年轻人则分别是王通、薛德音、盖文达三人。

此三人者,虽然在后世声名不显,但在思想界、文学界上皆为隋末唐初的重要人物。尤其是王通,乃是隋末最有名的思想家。

黄明远闻三人身份便欣喜,也不管是不是有些贸然,便加入几人的论述之中。

此时傅奕声名不显,而王通、薛德音、盖文达皆是年轻人,思想开放,也没什么忌讳,虽然觉得黄明远此举有些冒昧,但也不以为意,便再次一起相谈。

原来几人刚才正为是不是要完全禁绝浮屠而争辩。浮屠者,佛家也。

黄明远听了立刻了然,自南北朝以来,思想上正处于儒、佛、道三教争衡碰撞的思想动荡时期,传统儒学教育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这一阶段,佛教后来居上,尤其是那张有名的《圣人图》,便是体现。三教之中,释迦摩尼高举首位,而孔子和老子相陪,着实刺痛了无数儒家弟子的心。

傅奕是儒道兼修,而王通、薛德音、盖文达三人都是正宗的儒家弟子,双方自是皆对佛教没有什么好感。

二方争辩的,是到底如何对待佛教。傅奕作为历史上有名反佛斗士,极为激进,主张要绝对的禁断佛教;而王通等人则相对温和一些,认为一味地排斥佛道并非良策,而应探索一条融汇三教的合理途径。

黄明远一听,便明白这几个人在此自嗨呢。现在杨坚一家都是佛教的支持者,在大隋搞哪门子禁佛。不过黄明远也不吃惊,毕竟读书人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然靠不靠谱便不好说了。

实际上不独傅奕众人争论,实际上黄明远也对佛教之事感到担忧。

佛教问题的兴废在中国纠结了一千多年,后世还信奉者都不知道有多少。不过二人的话黄明远听明白了,傅奕的话主张若说还是愤青发作,要一刀切,过于极端;而王通的主张则纯属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发作,人家都打到你家门口了,你还想和人家合作,这时候不是应该先打垮对方再谈其它。不过知识分子要有这种魄力,儒家也不会让佛教压着打了。

傅奕估计也不满王通的主张,辩驳道:“浮屠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讲妖书邪法,恐吓愚夫,骗取钱物。百姓通识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诈语。乃追既往罪过,虚求将来的幸福。遂使人愚迷,妄求功德,不畏科禁,触犯法律。其身陷刑纲,还在狱中礼佛,口诵佛经,以图免其罪。”

“好!”

陈远听了,不由自主地赞叹道。陈远家族素以曾祖父陈庆之为荣,心向故梁。当年梁武帝崇佛,天下无人能及,可侯景之乱,向和尚们求一饭而不得,最后饿死,陈氏家族能不痛恨佛教。

这个时代大家抨击佛教,无不以梁武帝之事举例。

陈远的叫好引得众人侧目,不过陈远也不在意,他素来对佛家没好感,如能禁佛,自是大力支持。

“傅先生仗义执言,可谓振聋发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