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八十六章 重工精神

天下安康 第八十六章 重工精神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01:38 来源:转码展示1

黄明远下令,谁能发明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将授以重金,还能入研究院工作。maixi9

研究院是配合丰州军事科学院新设定的一个机构,主要是进行民事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粮种、新式机械、水利等多个方面。现在只是一个初创阶段,不过黄明远将其视为珍宝。

研究院的出现,立刻受到工匠们的踊跃参加。原本工匠地位低下,受达官贵人所不耻,不过研究院的工匠都有官职、俸禄,还有职田,这是他们之前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黄明远此令一下,不少的匠人立刻涌动起来。在丰州很多人都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丰州工匠的待遇在全国都是最高的,研究院更是工匠们心心向往的,因此很多人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企图收下黄明远的奖金,再进入研究院,鱼跃龙门。

很快便有无数人送来了他们发明的纺纱机、织布机。

其中一个叫黄衮年轻人送来的一架纺纱机最令黄明远吃惊。他在原本的手摇纺纱机的基础上,将只有一个纺轮带动的纱锭从横向变成了竖向,而且增加了纺轮的数量,用一个纺轮带动四个竖直纱锭,使得纺纱机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四倍。这种纺纱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

黄明远见了不由得一愣,这不就是后来英国工业革命的“珍妮机”嘛。只是纱锭较“珍妮机”要少一些而已,按照这种设计理念,未来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将纱锭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使得纺纱机的效益大幅地增长。

不过增加纱锭不光是普遍累积,纱锭越多,越要防止出现失误,这个黄衮研制的匆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增加纱锭的实验。

除此之外,黄衮还提出了一种水力织布机,利用水流的流动为织布机提供动力,进行织布。只不过这种织布机投入非常大,而黄衮本人囊中羞涩,还没钱去实践自己的发明。

从“珍妮机”到“水力机”,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走到路子。只有将人从繁忙的劳动中独立出来,才能引导科学的发展。

在世人的眼中,黄衮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毛头小子,可在黄明远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大隋的能工巧匠非常多,包括宇文恺、阎毗、何稠、刘龙、云定兴等人,从后世看,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工匠。但这些人的本职都是官吏,搞技术只是兴趣爱好。

不要以为能工巧匠都是地位低下之人,恰恰相反,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发明家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普通人哪里有那个闲钱支持他大规模的开发研究。改良纸的蔡伦是太监头子;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尚书;发明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是宰相。这些人要么是大族子弟,要么是官场巨擘,就连那些捣腾出火药的没留下名字的道士,也是把水银、铅等各种贵重金属当玩意玩。

让这些人去专门搞发明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哪怕让历史记住他们的正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发明。

一个有天才雏形的黄衮让黄明远无限激动。

不过一个食不果腹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经过黄明远细致的了解才知道,黄衮其父曾经是北齐的中校署令,曾经跟着刘龙为齐后主修三爵台。

北齐灭亡后黄衮之父沦为平民,黄衮兄弟便继承了其父的技术。

黄衮之父是洺洲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在北齐一直是刘龙的老部下。刘龙在北齐灭亡之后因为声名远扬而入周为官,历职通显,开皇年间曾官至将作大匠。在建造大兴城的时候,刘龙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

黄衮有个兄长叫黄亘,巧思绝人,也是个技艺高超之人。因其父之故,去长安投奔刘龙。黄衮在家养母,等着兄长发达,没想到这次河北大移民主要就是针对北齐故都魏州、洺州、相州、邢州的一群北齐遗民,黄衮一家也在其中,这才无奈来了丰州。

提起黄亘,黄明远倒是有印象。

之前去将作监的时候,有人提到过此人性强明,有巧思,这时候黄明远终于记起黄衮是谁了,《隋书》上有对其兄弟二人的记载。杨广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亘官至朝散大夫,衮官至散骑侍郎。

二人一介寒门,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了杨广的宠臣,可见技艺之高。

没想到黄明远竟然弄到一个未成名之前的黄衮,真是三生有幸。在古代名将名相常得,一代工匠大神,可是没那么多。

黄衮兄弟虽然以后显达,远比在黄明远这里的地位高更多,但黄明远可没有放人的想法。把黄衮用在改良技术方面对天下的裨益,远比给杨广建什么富丽堂皇的狗屁宫殿有意义。没看到同时代的李春只是一个工匠,就凭借赵州桥而百世传颂。

黄衮不仅技艺高超,又有文化,黄明远乃表黄衮为丰州总管府工曹织染长,负责丝织、印染工作,还将其引入研究院,成为专家学者般的人物。

黄衮一介布衣,无人问及,今得黄明远如此信重,不由得感激涕零,发誓要效忠黄明远,当然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历史上他曾经做到散骑侍郎。

黄明远并不在乎他们的效忠,而是勉励黄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为工匠未必不能做出流芳百代的事情。

黄衮内心动容。

黄衮因为献了新的纺纱机便骤得显贵,不仅封赏优渥,还得授官职,终于让众人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的决心。众人情绪高涨,纷纷进献自己的发明。虽然很多都是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但也有不少东西能够提升技术,造福百姓。

黄明远对众人异常热情,决不打击众人发明创造的热情。又将那些有用的技术一一推广,倒也让这些本该被埋没的东西得以传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