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姊妹兄弟

天下安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姊妹兄弟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01:38 来源:转码展示1

这时后面车中又跳下一个年轻女子,眉目如画,清雅脱俗,正抱着一个年约一两岁的小童子,后面跟着两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少年少女过来,此人正是黄明远的二姐黄明雪。xiaodiaodayacom姐弟三人的马车在后面,这才跟上来。

“阿姊!”

所有兄弟姐妹中,黄明远与黄明雪年岁正当,从小一起长大,也最是亲厚。

黄明雪快步上前,拉着黄明远左右打量一番,良久才舒了一口气。

“阿弟,你没事就好。”看到弟弟没事,黄明雪才放下心来。“小弟比从前更壮实了。”

“让阿姊担心了。”

黄明雪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笑着说道:“阿弟做了好大的事,让姐姐也为你开心。”说完又抱着怀中的孩子让叫“舅舅”。

小孩子才一两岁的年级,天真烂漫,童稚十足,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舅舅”,又害羞地藏到母亲的怀抱,让黄明远心生柔软。

“阿姊宽心,不都过去了,现在一家都来长安了,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这是二郎?真是好孩子啊,让舅舅抱抱。”

说着黄明远便接过黄明雪怀中的孩子,又随手接下腰间的玉佩放到他的手里。

“别乱给他东西,宠坏了他。”

“舅舅给的,就得拿着。”

黄明雪又一拉身旁的二人,给黄明远说道:“这是明瑜,这是明瑛,七娘,九郎,快叫大兄、六兄。”

“大兄,六兄。”

听到二姐的话,老四黄明瑜和三妹黄明瑛二人赶紧上前见礼。二人是双胞胎,明瑛是姐,明瑜是弟,名字出自南梁·简文帝的《玄圃园讲颂》:“顾惟多缺,徒奉瑛瑜,终如燕石,更似齐竽。”姐弟二人是遗腹子,是在黄牵去世后出生的,一直跟着母亲崔夫人没有出过邹山。

二人今年都十二岁了,往日跟兄长接触的不多。二人也不知道兄长的性格,所认识的兄长都是别人口中述说的,因此二人有些怯怯地看着面前温文尔雅的大兄,满是好奇。大兄跟戏文里那个三头六臂的将军一点也不一样,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的。

黄明远自父亲去死后,这些年在家待了也没几个月,跟两个弟妹生疏倒也正常。看着两人虽然谨慎却也落落大方的样子,黄明远知道母亲教养的很好。

黄明远将外甥交给黄明襄,又上前一手拉着一人,跟二人说道:“九郎、七娘,长安也是我们的家,跟邹山没什么区别,你们往后在长安跟在邹山一样就是。”

二人眼前一亮,黄明瑜说道:“大兄,长安也有邹山那样的书阁吗?明瑜也能随意的去书阁看书吗?”

黄明瑜从小跟在黄胤之和崔夫人跟前,疼惜的很,养得一身大家风范,不像几个兄长那样或是舞刀弄枪,或是勾心斗角,而是一心读书习文,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而且兄弟几人中,若论容颜以黄明瑜为最,风宇高旷,独秀生人,倒是个如玉君子。

黄明远笑着说道:“明瑜喜读书,我在长安家中的天一阁收藏了不少的好书,可让明瑜遨游书海啊。”

黄明瑜闻之一喜,倒是对长安充满了一丝期待。

七娘眼看长兄和蔼可亲,全无一丝武人可怖之气,也小声问道:“那大兄,七娘在长安可以出门吗?”

黄明瑛年纪不大,却有一股轻灵之气,美目流盼、桃腮带笑、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她从小在邹山过得全无拘束,天真烂漫,可也知道长安不比邹山,世事复杂,若是只能圈在家中,她也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有些遗憾。

小姑娘心思重一些,知道长安不比家中,真是喜事细腻,惹人心疼。不过下边的弟弟妹妹他黄明远还是护得住的。

“妹妹若是愿意,就是王府也是去得的。除了皇宫,无不可去之地。我们在长安也是顶级的家族,完全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知道弟弟妹妹初来乍到,心中谨慎,有些拘束,黄明远笑着对众人所道:“七娘,九郎,这长安也不过是比邹山大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不用担心其它。在长安,只要你们不去欺负别人,也没人能够欺负你们。”

崔夫人见儿子这么说,有些担心的地说道:“明远,这关西家族本就看不惯我们,还是让九郎他们谨慎一些为好,否则让他们寻得错处,恐不利于你。”

崔夫人在邹山十年,虽然知道儿子功勋卓着,但并不完全了解儿子的地位。她心中觉得儿子虽然是柱国郡公,但若论地位较之很多大家族还是略有不如的。

黄明远劝慰道:“阿娘且放心,儿子心中有数。今日的黄家正五品官以上七人,早就今非昔比,已经不是谁都可以随意欺凌的了。”

黄明远将母亲和二姐母子、小妹送上马车,又让雄阔海给黄明瑜牵来一匹马,让他跟在自己身边骑马回城。

黄明瑜还是显得文弱了一些,这样不好,就是做个文官也得有强健的体魄。对于黄明远的安排,黄明瑜自是不能反对。他这个年龄,正是充满求知、好奇的年龄。往日母亲不让骑马,他不敢反对,现在有机会自然要尽兴了。

十二岁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黄明瑜只比黄明襄小两岁,但黄明襄却是已经能够为自己分忧,为家族分忧了。

黄明远准备过了年就将黄明瑜留在长安,进入国子学读书。国子学设立于西晋,是太学之外另一所高等学府,到隋朝时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并立,地位最高。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所以凭黄明远的身份,黄明瑜也能进最高一级的国子学读书。

在这里不求将来好做官或者学到什么知识,而是希望黄明瑜能够感受到大隋上层的斗争,领略最顶端的文化和政治气氛,不要被邹山的童话世界所蒙蔽。

天气正寒,容不得多耽搁,一行人正准备出发,这时后边有人赶紧上前来。

“大郎君且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