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二十五章 百济参战

天下安康 第二十五章 百济参战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4 08:16:14 来源:转码展示1

温达逃走之后没多久,张文远也率领其部赶至鸭渌水畔,与黄明远所部汇合。走脱了温达,张文远便向黄明远请罪。

听闻张文远大胜高句丽军的过程,黄明远也不禁赞叹张文远“雄风依旧”。至于温达率残部逃走之事,虽然很可惜,但毕竟瑕不掩瑜。

至于说黄明远听说温达是效仿自己的办法,伐木渡河,也是目瞪口呆。这个温达,真是个人杰,若是不除,恐成大祸啊。

没多久,沿途斥候回报,鸭渌水畔有高句丽军队渡河的踪迹,黄明远猜测应该是温达所部。黄明远知道其一过江,如龙游大海,怕是追之不及了。

黄明远于是命全军移师泊灼城。

此时三军共计十余万军队,即使平推高句丽也是可能的。

只是黄明远有些犯难。这个时候,大隋已经将对方的主力完全赶到鸭渌水以东的地方,全取了辽东。即使辽东之地还有高句丽的残部,也没多大影响。按照之前的预想,这个结果已经满足了之前的战略。

但是此时若要收兵,也是不可能的,出征一次不容易,哪能轻易前功尽弃,再说还得防止高句丽卷土重来。当然继续往南打也不合适,黄明远若是真想灭了高句丽,就不是让周法尚插入鸭渌水,而是命他从浿水杀入平壤城。周法尚轻车熟路,高句丽人决计挡不住。

当然也可以灭亡高句丽,但黄明远又不情不愿。

除了养寇自重,最重要的还是利用高句丽制衡百济、新罗。

若只是一个高句丽不是问题,但问题是高句丽以南还有百济、新罗二国,一旦灭了高句丽,平壤以南的地方势必为二国所蚕食。若是给黄明远足够的时间,百济、新罗二国也不是问题,皆灭了便是。但现在中原内乱,黄明远不能将全部的功夫都浪费在这朝鲜半岛之上。

所以对于黄明远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将高句丽打个半死不活,打到服气,然后让半血的高句丽继续跟百济、新罗二国死磕。

但问题是高句丽不服啊。

这家伙就跟平头哥一样,咋就不服呢?

黄明远决定先派使节前往高句丽,劝降高元。若是能结束战争最好,若是实在没办法,自己就得先灭了高句丽,再扶持一个新的势力和新罗百济抗衡了。

可黄明远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高元已经不怕黄明远了,他已经有了一个好帮手。

大隋对于高句丽的连战连捷,其遭受压力的不仅仅是高句丽,还有高句丽以南的百济、新罗二国。

尤其是百济,其与高句丽是联盟,又同源于扶余一族,对于高句丽的情况,更是唇亡齿寒。

百济,准确的说叫做扶余和南扶余,是扶余王尉仇台在东汉后期带方一带建立的一个国家,其统治阶级为扶余人,国家下层是马韩部落。其国家形态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邻居印度和后来的元朝、满清等。

至于后来的朝鲜人给百济安了一群朝鲜祖宗,虚构了一个温祚王,又创造了几十个子虚乌有的国王,历史能延伸到创世纪就不用说了。估计能令尉仇台气得活过来的,便是作为百济的开国君主,尉仇台和他的后来几位继承人简位居、麻余竟然被朝鲜人逐出了百济的开国史。

好吧,关于宇宙的历史都是韩国人的。

百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利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养蚕、纺织等手工业也有发展。对外贸易较发达,一度成为海东强国,与高句丽共同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百济武王(谥号,现在还没有呢)扶余璋继位之后,积极扩张,与新罗和高句丽皆有战争。后来高句丽与大隋之间爆发多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东征,扶余璋为大隋所慑,担心大隋灭了高句丽之后,继续进攻百济,于是和高句丽讲和,转而进攻新罗。

这一次黄明远再征高句丽,高句丽危在旦夕,便向百济求援,并答应将慰礼城(今韩国首尔,跟同时代的朝鲜另一个汉城不是同一个地方)交给百济。

百济开始时建国在带方,就是平壤一带,后来被高句丽打得一路南逃,丢了膏腴的汉江平原,后来连首都慰礼城都丢了。百济人对于慰礼城的国仇家恨,两本史书也写不完。现在高句丽以慰礼城求援,立刻就打动了以扶余璋为首的百济贵族。

扶余璋认为,若是任由大隋将高句丽灭亡,下一个遭受此噩运的便是百济。不若支援高句丽,获得膏腴的汉江平原,甚至有可能趁机灭了高句丽,夺回平壤故地。

至于隋军的实力,此时北挑高句丽,东打新罗的百济虽然有些畏惧,但也没当回事。在百济人看来,隋人虽然强大,但是数千里远征,只要粮食耗尽,必然退回。而且朝鲜之地,数百年来便是百济、高句丽、新罗三国相爱相杀,在众人的潜意识里,朝鲜就是三国的,跟隋人有什么关系。

就这样,百济同意出兵。而高句丽除了付出慰礼城以为,还要在战后与百济一同出兵新罗,双方共同瓜分新罗之地。

高句丽夺取平壤也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这百余年来,百济最大的敌人便是新罗。六十年轻,百济国王圣王扶余明秾便是被新罗人所杀。

新罗趁着隋朝攻伐高句丽,夺取了高句丽的南汉江平原和北汉江以南的地区,已经成了双方共同的敌人。

当然朝中也有清醒的,朝中重臣真吕便认为隋朝乃庞然大物,实力强大,兵力众多。高句丽就是惹上隋朝,才落得今日下场。百济虽强,较之大隋可谓是雏鸡与苍鹰的区别,百济不可贸然与大隋交战。

对于真吕的劝谏,扶余璋置若罔闻。扶余璋性格和杨广很相似,喜欢好大喜功,又喜欢奢靡,不喜劝谏,独断专横。群臣之中,无敢谏者。今日真吕跳出来和扶余璋对立,直接被扶余璋命人赶出了朝堂。

真吕作为朝中老臣,先后侍奉了威德王、惠王、法王四代帝王,地位崇高,受此大辱,又急又恼,竟一病不起,不久便溘然长逝。

而贬斥了真吕的扶余璋遂起大军十万,以百济名将燕会之子左将燕珍统之,抵御隋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