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五十二章 杀俘事件

天下安康 第五十二章 杀俘事件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4 08:16:14 来源:转码展示1

欧彦攻克钱塘城,俘虏刘元进等人时,作为偏师的王世充所部也攻克钱塘西面的余杭县城。余杭县虽然和余杭郡同名,但却不是郡治,只是下面一个普通的县城。

白鹄山之战后,王世充虽然没立什么大功,但获得了独立领军的资格,其率领所部沿着东苕溪一路南下,进抵余杭县城下。守卫余杭县城的是刘元进大将李君范,其部多为新兵,战力较弱,因此眼看隋军袭来,便选择紧闭城门,紧守不出。

余杭县城位于东苕溪和南苕溪的交界处,前人为了加强城防,便将护城河和苕溪水相连,使得整个城池为苕溪所包围。再加上余杭县城本身便城池高峻,也算江南有数的大城,极为易守难攻。

李君范的部下是一群新兵,王世充麾下也不是老卒。而且王世充本身并没有太高的军事天赋,因此顿兵城下,眼看着余杭县城发愁。

幸好欧彦只命他看住李君范,勿使李君范逃窜或支援钱塘城。

说是如此,但王世充肯定不愿意完成基本任务,他更希望破城。

攻城其实没有多少办法,没法投机取巧。因为护城河连着苕溪的缘故,江南水丰,填壕肯定是个不现实的事情。王世充遂命人在护城河上假设飞桥,以为联络。

城头上的贼匪会使弓弩的没几人,眼看隋军攻来,只得在城头胡乱的放箭,因此王世充很快在护城河上假设了数十道飞桥。

但飞桥虽成,毕竟不是实地,很多大型的井栏、冲车无法通过。

王世充遂命令将投石车设置到护城河外围,对着城头猛攻,以为掩护。至于主力,则蚁附攻城。但蚁附攻城并不是简单地扛着梯子去爬城墙,这也包括一个配合、组织问题,很显然王世充所部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血战,只能像一群乌合之众一般胡乱攻击。幸好城中的贼匪也没什么战斗力,王世充才没有为对方所破。但双方相战数日,不过是菜鸡互啄。

双方在余杭县城交战数日,王世充全无战果,反而折损了上千人。

正当王世充对着余杭县城焦头烂额之际,东面传来欧彦破钱塘城、俘虏刘元进的消息。王世充不由得喟叹,人比人,气死人。可再是无奈,这个消息对王世充来说也算是个破敌的好消息。

王世充遂命人在城外向城内大喊“刘元进身死”的消息,打击守军的士气。

城中的李君范听了大惊,不住地犯嘀咕,终究是此消息没有得到证实,还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数日,从钱塘来的劝降使者也到了余杭县城下,还送来了盖着刘元进印绶的劝降信,声明是刘元进亲笔所说。

不管真假如何,但此事大大地震动了整个余杭县城。众人自李君范以下,不少人都是刘元进的老部下,跟随刘元进为匪多年。今钱塘已破,刘元进势力败亡,他们最大的依仗也便不存在了。

而且李君范很清楚,余杭县城再是坚固,没了外部支援,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跟着刘元进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好容易才有了今天,现在刘元进已经完了,他也是时候该考虑考虑自己的未来了。

对于李君范来说,现在最好的选择便是投降大隋,但是李君范却并不敢轻易投降。首先他在隋军之中并没有熟人,没人居中联络,其次他也不了解城外守将的性情,贸然投降,后果难料。

此时的李君范,进退两难。

就在李君范进退维谷之际,王世充派人入城,前来劝降李君范。

王世充向李君范保证,投降之后,必定会保证余杭县城中军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会向讨捕司为李君范请功。

对于王世充的承诺,李君范还是比较相信的。对方没有大包大揽,恰恰表明了对方的诚意。对于自己的未来,李君范也很清楚。隋军未必会允许自己再统领旧部,甚至有可能直接解散这支部队。

对此李君范虽然不愿,但并非不能接受。刀头上舔血这么多年,李君范也是有些积蓄的,带着那批足够花几辈子的钱财,到江都、吴郡等地隐姓埋名,做个富家翁,不比在这逍遥自在。

不过李君范闯荡江湖多年,也不可能听凭王世充的使者红口白牙的几下白活便放弃抵抗。最后李君范便提出,要王世充入城明誓,他便率部投降。

李君范的要求甚是无礼,王世充麾下纷纷劝他不要听从。但王世充并不从,反而径直带着人进入余杭县城中。

王世充在城中安乐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与李君范约定降者不杀。至于全军是解散还是保留,由讨捕司决定,但若是解散,必定给足遣散费用。

众人纷纷赞叹王世充胆大,李君范也为王世充所惊叹,感受到王世充的诚意,遂决定投降。

至于其余诸将,在刘元进败亡之日后,便无心再战,因此皆从李君范选择投降。

到了第二日,李君范带着诸将,打开城门,迎王世充进入。至此,余杭县城遂下。

当夜,王世充便邀请以李君范为首的降将前往原来的县衙赴宴。此时的李君范对王世充极其信任,不加防备的便赶来了。

王世充成功将众人从军中调离,便用美酒、佳肴与众人欢宴。

宴会进行到一半,王世充推脱独自不舒服,便匆匆离开。此时李君范仍旧没有防备,继续大吃大喝。

王世充离开之后,立即调动部下,将县衙团团围住。

王世充亲自带着人杀入县衙之中。一时之间,箭如雨下,四面火起。喝得晕头转向的众降将,哪里是隋军的对手,在慌乱之中,纷纷被诛杀殆尽。

至于城中军队,在诸将离开之后,王世充便命兄长王世恽、侄子王仁则等人将降兵全部带出城去,分批带到苕溪边上诛杀。

一众降兵全无思想准备,也无力抵抗,尽为王世充所部诛杀。鲜血染红了整个苕溪,血水顺着河水,向下流去,染遍整个江岸。河中、河岸处都是倒毙的尸体,这场大屠杀意外的成为江南大乱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事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