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路鸡毛

天下安康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路鸡毛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4 08:16:14 来源:转码展示1

黄明远返回东都不久,河北来旨,天子也即将到达。黄明远这一次虽然一路大战,但行军速度太快,竟远远的将杨广甩在了身后。

杨广又享受了一次长途行军,可此次与以往得瑟不同,这次杨广的御驾在返回中原的一路上颇不太平。

自黄明远和宇文述二人率领主力隋军南下之后,杨广也带了近二十万人马从辽东徐徐返回。因为有黄明祯的留守,所以这一次杨广也不如历史上那般走得匆忙,更没有遭到高句丽人的尾随追击,伤亡惨重。

杨广到达临渝关之后,听闻葛公赵元淑参与杨玄感谋反,已被黄明远抓获,是勃然大怒,令人前往赵元淑面前质问。赵元淑一直被关押,早就想好了说辞,因此便推脱自己因为与杨玄感家通婚,所以才有交往,至于所得的金宝更只是娉金,实无其它缘故。

可惜赵元淑不了解杨广的性格,杨广若是主观上认为是某个人的错,你若是主动认错,他还可能放你一马,至于狡辩,只会得到更残酷的惩罚。

因此杨广听到赵元淑的推脱更是气愤,对侍臣们说道:“这就是反状,何必反复问!”于是下令在涿郡处死赵元淑和魏氏,并没收赵元淑的家产。

于是朝中与杨玄感交善的大臣人人自危。

兵部侍郎斛斯政是北魏常山王斛斯椿的孙子,明悟有器干,初为亲卫,后以军功授仪同,甚为杨素所礼,又被杨广倚为心腹股肱。他也与杨玄感交好,甚至参与了杨玄感的叛乱,帮着杨氏兄弟逃回中原。听闻赵元淑身死,他内不自安,便趁机逃亡了高句丽。

杨广大怒,命人追杀斛斯政。可惜没能捉住斛斯政,杨广只得下令将斛斯政全家尽诛杀,甚至与斛斯政交好的也被一同处死、流放。

此时虽然还没有平定杨玄感之乱,但由此引发的清洗已然开始。赵元淑、斛斯政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他们的遭遇却实实在在地割裂了君臣关系,也让大隋朝廷越发的动荡。

很多时候,人心散了,朝廷也便乱了。

杨广还不知道此事的危害,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其它事所转移。因为他的车驾一路南来,在河北遭遇了大股的流民。这些流民或是成群结队的乞活,或者便成了盗匪袭击天子车驾的运输队。虽然最后尽被隋军主力击溃,并未对天子车驾造成多大损害,但此事更让杨广愠怒。

杨广是个好面子的人,好面子到虚荣。他自以为自己功盖秦皇汉武,乃“千古一帝”,被盗贼袭击的事情简直让他颜面丧尽。杨广对此当众发了脾气,大批的地方官和戍卫官军被处置。杨广甚至指责虞世基等人“难道天下坏到这种地步”。

在杨广的心中,这还是那个蒸蒸日上的大隋,虽偶有微恙,但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对于杨广的质问,无人敢答。

杨广以为是律法还不够严苛,乃下令“盗者籍没其家”,即为凡作盗贼的人其家属财产都要被官府没收。而此时因为连续两年的灾祸,河南、河北流民无数,四处求活,流民与盗匪之间的关系本就很难分辨。而杨广的这条诏令,使得各地的郡县官吏各自作威作福,任意地对百姓生杀予夺。百姓苦不堪言,无路可走之下,只得为匪,以至于为乱匪者更是越来越多。

很快,又一件大事发生,彻底撕开了杨广的遮羞布。

杨广的车驾随从高达二十多万,男男女女,各色身份皆有。行军起来,队伍拉得长达数十里,往往前军到了一个城池,后军才刚出发。而众人自是把戍卫的重心放在了杨广的身上,因此一些边边角角的位置便会被众人忽视。

杨广到达河间郡,驻跸在高阳县。

车驾的最后是役夫队伍和运送的物资,因为没什么大人物,自是没有守卫在意。乱贼高士达自称北齐王室,听闻杨广车驾返回东都,便想着趁机袭杀杨广,重建北齐。但这种事也只是想想,操作起来根本不可能。

高士达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便缒在天子车驾之后。

这日碰巧禁军赶着往高阳县,使得防线出现了疏漏。高士达趁机偷袭运送物资的队伍,殿后的禁军措不及防,损失惨重,连着役夫,伤亡数千人,大量御制物品和一些宫女、内侍被叛贼所掳。

高士达一击得手,便立刻撤退,根本没给隋军报复的机会。空留得到消息的杨广在六和城内大声咆哮却无济于事。

杨广怎么能吃这种亏,这几乎是打脸。

愤怒的杨广立刻下令各地官府大肆捕杀乱民,凡疑迹者一同处置,宁可杀错,绝不放过。杨广的诏令杀气腾腾,立刻使得河北的动乱变得更加剧烈。

但还不仅仅是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后不久,黄明远平定杨玄感叛乱,消息传到杨广的行在,杨广大喜,终于一扫多日来的忧心和郁气。然而欣喜的事情没多久,又有坏消息传来。

被俘虏的叛军大将韩世谔在被押运行在的途中竟然脱逃。

韩世谔被捕之后,便每天让看守者买些酒肉以酣畅饮宴,还扬言说道:“我死在朝夕,不醉干什么!”他又渐渐以酒来敬看守者,看守者也和他日渐亲近,成了酒友。最后韩世谔灌醉了看守,于是得以逃走投奔山贼,不知所终。

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终于让杨广爆发了,不过杨广没有奋发图强,而是处死了两名进谏的御史。

此事一出,朝内外哗然。

起居舍人虞世南请杨广收回成命,被杨广训斥道:“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或许是因为虞世南是虞世基的弟弟,所以才逃得一死,但也被贬出朝廷。

众人为杨广的话吓得胆寒,只要进谏,不管身份,就没有好下场。至此朝野内外,再无人敢向杨广说真话。

而虞世基、裴蕴二人,投杨广之所好,贬斥忠臣,提拔佞幸,渐渐掌握了朝堂。自此杨广不喜欢听得、见得再也看不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