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一百一十章 主帅人选

天下安康 第一百一十章 主帅人选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14:45 来源:转码展示1

大业四年二月,契苾歌楞和乙失钵二人趁机率领两万骑兵,自西域南下,直击吐谷浑北部。zuowenbolan吐谷浑猝不及防,被铁勒骑兵击败,一溃千里。

慕容伏允匆忙向东逃窜。

等到兵败的慕容伏允到了大隋西平郡境内,便派遣使臣向隋朝请求投降要求救援。

也是慕容伏允为人精细,等到到了西平郡治所湟水(今青海乐都)县后,隋军早在此等待。他眼看隋军队伍雄壮,实力强大,心道隋军怕不是故意在这里等我吧。若是因此引隋军进入吐谷浑,即使打败了铁勒人,这河源之地,到底还是谁的。

俗话说“请客容易送客难”,慕容伏允认为隋军是那个恶客。

这时候慕容伏允也不管隋军原本是他的救命稻草了,也不进入湟水城,直接就率众向西逃跑。

这时候宇文述也懵了,不是原计划跟着慕容伏允进入吐谷浑,然后趁机收服其地,占领其土,怎么还没见面,慕容伏允便跑了。

不过宇文述也是久经战场之人,虽然这些年养尊处优,但一直以来的军事素养却没有丢。因此宇文述立刻便引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追击慕容伏允,并传信给位于浇河郡(治所河津,今青海省贵德)的安德王杨雄,二人合围吐谷浑部。

宇文述在曼头城大败吐谷浑,杀其众三千余人,乘胜又攻占了赤水城。吐谷浑残部再次退守丘尼川,隋军继续追击,在丘尼川再次大败吐谷浑,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共二百人,虏男女四千余人。

但此战并没有这么简单便结束了。

实际上这一战最关键的便是慕容伏允的逃跑,他这一举动直接给了大隋出兵吐谷浑的理由。慕容伏允向天军诈降,又弃天军逃走,此举居心叵测,实宜诛杀之。

之前裴矩了解到慕容伏允为人多疑,且权利欲极重,便劝宇文述以盛兵迎接慕容伏允。到时候慕容伏允疑心病发作,必然担忧隋军会以客压主,其不纳王师,逃走之举,便不言自明。

而如此以来,此战的战和之事全看大隋的意图。

宇文述率军返回之后,杨广也得到慕容伏允反叛的消息。对于大隋来说,已经称臣的慕容伏允此举就是反叛。

杨广心中也是无限豪气,既然慕容伏允敢叛,他就能灭了慕容伏允。此时慕容伏允和光化公主的儿子慕容顺正在隋朝交聘,被杨广下令直接扣留。

慕容顺本来想娶个隋朝的公主,但现在看来,别说公主了,能活着回去便不错了。

杨广乃召集群臣,商议征讨吐谷浑之事。

吐谷浑可不是伊吾所能比的,其地东西两千里,南北千里,胜兵数万,虽然之前两次大败,但实力犹存。

众人没有敢阻拦杨广征讨吐谷浑的,以谁为将便成了难题。

这时黄明远便上书天子,自请为将。

吐谷浑地广人稀,此次出征,势必要以骑兵为主,并打一场歼灭战,才能消灭吐谷浑。诸将之中,实际能打这一战的人并不少,未必一定需要黄明远出战。但朝中诸将也数年没有军功可赚,因此纷纷请战,不乏左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和灵州总管梁默等人。

除了黄明远,能统御诸将者并无他人。而可与黄明远相争者,只有宇文述和安德王杨雄。

黄明远并不在乎打这一仗,只是自平定杨谅之乱后,自己也三四年没有领军打仗,虽然身为宰相,地位崇高,但在军队的实际影响力却在逐渐降低。尤其是这两年宇文述、郭衍、李浑等人在军队的势力对黄明远产生围剿,而与黄明远亲近的周罗睺等人又先后去世,此消彼长,黄明远在军队的影响力便从北伐和平定杨谅之乱的顶峰往下回落了。

对于黄明远来说,要想重回巅峰,干净利落地解决吐谷浑之战是最好的机会。

但宇文述对此位置也虎视眈眈。

宇文述虽是硕果仅存的老将,但杨广继位之后,大隋的中坚将领是李景、独孤览、来护儿这群人,而相对于黄明远,他跟这群人更陌生。为了保持他军中的地位,无论如何也要成为这次征讨吐谷浑的主帅,否则他这个军中第一人便被黄明远架空了。

至于安德王杨雄,虽然也想领军,但杨广父子对其防范的很,这样的大军主帅根本不可能交给他。

主帅之选是黄明远与宇文述的较力。二人皆是天子心腹,谁为主帅,俱在天子的一念之间。

黄明远抢先出手,请求天子加宇文述宰相衔。

当今大隋,只有五位宰相,这还是因为年初天子以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五人之中,黄明远在长安;裴矩又常在西域;牛弘自入了夏天便染疾不能示事;朝中只有元寿和杨文思二人。虽然大隋的宰相也就那么回事,但总得摆个样子。

所以黄明远以宰相不足为由,请立宇文述为宰相。

黄明远如此做法让宇文述有些难受了。一国之宰相,谁不想当啊。杨广虽然宠信他,偏偏就是不授予其宰相之位,让宇文述望眼欲穿却无可奈何。一个国家的宰相,不在于其品级的高低,那是地位的象征,作为人臣哪怕天子再是宠信,不列宰相,便不能名正言顺的自承阁老重臣。

这一次黄明远保奏其为宰相,宇文述当然明白黄明远没安好心,就是要自己放弃此次主帅的选拔。

宰相的位置他想要,可主帅的位置他同样也想要。

权衡之下,最后宇文述还是选择了宰相的位置。毕竟当上宰相之后,军中第一人的位置便没那么重要了。宇文述也很清楚,虽然他是左翊卫大将军,但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如黄明远,甚至也争不过黄明远。

宇文述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所争的也无非是个地位和荣誉,到老了能成为宰相,死后也能重重地写上一笔。

宇文述自辞主帅的选拔,选择了向宰相位置低头。

没有了宇文述的搅局,黄明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西征主帅的不二人选。而天子也给宇文述加参知政事,给了宇文述宰相的荣衔。

对于黄明远来说,宇文述做不做这个宰相都不重要,因为是不是宰相都没有宰相的权利。杨广再是宠信宇文述,也不会将权利交给他,所以宇文述做不做宰相,又有何区别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