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七十四章 朝堂发难

天下安康 第七十四章 朝堂发难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14:45 来源:转码展示1

接连两场大丧,让本来九月份要举行的开科取士都不得不推迟了。mengyuanshucheng

杨昭和杨素的丧事前后牵连了近一个月,杨昭安葬之后,杨广下旨追封杨昭为元德太子,陵寝为庄陵,并在杨昭的陵墓庄陵旁建造寺庙,进行追念。

黄明远本来想为杨昭求个皇帝的追封,可惜没有前例。到这时黄明远又深恨隋朝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夫妻之后了,可惜了夫妻二人那么多的骚操作现在却没法引为前例。若是有李治追封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的前例,黄明远也敢在人前为杨昭争一争这个天子的名号。

现在只能从杨佶兄弟等人入手。

黄明远这边在酝酿新一轮的攻势,而杨暕那边早就高歌猛进了。虽然之前杨暕大闹杨昭灵前的事让杨广狠狠地训斥了杨暕一顿,同时也因为杨暕的豺狼之性使得他在人前失了很多分,但他毕竟是天子唯一的儿子,因此愿意给其摇旗呐喊、擂鼓助威的人比比皆是。

杨昭死后,朝内外都很关注此事,都认为齐王杨暕应当被立为继承人。杨广命吏部尚书牛弘为杨暕精选官员,王公大臣因此多推荐自己的子弟。

八月初,有大臣请求天子将杨昭身边二万多属官、军队都归于杨暕,东宫旧臣震恐。

众人看的清楚,对方这是想先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以此推杨暕登上储位。可若是杨暕得势,能用他们这些先太子的旧臣吗?还不得统统扫到垃圾堆里。

这样的结果叔叔可忍婶子也忍不了。

到了这个时刻,太子旧臣也不得不反击了。一场轰轰烈烈地决战大幕被拉开。

八月十五日望,大朝会。

朔望之朝,本来就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事情,到了现在,基本上便是一群久不上朝的老臣见见天子的日子,既不会议事,也不会断事,不过是走个流程。

众人本来也是这般认为,一顿流程过去之后,便要散场。

这时监察御史崔仁恕站出来请天子下旨驳斥“将元德太子属臣、军队归于齐王”的言论,以正视听。

众人皆是大惊,这件事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毕竟也只是私底下地动作,还没宣之明面上。崔仁恕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将其推到众人面前,众人实在没有准备。

当然,很多人也知道崔仁恕是黄明远的人,看来黄明远是准备主动出击,不愿坐以待毙了。

杨广闻之,眉头一皱,他也清楚这是黄明远指使的,可这种场合,黄明远想干什么?

杨广并不想黄明远落杨暕的脸,毕竟他现在就杨暕一个儿子。

杨广不虞地看向黄明远,黄明远并不避让。双眼互视,眼神中却是一样的坚不可摧。

“这事稍后再议。”

杨广并不想在大朝会上将这个窗户纸捅破,实际上这件事并不只是杨暕的人在私底下运作,杨广也有这个目的。

崔仁恕早就知道杨广的反应,因此扑腾一声跪下。

“圣人,元德太子尸骨未寒,而奸邪之徒却是意图用这种方法来谄媚齐王,使齐王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地步。若是圣人不进行干涉,这些奸邪之徒为了幸进,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啊。臣知齐王素来礼敬兄长,爱护弟妹,乃是贤王,可这些日子这些奸邪之徒任意妄为,沆瀣一气,使得齐王风评受损,现在满洛阳城都认为齐王故意在太子的葬礼上大闹,乃小人得志之态。如此骇事,不可不查啊。”

说完崔仁恕将头重重地叩在地上。

杨广满脸恼怒,厉声呵斥道:“朕说了,这事稍后再议。”

崔仁恕说道:“圣人可等得,齐王等不得,太子殿下等不得啊。”

恼羞成怒地杨广拿起桌案上的镇尺就丢向了崔仁恕,正中其头。崔仁恕立刻便被打的头破血流。

此时的崔仁恕血流了一脑袋,顺着脸往下淌,半个脸都是血红色。杨广也没想到砸地这么准,一时之间有些失色。

此时崔仁恕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对杨广说道:“圣人啊,江山社稷,不可轻视啊。满朝文武都看着,天下百姓都看着,不能让奸邪之徒坏了这大隋社稷啊。”

说着崔仁恕竟然向大殿上的柱子撞去。

幸好一侧的侍卫拉住了他,才没让崔仁恕脑浆迸裂。可他流了这么多血,此时早就精疲力竭,因此就这么晕了过去。

自从虞世基怒撞大殿柱子后,谏臣都学会了。

“好!好!”

杨广气得脸色发紫,指着黄明远说道:“鲁国公,你有什么意见。”

杨广很清楚崔仁恕的幕后主使是谁,因此更加愤怒。此时竟然直接唤黄明远的爵位,可知心中的怒火有多旺盛。

黄明远心知此时该是自己的表演了,因此站出来说道:“回圣人,臣也以为该好好管管这些不知实事,只知道一味幸进的奸邪之徒了。”

“好!好!”

杨广紧盯着黄明远说道:“你也以为不能将元德太子属臣、军队归于齐王?”

“是!”

黄明远行了一礼说道:“这众人妄言,本就是无稽之谈。太子的属官怎么能交给齐王呢?难道齐王是太子?是故正如崔御史所言,凡有此上奏者,皆是其心可诛。”

“鲁国公此言不妥。”

这时队伍后面一年轻之人站出来说道:“太子薨逝,数万属官、军队自不能空着。早早交予齐王,不是更好地利用吗?”

此人正是杨暕妻子的堂兄,京兆韦氏上庸郡公韦世康之子内史舍人韦福嗣。

黄明远看也不看,怒斥道:“滚下去,这时什么场合,除朝中的宰辅和进谏天子的谏臣,有你一个小官说话的地步。”

黄明远怒发须张,吓得韦福嗣一个趔趄。

“鲁国公好大的官威!”

黄明远打了小的,出来了老的。刚才怒斥韦福嗣,韦家人自然不满,所以太常少卿安邑县伯韦霁站出来给韦福嗣撑腰。

黄明远看也不看,转过头去,对杨广说道:“天子名鉴,今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及至花甲古稀,还有数十年之久。众人急着将元德太子属臣、军队归于齐王,置天子于何地?”

此时杨广已经不再发怒,他倒想看看黄明远到底要如何收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