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就连曾经的太子太傅,现在的吏部尚书王鹏举都坐不住了,原本在那里站着不动如山,一副老神再再的模样,在听闻小皇帝的旨意后,瞬间双目一睁,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臣有异议!”他的一句话,立即使得原本闹哄哄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王尚书有何异议?”小皇帝顿了顿,对于这位他当太子时的老师,盛德帝还是很尊敬的。
“启奏陛下,殿前都指挥使司乃是供卫皇城的亲卫,摄政王所查只是区区一凶杀案而已,微臣觉得没有必要调动殿前司的卫兵!”
他就只差抓着小皇帝的衣领摇晃提醒对方,你这个败家子是要把先皇留给你的最后一点家底也送给摄政王呀!!
虽说是亲叔叔,但自古以来,为了这把龙椅而血亲相残的事情多了去了。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更何况你与摄政王之间还仅仅只是叔侄关系……
你就不怕摄政王掌握了兵权,逼你退位!!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的身子不安地挪了挪,又不着痕迹地看了眼他家皇叔,面上不显,心里却在大叫皇叔救命!这与他们之前所设想好的似乎有点不一样。
好在元鸿烨似乎也听见了小皇帝的心声,冲王鹏举微微一笑:“王尚书说得极是,臣也请求陛下收回皇命,只是一凶杀案而已,确实没必须动用到殿前司卫兵。”
虽然出了点意外,但剧本还是按着他们所设想的方向在发展,小皇帝悄悄地松口气,照着昨晚与皇叔商量好的继续演下去。
“皇叔此言差矣,这起案件表面看来只是死了个小吏,但据大理寺卿杨博所言,此案牵扯甚大,甚至已经隐隐已经有了威胁到宫中的迹象,而作为殿前都指挥使司拱卫皇城的亲卫军,消除威胁皇城的隐患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小皇帝很认真,试图说服他的这位老师,但王鹏举却很是倔强,非要盛德帝收回成命,他本就是先帝所封太子太傅,又是文人魁首,门下弟子众多,见自家老师都出面了,自然是不可能默不作声,纷纷站出来恳请小皇帝收回召命。
这下,武官们可就不乐意了,摄政王以军功享誉天下,连枢密院都要以他的意见为准则,虽然大夏王朝已没有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但元鸿烨已经实质上的成为了武将们的主心骨。
别看一个个长得象大老粗,但能参加朝议的武将都不是吃素的,精明得很,知道一盘散沙是斗不过文官集团,因此他们选择了抱紧摄政王的大腿。
现在小皇帝想给摄政王加码,提出的方案却被文官集团否决,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要力挺摄政王。
于是,以枢密院长陆长生为首的武官们也直接撸起了袖子加入战斗,朝堂之上是不准斗殴的,而且武官们嘴拙,说不过那些整天打嘴皮子仗的文官。
但武官们也有自己的办法,都是群曾经打过仗见过血的将领,一身的气势令人胆寒,只要文官那边有人开口,他们也不闹,直接往那人跟前一站,虎躯一震,双目睁得如铜铃,死死地盯着对方,不管他怎么移动,视线就一直追随着,直到那人汗流浃背,主动退回行列。
文官集团:……我艹,这群兵痞子,君子动口不动手!!
武官集团:呵呵,老子没有动手呀,连口都没动,是你们自己胆小,一群只会舞笔杆子的孬种……
小皇帝:“……”
元鸿烨:“……”
王鹏举:“……”
眼见着整个朝堂变得闹哄哄如街边的菜市场似的,小皇帝顿觉心更累了,他指尖揉着眉头,眼睛却透过缝隙看向了站在文官行列里那些没有参与进来的官员们,尤其是为首那个须发皆白的清癯老者。
他站在那里,双手拢在朝服里,眼睑微垂间不动如山,任凭朝堂之上如何乱哄哄的闹成一片却依旧沉默不语,而站在他身后的那一众官员也是如此,自成为玉和殿里的一股清流。
御史大夫石文翰。
他曾是前朝探花,因性情耿直得罪了前朝的权贵,而被下放至一贫穷县当了个县令,前朝灭亡后,石文翰得了开国皇帝的赏识,破格进入了中书省,为皇帝书写册文,大兴十年又被先帝调任御史台,任待御史,十三年任御史大夫至今。
小皇帝放下揉着眉宇的指尖,开口前还特意又看了他几眼,见对方依旧一幅气定神闲的模样时,眼中也不由得划过一丝了疑惑,这老头,平时不是一点就炸的炸药吗,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想着昨晚皇叔与他所说的话,盛德帝按捺下心里的疑惑,按着即定剧本继续走了下去。
他冲姜文华使了个眼色,大太监立即踏前一步,再次大喝肃静,然而下面正吵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上姜文华说了这么。
姜文华急得满头大汗,下意识地把求救的目光落在了元鸿烨的身上,元鸿烨阴沉着脸,直接大手一挥,命令值班的殿前司卫兵们把乱哄哄的双方隔离开来。
看着那些体格魁梧,身穿金甲的卫兵们,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被冲昏了的头脑也终于冷静了下来。
这一冷静下来,也终于想起了自己现在身在何处,顿时全都惊得出了身冷汗,也不敢吭声了,只唯唯若若地站在那儿。
“闹够了吗?堂堂大夏的官员,却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丑态 百出,这要是传了出来,岂不是让天下百姓看你们的笑话。”小皇帝冷冷的声音从龙椅上传出。
有武官下意识地想说他们没有动手,一抬头,却与元鸿烨的视线对上,吓得缩了缩脖子,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王鹏举感激的看了元鸿烨一眼,他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般,王鹏举这人,虽是有些古板,却也不是不懂规矩的,他这番举动也仅仅只是对事不对人。
摄政王在先帝病逝,皇帝年幼之时一肩挑起了大夏的重担,这位三朝老臣不是不感激的。
但此时众情激愤之下,老大人也无法压制住那些文官了,因此,对于元鸿烨的这番举动,他不但不反对,反倒是充满了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